
聶舒新作《歲月之光》出版發行
聚焦銀發群體精神福祉:《歲月之光》探索老年人生命意義與身心健康密碼
近日,聶舒所著《歲月之光:老年人生命意義感與身心健康的奧秘機制》由中國經濟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聚焦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心理健康議題,為理解老年人生命意義感的形成機制與身心健康的關聯提供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全新視角。
作為一部深耕老年心理研究的專著,本書基于大規模實證調研與嚴謹學術分析,系統揭示生命意義感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和認知-情緒-行為機制,為推動開展老年人身心健康與關懷服務奠定了理論基礎。對于老年人來說,更健康地生活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有尊嚴、有意義地活著則是身心健康的前提條件。老年實踐工作者的目標除了要延長老年人壽命之外,更要使長壽有質量、有意義感。本研究啟示實踐者,在干預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時,不應僅局限于身體和心理本身,還應充分考慮老年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重視生命意義感在老年階段的重要作用,可以以積極情緒、內部健康控制點和健康行為為干預的靶點,規劃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干預方案。本書的研究成果為老年關懷服務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幫助實踐者更全面地理解老年人的需求。
全書立足存在主義心理學理論與積極心理學視角,既梳理了生命意義感的核心內涵與測量維度,又結合城鄉社區、養老院、老年大學等多元場景的調研案例,解答了“如何幫助老年人在晚年重建自我認同、重拾生活掌控感”的現實命題。該書的出版不僅填補了相關領域機制研究的空白,也為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工作者、老年心理研究者及老年群體親屬提供了專業參考,對推動積極老齡化、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聶舒,1988年生,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博士,內蒙古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應激應對、健康心理、老齡化社會治理。講授《組織行為學》、《領導心理學》和《數字政府治理》等課程,已出版專著一部,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發表SSCI論文數篇。
內容簡介:
在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加速演進的趨勢下,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的必經之路。生命意義感 (Meaning in life, MIL)與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積極結果顯著相關,但其中的機制探究尚不充分,缺乏一個基于實證的理論框架。本研究基于MIL的自我調節機制,驗證內部健康控制點、積極情緒和健康行為在老年人MIL和身心健康間的認知-情緒-行為模型。
本論文共六章,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研究一:從總體框架上通過元分析方法驗證老年人MIL和心理健康問題的關系。
研究二:通過縱向調查的方法,驗證了疫情背景下老年人內部健康控制點在疫情中的MIL和身體健康間的中介作用。
研究三: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老年人積極情緒在MIL和心理健康間有顯著的中介作用。
研究四:發現疫情風險感知和疫情后的健康行為在疫情中的MIL和心理健康間有顯著的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老年人MIL促進身心健康的認知-情緒-行為模型,并在日常情境中和疫情背景下對該以上機制逐一進行了驗證,設計了適用于普通老年人的久坐行為干預方案,為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編輯的話:
促進健康老齡化是建設健康中國大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和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提出的老年人生命意義感促進身心健康的認知-情緒-行為模型對健康老齡化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名家推薦語:
1.本書以扎實的實證研究為基,深刻揭示老年人生命意義感與身心健康的內在關聯,為積極老齡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學術支撐,值得學界與養老服務領域同仁深入研讀。
2.聶舒博士的這部著作,將理論深度與實踐溫度完美融合,既破解了老年人生命意義構建的奧秘,又給出了可落地的心理干預方案,為守護銀發群體精神福祉點亮了一盞明燈。
3.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時代命題,《歲月之光》跳出傳統健康研究框架,聚焦老年群體的精神需求核心,其鏈式中介機制分析與正念干預實證,為老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兼具學術價值與社會意義。
4.本書以嚴謹的學術邏輯、鮮活的調研案例,讓我們重新認識生命意義感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關鍵作用,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學術專著,更是一份關愛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實用指南。

目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