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愛
作者:胡斌
她,身材嬌小玲瓏,臉上始終掛著動人心魄的微笑,她,聲音柔美動聽,像一朵盛開吐芳的鮮花,沒有驚人的壯舉,卻在平凡中彰顯著偉大,沒有顯赫的位置,卻用甜美的服務打動著每一位患者的心!,她----就是巴東縣中醫醫院內兒科護士陳世蘭。
陳世蘭是從1991年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二十多年來,默默地為護理事業奉獻著自己的真情,把寶貴的青春年華融入了孜孜以求的護理事業。數年來,上班,她第一個到達工作崗位,下班,她最后一個離開科室。 同事們清晰地記得,那是99年的一個深夜,暴雨瘋狂地洗刷著巴東大地,黑漆漆的夜伸手不見五指,也就在這時,醫院接到一個危重病人的急救任務,到達目的地驅車最快要兩個多小時,陳世蘭此間正值休假,剛沉醉在美妙的夢鄉之中,當醫生需要器械的電話驚醒了她時,她沒有半點怨言,便主動請纓,堅決要求隨同前往,醫生知道她技術嫻熟批準了請求,當她愉快地完成任務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已是凌晨六點多了,她簡單地洗了一個澡,梳理了一下頭發,又第一個到達了工作崗位……
2005年初,是陳世蘭記憶的海洋中最難忘記的,公公病重住院,丈夫又經常出差在外,陳世蘭面臨著工作、責任、家庭、道義的四重關口,戰爭年代,對于一共產黨員,是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選擇!而和平時期,擺在一個共產黨員面前的,是公與私的取舍,責與義的擔放,孰重孰輕,艱難地擺在陳世蘭面前,面對丈夫,面對病床上的公公,陳世蘭的思想激烈地斗爭著,但最后她果斷地選擇了工作。白天,她在科里忙碌著,夜晚,她靜靜地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直到老人去世,7個多月的時間,她沒有休息過一天,處理完事情后,本來體形嬌小的陳世蘭,體重一下子下降了十斤多,看起來就像一棵隨時被風刮倒的小樹!
福不雙行,禍不單至,正當她松了一口氣時,不幸又接踵而來,剛過兩天,陳世蘭的母親又離家出走,那正是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科室人員特別特別地緊張,陳世蘭沒給領導出一點難題,勇敢地狂起這巨大的生活壓力,白天,她一刻也不能離開工作崗位,休息空余,她拖著疲憊的身心尋找著母親的下落,也許蒼天,被這個嬌小的女人的堅強給感動,還可能是女兒和母親,本就是一對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月以后,她終于探得了母親的下落……
時間的步伐指到2010年,一個外地小兒因肺炎在中醫院住院治療,由于方言不通,工作中溝通很不便,陳世蘭巡視病房的次數也就越發頻繁起來,除了及時了解小兒及家長的需求外,有時還親自守在小兒身邊為其降溫。看到家長生活窘迫,就把身上帶的二百元錢拿出來,囑咐家長要保證孩子的營養,以便更好更快地康復。看到小孩沒有玩具,她把自己兒子的零食和玩具送給了小患者,孩子的父母哽咽著連聲說:您就是一尊活菩薩,真不知將來如何報答您!陳世蘭笑笑說,哪個人沒有遇到過難事,哪個人一生不需要人幫助,況且這也是我應該做的啊!您千萬千萬不要記在心上……
陳世蘭在熟練掌握護理的各項操作技能的時,每年堅持訂閱護理學雜志,并經常利用工作之余學習專業理論,靠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修完成了湖北民院的護理本科,她撰寫的論文《慢性胃炎的防治與望風調護》、《臨床護理路徑三維正脊治療腰椎間盤病變的應用》等,先后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工作中,陳世蘭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新理論、新觀念及時運用到護理工作的實踐之中,為解決兒科病人輸液難的問題,她和大家積極開展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從而解決了臨床上反復穿刺的問題,這一難關的攻克,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也減少了護士工作量。
在陳世蘭精神的感召下,護理這支精彩的隊伍,把愛崗敬業,勤懇工作當作了一種時尚,當做了生活的鏈條,也當做了生命的過程!那是2009年春節,一位農藥中毒女孩的危急重患者,住進了科室重癥監護室,病情危急,命懸一線,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特殊護理。女孩的家屬在外地打工,不能及時趕回。內兒科護理部鄧忠英和身患癌癥的田從恩商量,兩人輪流排班照顧這個可憐的女孩。陳世蘭勸田從恩說,你要注意休息,還是我來吧!田從恩堅決的說,讓我還多做一點有益的事吧!
歷史的回放還讓很多人難忘,2010年的一天,科室接診了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老人四天未解大便,腹脹厲害,醫生便開出石蠟油50ml不保留灌腸,在灌腸時發現患者大便干結堅硬,灌腸后仍不能排除,鄧忠英和田從恩兩人毫不猶豫地就用戴著手套的手輪流給患者一點一點地往外摳,患者大便通暢了,卻濺得地上、工作服上到處都是,而她們兩人卻幸福地笑了,那笑聲像銀鈴,像春風,在中醫院休息廳間回蕩,催開了患者冷凍的心……
榜樣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陳世蘭就是一面旗幟,就是一種力量!在巴東中醫院抖動著、飄揚著,鼓舞著、感召著!陳世蘭把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護士”、“先進工作者”這些榮譽當做激勵自己的動力,當做增加能量的泉源,和內兒科的同事們一道,用一顆顆普通護士的真誠、真心、真情、真愛,譜寫著一曲曲白衣天使輝煌動人的樂章!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