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間見真章
徐業君
晨光熹微時,我總愛站在陽臺上看那株木棉。它懂得在春天綻放火紅,也懂得在盛夏斂去芳華。這讓我想起人生這場修行,最難得的智慧莫過于知曉何時該緊握,何時該松手。
記得去年深秋,友人執意要挽留一段變質的友誼。她每日精心準備下午茶點,對方卻連信息都懶得回復。直到某個雨夜,她看見對方在朋友圈曬出與其他人的聚會照,才恍然明白:有些心意就像落在水泥地上的雨滴,再多的澆灌也開不出花來。如今她學會了把烘焙點心送給樓下獨居的老教師,每次都能收獲滿眼星光般的感謝。
巷口修鞋的張師傅有句口頭禪:"補不好的鞋別硬修,磨腳的鞋別硬穿。"這話樸素卻充滿禪機。我見過太多人把青春耗在無望的等待里,像固執地想要捂熱一塊寒鐵。其實真正的成熟,是能辨別哪些關系值得用體溫去溫暖,哪些緣分該任其隨風消散。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修煉取舍的定力。就像老茶農采茶,懂得只取枝頭最嫩的兩片葉芽。去年參加讀書會認識的前輩,六十歲開始學鋼琴,他說:"放棄廣場舞的喧囂,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的旋律。"這種清醒的舍棄,何嘗不是另一種獲得?
暮色中的木棉又開始飄絮,輕盈的棉絮帶著種子奔赴新的旅程。原來生命的灑脫,不在于擁有多少,而在于明白哪些該珍重,哪些該放手。當我們學會把真心留給懂得接住的人,歲月自會回贈以從容的微笑。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