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風物賦(又三章)
作者:安諒
艾的萊斯綢
艾的萊斯綢的經緯,每一縷,都是從絲綢之路走著的詩句,質樸而鮮艷,編織成駝鈴聲聲,幽遠絢麗得如天際的云彩,想象無邊。
沙漠的土黃,紅柳的棕色與粉紅, 胡楊的青翠,,橘紅和金燦,
如同群華,從雪山頂上,一路泉水歡唱裹卷,紛繁了一片錦繡江山。
不用刻意的裁剪,披肩遮身,便成就一番移動的風景,重彩濃色,是它的王牌,也是它的天然雕飾。
它是快樂的風幡。與麥西來甫的舞姿,與木卡姆的韻律,與戈壁小白楊的勃郁,都屬于對生命的熾熱之愛,也是羅曼羅蘭所樂觀的英雄主義。但他一定沒你幸運,能在喀什領略這生命的情懷和景致。
生活必需的五光十色。天地應有的活力生氣。艾的萊斯綢,以其獨有的紋理和色面,柔軟而滑爽地告訴了你。
美在艾的萊斯,走過大漠戈壁的人,心里都有如綢一樣的泉水,潺潺流淌,瀲滟波光。
莫爾佛塔遺址
歷史如煙。1800年前的這片遺址,也曾被誤以為烽燧或者煙囪,人云亦云,飄渺茫芒然。
它是另一種煙火氣。是心經的潺流之處,是波羅揭諦的寄身,是阿彌陀佛的信仰所在。
我仿佛看見當年的旺盛香火,催生裊裊煙氣,從拜佛者的心底,飄向五蘊皆空之境。
據說,玄奘的步履,也在此佇立。他留下了文字,在《西游記》的留白處。
一種信仰,摧毀另一種信仰,是不是也只有森林法則,原始得,不得不懷疑人性?
無論如何,作為一處古老的文化遺址,它應該得到尊重和維護。
我是在一個雪后的周末,在土路顛簸許久,才見識它的。
卵圓形的土塔,有一肚子話要傾訴。
覆斗形高臺,幾乎低入塵埃,但殿堂的痕跡,還高傲地不肯退場。
厚雪,毫無表情地覆蓋了它們。仿佛,塵封了一段輕煙縈繞的人事。
我雙手合手,說了一聲:〝阿彌陀佛。”
請聽懂我的意思:我是在為所有人類,祈愿更理性的文明。
都塔爾
真的是神奇。兩條弦的樂器,卻彈奏出幾乎所有維吾爾族音樂華章。樂器之母,是維吾爾族人對此發自肺腑的美譽。
梨一樣的形狀,仿若音符梨花紛飛。而瓢型的身姿,像要把自然的曼妙,盡收于一招一式,彈,挑,勾,抹,和揉滑之間,化成淙淙作響的音符。流成大地的詩章。
我沒看到礫沙之地,有泉水涌動,卻聽聞更輕更自由的翅膀的振顫。心恍然有悟,這星星點點的芨芨草,紅柳,桑樹,杏樹,原來與這樂聲,一同在漾動,它們的根系是樂聲的總譜,是樂聲的綿延深長的血脈。
說都塔爾,是維吾爾族的靈魂。那么,無聲無息的樹木,更是都塔爾的生命本身!
安諒《喀什風物賦》(又三章)已刊《勞動報》2025年11月9日副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