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方》2021年第1期目錄
卷首語
培根鑄魂高峰夢,櫛風沐雨文學林。《朔方》參與并見證了寧夏文學發展的不凡歷程,其辦刊史也是寧夏當代文學的發展史。
《朔方》創刊于1959年,二十年后,寧夏文學迎來第一次輝煌。本刊1979年第1、2、3、5期在頭條位置刊發張賢亮短篇小說《四封信》《四十三次快車》《霜重色愈濃》《吉普賽人》。1980年第9期刊發張賢亮小說《靈與肉》,榮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并拍攝為電影《牧馬人》。張賢亮自此騰飛而起,享譽世界,同時也給《朔方》帶來了聲譽。
再二十年后,寧夏文學迎來第二次輝煌。2000年6月22日,“寧夏青年作家陳繼明、石舒清、金甌作品討論會”在北京召開,被稱為“三棵樹”。2002年5月10日,“寧夏青年作家小說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同年9月12日,“‘新三棵樹’季棟梁、漠月、張學東作品研討會”在銀川召開。2006年7月6日,“寧夏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郁郁蔥蔥的寧夏“文學林”引發全國關注,大量作品發表于全國性報刊,被譯介到國外,成為中國文學的一道亮麗風景。2018年12月20日,“中國文學的寧夏現象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總結中國文學的寧夏現象,探尋文學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寧夏文學的又一個新起點。同時舉辦了“文學寧夏叢書”發布會,20部作品中,60后作家依然是主力軍,占60%。而如何鼓勵80后、引導90后、發現00后作家,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又是二十年,寧夏文學該怎樣創造第三次輝煌?《朔方》作為寧夏文化名片、西部原創高地、中國文學重鎮,義不容辭也責無旁貸。我們堅決秉承“出人才,出作品”的辦刊宗旨,堅決發揚“力舉作家、力推作品”的優秀傳統,具體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人才,發現文學新人,加大扶持力度;辦好文學改稿班,力推作家走向全國;
二是抓作品,奉行好稿主義,力推優秀作品;
三是抓創作,舉辦重大主題征文活動,邀請作家開展主題創作;
四是抓欄目,開設并加強五個主打欄目——本刊推薦、朔方新銳、本期一家、同期品評、此在專欄,保留五個常設欄目——中篇、短篇、散文、詩歌、批評,保留三個機動欄目——詩詞、訪談、非虛構;
五是抓評論,對優秀作品和《朔方》所刊作品進行跟蹤評論。
新的一年,我們堅守《朔方》這塊神奇的園地,辛勤耕耘,不忘初心,播撒心血,不負使命,我們堅信寧夏文學定會再次騰飛,創造輝煌的未來。——本刊編輯部

朔方新銳
007 王 文/俯仰陳跡(中篇)
040 王 文/如果語言是月光下的海浪(創作談)
本期一家
044 朱 敏/朋友(中篇)
073 朱 敏/平凡之路(創作談)
075 沈秀英/衣服、自我與深淵(評論)
——試論朱敏的《朋友》
短 篇
080 鬼 金/獻給星先生
088 盤文波/逃逸
散 文
098 鐵穆爾/那座漏雨的黑帳篷
104 阿貝爾/岷山·局部
115 吳克敬/母親過寧夏
此在專欄
120 阿 舍/親愛的散文(上)
詩 歌
129 唐 力/時間之淵(組詩)
133 陳勁松/鄉村謠(組詩)
136 老 四/山河筆記(組詩)
139 劉 京/生活筆記(組詩)
142 李婷婷/在月光的褶皺里(組詩)
145 許 婧/沉默的敘述(組詩)
訪 談
147 黃孝陽 鄭潤良/我之履痕所及
同期品評
155 烏蘭其木格/心事浩渺連廣宇
征文啟事
154“百年榮光,偉大夢想”征文啟事
美術展廳
封二 何占福/新鄉
美酒櫥窗
封三 和譽葡萄酒

編輯|望萱 蝸牛
微信號|shuofangwenxue
歡迎關注
微信號|shuofangwenxue
歡迎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