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時光結》中探尋多元美學意蘊
文/王佳
《蘇木時光結》是劉雅娜創作的散文集,書中用細膩筆觸描繪了準格爾旗布爾陶亥蘇木的風土人情,從美學角度深入剖析,能發現其中自然美、人性美、文化美與時代美的交融。
一、自然美:鄉土景致的詩意畫卷
書中對蘇木自然景致的描寫充滿自然美。作者筆下,蘇木的樹、草、田野等元素構成獨特景觀。“一株株大樹努力把樹梢伸向天空,志向是將那抹嫩綠融入湛藍。樹下的小草脾氣怪得出奇,不肯褪掉去年的衣裳,將干葉置于新葉旁,枯黃的顏色與碧綠色一樣有生機” ,這段描寫以擬人的手法賦予自然之物人的情感與意志,展現出蘇木自然的蓬勃生命力,呈現出一種質樸、本真的美感。自然景色在作者筆下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鄉村生活緊密相連,老鄉們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勞作、生活,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學意境,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遠離喧囂、回歸本真的寧靜與美好。
二、人性美:鄉村人物的質樸光輝
書中對鄉村人物的刻畫盡顯人性美。老鄉們是書中主角,他們勤勞、善良、淳樸。在描述收秋場景時,“勤勞的老鄉正把一排排整齊的玉米稈割倒,動作看起來輕松嫻熟。割倒的玉米稈整齊地躺著,等這塊地的玉米稈全部割完,再統一把玉米棒子掰下來” ,從這一勞作細節中,能看到老鄉們勤勞的品質,他們與土地緊密相連,用辛勤勞動創造生活。書中還通過描寫老鄉間的互助、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展現出人性中溫暖、積極的一面,這種質樸的人性美,不事雕琢,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讓讀者在這些平凡人物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輝。
三、文化美:漫瀚調的獨特魅力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漫瀚調,是書中文化美的重要體現。漫瀚調不僅是一種音樂形式,更承載著蘇木的文化內涵。“平時蘇木里搞宣傳,文藝隊總愛用漫瀚調的曲子填上宣傳主題的詞,給老鄉們演出。唱一方水土上的好資源,唱惠民政策有哪些,唱新農村里的新風貌,唱鄉親們的日子比蜜甜” ,它融入了蘇木人民的生活,反映著當地的風土人情、時事政治。漫瀚調的旋律、歌詞,以及它在鄉村文化活動中的傳承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體現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與生命力,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美學樣本,讓讀者領略到文化在生活中延續的獨特美感。
四、時代美:鄉村發展的蓬勃力量
從時代美學角度看,《蘇木時光結》記錄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進程中的蘇木變遷。村里編織袋廠的運轉、教育水平的提升、村民精神風貌的改變等,都是時代美的體現。老賀家孫子考上清華,象征著知識改變命運,是鄉村教育進步的成果;百歲老人的生日宴、老黨員為抗疫捐款等事件,展現出鄉村生活的幸福和諧與村民的社會責任感。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鄉村發展的時代畫卷,體現出在時代發展進程中,鄉村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美學特征,讓讀者感受到時代進步給鄉村帶來的蓬勃力量與美好前景。
《蘇木時光結》不僅僅是一本散文集,它是一部鄉土的史詩,記錄著蘇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它是一幅鄉村的畫卷,展現著自然的美麗、人性的光輝與時代的變遷;它更是一首心靈的贊歌,歌頌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他們為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無論你是久居鄉村的歸人,還是向往田園的過客,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情感共鳴,感受到鄉土的無窮魅力。
作者簡介:王佳,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講師,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文學院教師。兼任人文素質拓展教研室主任,主持內蒙古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省部級及校級項目5項;獲批校級課程思政骨干教師團隊1支;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編寫《蒙古馬精神讀本》《巴彥淖爾傳》。她主講《語文教學技能訓練》《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等課程。內蒙古自治區“新時代321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獲得“第十三屆全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校級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校級第四屆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一等獎、校級第三屆課程創新比賽二等獎、校級第三屆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三等獎、校級第二屆課程創新比賽三等獎等獎項。
來源:準格爾文藝
https://mp.weixin.qq.com/s/eD1arHtqmveff3-J232esQ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