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有情,壯闊在心
——論王曉波詩集《山河壯闊》的美學建構與精神向度
作者:張佩蘭
王曉波的《山河壯闊》以其質樸而深情的筆觸,構建了一個既接續古典詩學傳統又直面現代人生存境遇的詩歌世界。這部收錄了180首作品的詩集,不僅是詩人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部融個人記憶、鄉土情懷、自然觀照與時代省思于一體的心靈史詩。
一、王曉波的詩歌美學,首先體現在他對古典詩學的創造性轉化
縱觀《山河壯闊》,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對中國古典詩歌意境營造、意象提煉的嫻熟運用。《江南》中,“荷葉田田倚天碧/總是錯把每朵紅蓮/看成伊羞紅的笑臉”,詩句中既有漢樂府的清新自然,又融入了現代人細膩的情感體驗。詩人不是簡單地復制古典意象,而是讓古典美學精神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的生機。楊慶祥曾準確地指出,王曉波的詩歌“深受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滋養,他善于在意境的營造中抒發個人的情思”。這種“新古典”的詩學追求,使他的詩歌在浮躁的時代氛圍中保持了一份難得的典雅與沉靜。
古典情懷在王曉波筆下并非避世之思,而是與現實生活、鄉土情感緊密相連。在《菩薩》一詩中,母親贈予的佛珠成為親情的象征:“每次我將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總覺自己被一尊菩薩攙扶”,將傳統的宗教意象轉化為親情的象征,樸素的語言中蘊含著深沉的感恩與依戀。而《問月》中“這銀白如昨日的月光/這圓滿灑下清輝的月光/可是我昔日年少時的月光”的追問,則是對鄉愁這一永恒母題的個性化抒寫。這種對古典元素與鄉土情感相結合的現代化用,使他的詩歌既古意氤氳又洋溢著現代情思。
二、《山河壯闊》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其濃厚的地域色彩與鄉土情懷
作為廣東詩人,王曉波的詩歌深深植根于嶺南文化的土壤,卻又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觸及了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非馬的評價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一特質:“王曉波的詩常把我帶回到童年的故鄉——料峭的早春,蔚藍蒼穹下的小草野花,蛙鳴蟬唱的夏,稻穗飄香的秋……”《云雀歡唱了一天》中那群“哼哼唧唧”的小豬,《守望幸福》中“嫩黃的草芽正破土”的草原,無不散發著鮮活的鄉土氣息。詩人通過對童年記憶、故鄉風物的描繪,構建出一個可供心靈棲居的精神家園。
然而,他的鄉土情懷并非簡單的懷舊,而是包含著對現代人生存狀態的深刻反思。《南行車流》中,“南行的汽車駛向父親的村莊/南行的車流漂向母親的河”,現代交通工具與傳統鄉土情感的并置,揭示了當代中國人普遍面臨的精神困境——身體奔向現代文明,心靈卻依戀著傳統家園。這種張力構成了王曉波詩歌內在的抒情動力,也使他的鄉土書寫具有了更為廣闊的時代意義。
三、王曉波的詩歌版圖并未局限于個人情感與鄉土記憶,還延伸至對自然生態與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
《一條咳嗽的魚》以魚的視角寫出環境污染的悲劇:“蹦高/跳躍/逃離黏滯的積水/逃離腐臭的河流”,最終卻“在行人不見路/城中不見樓的/霧霾里”“終日/咳嗽不止”。詩人借物喻人,表達對生態破壞的憂慮。正如非馬所言,這首詩“讓讀者赤裸裸面對遭到人類破壞及污染的大自然,希望能因此引起人類的省思與悔悟”。這種生態意識在《如果有海豚喊你》中也有體現,“惺惺相惜的二只大象,跌跌撞撞/不合時宜闖入了人世的叢林”,同樣以動物的命運映照人類中心的局限。這些詩作不僅是對自然的悲憫,更是對生命共同體的思考。
與此同時,他對生命的哲思在《那一張痛苦扭曲的臉》中,達到了新的深度。這首“詩歌體小說”以醫院為背景,刻畫了老唐父子在財富與健康、欲望與死亡之間的掙扎,冷酷地剖開了現代人生的困境。“我有錢,我不想死,快救救我呀!”這絕望的嚎叫,與其詩中常見的溫情形成巨大反差。詩中強烈的戲劇性,揭示出現代人在物質與生命本質之間的迷失。這類作品顯示出詩人敢于直面生命暗處的勇氣。這份對生命終極關懷的勇氣,使他的詩歌超越了風花雪月的淺吟低唱,擁有了沉郁而堅實的思想重量。
四、在語言風格上,王曉波追求質樸而富有詩意的表達
他的語言質樸真率,卻不失詩意的密度與張力。在《歲月是一把刀》中,詩人將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為“明晃晃”的切菜刀,“利刃一節節切我/春風煽風點火”,通過具象的比喻和意象組合,將生命的流逝感表達得既真切又富有詩意。這種將日常語言提升為詩性語言的能力,正是王曉波詩歌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此外,王曉波的詩歌結構也頗具特色,他善于通過意象的疊加、場景的轉換,構建多層次的詩歌空間。《沙漏——致洛夫》中,“暮色四起/雨霧,冉冉飄散/一輪皓月落在/粼粼波光的映月湖畔”,從暮色到雨霧,從皓月到波光,意象層層鋪展,營造出空靈悠遠的意境,而“時間在瓶里,滴溜溜地轉”的結句,又將這種意境提升到哲思的高度。這種由實入虛、由象及意的手法,使他的詩歌既有畫面的美感,又有思想的深度。
五、詩集的第六卷展現了王曉波在詩歌形式上的探索精神
如詩歌體小說、情景詩劇、截句組詩等,反映了他對詩歌表現可能性的不斷開拓。《那一張痛苦扭曲的臉》融合敘事與抒情,以醫院為背景探討生命價值,使詩歌能夠更深入地介入當代人的生存經驗。這些探索反映了他對詩歌可能性的持續思考。吳思敬認為,“愛是王曉波創造詩美的驅動力量。”的確,閱讀《山河壯闊》,我們時刻能感受到這種愛的溫度。無論是《遇見》中與住院父親的深情相依,還是《誰能及這青梅竹馬》中對純真愛情的甜美回憶,抑或是《壯闊山河》中對故土歲月的深沉回望,愛始終是王曉波詩歌最核心的情感基質。這種愛不是浮泛的情感宣泄,而是歷經生活沉淀后的溫情與關懷。
在物質主義盛行、詩歌被邊緣化的時代,王曉波的創作仍堅持對美與真的執著追尋。葉延濱說:“寫好詩會使平凡的日子變得精彩,寫好詩會讓我們雖身處世俗生活而心靈變得高貴而自信。”王曉波的詩歌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在世俗生存中保持精神的獨立。
六、《山河壯闊》的書名或許正暗示了王曉波的詩歌追求——既指外在的自然景觀,也指向內心的境界
外在的山河壯闊固然令人贊嘆,但內心的山河壯闊才是詩歌永恒的源泉。在這個意義上,王曉波的詩歌創作實踐了他的詩學理想:通過個人化的情感體驗和藝術表達,抵達普遍的人類情感和時代精神,在有限的語言形式中蘊含無限的精神空間。霍俊明用“日常神”來形容王曉波的詩歌特質,這一判斷極為精準。王曉波確實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神性,在平凡事物中尋找詩意,他的詩歌記錄了個體在時代中的心靈軌跡。當我們跟隨詩人的筆觸,經歷“春花”或“落英”,走過“千山萬水的路途”,在途中遇見彼此,“遇見美好的春天”,完成的不僅是一次詩歌的閱讀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凈化與升華。
七、理解王曉波的詩歌,也需了解他作為詩歌活動組織者的角色
在擔任中山市詩歌學會會長期間,他多次籌措出版會員詩集,組織學習、改稿、研討、采風等活動,推動地方詩歌氛圍的建設。這些工作,讓書中所呈現的那份對世界的溫情、對傳統的敬意以及對同道的友善,不再是抽象的文本感受,而是有了具體、可感的人格基礎。《無問西東》中“天南地北詩人相聚”“詩人閑話,無問西東”其樂融融的場景,正是他現實文化工作的詩意寫照。他的創作與公共角色,共同踐行著“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人人能懂,卻也能使每個人都有所獲有所感的時代語言”這一詩觀。
《山河壯闊》表明,在這個圖像充斥的時代,語言藝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在價值多元的今天,對真善美的追求仍然是藝術的崇高準則。真正的詩歌,永遠不會遠離生活,也不會屈從于時尚,它扎根于個人的真實體驗,融匯于民族的文化傳統,呼應著時代的精神脈動,從而照亮人心。這也是王曉波這部詩集留給讀者的啟示。
※張佩蘭,筆名佩蘭。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山市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跨界藝術家。作品發表于《文藝報》《中國自然資源報》《詩歌月刊》《星火》《詩潮》《大河詩歌》《當代詩人》《中國詩人》等數十家雜志報刊暨網絡詩歌平臺。作品入選多個年選版本,并獲《詩刊》《中國文藝家》和中國詩歌網、中國詩歌學會等主辦的詩歌比賽獎項。

附錄:
王曉波《山河壯闊》詩集作品選19首
遠方
什么也不想 抽空遙望一會天際
現在讓我們打掃庭院
為馬羊洗刷 收割嫩草糧食
什么也不想 遠近平淡安然
遠方蔚藍雪峰潔白
路旁小草小花 近處河道清澈見底
什么也不想 待我們把此間整齊
挽著手牽著馬趕著羊群伴著白云到天邊
一路攙扶到遠方
什么也不想 出神凝望天際
你在收拾行旅計算遠行和歸程
此刻神馬飛馳 喜羊即將來臨
2015年甲午馬年除夕
菩薩
鄉間千年傳說,到禪城祖廟祈福
能給五行缺水的人添福消災
返鄉前,母親誠心去了一趟祖廟
添了香油請了開光佛珠
念珠至今在我手腕,已近十年
穿連念珠的繩子斷了數次
每次我將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
總覺自己被一尊菩薩攙扶
2016年1月
一月
日歷掀開了新的一頁
我聽到高鐵在呼嘯
看到歸程 已寫在面頰
一月是嶄新的美麗
嫣紅的紫荊是你在笑
一月是抵達的開始
只要一想到你
我就看到了一月的明媚陽光
看到了一月
梅花桃花菊花接連繽紛
灑脫在陽光下
一月如你笑聲
如銀鈴般撞響了
我
2017年1月
時光背影
銀月傾瀉,不知名的蟲鳴此起彼伏
荷,晨曦里
蕩漾著一顆按耐不住的芳心
時間倉促,總是不夠
不夠時間除草,施肥,栽剪
草木葳蕤,一伸腰桂花已壓滿枝頭
時光背影里,昔日床后屋前
蟈蟈聲中那雙翅膀扇起瀚風陣陣
驟現,金光縷縷
此刻,湖畔波光粼粼
閃動著柳綠,蛙鳴蟬唱不止不舍
最生動是那一屋子風清景暢
2019年6月
歲月是一把刀
某時 你摯誠問我
春風中的是否身心安泰
歲月鋒利無比 明晃晃
正如一把切菜的利刀
利刃 一節節切我
春風煽風點火
我快成了餐桌上
一盆熱氣騰騰的菜 可口嗎
2020年3月15日定稿
五月
草色凝碧,一只蝴蝶飛臨
烈日下,木棉果莢破裂
花絮滿天飄舞
茫茫飛絮,恰如夏日飛雪
此時蟬唱,喧噪熱鬧了嶺南
推舟。順水而下
擺渡船上,回眸處
深陷,記憶里的昨天
蹉跎許多不再復返的夢想
暮色蒼茫,星空下
隱隱聽聞一只蟋蟀,歡快地
和由遠而近的一列高鐵
錯落有致地唱和
2018年5月25日黃昏
誰能及這青梅竹馬
把月亮掰開 你就跳了出來
拉起手 我們就構成整個天宇
有闊的海 橫的陸 高的天空
還有遍山滿嶺的梅花
你的發梢有七彩的虹
你的面容如百花中含苞的荷
你走過的小道青梅正飄香
此刻 竹竿為馬 鉆木為火
魚獵 揚穗 生生不息
2015年4月
雕刻的時光
時光對岸 南嶺以南 睡蓮不露痕跡
鮮艷 明媚 枯萎 凋零
在光陰的河岸 我撿拾到數根銀絲
丟了銀發的 也許是那呼嘯而過的白馬
也許是涉河而過的你和我
慶幸的是 我們發現了蓮的心事
窺探到時光的秘密
那騎白馬的人 就站在澎湃時光的岸上
2020年5月23日定稿
六月天
我把一月的天空打掃干凈
期待二月
飄落足夠的寒冷雨雪
你我的梅 不羨春暖 傲雪而立
待到三月鶯歌燕舞
這個季節萬象更新 心存感恩
望著雨落大地 雨灑庭院
你雖沉默 笑而不言
轉眼間卻已是人間四月天
清晨黃昏吹著風的軟
飛花散似煙
你我牽手走進晴朗五月天
一說到六月
便想到海天廣闊 萬里相牽
拔開浮云 隨緣即安
2020年6月1日定稿
余生
疼痛。因為不透半點光亮
縱是咫尺,也形如天涯
你的笑如雨絲
潤物無聲地面向著我
張開翅膀
一盞燈,一扇門
有了開啟
突然之間有了余生
2020年2月7日定稿
沉香
你喊一句,桃花便開始
飄零。水流湍急
輕舟已遠
相見恨太晚
茶香已冷,雨線縹緲
此刻,再喊一句
夕陽已西下
何時重逢賦詩暖香
相聚或許是在天涯
你如沉香裊裊在心海
2020年1月3日定稿
問月
回到故里回到父母身旁
我問星星,問月亮
問門前屋后的桃樹、杏樹和海棠
是否還記得我舊日的模樣
今夜,在故里鄉間
我問庭前的月光
這銀白如昨日的月光
這圓滿灑下清輝的月光
可是我昔日年少時的月光
2014年中秋
因為春天
四月春雨連綿
連綿的,還有你贈送的
一部《洛夫詩全集》
老詩人用1257個頁碼
訴說人生鄉愁情思
許多詩章有著我相同的愛戀
訴說著思念想念你,淡淡的愁
那愛意在映月湖面蕩漾
因為春天
因為風的緣故
愛意蕩漾在將來
無盡的歲月
2017年4月
穿過銀河去看你
恒久常新,天荒地老的
絕對不會是物質。慶幸找到了
遠道而來的愛情
冬季漫長而寒冷
如一對螞蟻抑或蝴蝶
陽光下溫暖著彼此的溫暖
愛情是一個海枯石爛的話題
世界即使顛倒,日夜反轉
我和你的希望會是一個樣
愛情是怎樣一個支點
讓我們快樂地
望著遠方,活下去
即使天崩地裂、墻倒屋塌
我愿意穿過銀河去看你
2020年1月16日定稿
傳說
哪年哪月
那個桂子飄香的牽手晨曦
那個荷香渺渺油桐傘下的午后
那個花燈中煙火里的元宵
那個石頭記里的西廂往事
那個死與生又生與死
那個打不成又解不開的結
我是你前世的守望
無奈卻讓你化成了
石頭,卻望不到頭
盼不了
望不見
在江邊守望千年的一個傳說
你是我無心卻相遇
無緣
卻千里尋覓
望得見
盼不了
化蝶雙飛的前塵往事
剎那的思緒如電閃
現世的我
驚疑前世
一個個遙遠的愛情傳說
2006年9月
螢火蟲
在茫然的生命河流
每當夜色降臨
她們總是提著
一盞小白燈籠
因為寂寞
因為愛情
緊跟落日的腳步
她們提著
一盞盞小白燈籠
尋覓在村野
閃爍在河畔
天空綻放的
閃閃冷光
那是愛的音訊
關掉月亮
關掉燈火
一條靜靜的河
清澈宛轉的波光
緩緩流淌
一只只螢火蟲
將自身光明
把生命照亮
相聚無語的螢火蟲
如何讓 時間
慢下來
一生的歡愛
可能燼在今宵
她們總是提著
一盞小白燈籠
在茫茫的歲月河流
不停尋覓 尋覓
2013年2月25日
蔚藍
聽任海風在身邊自由的吹拂
“噓” 有誰隨便的一聲
驚醒海鳥和沉思的你
某人修長身軀 堵塞了
這窄而不闊的空間
一些人籬落 想通過
穿插的余地走向大海
“唏” 又是誰的耳語
瞬間將海的平面敲打得
那么遼闊和蔚藍
2020年5月1日定稿
梅花的訊息
鋪天蓋地的寒 徹骨的冷
還有冰封大地三尺的雪
可你卻綻放了 綻放得不畏風霜
送來一段香 逸自你的苦寒
某月某天我凝望你
分明看見一朵梅
在你眉宇間綻放春天的
訊息
2020年1月2日定稿
相信愛情
在空山新雨后幾度悵望
在潯陽秋瑟中幾分相送
隔著多少春秋 千百度 遙望
枯禪苦等中
灑落了多少唐風宋雨
佛說緣定前生 幾多前塵往事
幾回人閑桂花落
千百次凝眸換來今生的擦肩
浮生多變
別問 別再問
今生相遇是緣是劫
幾度彩霞滿天
幾許風雨滿途
撐傘默然走來
盼只盼 能與你途中遇見
相信愛情 相信未來
你我能在途中遇見
只盼與你途中遇見
2015年9月9日
※王曉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山市詩歌學會第二、三屆主席,中山市作家協會第四屆副主席,中山市文聯第八、九屆主席團成員,2015年12月主持創辦大型詩歌季刊《香山詩刊》。著有《山河壯闊》《騎著月亮飛行》《雨殤》《銀色的月光下》等5部;主編《那一樹花開》《詩“歌”中山》《中山現代詩選》等13部;曾獲人民日報作品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中山市優秀精神文明產品獎、中山文藝獎、香山文學獎一等獎等獎項。其詩學評論《吹掉泡沫 還詩歌以亮麗》(載《人民日報》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茍同的錯誤詩學》(載《作品與爭鳴》2003年7月)曾受到廣泛關注;詩歌作品載《人民文學》《詩刊》《中國作家》《青年文摘》《詩選刊》等刊物;入選《中國詩歌選》《中國詩歌年度選》《中國新詩日歷》《中國愛情詩精選》等選本。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純貴坊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