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丁國光先生
作者//水凝碧

丁國光
清明小長假,我家迎來了幾位貴客。五姨娘帶她的書法老師著名書法家丁國光先生和夫人還有他們的朋友畫家賈先生來了。
丁國光先生號環山齋主,1944年生,江西南城人。自幼得家庭熏陶,酷愛書法,潛心翰墨耕耘至今。曾任中國航空書法家協會主席,航空部神劍學會書法部副部長,北京海淀四香書畫學會會長。作品多次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被中央檔案館收藏。2010年被聘為中國航空報社文化藝術中心書法類藝術顧問,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書法家協會顧問委員會主任。
之前,在五姨娘的空間里看到過丁先生,感覺已有幾分熟悉。此次得以相見,丁先生的謙遜和善,丁夫人的賢淑溫婉,讓人感到十分親切。用餐期間,先生說在五姨娘那里看過我的一些文字。當得知我不但喜歡寫字,還喜歡攝影,先生連連稱贊。我說,想在有生之年,拍夠100位文化名人,因為這些人是一個時代的風骨,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力量。先生聽后豎起拇指大加贊譽和鼓勵。先生的話讓我增添了信心與力量。說起攝影,我們談到了著名攝影家同在海淀區的劉繼文老師。丁先生說他們相識,讓我見到劉老師替他問候。有了共同的朋友,我們的聊天更加輕松。
從五姨娘那里得知我也喜歡詩詞書畫,丁先生來時特意自備了筆墨紙張。飯后,專為我留下了墨寶,一幅是張旭的«桃花溪»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那灑脫流暢的字體與這詩文真是天然相合,在這暮春與初夏交替之際,真是應時應景,讓我甚是歡喜。寫罷,先生復又舒展筆墨,當看到那濃墨雄渾的"厚"字一起筆,我的內心忽然感動,先生這是要送我"厚德載物" 了,這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肯定! 這么多年,這樣的字,先生不知寫了多少次,本可一揮而就,可先生仍是潛心于每一筆畫,專注于每一轉折,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沉靜其中,只去感受那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先生莊重的寫完,落了款,我鄭重地向先生深鞠一躬,"謝謝丁先生送一個女子這么厚重的墨寶! " 先生笑容可掬,意味深長的說“小小年紀,才氣十足,十分不易。 希你不斷攀登,爭取更大成績!”先生一臉的慈祥,言語之間滿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希冀。這樣真誠的贊譽和鼓勵讓人無以拒,唯有努力!
之后的出游途中,又與先生談到了古詩詞對一個人品格的熏陶和對藝術的影響。 我們竟有著如此共同的認識,談話很是融洽。先生說稍有空閑還會靜心研讀詩詞,這再一次讓我感受到先生的謙遜與好學。丁先生身上的這些人格魅力已是對我這樣的晚輩的一種深深地影響與教育。真正的大家就會有這樣一種無形的力量!
晚飯去官廳湖邊吃有名的灶臺魚。當看到灶臺模樣的石質餐桌上嵌著的大鍋里,咕嘟咕嘟煮著雜魚,空氣里彌漫著陣陣香氣。先生很是新奇,有些迫不及待,笑容可愛至極,那樣子像極了一個孩童! 使我不由想起一篇文章«大師的天真»,是啊,正如白石老人,林風眠,大師者,皆是懷著一顆天真之心的人,也是用一雙孩童般純凈的眼睛看人生觀世界的人。這樣的人亦知人生真諦,與本我相合,已達一種大自在了。
兩日的相聚輕松歡愉,姨娘和丁先生一行都很高興。而我得丁先生墨寶珍藏不說,更從先生身上學到了那種好學與謙和,專注與尊重,親切與率真,在這個春日,猶如一縷花香沁入我的生命,這樣的力量會成為我人生的道路上的一片陽光。初識丁國光先生,也讓我在家里拍到了我的第六位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