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崗坡之歌》首發座談會在京舉行
作家網消息 張云霞報道 2025年8月16日下午,紀實文學作品集《中國長崗坡之歌》首發座談會在京舉行,原外經貿部“入世”談判總負責人龍永圖,廣東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梁偉發等領導出席會議,羅定市委書記羅永雄致歡迎辭,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作家網總編輯趙智(冰峰)為《中國長崗坡之歌》作序,并主持了當日下午的首發座談會。
長崗坡渡槽——這座被譽為“南粵紅旗渠”的工程,始建于1976年。在沒有機械設備,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數萬羅定人齊心協力,靠肩扛手鑿,筑起了一條“人工天河”,五千二百米凌空飛渡,徹底終結了羅定“十年九旱”的狀況。
今日之長崗坡,已榮列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利部水工程與水文化有機融合案例、第四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名錄,并獲評廣東攝影目的地、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重點建設示范點、鄉村文旅目的地等稱號。
2024年6月,羅定市啟動“走進中國長崗坡”征文活動,面向全國征集佳作,最終從全國1996篇征文中精選40篇獲獎精品匯編成《中國長崗坡之歌》一書,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8月16日的首發座談會上,《中國長崗坡之歌》主編梁偉發指出,長崗坡渡槽建成后,全縣農田全部實現了旱澇保收,縣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生產用水得以解決,大大促進了羅定經濟的發展,改善了羅定的生態環境。更寶貴的是,渡槽建設留下來的“一心為民,敢為人先”“艱苦奮斗,科學決策”“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善于擔當,一張藍圖干到底”的精神內涵都值得記錄和發揚。
龍永圖在發言時強調,“長崗坡渡槽”給我們留下的“敢為人先”和“善于擔當”的精神十分重要。敢為人先、善于擔當,是外交談判中不可或缺的品質。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唯有具備開拓創新的勇氣和迎難而上的擔當,才能在復雜的博弈中爭取主動、贏得尊重。
北京大學教授徐寒認為,發布新書是“為精神修一條渠”,讓可能被歲月磨蝕的故事,重新鮮活起來,讓長崗坡的意義傳播得更遠更深。
趙智(冰峰)在主持會議時表示,長崗坡渡槽,這座橫跨山嶺的“人工天河”,不僅是水利工程的奇跡,更是一部鐫刻在鋼筋混凝土上的民族精神史詩。它承載著一段歷史、一種文化、一個時代的精神以及一代人的信念與追求,也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這種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與“大禹治水”“紅旗渠精神”一脈相承,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文化符號。這一精神,深植于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深處,是時代前行永不枯竭的源泉。如今,中國已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科技需要創新,更需要這種“敢為人先、突破極限”的膽識。
會上,征文獲獎代表、專家學者及文藝家們陸續分享了品讀感悟,共同追溯長崗坡建設歷程的厚重歷史價值,深刻闡發其跨越時空的啟示意義。“走進中國長崗坡”征文評委遠山、魏清海首先介紹征文評審情況,獲獎作者代表汪金友發表了獲獎感言。
與會專家認為,上述作品以文學承載歷史記錄,構筑起長崗坡故事的立體敘事,為“中國長崗坡”文化名片注入新活力,推動其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走向全國。相關領導和學者李平安、卓澤淵及水利、橋梁建設專家楊光華、蔡建元等發表了各自觀點,從組織建設、經濟發展、工程技術等層面對長崗坡渡槽工程給予積極評價和肯定。
研討會上,與會嘉賓還觀看了微電影《情系長崗坡》,該片總制片人鄭子,領銜主演斯琴高娃,藝術總監江平均表示,將深入挖掘在建設長崗坡渡槽過程中的生動故事,用心用情打造優秀影視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長崗坡精神,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力求用影像藝術詮釋國家工程幕后的傳奇故事與英雄壯舉,展示那段不為人知的輝煌歷史與時代記憶。
座談會氣氛熱烈而融洽,羅定市委宣傳部部長陳媛程、副部長李江,羅定市作家協會主席葉來標參加座談會并發言,他們向各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為《中國長崗坡之歌》圖書出版作出貢獻的作家、編輯們表示感謝?!吨袊L崗坡之歌》一書的出版離不開方方面面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作家網總編輯趙智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不拿一分錢稿費為《中國長崗坡之歌》寫序,義務報道活動和推發宣傳文章,這也是長崗坡精神感染力的體現。他們期待,建設長崗坡渡槽所體現的精神,能夠成為典范,成為激勵后人攻堅克難、團結奮斗的寶貴財富,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還有廣東省云浮商會第三屆會長鄧錦尚、深圳市泉州商會榮譽會長鄭文紅、著名歌詞作家王賢宇、《中國長崗坡之歌》責任編輯吳繼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