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魯院日記


魯院日記
      
作者:史映紅
  
隨著歲月流逝,人越來越懷舊了,整理一組上魯院時的日記,以回味那段難忘時光
 
之一
 
(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天氣  晴 多風)
 
上魯院之前,一直沒有來過北京,這些年,大江南北地跑,成都、南京、上海、蘇州、青島、昆明、貴陽。對于北京,覺得遲早要去,要么進修、要不旅游,沒想到要上魯迅文學院,這座中國文壇的“黃埔軍校”,總覺得離我非常遙遠,突然要成為魯院的學員,我有點措手不及,有點恍然如夢。
 
下了高鐵,掏出手機一看,竟然有好幾個未接電話,和近十條信息,都是戰友小王打來的,大意是不能親自到車站接我,請我原諒,但他叫愛人朱小云和單位的同事小賈接我,還算順利,在說好的南二出口處,我看到一個瘦瘦的年輕人,踮起腳尖高舉著一張A4紙,上面寫著“史映紅”三個字,趕緊與他們打招呼,握手寒暄,像久別的親人。他們分別拿走我的包,小賈提大包,小云拎手提包,我只背著電腦。值得一提的是出差、學習、開會無數次,自己名字被打印著接站還是第一次。原本在北京現代上班已十年的戰友小王,計劃開車來接我,結果公司有要事來不了,而接我的小賈和他愛人,又不會開車,故只好坐地鐵了,他們在通州區,去魯院也只知道個大概,地鐵換了好幾站,又打了兩次的士,終于到了文學館路,剛下車,就能看到院子里面聳立的現代文學館的建筑。
 
到了,北京,到了,魯院,到了我魂牽夢繞的文學神殿。
 
進了門,按照保安指引,去魯迅文學院的大樓,進了旋轉門,左手邊放著幾張桌子,有幾個工作人員接待,很是熱情,出示過證件后,我正在登記,一位工作人員問道“周文琴你認識吧?”我抬頭說:“認識,她是我西南魯二班的同學”。(魯迅文學院第二屆西南六省區市青年作家培訓班)。后來知道問我話的是我們的班主任孫吉民老師,一個特別耿直能干的人,一位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領上書包、門卡等上樓,我的房間是611。
 
刷卡進門,桌椅、電視、電腦、空調、茶幾、衛生間,應有盡有,窗明幾凈,墻上還懸掛著一幅水墨畫,整個房間舒適溫馨,讓人一下子就放松下來。
 
我坐在房間里,心里除了激動還有一種隱隱的壓力和擔憂,甚至恐慌:你長年操槍弄棒,寫寫公文,版頭報尾發表上一些小文章,有何能何才?竟然來到這個久負盛名的學院,來到這個文壇青年才俊薈萃之地,你將如何度過這段時光……?
 
之二
 
(3月1日上午  星期五  天氣 晴)
 
來魯院之前,我認識的師長有魯院白描常務副院長、成曾樾副院長、楊小蕾主任(培訓部)、王冰副主任(培訓部)、譚杰老師 (西南魯二班時都見過)。
 
下午(2月28)在房間翻閱同學花名冊,看到甘肅的李滿強,住614房間,離的很近,忍不住過去敲門,門開了,出現在面前的是一張屬于甘肅人特有的憨厚的臉,個不高、長發、一看就知道性格外向,兩眼角有很多被笑容拉扯的深深的一束線,我說你是甘肅人,哪的?他先把我讓進煙草和酒味濃郁的房間說:“我靜寧的,你呢”?“我莊浪的”,天啊,世界有時候就這樣小,他是甘肅作協推薦的,我是西藏作協推薦的,我們兩縣同屬平涼市,縣縣相鄰,連田間地頭都挨著。他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兩瓶酒說:“喝剩下的兩瓶酒,咱抽時間給消滅了”,我搖著頭說:“唉,酒,我啤酒都喝不了多少,白酒基本上不喝”,話語間,我能從神色上看出來他對我這位老鄉在酒量上非常失望。
 
第二天早上,正在吃早飯,突然覺得有人輕輕拍了拍肩膀,回頭一看,是個認識的人,他是“西南魯二”的老師,我只知道姓徐,忙著打招呼,他說自己住603,閑了來房間聊天,他出了飯堂的門,我卻想不起他的名字來。他是我在貴州西南魯二班的負責人之一,在貴州學習的半個月,總看到他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話語不多,忙著接送講課的老師、打印相關資料,通知一些事宜,偶爾在電梯或者路上碰到,簡單閑聊幾句。真沒有想到,時隔大約一年,我們又在北京相見,在魯院的課堂上相聚,只是這回他不再是我的老師,變成我的同學了。飯后回到宿舍,趕緊翻看花名冊,嗯,貴州作協選送的,叫徐必常。后來通過周文琴,認識了楊虎、又認識了王國偉,他們是我的鄰居,后來又認識了胡松夏、拖雷、楊仕芳、付久江……
 
之三
 
(3月1日下午  星期五  天氣  晴)
 
今天是我們報道之后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集合,說是開學教育,我覺得叫做認識魯院,或者再識魯院更合適,到會的有成曾樾常務副院長、李一鳴副院長、溫華主任、楊小蕾主任、王旋主任等。
 
通過聽講,知道魯院由五個架構組成,(正處級),即院辦公室、教學研究部、培訓中心、圖書館、后勤處。
 
我們這個班是十八大召開之后魯院舉辦的第一個高研班,是在劉云山書記、中宣部和中國作協指導下舉辦的,名稱叫“作家的責任與使命”。
 
魯院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是三個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授課、三分之一的研討及活動、三分之一的社會實踐。老師們還說,把50個同學從全國各地集結在一起,相互之間的緣分比率是億分之四,不知道是誰算出來的,但是比率實在是太低了。
 
一些老師和各構架的負責人依次上臺,對本單位的職能和權限、規定和服務事宜進行了說明,有些名詞和職能暫時聽不明白,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魯院和各級領導對我們是重視的,也是像親人一樣歡迎我們的。至此,一個特殊的大家庭組成了,并且很明顯感覺得到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甚至與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都是那么的和諧。
 
還看了一部《文學殿堂,鑄造輝煌》的紀錄片,知道了魯院的前身是中央文學研究所,1950年12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1954年改名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84年定名為魯迅文學院,被外界譽為“作家的搖籃,文學的殿堂”。校訓為“傳承、創造、擔當、超越”。在60多年的魯迅文學院的講臺上,閃耀過燦若星河的名字:郭沫若、胡喬木、矛盾、周揚、鄭振鐸、葉圣陶、老舍、曹禺……。同樣,在魯迅文學院的課堂上,坐過瑪拉沁夫、艾克拜爾•吉米提、蔣子龍、張抗抗、莫言、畢淑敏、王安憶、周大新、遲子建、麥家等……。
 
以前,一直在網上關注著魯院,一直在文學圈的朋友們中間打聽著魯院,也曾經不止一次的夢見過魯院,但一旦走進魯院的課堂,坐在大師們坐過的位置上,還是心中忐忑,心里惶然,內心愧疚……
 
之四
 
(3月7日  星期四  天氣  晴)
 
拜師,記得上初中時看到過很多很多武俠小說,很多影視劇上,拜師是多么神圣莊嚴的事情,下跪、磕頭這是必須的,磕頭要響;有時還要舉辦儀式,燒香、對天發誓,要有眾多的見證人,要喝拜師酒,酒內最好滴血。但是在魯院,拜師就顯得輕松了許多。
 
導師都是貨真價實的,在各個方面基本上算是權威,最起碼在他們的一畝三分地里,那是震得地皮顫抖的人物。導師們一字排開,他們分別是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現代文學館教授吳義勤、《十月》常務副主編陳東捷、《小說選刊》常務副主編王干、《詩刊》常務副主編商震、《文藝報》主編閻晶鳴、《中國作家》主編艾克拜爾•吉米提、《民族文學》主編葉梅、《人民文學》副主編寧小齡、《青年文學》主編李師東、《北京文學》主編楊曉升。
 
拜師會被成院長主持的很詼諧,地道的北京話,他的主持不打官腔,不盛氣凌人,不居高臨下,讓導師和同學們沒有壓力,恰到好處的幽默,不時引來大家發自內心地歡笑。為了體現公平公正,采取的是抽簽制:即把寫有學員名字的紙條依次放在各位導師面前,導師隨機抽取,當面拆開,宣讀學員名字,被抽到的學員站起來,向導師鞠躬、打招呼,簡單自我介紹,接著又是下一個。我們詩歌組不加入抽簽,因為所有學員都由商震老師帶,我們就顯得非常輕松,商老師自己也是左看看右看看,還不時調侃道:“詩歌組歷來人就不少,我們無論是吃飯、喝酒,或者打架,從來就沒有缺過人手”。
 
其實沒到魯院之前,就對魯院的拜師會有所耳聞,也算是魯院的一道特殊風景。身臨其境,就感覺到魯院的拜師會,很像當下一些很叫座的電視節目,又像是一場拍賣會,此起彼伏,遙相呼應,剛開始中間隔著一層紙,隨著進程地延伸,相互對上號,認了親,結了對,紙也就捅破了。
 
抽簽完畢,各小組分頭與導師見面座談,詩歌組因為人數多,被分在“老干部活動中心”,這里寬闊,裝修典雅、考究,在一個石頭制成的大水槽里,擺放著一座小假山,清澈的流水循環著,流淌著,發出悅耳的流水聲。商震老師坐在正中間,我們以眾星捧月的方式,圍他而坐,談詩歌、談文壇、談文字之外的很多事,商老師健談,也很有風度,特別是那飄逸的長發,很吸引眼球。詩歌組的人員有安琪、李見心、樂冰、周文琴、朵拉圖、畢亮、黑眼睛、陳橋、胡松夏、李滿強和本人,聯絡組組長是李滿強。
 
之五
 
(3月23日  星期六  天氣  晴)
 
早上七點半出發,到平山縣縣城近十二點了,在一個叫“喜結緣”的酒店吃飯,共六桌,飯菜有些已經不太熱了,看得出準備很久了,也感覺得到他們的重視,但是碗盤憨厚,菜量實誠,剩下了不少。下午去淴淴河景區,驅車約一百公里后到達,景區門上寫著“打倒惡霸,保衛家園”的橫幅,在景區入口處攔著一根巨大的木梯,像《西游記》里妖怪捆綁豬八戒一樣,層層疊疊、結結實實,別說人,就怕連蝴蝶都飛不進去。還貼著數條封條,可以肯定,又是開發商與當地群眾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把關系搞僵了。孫吉民老師簡單介紹了一下情況,我們因為人多,同學們之間話題也多,好像對心情也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在門外拍了一些照片,上車,只是苦了司機,又驅車一百余公里返回。
 
晚上入住溫塘鎮的“交通高速酒店”,說是四星,條件自然不錯,晚飯吃得挺好,飯菜精細,熱乎;喜歡喝酒的滿強和國偉,規定不許喝酒,他們挺絕,把白酒倒在礦泉水瓶里,看是喝水,實為喝酒,佩服至極。
 
真正的好戲是晚上的篝火晚會,在酒店不遠處,有一塊水泥鋪成的小廣場,我們去時,已放置了一大堆干柴,旁邊是兩家燒烤攤,擺放著七八張桌子,幾十把椅子,桌子上放著花生、瓜子、啤酒等,還有源源不斷的烤好的羊肉串、雞翅等,在燒烤攤的不遠處放著一臺大屏幕電視、音響、話筒,音樂已經流淌,聽得出音響效果不錯;一場狂歡正在醞釀,一場篝火盛會在一些同學點歌與談笑間馬上開始了。
 
篝火是大家硬拉著成院長、李院長點著的,用一根蘸了油的舊拖把,瞬間火就升起來了。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火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適應自然、戰勝猛獸、驅邪取暖,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夜里,巨大的火苗,滾滾而來的熱浪,噼噼啪啪地作響,我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這一刻,一些喜歡和敬畏文字的人,一些專家說比率僅億分之四的人走到一起,就這樣,在一個夜晚相聚了,唱的、跳的、朗誦的,圍著火堆跳舞,拉著手、連著心,忘記了滾滾紅塵,忘記了苦辣酸甜、忘記了功名利祿。我們尊敬的成院長、李院長、孫老師與我們一起跳、一起唱。成院長的致辭詼諧風趣,李院長的朗誦高亢動情,男同學粗狂的歌喉,女同學衣袂飄飄,把晚會一次次推向高潮,詩人李滿強當場賦詩:“這短暫的夢境/多么真實,具體/讓我不得不擔心/灰燼就在下一刻到來/想想吧!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揮霍/還有多少告別/可以重來……”
 
我們的歡樂吸引了不少看熱鬧的群眾,有些小孩子干脆過來在桌子間隙穿梭,同我們一起享受這個篝火之夜、品嘗各種小吃。
 
我唱的歌是《軍中綠花》,音響效果不錯,自我感覺基本良好,唱歌時,我在想上一屆是魯十八,下一屆就是魯二十,魯十九是唯一的,而這些人在2013年3月23日夜里的篝火晚會,注定也是不可復制的。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王國偉,拿起話筒,主持毫不含糊,誰唱啥歌,誰有什么節目,總是客串得恰到好處,大家一波高過一波的笑聲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還有畢亮同學,這位魯十九年齡最小的兄弟,從晚會開始,他一直從別處找柴,不斷往火堆上放,大約兩個來小時,基本上一直這樣做,可貴的是沒有人告訴他必須這樣做。一個經常想著別人,想著團體的人我認為是個重義之人,是個值得交往之人、敬重之人。
 
之六
 
(3月24日  星期日 天氣  晴)
 
作為一個普通公民、一個身穿軍服20年的老兵、一個魯院“作家的責任與使命”高研班的學員,對西柏坡仰慕已經很久了,影視劇和書籍上多次看到的景象,當它呈現在眼前,多么令人欣喜。
 
西柏坡位于河北平山縣,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選定這個地方,1948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來到這里,使這個普通的山村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在這里,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指揮了震驚世界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了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之美譽;它以獨特的歷史貢獻,彪炳于中國革命史冊。
 
我們先去西柏坡村,這里原址因為修水庫已被淹沒,我們參觀的地方是后來仿修的,每個院落都干凈整潔,圍墻結實,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從口音上聽出來大都來自外地,并且有很多年輕人和中小學學生,這是一個好現象。當下,很多年輕人不知道“918”、“盧溝橋事變”、“虎門銷煙”、“皖南事變”、“遵義會議”等重大事件;不知道平型關、臺兒莊、井岡山、瑞金、西柏坡等地點,在感嘆我們教育失敗的同時,更多的是悲愴,“一個忘記自己歷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們應該多組織這種活動,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教育基地,亟待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很多課程可以缺,但是這個課程不能缺,長期的、大面積愛國主義教育缺失,很多人道德淪喪、信仰滑坡、三觀扭曲、極端個人主義盛行不是一句空話。
 
我們一行先后參觀了董必武、劉少奇、周恩來、毛澤東等革命先輩故居,小小的院落、簡陋古樸的家具、單薄的被褥、油燈、電話、掛包、槍套、地圖、筆墨紙張、甚至農具,親切而陌生,它們好像訴說著偉人的偉大,偉人的雄才大略,又提醒人們偉人也是人,是一些不平凡的人,是一些舍生取義的人。后來穿過一條長長的地道,來到相鄰的院子,就是朱德故居,警衛排、作戰室、秘書室、七屆二中全會會址等。邊走邊拍一些照片,盡可能獲取比較多的資料,但是哪里能裝得下?小小的村莊、小小的院落、小小的房子,它容下了當時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容下了4萬萬勞苦大眾,容下了錯綜復雜的國內外重大形勢和局勢,我等小如塵埃之人又能做什么?
 
下一站就是西柏坡革命博物館了,槍支、槍炮、衣物、旗幟、刀、矛、軍用文稿、電報、軍號,各種戰爭用品、生活用品琳瑯滿目,通過這些武器和物品,能感到硝煙還在彌漫、槍炮還在巨響、很多人正在沖殺、很多人正在倒下……。博物館很大,里面展室約有十來處,看了這個,忘了那個,顧此失彼,一會跟著這個導游,一會又不知她去了那里,重新換一個,不久又跟丟了。我一邊觀看,一邊心想,回去以后,好好整理整理思緒,寫一些反映戰爭年代的作品,反映一些先輩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別人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你不要太看重,對自己的良心有個交代,對你的靈魂有個安慰,緬懷那些原本可以活著的先輩,這就夠了。你不要讓你的作品無病呻吟,軟弱無骨,矯揉造作,如果這樣,不寫也罷。
 
之七
 
(4月2日  星期二  天氣  晴)
 
早上起得早,又與常在同學一起散步,喜歡散步,在部隊時就喜歡,晚飯之后,約幾個戰友,最好年齡、軍銜差不多,西藏的太陽經常晚上九點還在天上,在夕陽之下,漫步在長長的機場,胸懷也像敞亮了;相比與西藏的天高地闊,北京實在太擁擠了,身心壓力顯而易見。所以散步是一個很好的放松,大多與常在同學一起,有時楊虎,有時拖雷,圍著文學館和魯院共用的大樓,一圈又一圈,話題天南海北,但聊得最多的還是文學,文學的過去、現在和困惑。
   
有時候也在小公園里漫步,小草青翠欲滴,花蕾如同少女萌動的心事,有些花就大方多了,把自己放在高處,吸引過往者的眼球。掩映在花草樹木中間的,是一些大師的塑像,葉圣陶、朱自清、曹禺、老舍、矛盾、巴金、冰心、趙樹理……,他們精神矍鑠、目光炯炯,像一個個慈祥的祖父,有的談笑風生、有的背手而行、有的蹙眉思考。很自然的就想起《狂人日記》《子夜》《幻滅》《駱駝祥子》《雷雨》《家》……走過他們身邊,耳邊還能聽到一些遙遠的聲音:“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只有竹子那樣的虛心,牛皮筋那樣的堅韌,烈火那樣的熱情,才能產生真正不朽的藝術”、“青春活潑的心,絕不作悲哀的滯留”……向大師學習,傳承大師精神,這是這些大師塑像聳立于此的初衷吧!
   
五十根拴馬樁在院子的一角,占地面積不大,但是吸引眼球,像五十個整裝待發的將士,精神抖擻,我們經常觀望、拍照。聽說是一位師兄從遙遠的陜西運過來的,他對母校的感情讓人動容,我在想,為什么正好是五十根,難道魯院經常只招收五十名學員?還是他希望把五十名同學的心留在魯院?或者把后來的學弟學妹的心拴住,安心學業呢?真誠向那位師兄致敬,向一切知道感恩的人們致敬。
  
還是前兩天,午飯后散步,小湖里水色清澈,很多金魚穿梭往來,女同學崔健和王萌萌掰開饅頭喂魚,揚手、撒食,動作一氣呵成,魚兒在水里高興地吃,她們在岸上快樂地笑。能看到她們貪玩的天性,也能看得到她們的善良。我們經常在院子里走,卻很少關注池水,更沒有關注水里的魚,真是太粗心了,也太麻木了,如果換了其他人,尚可理解,但是作為一個作家,粗心與麻木,這簡直就是天敵。
 
作者簡介:
 
史映紅:筆名桑雪,藏名崗日羅布,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于甘肅莊浪縣,九十年代入伍進藏,已轉業;居山西太原市;在《詩刊》《解放軍報》《文藝報》等發表詩文950余篇(首),著有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文學評論集正在出版當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十九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啦啦啦最新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 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亚洲a级黄色片| 欧美jlzz18性欧美| 杨乃武与小白菜港版在线| 国产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fc2ppv在线播放|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黄色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日本处888xxxx|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公司在线 | 在线观看成人网|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97青青草视频|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人|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2019|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亚洲色欲或者高潮影院| 91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欧洲卡一卡二卡在线|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粗大挺进朋友孕妇| 精品区卡一卡2卡三免费| 女神们的丝袜脚战争h|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日韩电影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