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2022年的春天
作者:肖勁風
經歷庚子年、辛丑年疫情,人們以為壬寅年的疫情即將結束。但是,2022年元旦過后,源于印度的德爾塔病毒,和源自南非的奧密克戎病毒,在世界各國塵囂甚上,20多天時間,便席卷全球。英國女王、西班牙國王、加拿大總理、法國總統、美國國防部長等多位國王、首相、總統,被病毒擊中。
目前為止,美國人因為新冠疫情死亡超百萬,這是美國自建國以來,超過歷次戰爭死亡人數總和,可謂多行不義的結果。美國在世界各地及本土建立的生物病毒實驗室成為各國眾矢之的。但美國并沒有反思與人類背道而馳的行為,反而采取了“鴕鳥政策”徹底躺平應對疫情。據美國國內及世界權威公共衛生專家推測,美國人在這次疫情的死亡人數,可能為其官方數據的5倍到10倍,并且,美國新聞發言人沾沾自喜的認為,美國的抗疫水平和能力遠遠超過印度及其他一些國家,真是黑夜里吹哨為自己壯膽。
在美國大哥的帶領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也采取躺平政策。抗疫亂象在美歐等國家政客的施政下,成為一場“叢林法則”下的死亡游戲。
中國承受著美國潑臟水的輿論中,作為人口大國,很難獨善其身。年前的西安疫情大爆發,之后其他省份地市疫情也零星出現。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我國成功的在春節中舉辦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并且,實現冬奧會中國金牌總數第三歷史最好成績,北京冬奧會各場館實行閉環氣泡式管理,各國運動員在冬奧比賽期間,實現零感染的現實,被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贊譽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證明了只要大家遵循更團結的精神,那么就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之后的冬殘奧會中國運動員以18枚金牌,獎牌總數61枚,位列世界第一,成功收官本屆冬殘奧會。
國人沉浸在春節和奧運會的喜慶之中,但是,新冠病毒并沒有放松對中國偷襲。香港首先大規模爆發,之后長春市、吉林市、青島市、廊坊市、天津市、杭州市、上海市等城市相繼出現較大疫情。其中,京津冀區域的廊坊市、唐山市采取封城抗疫措施。
春節期間,我身居唐山市照顧年邁的老父親。老父親是一位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曾獲得過原鐵道部全國鐵路系統勞動模范。他認為疫情在中國不可能產生失控狀態,因為中國共產黨強有力的組織執行力,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政黨具備這種執行能力。
這是他人過古稀之年的閱歷和對黨的忠誠。是呵,人生就是苦旅,只有堅定信念,還有什么能夠阻擋前進的行程!
貴州平塘:中國天眼
年前安排好到貴州省貴陽市及安順市的調研行程,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經過核酸陰性后,3月12日由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飛往貴陽。
貴陽機場防疫措施尤為嚴苛,不次于北京機場的措施。由機場出來便直奔位于貴陽市的一家集團公司展開調研,了解這家貴州省知名企業疫情期間的運行和困境。
貴陽小住一晚,次日去“三線”建設軍工企業的重點區域城市安順市。在當地人士的盛情下,我們一行順訪了位于貴州省平塘縣的中國天文小鎮克度鎮的“中國天眼”科普基地,和距離不遠知名的掌布“藏字石”。
中國天眼工程是中科院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于2003年提出整體構想,并于2015年由南仁東先生任中國天眼(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1994年始,他一直負責中國天眼的選地、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等工作。歷時20多年,2015年在平塘縣克度鎮深山中開始施工,2016年9月25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世界上單體球面口徑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南仁東先生的主持下落成啟用。
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先生在中國天眼建成投入使用近一周年之際,因病去世,成為“中國天眼”發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天眼”之父。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追授南仁東“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南仁東先生一生為“中國天眼”而生,也為“中國天眼”而終,令全體國人尊敬和愛戴。
值得關注的世界上另一天眼,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歷經50多年,于2020年12月1日因年久失修發生坍塌,結束其歷史使命。美國科學家感嘆,目前觀測深空只能依靠“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
美國國運的衰落,從“美國天眼”的坍塌中已經讓世界看到端倪。
國家投資十幾億興建的“中國天眼”基礎設施工程,使平塘的克度小鎮一下升格為中國平塘天文小鎮。隨著中國天眼工程投入使用,國內外游客暴增,小鎮由貧瘠偏僻變為旅游服務業的勝地。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游客稀疏,餐飲服務業受到很大影響。
我們一行通過嚴格的安檢,手機等電子產品留在入口處智能保管櫥中,通過人臉識別后,登上中巴擺渡車。中巴在山間公路行駛大約20分鐘左右,便駐停在山腳下一處停車場。山上便是世界著名的中國天眼。我們沿廊道拾級而上,大約蜿蜒兩公里,在山間一個四處被青山環繞的凼谷間一睹了“中國天眼”的尊榮,世界球面直徑最大天文射電望遠鏡呈現在面前。據資料,“中國天眼”有30個足球場大小,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的太空電波,由4450塊反射板組成,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
目前,“中國天眼”的靈敏度比世界僅存的“德國天眼”高10倍,比崩塌的“美國天眼”高3倍,“中國天眼”已成為世界天文學界的翹楚。
從山腳到山巔沒有纜車索道,我們沿廊道一路觀瞻。廊道與廊道銜接處雕塑著各個星座的天文知識。行程約半個小時,我們終于抵達山巔修建的一處平臺。游客寥寥,由平臺憑欄鳥瞰百米下的中國天眼,一口由反射板組成的巨大的“大鍋”鑲嵌在四周環山的大凼窩中,鍋沿周圍矗立著6個聳入天空的鐵塔接收天線。
陽光播散在銀白的鍋中,如若白茫茫的世界散發著一種無形的玄秘,給人無限遐想和視覺沖擊力。
我們在平臺環繞一周,從不同角度欣賞著這口能夠探測百億光年外宇宙信息的臻品,內心充滿了愉悅的殊勝。畢竟這是神州中國世界的唯一,也是五千年來中國人歷盡坎坷,重新用自己的科技打造出的與宇宙溝通的橋梁和樞紐,它既是中國人的智慧,更是世界人類與地外文明溝通的窗口。
靠近天眼一側的憑欄處,左右各一個近2米的瞭望椅子,我拾級坐在右側椅子上,雙手呈道家八卦手勢,閉目養神在瞭望椅上,內心安寧的遙想宇宙太空形象,反思人生的得失。“驅走瘟神,世界和平大同,”但愿我的心靈之聲能夠通過天眼、傳向遙遠的太空。中國古圣賢老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對世界有過精彩論述,“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后世的陰陽、養生學家更以老子的理論發展創造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天體是一個大宇宙,只有小宇宙與大宇宙相通,人體才不致生病;人心向善,這個世界才能光明。也從而升華出莊周的世界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只有內求精神與外物的統一,才能達到天地人的和諧,修心既是求道。
零星的游客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或凝視、或吸吮空氣、或盤腿打坐……
在瞭望椅上靜坐一刻鐘,我身心愉悅的走下椅子,走向地面,然后憑欄再看一會兒“中國天眼”的雄姿,再領略一下這座溝通天地靈魂的中樞。
東方中國人圓融天地的理念下,故此中國科學家修建的天眼是被動接受宇宙天空的電波;西方歐美人劍指問責天地的理念下,因此西方科學家建設的天眼為主動尋找外太空的電波。中西方人文精神的不同,也是造成文化沖突的必然現象,更造成中西方國家對待世界的做法產生巨大差異,乃至人格的塑造都產生反差。中國傳統文化中“夷人不服以文化之”,是一種柔性似水潤物細無聲的魅力。西方文化中大多數是“先知”在劍指天地的過程中,被保守的衛道士燒死、吊死在十字架上。這也是中國天眼與西方天眼在科學求真上的本質區別。
掌布藏字石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掌布鄉,2003年巨石從懸崖墜落地面,在地面分裂成較為整齊對應的兩塊,其中右邊一側石破天驚,在巨石中部凸現出“中國共產黨”等字樣,并且從左到右書寫排列有序,大小一致,間隔相當。國字與產字皆為繁體字。無人工雕琢、塑造、粘貼痕跡,被當地人稱為“天書”、“救星石”。經過中科院院士李廷棟、劉寶珺等人實地考察,結論為:黔南州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地貌,平塘出現此現象,從科學的角度、規律是可以解釋的,但它的概率為萬億分之一。
貴州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鑒定結論是:“通過對掌布河峽谷實地考察,兩塊墜落下的巨石,無人工雕琢、塑造、粘貼的痕跡,是天然形成的,構成字體的礦物成分一致,其結構較為致密,其成因是生物順層堆積的生物化石。巨石墜落到地面時,巨石沿節理面裂開,這些化石從縱橫斷面凸出,極為巧妙地組成了‘中國共產黨’這五個字體”。
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絕唱,真令世間感慨萬千。
喀斯特地理環境下,掌布河谷兩岸怪石嶙峋,河岸邊的溶洞中怪石飛舞,或銀猴拜月,或金蟾戲日,或猛虎探爪;河灘上,沖擊到下游的亂石堆、或老龜曬甲,或銀蛇戲水,或怪獸團拜……
碧綠的河水襯映著河灘中的怪石,綿綿濃密似藤非藤的細竹舒展著身軀,生長在河對岸悠長的山間,隨著河谷的蜿蜒、形成綠色的屏障,傳遞著青春氣息生命之歌的竹韻。
掌布河谷下游平緩的空間,一排排嶄新灰白相間的二層小樓民居,在一片片油菜花簇擁下呈現出山村的寧靜祥和,岸堤邊的山桃花叢,正迎著和煦的春風迎風怒放,恰似民居前樹起的帷幔,呈現出立體動感的畫卷。
貧瘠的山村因為“藏字石”帶動了旅游服務業,也富裕了生活,村民們更有了憧憬走出大山生活的夢想。
天文學家南仁東團隊選址“中國天眼”在平塘縣與掌布鄉相距不遠的克度鎮,南仁東先生是否考察過掌布鄉的“藏字石”,是否因為“藏字石”的出現,最終選址在相近的克度鎮,沒有查到相關文字記述。隨著2017年南仁東先生病逝,成為耐人尋味的故事。
總之,中國平塘天文小鎮的興建,確實給這方土地帶來生機希望,隨著中國天眼在世界的名聲鵲起,這里將成為世界天文學界科研交流的勝地。
黃果樹大瀑布
人到了安順,方知曉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在此區域,也許是黃果樹瀑布的盛名掩蓋了安順市名,也許是上世紀60年代眾多“三線”軍工企業的入駐建設,基于隱秘性,使安順市的知名度不高。總之,黃果樹大瀑布景區歸屬安順市管理。
疫情期間,黃果樹瀑布景區游客本來不多,又正好孟春時令,黃果樹為枯水期,游人更少,但對于我們一行偶然來客正符合心意。
沿景區曲徑通幽的石板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刀削斧劈尖聳的巖石,一簇簇在峭巖上布滿綠意,仔細觀望,原來是連片的仙人掌沿巖壁一直長到巖頂,并且是自然生長,沒有人為種植的痕跡。這時想到貴州人的性格,喀斯特地貌不僅造就了執著勇敢的貴州人,也使大多沙漠中生長的植物,在大自然的呵護下,一樣具備在巖石上生長的執著和堅韌的生命力。
我們一行沿石徑行走約半小時,下行到離地面近千米的黃果樹瀑布底部的犀牛潭前,潭水洶涌,一波三折,源源流淌入下游白水河中。
黃果樹瀑布寬百余米,瀑高77.8米,為世界著名四大瀑布之一。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因當地廣泛種植“黃葛榕”,亦稱為“黃桷樹”瀑布。以大瀑布為中心,20余平方公里范圍內匯聚18個瀑布,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黃果樹瀑布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旅居此地,并經此地入滇,而為世人所知。
站在犀牛潭前,絲絲縷縷的水霧不斷浸潤著我的面孔,使我冷靜端詳著雄偉壯觀的大瀑布。瀑布呈大小九條匹練天水直入潭中,此時枯水期,有四、五條已為罕見,有九龍之水入潭,可能和去年冬天和今春的雨雪較多有關。
天水倒映碧波,仿佛九條游龍蜷縮身軀嬉戲人間;又若同跳動的琴弦,在水波上蕩動。瀑布如銀河白練飛涌,碧波上倒映的是飛瀑傾唱的絕美歌聲,亦是飛瀑雄壯靚麗身影的另一種婉約形態。
若把大瀑布喻為天地間抖動的百尺銀須,那么銀須飄落潭中的水面,在微風中形成絲絲縷縷舞動的拂塵。
黃果樹大瀑布陰陽互動,成為完美和諧酣暢的協奏曲。
當踏上上行地面700米左右的電梯時,回首遙望不遠處飛流直下的黃果樹大瀑布時,徒然心靈深處涌出,天上人間沒有隔閡,只不過由大瀑布銜接罷了。
因為其它因素,我們一行沒有前去參觀瀑布后面的水簾洞,也沒有見到彩虹高懸潭面的壯景,權作為此行的遺憾。
人生舍得間,總會有些悵然。
2022年春月北京大成路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