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記 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穿行(三)
作者:尚貴榮
終南山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這是當年的青年詩才祖詠寫終南山的半首詩。讀后知終南山在長安城南,站在城里任何一處稍高一些的地方,舉頭即可望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王維的《山居秋暝》,寫終南山中的景色。關(guān)于終南山,唐代詩人中王維寫得最多,因為王維曾在終南山住了三十多年。有名的如《終南山》《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積雨輞川莊作》《輞川集二十首》等等。
終南山是秦嶺經(jīng)過西安時的稱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是古長安城的一個重要自然依憑,也是唐代詩人們吟詠抒發(fā)的一個重要自然依憑,是古代詩歌中不可或缺的自然意象之一。它和它所在的秦嶺還是中國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尚書·禹貢》:終南惇物,至于鳥鼠。
《詩·小雅·天?!罚喝缭轮悖缛罩?,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詩中所云南山,就是終南山。
《詩·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終南何有?有紀(杞)有堂(棠)。
李白《下終南山斛斯山人宿置酒》: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朱放《題竹林寺》: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竹林寺建于東晉,在終南山腳下。
唐太宗、孟郊、白居易、孟浩然、杜甫、賈島、李頎等皆有寫終南山的詩歌作品。
據(jù)云《昭明文選》就是蕭統(tǒng)在終南山招隱寺讀書期間召集當時的梁朝文學家編選成書的?!墩衙魑倪x》對于保存梁以前歷代詩文的功績不可磨滅,對于后世的影響巨大。如果沒有《昭明文選》的保護保存,許多燦若星月的優(yōu)秀詩歌和散文作品我們今天是讀不到的。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是中國民間自明代以來就流傳于世的祈福祝壽用語。南山者,終南山也。源自《詩經(jīng)》。
翠華山原名太乙山。王維《終南山》詩: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有了這么充分的鋪墊,諸位看官,如果還對終南山無動于衷,那可就不怪我也。
6月7日一早7時30分從酒店出來,驅(qū)車直奔終南山,二十來公里,出了曲江收費站,終南山就基本上時不時出現(xiàn)在視線里了。自助游手冊上沒有終南山景區(qū),只好上網(wǎng)查找,網(wǎng)上有。遂導航前往。不收費。步行進山,走了兩公里,就我和詠花兩個人,感覺不像旅游景區(qū),遂半途退出,原路返回。向大門處的管理人員仔細詢問,才知道真正開發(fā)并接待游客的地方叫翠華山景區(qū)。二者都是終南山,但這里是太乙鎮(zhèn)一個行政村里名叫小谷的未開發(fā)的景區(qū),按照“終南山景區(qū)”導航,就端端兒來到這里。可見,這是終南山景區(qū)的一個山寨版。聽了管理人員的指點,向西行七八公里,到了翠華山景區(qū)。其實此處導航來的時候就曾路過。門票每人65元,另加25元山上的停車費。自駕車盤山而上,滿山碧綠。盤山路九曲回腸一樣,折來繞去,越升越高。駕車的快意在這個時候得到充分體現(xiàn)。詠花高血壓,不能開得太快,拐彎也不敢太急。二十分鐘,到達山頂停車處。
終南山
停好車,管理人員引導我們到了一個景點入口,開始游覽。按照介紹欄上的說明文字,我們所要游覽的,是一處山體崩塌區(qū)域。山體何時崩塌的,誰也說不清,總之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巨大的翠華山體突然崩塌,近三億立方的石塊在五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堆積。石塊大者如整棟樓房,石塊與石塊之間相互傾軋、支撐、壘疊,中間形成無數(shù)縫隙和通道。億萬年過去,奇花異草長滿了石塊堆積區(qū)域,成為各種小動物以及昆蟲的生存樂園。游覽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從石塊的縫隙間穿過。時間不長,不足一個小時。走出縫隙,豁然開朗。這個時候,假如恰巧上帝看見了,他會莞爾而笑,自言自語,這么熱的天氣,看見從一堆碎石子兒中間,跑出來“兩只螞蟻”。
走出石頭縫隙,豁然開朗,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高山湖泊,這是第二個景點。湖泊是由于當時山崩后塌落的土石方堵住了下流的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周圍群峰的環(huán)護和映襯下,湖水深碧,波光粼粼,宛如仙境。這樣的美景,顯然比當年陶淵明假想的桃花源景色壯美許多。繞湖行走一圈,因為詠花腳有毛病,用了近兩個小時,累了就坐在樹蔭下的長椅上歇息,欣賞湖光山色。每座山峰都被茂盛的植物(主要是樹木)覆蓋,郁郁蔥蔥,直與藍天白云相接。山頂上時有野鶻掠過,清唳的鳴叫聲在山谷間回蕩。
終南山中的堰塞湖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人的欲望和鄙俗之氣好像正在一點點褪去,而且正在嘗試開通與自然的融通機制。心緒變得平靜,目光變得清澈,人變得有點像人了。
久久地沉湎于碧水藍天、綠樹野花之間,不忍離去。但眼見得時光荏苒,不能再拖了,于是離開湖泊,到出口附近的高山小鎮(zhèn)上一個小館子用餐。小館子的女主人早在我們停車的時候就熱情地盯上了,指導我們停車、游覽??匆娢覀儚木包c出來,立刻從一群同樣等待游客的婦女中間起身迎接我們,就像原先有了約定似的,你不得不跟著她走,若不跟著她走就覺得殘忍。餐館很干凈,點了臘肉炒新筍、青菜燒山菇、涼拌山野菜,一人一碗手搟面。筍、菇、野菜全是山里采回來的。
告別餐館女主人,開車沿著上山時的九曲回腸下山,回西安。
這就是終南山之游。我本來是循著盛唐詩人們的指點來尋訪當年的詩意的。但終南山太深幽、太遼闊,我們所造訪的高山湖泊恐怕當年的孟浩然、王維也不曾見過。王維當年在終南山有自己的別墅,別墅原屬于初唐詩人宋之問,宋犯事后,王維將別墅買下來,三十來歲就入住,一直到去世。王維的一生,半隱居半仕宦,豐衣足食,游山玩水,寫詩作文,清閑自在,隨心所欲,真是沒有白活。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說“青春無悔”“歲月如歌”。但還是因為時間的作用,你所想象的那些事物,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了。說這是一次游訪,不過是為了盡心。也可以說,這是一次已負韶華但未忘初心的旅行。內(nèi)心里沒有愧悔遺憾,就可以了。
碑林博物館
碑林博物館是中國書法圣地,始建于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歷經(jīng)元、明、清,至今已經(jīng)有將近一千年的時間了。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34件,一級文物535件。陳列作品一千多塊,起自漢代,終于清朝。
碑林是書法家們的必去之處。我不是書法家,甚至連喜好都算不上,但竟然也來了。為什么?為了附庸風雅,為了滿足一個文人的虛榮心。不遠千里,風塵仆仆,來一趟西安?;亓撕艉秃铺?,朋友們問起,都去哪哪了?兵馬俑、秦始皇陵、茂陵、昭陵、大慈恩寺、終南山、陜西歷史博物館,如數(shù)家珍,唯獨沒去碑林博物館,面子上下不來呀,所以必須去。
詠花病足,不宜久行,在大門外,在廊檐下的條凳坐著喝水看手機。檐頭安裝噴水霧降溫設備,定時有清涼的水霧噴出,頗愜意。而我頂了高溫,進了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那天并不是節(jié)假日,也不是雙休日,但博物館內(nèi)人滿成患。每一處重要碑石前,擠滿了人。根本看不到完整的碑文。十來個館室,每一個館室內(nèi)石碑林立,重要者皆有玻璃罩框保護。過道并不寬敞,有時拍照都受限制。于是我避重就輕,離開人群,先找人少的進去觀覽,俟后再回頭補缺。
為了能夠讓文字書寫和詩文永久地流傳于后世,古人用刻石之法,把文字鐫刻在石頭上。雖然古人明白,即使堅固如石頭,歷經(jīng)時間的磨礪,也會銷蝕磨損,漫漶不清,但相對而言,它是在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的一種最好的選擇。古人的聰明在今天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西安碑林就是佐證這一聰明之舉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站立在碑林之中,我的眼睛完全不夠用。我目光游移,腳步遲緩,神情難以專一。所有的文字,我都想看一看,所有的文字,一個個都像是賦予了生命的美麗的個體,在期待著我的關(guān)注。文字,這是我們的祖先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它是一種比創(chuàng)造神更為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它不僅能傳情達意,它尤其美。它的美,你簡直不能用語言文字來形容。
館內(nèi)碑文
我在館里待了兩個多小時??吹搅恕缎伦g三藏圣教碑》《永興軍新修文宣王廟大門記》、清代石刻孔子像、《東坡真跡》《熹平石經(jīng)周易殘石》《多寶塔感應碑》《顏氏家廟碑》《開成石經(jīng)》、禇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歐陽詢《黃甫誕碑》、張旭《斷千字文》、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等等。
內(nèi)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赐隉狒[,告別碑林,找見詠花,驅(qū)車回酒店。
慈恩寺
在去往西安的路上,尚書給詠花發(fā)信息問去了西安想住在哪里,她好提前訂酒店。詠花茫然,轉(zhuǎn)頭問我。我正開車,不假思索,告訴她,在慈恩寺附近找一家酒店。尚書立刻操作妥當,并發(fā)來信息和位置。是西安電影制片廠大門東側(cè)的一個叫作“星程”的三星級酒店。門面雖小,但十分干凈。
6月4日入住。頭幾天走的是兵馬俑、秦始皇陵、茂陵博物館、茂陵、昭陵博物館、昭陵、終南山、碑林博物館,8日下午,才前往慈恩寺瞻仰。
慈恩寺古稱大慈恩寺,在原來的長安城南,也在今天的西安城南。是當年唐太宗太子李治(后來的唐高宗)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所建,據(jù)今1350年歷史,是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唯識宗祖庭。玄奘從印度回來,在此譯經(jīng)。著名的《波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就是玄奘在這里翻譯出來的。準確流暢,語言清晰,容易記誦。他也是唯識宗祖師。
大慈恩寺是當時長安城內(nèi)最有名最為宏偉壯麗的佛寺。磚砌,四方,七層,層層中心供置舍利,塔高一百八十尺?,F(xiàn)存于碑林博物館的唐太宗撰文、禇遂良書寫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撰文、禇遂良書寫的《述三藏圣教序記》碑,原來都立于大雁塔下。
大雁塔是長安人尤其是文人士子愿意登覽之處。一是因為它在慈恩寺內(nèi),又是長安城中的制高點;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有一個習慣,士人中了進士,都要把自己的名字題寫在塔下,以示榮耀?!短妻浴罚哼M士題名,自神龍之后,過關(guān)宴后,率皆集于慈恩塔下題名。《劉賓客嘉話錄》:慈恩題名,起自張莒,本于寺中閑游而題同年,人因為故事。神龍為唐高宗年號。
公元752年秋,唐玄宗天寶十一年,詩人杜甫、高適、薛據(jù)、岑參、儲光羲相約同登慈恩寺塔(大雁塔),俟后每人作詩一首,抒寫登臨感受。
這是唐詩寫作中一次很著名的事件。
五位詩人于清秋時節(jié),聯(lián)袂登塔,居高臨下,豪情滿懷。回去后每人作詩一首,寫眼前景物,寫內(nèi)心感受。爭強逞勝,才華盡出。都寫得好。岑參有句云:“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惫P勢雄勁,意境深遠。儲光羲云:“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靜我亦閑,登之秋清時?!逼鹁浜肋~,并點出登覽時間。高適云:“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千里何蒼蒼,五陵郁相望?!贝藢戇h景。筆力意境與岑參相埒。由此可知,站在大雁塔上,是可以隱約望見八十里外五陵原上的漢代陵墓的。杜甫云:“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這是開首幾句,清雋峭拔,自是大家手筆。薛據(jù)詩沒有找到,《全唐詩》未收,高岑儲杜詩后也未見附錄,想必已經(jīng)散佚。因為是登高,所以要遠眺,還要俯視,還有身臨其境的奇異體驗和獨特感受。詩人們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以及夸張吹牛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杜甫:“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厣胶銎扑椋瑳芪疾豢汕?。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彼f,進入塔中攀登,抬頭上望,陽光通過并不敞亮的窗口照射進來,明暗對比強烈,從下到上,蹬道逶迤,似入龍蛇之窟。塔內(nèi)結(jié)構(gòu)復雜,交叉錯落,支撐壘疊,光線幽暗。南眺秦嶺,峰巒散落。原先只是從遠處眺望或從山下仰視,秦嶺是完整的,且氣勢非凡;現(xiàn)在從高處下望,但見支離破碎;北望咸陽大地,五陵還約略可見,而涇水渭水是干脆看不見了。此四句極言雁塔之高。高適:“言是羽翼生,迥出虛空上。頓疑身世別,乃覺神形王。由于登臨之所太高了,有乘風凌虛之感,飄然欲仙,于是乎神形俱旺。儲光羲:“虛形賓太極,攜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靈變在倏忽,莫能窮天涯。冠上閶闔開,履下鴻雁飛?!避i跜:動貌。翠微:山氣青翠貌。杳冥:極高遠之處;幽深。閶闔:天門;皇宮的正門。岑參:“突兀壓神州,崢嶸為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贬瘏⒃姼瑁谑⑻圃娙酥酗L格獨具。想象奇詭,文辭樸拙,筆力雄健。就這幾句,勢不可擋、一氣而成,足可看出其不同凡響來。
試想詩人們詩成之后,相約于長安市中一干凈的酒館之內(nèi),拿出詩來,互相欣賞指點,琢磨切磋,痛飲狂歌,忘卻官場污亂,塵世紛雜。認為人世間一切都可以放下,只有詩歌才能引導他們走向光明。不知不覺,涂抹在終南峰巒上的余暉隱然消失,街對面的歌館舞榭燈燭點燃,笙歌響起……
修繕中的大雁塔
慈恩寺前后分為三個部分,大雁塔居中,塔前為寺院,塔后是玄奘三藏院。三藏院主要陳列并介紹玄奘法師生平事跡。寺內(nèi)的大雁塔(慈恩寺塔)是玄奘親自主持督造。我們在西安期間,大雁塔維修,所以未能登塔觀覽,留下了遺憾。寺前,修建巨型廣場,廣場中線立玄奘巨型青銅塑像。玄奘身披袈裟,飄逸中顯示著凝重。左手持佛珠側(cè)置于胸前,右手執(zhí)禪杖,面容端正慈悲,目光睿智,俯視眾生,若有所思。
刊于《草原》2022年第3期
?。ㄎ闹姓掌鶠樽髡吲臄z)
作者簡介
尚貴榮,1960年3月出生于鄂托克旗。畢業(yè)于遼寧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創(chuàng)作。內(nèi)蒙古文聯(lián)副主席,《草原》雜志原主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作。出版有《流浪的云霓》(散文)、《當代散文詩人十五家》(多人集)、《爸爸手記》(隨筆)、《野馬西風》(散文隨筆)、《塞外隨筆》、《冰廬文鈔》(文學評論)、《冰廬雜記》(散文隨筆)、《羯族梟雄石勒》(歷史小說)等。
來源:草原文學月刊
https://mp.weixin.qq.com/s/u0pf4I9qiwhcD8Y4_WFE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