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記 | 尚貴榮: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穿行(一)
作者:尚貴榮
引 言
2021年6月3日早八點,和詠花開車從呼和浩特出發前往西安,6月22日下午四點二十分回到呼和浩特,連頭二十天,完成了一次旅行。旅行的幾個情況需要稍作交代。第一次自駕之旅。這也是我多年的一個愿望,相信也是許許多多人的愿望。如果不邁出第一步,也許永遠因為瞻前顧后、牽此掛彼而走不出去。自己開車,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想去哪里就不去哪里。有幾次正在高速路上行駛,突然從路標上看到旅游手冊上沒有,或事先沒列入計劃的景區景點,遂臨時決定下高速。像我和詠花這樣退了休的工薪族,除了沒有足夠的資金隨心所欲之外,時間是非常充裕的。自駕的方便還在于,有時候我可能不走快捷的高速公路,專走省道或鄉間公路。烈日炎炎的正午,沿著鄉村公路,穿行在關中大地上,見著賣水果的,停下車來,買一顆西瓜二斤水果,和打場的老者說一說話。這些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皮膚黝黑,眼神良善,一個個都像兵馬俑。
這是我和詠花的第一次上規模旅行。對于業余旅行者來說,二十天,不短了。一般而言,旅游時間不要超過半個月。超過半個月,即使你去的是瑞士、奧地利,思鄉之情也會強烈萌生。晉朝時,江東人張翰,離開老家北上到洛陽做官,秋風起,想起了家鄉的菰菜莼羹鱸魚膾,遂不顧朋友勸阻,立刻揚帆南下,辭官歸隱。張翰的任性成為文壇佳話,后世文人贊不絕口。李白說: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趙蝦說: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辛棄疾說: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張翰字)歸未?我們無此虞慮。起身的時候,詠花準備了酥油、熟羊肉、牛肉干、月餅、奶茶粉、油茶,還帶了小電熱杯,每天煮雞蛋,煮綠豆湯,必要時還可以煮方便面。我們的家就在車上。每天一大桶純凈水。一路走來,沒有換水土。
二十天時間,來回四千公里,走了三十九個景區。這是我所說的“上規?!钡闹匦乃凇F骄刻於俟铮瑑蓚€景區。二十天,能走這么多的地方,完全得益于我們國家完善的現代化公路網,開了導航,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都可以順利抵達。
這就是自駕游的優勢。二十天時間,我們把古人一生才能走到的地方都走了。
所以當尚書、袁炯在我們的后半程問起走了哪些地方,我告訴他倆,已經走了三十多個地方的時候,尚書、袁炯哈哈大笑,說怎么走這么多?是不是有點太快太累了?我自我解嘲:我在職的幾十年時光走的地方太少了。這次既已出來,就不想虛與委蛇,這是我的一次歷史文化實踐的惡補之旅,也是一次尋根問祖之旅。
還有一個情況說出來不怕讀者諸君笑話,已過耳順之年的我,四十年的工作經歷,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參加工作到2019年退休,沒去過西安。從距離上說,呼和浩特到西安并不是十分遙遠,不足一千公里。從地理上說,內蒙古、陜西毗鄰,是兩三千年的老鄰居了。從心理情感上說,我的祖籍在陜北神木。更重要的,我是一個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古代詩歌的堅定熱愛者,曾認真讀過二十四史,做過一百萬字的筆記,曾編選過自《詩經》到宋代的古代中國詩歌,諸子百家亦曾涉獵。西安對于中國歷史文化來說,是一個何等重要的地方!自西周至隋、唐,十二個王朝在此建都,又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展開中國的歷史畫卷,你會發現有多一半的輝煌,多一半的波瀾壯闊在西安以及三秦大地上發生。如此偉大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去可乎?
即使說這么多,正如荀卿老夫子所說,天不會因為人討厭寒冷而把冬季停下來,大地也不會因為人們懼怕艱險而收縮它的廣闊遼遠。當然了,西安更不會因為尚貴榮的不去或去而增減其光彩與分量。它不在乎。
事實上,我的不去西安,在朋友間已成笑談。這正像我和足球的關系。我喜歡足球,但只偶爾看一看歐冠、歐洲杯,中超以及美洲杯干脆不看,固執地只一場也不落地看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對于足球的觀看只限于電視,甚至連一場中超現場都沒看過,是一個典型的偽球迷。比之于西安,我也就可能是一個近乎偽的歷史文化的熱愛者了。
所以,我把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地定在西安。以西安為立足點,再叩訪關中大地的其他地方。第二個目的地是洛陽,最后是太原。呼和浩特到西安一千公里,西安到洛陽三百七十公里,洛陽到太原四百二十公里,太原回呼和浩特四百四十公里。從地圖上看是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
一路游歷的順序大致如下:始于呼和浩特,然后榆林,黃帝陵,西安,兵馬俑·秦始皇陵,西安古城墻,茂陵博物館,茂陵,昭陵博物館,昭陵,終南山,碑林博物館,慈恩寺,咸陽,渭河,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扶風縣,法門寺,周原博物館,周公廟,岐山,關中風情園,太白山,華山,潼關古城,鸛雀樓,函谷關,三門峽大壩,洛陽,白馬寺,二里頭博物館,漢魏故城遺址,龍門石窟,白園,韓愈墓,臨汾市堯廟,洪洞縣大槐樹,汾河生態園,介休市綿山,平遙古城,太原,晉祠,代縣,代州古城,雁門關。
以下將按照時間順序一一寫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榆 林
從呼和浩特出發,第一站是榆林。榆林乃陜北重鎮。與老家鄂爾多斯緊密相鄰。榆林是歷史上這一地區邊塞和內地的重要分界線。榆林轄府谷、神木、橫山、米脂、佳縣、綏德、靖邊、定邊諸縣。以榆林為中心,以這些縣為代表,再加上延安以北地區,就形成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地理概念——陜北。當年我的祖父領著年幼的父親和父親的三個弟弟逃荒要飯走西口,北上進入鄂爾多斯,就是從神木縣縣城西邊一個叫西溝的地方出發的。在鄂爾多斯,除了蒙古族外,漢族居民絕大部分是從陜北尤其是陜北的神木、府谷、靖邊等地輾轉遷徙而來的。
早上從呼和浩特出發,四百三十公里的路程,下午兩點就到了榆林。因為時間尚早,在酒店辦理好入住手續,稍事休息,即和詠花出來,先到城北的紅石峽景區瀏覽。偌大景區沒幾個人,到最后就剩我們兩個。陽光已經隱入山后,沙灘上臨溪水而坐,吹口琴,拍照,享受難得的靜謐。從景區出來,驅車在市區隨意閑逛,看到一段嶄新的古城墻,然后奔懷德路204號榆林拼三鮮用餐。榆味拼三鮮在陜北、鄂爾多斯口碑極佳,男女老幼都喜歡。這是一個快餐式館子,老字號,早上八點一直到晚上十點營業?;ㄒ话俣畨K錢,一人一碗拼三鮮,另加一盤酥雞,一個燒生菜,三個韭菜盒子。口味俱美。再來榆林,還得來這個館子。看菜單,還有許多好吃的,就兩個人,無法多點。從餐館出來,走了一下古城一條街,然后回酒店。
黃帝陵
瞻仰黃帝陵,有兩個去處。一是軒轅廟,一是祭祀大殿。早先從電視新聞上看清明時的黃帝陵公祭,印象深刻。巍峨莊嚴的陵寢正殿,寬闊平整的殿前廣場,彩旗飛動,人山人海。親自來到黃帝陵前,莊嚴雄偉氣象,真實直觀地呈現在面前,讓人屏息凝神,景仰敬畏之感肅然而起。祭祀大殿是一座具有漢代風格的開放式建筑。正方形,四周無壁,由三十六根大柱支撐,花崗巖砌筑,色調青灰,殿頂開放,為一個巨大圓形,頂圓底方,象征天圓地方。站在大殿里向北、東、西三面望去,俱為樹木蓊郁的青山。仰望殿頂,巨大的圓形里藍天映襯,白云流動,氣象萬千。大殿北側正中,在一個大理石基座上立一個帶有檐頂的長方形漢白玉碑,碑的下面鐫刻著軒轅黃帝浮雕像,眉眼清秀,面容端莊。
黃帝是正史中有記錄的中華民族的祖先,五帝之首。《史記》全面記載了黃帝事跡。黃帝是少典之子(少典是諸侯國號,非具體人名),姓公孫,名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才、智俱優的意思),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黃帝生長在神農末期,諸侯間相互攻伐,暴虐百姓,民不聊生,是壞亂之世。神農氏沒有能力平復亂局。當時炎帝在諸侯中最為強大,其他諸侯畏懼,皆跟從黃帝,于是黃帝戰勝了炎帝。蚩尤作亂,黃帝又帥諸侯擒殺蚩尤于涿鹿之野。這是黃帝的兩大歷史功績。之后黃帝又東西南北巡狩,東到大海,西至甘肅崆峒,南抵長江、長沙。把南侵的葷粥(匈奴)驅逐到北方荒野。在涿鹿(今張家口市涿鹿縣)建立都城,天下平定。黃帝選出四位能人管理人民。教導百姓按時耕種田地,播種五谷,合理利用山林河澤。因為有土德之瑞,所以人們稱軒轅為黃帝。
《帝王世紀》引《初學記》云:黃帝垂衣裳,倉頡造文字,然后書契始作。這也是黃帝的偉大成就之一。
《史記·五帝本紀》最后說:黃帝崩,葬橋山。
皇甫謐《帝王世紀》云黃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歲。《列仙傳》則說,軒轅自擇亡日而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在焉。
黃帝的功業和恩德,被后世永遠傳誦。偉大思想家孔子也有關于黃帝的評價。事見《大戴禮記》:宰我(孔子學生)問孔子曰: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何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黃帝陵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黃帝手植柏。我當天的日記作了記錄:早晨六點十分出酒店(榆林),先加油,去往黃帝陵,四百一十一公里。十來點鐘在安塞服務區休息,午餐。中午十二點到了黃帝陵,瞻仰軒轅廟和黃帝陵。廟園內有古柏群。其中一棵樹齡在五千年以上,據說是黃帝親手栽植。巨干虬枝,蒼勁古拙,震撼人心。我圍著古柏拍了好多照片,又跪在地上給古柏磕了頭。流著淚,我在想,五千年時光,它是怎么存活下來的呀。真是世界植物史上的奇跡。低回流連,難舍難分,在此待了兩個半小時。
后經了解,整個橋山地區存古柏八萬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柏三萬株。
兵馬俑·秦始皇陵
秦始皇從登基之日起,即開始建造他的陵墓了。
陵墓的占地面積、建造規模以及耗費的人力物力,在人類歷史上大概也是絕無僅有。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九月,葬始皇驪山。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苯粤顝乃?,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者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史記》的這一段記錄有四層意思。一是言始皇墓的建造難度、規模以及耗費的人力物力;二是始皇后宮未生育的妃嬪宮人都為始皇殉葬;三是把建造墓冢的工匠全部活埋于墓葬中;四是在封土上種植花草樹木,使之像山,以防盜墓者。
據科學家、歷史學家們的探測考證,始皇陵占地面積約五十六平方公里。以始皇陵為中心,墓區內有約六百處陪葬坑,兵馬俑坑是其中規模最大者。
我和詠花先參觀兵馬俑的一、二、三號坑,后驅車幾公里參觀始皇陵,先看兩個陪葬坑和銅車馬館,后到封土后面觀覽并休憩。秦始皇陵為1961年國務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坑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殘忍狠毒,好大喜功,尤其貪生怕死。之所以建造如此巨大的陵墓,并設置眾多陪葬,用盡心機以防形體朽壞。他相信死后還能再生。這一切估計是為其再生做的準備。他有能力也有權力做這種準備。秦始皇嬴政十三歲即秦王位,三十九歲時滅六國(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結束紛爭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中央集權國家,自稱始皇帝。陵墓自他十三歲登基就開始修建,一直到死,三十七年。此前為求長壽,他曾遠游碣石,使人尋找羨門、高誓等神仙,他派方士徐巿入東海訪求神藥,最終杳無消息。三十七年尋仙求藥、建造陵墓,可謂用心良苦。但仍然無法求得長生,甚至可以說是早死。秦始皇只活了四十九歲,連天命之年都沒過。
秦始皇當年役使七十萬百姓舉天下之力,營造自己的陵寢,給人民帶來無休止的災難和痛苦??纯磳V普叩牧α颗c胃口有多么巨大,用心有多么險惡殘忍,為一個人可以犧牲天下所有百姓的利益。
今日的秦始皇陵,尤其是兵馬俑,差點被評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已經聞名于世。我和詠花去兵馬俑的那天,只是一個普通的雙休日,雖非五一或十一長假,但游人如潮,摩肩接踵,幾不能行,想拍一個好一點的景,得連擠帶等花費很長時間。每天這么多的人,門票一百二十元,足可日進斗金,甚至石金。一個兵馬俑的旅游收入,可抵一個偏遠省份或自治區的旅游收入。就想,這么大的經濟效益,全依賴于當年服役的七十萬徒眾,很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兩千兩百年后的景象,當初的他們根本不會想到,他們也沒有閑暇、沒有好心情來憧憬距離他們如此遙遠的歲月。我要說的是當今這份巨大的收益中,七十萬服役的秦朝后人們,能獲得一份應該獲得的紅利么?
在中國古代的帝王階層,曾經有一個延續了很久的極其野蠻殘酷的喪葬習俗,活人殉葬,古稱人殉。帝或者王死了,要選擇一些人從死,少則數人,多則上百,從死者一般為后宮嬪妃。即如始皇死后所從者。始皇的祖宗秦武公死,就有六十六人殉葬。為始皇從死的宮人,想必不在少數?;钊搜吃嶂圃缭谝笊虝r期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清朝初年才結束。
由于活人殉葬習俗的野蠻殘忍,歷代都有人反對并制止。《禮記·檀弓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齊國大夫陳子車死,他的妻子和家大夫(高級奴仆)謀劃選活人殉葬。已經確定了人選,正好子車的弟弟陳子亢回來了。子車的妻子和家奴把殉葬的事情告訴了子亢。子亢說:用活人殉葬,不符合禮制。當然了,如果非要殉葬,伺候夫子于地下,你們兩個最為合適,兩個人嚇得沒敢再張羅殉葬的事情。陳子亢是孔子的學生。另一個殉葬的例子采取的是折中的辦法。遼國開國者耶律阿保機死,皇后蕭太后自斷左臂以代替殉葬,為了阻止殉葬的陋俗,還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陶土塑造或用木頭刻制成人形,代替真人殉葬?!睹献印ち夯萃跎稀酚羞@個記載: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秦始皇兵馬俑的制作,顯然就是采用了這個辦法。始作俑者,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創舉,它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啊。關于“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的意思,從古至今,只有一種解釋:首先發明用俑人代替活人的人,他會沒有后代(斷子絕孫)的吧?!笆甲髻刚摺弊鳛槌烧Z,就一直是一個貶義詞,意思為“首開惡例的人”。如果對“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重新解讀,“始作俑者”的惡名就可能被去除:首先發明用俑人代替活人的人,他是因為沒有后代的緣故吧。
刊于《草原》2022年第1期
作者簡介
尚貴榮,1960年3月出生于鄂托克旗。畢業于遼寧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創作。內蒙古文聯副主席,《草原》雜志原主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寫作。出版有《流浪的云霓》(散文)、《當代散文詩人十五家》(多人集)、《爸爸手記》(隨筆)、《野馬西風》(散文隨筆)、《塞外隨筆》、《冰廬文鈔》(文學評論)、《冰廬雜記》(散文隨筆)、《羯族梟雄石勒》(歷史小說)等。
來源:草原文學月刊
https://mp.weixin.qq.com/s/piBaprdKFWUiovS7SPbd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