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云壓城待沖鋒
作者:王德興
有位政治家曾說過:“也許,你對戰爭毫無興趣,但戰爭對你卻興趣甚濃 ”。如套用到防疫,可否這樣概括“也許,你只想安穩度日,但當有一天,戰火突降,兵臨城下,你將何去何從?”
別人不說,單說自己。五一過后,就陷入一場與“疫軍”對峙的危局之中。
事情是這樣的:5月5日15:30,值班員通知:班車停發,自駕車出營門按程序報批,所有在職人員原地待命。后經了解,是我們單位對面的安寧佳園社區在全員核酸檢測排查中,發現5人呈陽性。因該地距我們工作的科研大院尚不足二百米,所以自然被劃為重點防控區。
有家不能回,起初可在辦公室繼續工作,后來又要求保持靜默狀態,只能待在宿舍:以前的堂食,改為一日三餐盒飯,手機被彈窗,每天一次核酸檢測……
既然被拖入戰場,研究敵情、琢磨戰法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敵人長啥樣?很小,小的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疫菌花冠狀的外貌。但切勿被它美艷的表象所蠱惑,它的兇殘、韌性與多變,超乎想象;它的傳染速度之快和覆蓋范圍之廣,前所未有。縱使你沒有主動招惹它,它也會伺機而動,甚至會一劍封喉。
“疫軍”在哪?它蟄伏在麻痹里,稍有大意,就會中它的埋伏,武漢的失守與上海的被動,均與此有關;它肆虐在“躺平”里,美國超過百萬人的喪生,與“躺平”心態、應對不力有直接關系;它萌生在不良的生活習慣里,肆意捕食動物、禽類,不講究衛生等不良行為,均為疫情滋生與傳播埋下隱患、提供了機緣。
如何戰疫?在動清零的方略下,阻擊戰、殲滅戰、科技戰,多戰并舉;消毒、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多管齊下,只要萬眾一心,科學施策,就一定會疫過天晴,贏得抗疫的最終勝利。
是誰,冒著“疫軍”密集的炮火在輪番沖鋒?是誰,為支援前線戰疫而滿負荷超常運轉,為抗疫提供各種物資保障?是誰,夙夜在公,在轄區編織起濃密的排查防控網,為居家隔離的人們奉上關愛?是誰,日夜穿梭于大街小巷,把生活急需送到被封控人們的家門口?
怎能忘記,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至少有數十名醫務工作者因勞累或感染而付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共同的名子叫“大白”,他們共同的追求是“生命至上,護佑平安”,李文亮、張靜靜等就是他們其中的杰出代表。
不會忘記,身患絕癥仍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不會忘記,仗義執言,率先提出封城建議的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李蘭娟;不會忘記,逆行岀征、及時提出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不會忘記,親赴抗疫一線、執行科研攻關和防控指導任務的“人民英雄”陳薇。正是他們的前赴后繼和犧牲奉獻,才迫使“疫軍”的一輪輪猖狂進攻,屢遭潰敗。
誠然,她(他)們也是父母、兒女、姐妹,也是妻子、丈夫、戀人……但,一旦穿上了防護服,她(他)們就是戰士、就是英雄、就是被堅執銳的“共和國衛士”。
不錯,經三年抗疫現已進入膠著狀態,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立于懸崖邊上、面對遍地狼煙,惟有沖鋒才能力避全軍覆沒。那么,我們謹借先驅者的勇敢、啟用專家們的智慧、聯袂“大白”們的技術與經驗,沖鋒戰斗,攻堅克難,因為狹路相逢,只有勇者才能輕舟已過萬重山、三軍過后盡開顏!
作者簡介:王德興,專職研究員,山東人,曾出版《嫩黃色的旗語》、《以各種方式走向你》、《強軍夢》等詩文集多部。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