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我計劃寫作紀實散文集《記住那些紅色故事》。
2022年1月7日,我聯系邱益德先生的兒子邱禮軍(邱三),說:“今年是邱老誕辰100周年,我想撰寫文章紀念他。”
因為在貴州省德江縣這個偏遠的山區,人們還記得邱老,他曾是鬧水巖水電工程總指揮長,為德江電力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而他又是我敬重的長者,是前輩,是那年血灑密云的戰斗英雄,所以,我想留下他及戰友們的故事,讓歷史記住他們,傳播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將紅色故事傳下去。
邱三告訴我,父親生前常說:“我這一輩子是共產黨領導翻身的,以前在家做長活,沒文化。”父親還說:“我這輩子最難忘的是槍林彈雨一道殺敵的戰友;特別難忘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年輕戰友,都是出生入死、熱血殺敵的親兄弟啊!”
是啊!邱老忘不了那段歷史,因為那是他們那一代人的青春,是犧牲了的那些戰友們的青春……
二
邱益德,又名邱玉德,漢族,1922年12月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原熱河省赤峰縣),1945年11月參加革命,次年6月在內蒙古古山戰役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邱三從有些年頭的手提箱子里,拿出一份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立功證明書,上面簡錄邱老在北京密云戰斗,三次爬城墻,三次炸毀敵人城墻,掛了花仍堅持戰斗立三大功的英雄事跡。
密云戰斗,是邱老一生都忘不了的生死戰斗。
密云位于北京東北部,城墻高大堅厚,扼守平承、平古兩條大道,地勢重要。
1948年冬,剛剛結束遼沈戰役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八軍揮師南下,直奔密云城下。美式裝備的敵十三軍三個團和一個保安旅共八千多人扼守密云城,在三丈多高的城墻上配置三層火力,城墻周圍還筑了許多鋼筋水泥碉堡,負偶頑抗。
1948年12月3日,邱老所在的大渡河連與兄弟連隊聚集密云城郊的劉莊。劉莊已是一片火海,烈焰沖天。國民黨匪軍退守密云縣城前,抓走劉莊全部青壯年修筑工事,還放火燒毀了整個村莊。
大渡河連連長楊繼祥、指導員劉佐民命令:“馬上搶救。”戰士們不顧長途奔襲的疲勞,立即沖進火海,滅火救人,搶救物資。
夜幕降臨,大火撲滅了。面對縷縷青煙的殘垣破壁、瓦礫灰燼;面對寒風刺骨、饑餓難耐、無家可歸的鄉親,戰士們一個個義憤填膺,怒吼著:堅決攻下密云城,消滅蔣匪軍,為鄉親們報仇!
三
大渡河連是南昌起義連隊,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一師一團一營二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最長的連隊,也是我黨最早將支部建在連上的連隊。抗日戰爭時期,隸屬東北民主聯軍。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八軍一四二師四二四團一營二連。
1935年,紅軍強渡大渡河,二連的十七名勇士不畏困難,不畏犧牲,冒著敵人的密集炮火沖向江岸,為后續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十七名勇士的英雄壯舉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戰后,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十七名勇士“紅星獎章”,二連被命名“大渡河連”榮譽稱號,享譽全軍。
1948年12月4日,經所在營黨委會決定,大渡河連成為密云攻城尖刀連。這天在二連的“掛帥點將”大會上,副營長葛利手執帥旗,站在臺前大聲宣布:同志們,我祝賀二連當上密云攻城尖刀連;現在決定三排長邱玉德(邱益德)為攻城突擊“元帥”,把“帥旗”授給三排;希望三排同志們英勇殺敵,團結立功,把這面紅旗插上密云城頭,為全師開路,為大渡河連爭取更大更新的榮譽!
“堅決把紅旗插上密云城,為密云人民報仇,為大渡河連增光!”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激昂的口號聲。
三排長邱玉德走上臺去,雙手接過“帥”旗。臺下又是一遍歡呼聲和掌聲,尤其三排戰士們更為熱烈。
邱玉德開始點將了。
全連一百多名戰士屏住呼吸,都希望從邱玉德的嘴里聽到自己的名字;一百多雙眼睛都盯著邱玉德手中的紅旗,希望自己是舉起旗幟、沖在最前面的人。
邱玉德舉起手中的“帥”旗,大聲宣布:八班為爆破組,八班長卜萬祥為“爆破大將”。暴風雨般的掌聲響徹整個會場。八班長卜萬祥飛奔上臺接下“爆破大將”的紅旗。
接著,邱玉德又宣布了“突擊大將”“火力大將”……戰士們摩拳擦掌,懷著堅決奪取勝利的喜悅,迎接第二天的戰斗。
邱玉德是邱老在部隊的名字。
四
1948年12月5日拂曉,大渡河連到達密云城東北角指定地點,準備出擊。“突擊元帥”三排長邱玉德和副排長韓玉清,借著敵人發射的照明彈光,再一次仔細觀察進攻路線。
爆破組的戰士抱著炸藥包,貓著腰,前腿弓后腿直,等待沖擊命令。
突擊組的戰士握緊槍桿,躍躍欲試,待命出擊。
火力組的幾挺機槍架在陣地最前沿,射手們的手指搭住板機,隨時準備掩護射擊。
五時整,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軍的炮彈落在敵人的陣地上,霎時塵土飛揚,硝煙彌漫,一片火海。
我軍炮火剛剛延伸,連長楊繼祥揮動指揮旗,大聲命令道:“突擊排,上。”邱玉德帶領全排戰士一躍而起,像離弦的箭破空而出,飛速前進。
突然,城東北角兩個躲過我軍炮火的敵人地堡伸出機槍,吐出幾條火舌,子彈如雨傾盆,密集掃射,封住了戰士們前進的道路。
副排長韓玉清率領八班九班的戰士從一個炮彈坑跳到另一個炮彈坑,利用地形隱蔽前進。然而,敵人的火力太猛,沖鋒的戰士倒下了好幾個,火力組的一名機槍射手也犧牲了。“突擊大將”七班長周志國端起犧牲戰士的機槍,沖到一個小土堆后面,向敵人的地堡猛烈射擊,壓制敵人的火力。
副排長韓玉清大喊一聲:“爆破組跟我來,突擊組沖。”
一個身軀高大的戰士,高舉著“帥旗”,領著戰士們飛奔直前。突然,帥旗一晃,舉旗戰士倒下了,他背后的另一個戰士接過帥旗繼續前進,沒沖出幾步也犧牲了。戰士們前仆后繼,帥旗也被子彈打穿了好幾個洞。
看見突擊的戰士接連倒下,“突擊大將”七班長周志國眼里冒著火花,越打越狠。忽然,敵人的一顆炮彈在他附近爆炸,他倒在了血泊里。——他咬緊牙,一手撐住地面,一手貼著機槍,向敵人掃出了最后一棱子彈……
此時,天已經微明,帶領爆破組、突擊組沖在前面的副排長韓玉清感到任務艱巨,壓力巨大,而排長邱玉德帶領的火力組被敵人火力壓制在土坎下上不來。
不能再等了,必須立即組織爆破。而爆破組只剩下“爆破大將”八班長卜萬祥還有一個炸藥包。
副排長韓玉清向排長邱玉德打一個訊號,邱玉德心領神會,立即組織火力掩護。
八班長卜萬祥抱起最后一個炸藥包,飛快地朝城東北角的敵人地堡沖去。突然,敵人一顆手榴彈扔在他附近,來不及思考,卜萬祥向前一撲,用胸膛緊緊地壓住炸藥包。
手榴彈爆炸了,卜萬祥渾身是血,他推著炸藥包艱難地向前爬行。離敵人地堡只有十多公尺時,炸藥包被敵人機槍打中,傳來一聲巨響,“爆破大將”八班長卜萬祥壯烈犧牲。
連長楊繼祥派人往前沿送炸藥包,敵人瘋狂地封鎖著開闊地,送炸藥包的戰士大部分傷亡在路上。但是,前面的戰士倒下去,后面的戰士抱起炸藥包又往前送。送上來的五個炸藥包染成了紫黑色。邱玉德噙著熱淚接過炸藥包,發誓道:“這些炸藥包是同志們的鮮血滾過來的,我們一定要炸掉敵人的地堡,為戰友們報仇!”
邱玉德領著七班與韓玉清帶領的八班九班會合,重新組織爆破,而爆破組的同志大部分都犧牲了,剩下的戰士們紛紛請求爆破任務。七班副班長小劉只有十七歲,是個很機靈的小青年。他拍著胸脯請戰:“排長,讓我上。”
這時,陣地上響起了沖鋒號,部隊開始進攻了。全營的輕、重機槍同時向敵人猛烈射擊,邱玉德果斷命令:“爆破!”
小劉抱著炸藥包,像離弦的箭沖向敵人地堡。邱玉德帶領戰士們端起機槍、步槍,邊跑邊向地堡射擊。
小劉抱著炸藥包終于接近了地堡,他將炸藥包貼著地堡墻根放好,后面的同志又送上來四個炸藥包,他連忙接過來貼在前一個炸藥包上,大聲喊道:“大伙快跑,我點火了!”——這是小劉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點火的時候,小劉才發現引信太長,他連忙掐掉一截引信再點燃。看著引信嗤嗤地冒著火星,他才就地一滾,可沒有滾多遠,轟隆一聲巨響,大地震顫,濃煙翻騰,地堡炸毀了,城墻被炸開一個幾尺寬的口子。邱玉德大喊一聲:“同志們,沖啊!”帶領突擊排迅速爬上城墻,占領突破口。副排長韓玉清將布滿彈洞的帥旗牢牢地插在密云城頭。
邱玉德看見小劉倒在磚石中,跑過去抱起小劉,淚下如雨,落在小劉臉上……
突擊排剛沖上城頭,約兩個連的敵人就反撲過來,突擊排迎頭痛擊,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不久,敵人重新組織反撲,還瘋狂喊叫:“捉活的!捉活的!”敵眾我寡,情況危急。忽然,邱玉德聽見連長楊繼祥喊:“同志們,拼刺刀,殺掉敵人的威風!”原來是一、二排的同志們趕上來了。突擊排的戰士們精神倍增,對著立足未穩的敵人猛刺。
城頭上,戰士們與敵人殊死肉搏,刺刀斷了就用槍托打,用手榴彈砸;有的戰士和敵人扭成一團,用牙咬敵人的臉和耳朵;有的戰士抱著敵人從三丈多高的城頭滾下去……
邱玉德擰開手榴彈蓋正要拉弦,準備將手榴彈投向沖上來的敵人,眼前突現一道白光,一個敵人端著刺刀朝他刺來。邱玉德急忙閃過一邊,刺刀從身旁擦過。趁敵人抽刀的工夫,邱玉德用手榴彈狠狠地砸在敵人的腦袋瓜上,敵人哇地一聲倒了下去。
一場驚心動魄的肉搏戰,迫使敵人敗退下去,大渡河連守住了突破口。
不一會兒,敵人再次像餓狼一樣撲上來,企圖奪回突破口。敵人的這次反撲,使連長楊繼祥和三排長邱玉德都負了重傷。留在陣地上的戰士越來越少。指導員劉佐民揮動手臂高聲喊道:“大渡河連的戰士們,人在陣地在,堅決頂住敵人,守住突破口。”陣地上,戰士們找來石頭磚塊,擰開手榴彈蓋,等敵人沖到突破口,石頭磚塊手榴彈一起砸下去,步槍機槍同時開火,敵人嚎叫著退了下去。
手榴彈打完了,子彈也不多了。
三排副排長韓玉清發現兩個爆破筒,是敵人潰退時扔下的,他讓指導員劉佐民帶領戰士們到城墻后面隱蔽,孤身一人將爆破筒安放在敵人登城必經之路——兩座被炸毀了的地堡下面。等敵人亂糟糟地第四次沖上來時,他猛一拉火,敵人倒下一片。這時,城外殺聲震天,主力部隊沖上來了。大渡河連包括炊事員和文書在內共十六人,一躍而起,銳不可當,隨著主力部隊沖進城去,一下子抓了兩百多個俘虜。
這場戰斗,從拂曉直打到夕陽西下,大渡河連協同兄弟連隊全殲守敵八千多人,取得了勝利。
五
邱三拿出來邱老遺留下的已如秋葉般枯黃的紙頁,我反復閱讀、認真整理密云戰斗的故事,非常震撼!塵封七十四年的那場戰斗,令我心潮澎湃,讓人肅然起敬。唐朝詩人王昌齡《從軍記》:“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說的是古代塞外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然而,攻不下西部的樓蘭,誓不回來的軍人豪邁。用來形容大渡河連的勇士們不突破密云城,誓不罷休的英雄氣概,當真恰如其分。
我感慨!英勇的大渡河連一百多號人,一天的戰斗下來,包括炊事員和文書在內只剩十六人。正如《歌唱祖國》所唱:“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才得到今天的解放!”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楊繼祥、劉佐民、邱玉德、韓玉清、周志國、卜萬祥、小劉等等英雄戰士用血肉之軀換來的,來之不易,令人永志難忘。
讓我們及我們的后代永遠記住這些前輩吧!
邱三告訴我,父親邱益德在四平保衛戰、塔山阻擊戰和密云戰斗……多次負傷,左右小腿中彈,小腿肚子有很大的彈洞;右大腿上部有一個貫通彈洞;右臀部留下一條三公分長的彈傷溝。幸而這些傷未及筋骨。邱老生病住院和去世時,邱三給父親擦洗身子,看著這些傷疤,心里非常難受。邱三說到傷心處,聲音哽咽,再也說不下去。我看見他眼圈紅了,飽含淚水。我也跟著他淚流不止,不能自已。
密云戰斗勝利,邱老被授予“特等功巨”稱號,三排副排長韓玉清被授予“孤膽英雄”稱號。邱老和韓老均獲頒“毛澤東獎章”。
邱三向我展示時任國防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彭德懷簽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轉業軍人證明書”記載:邱益德榮記特等功一次,授予“毛澤東獎章”一枚,解放獎章一枚,戰斗獎金1200元。
邱三雙手捧著“毛澤東獎章”遞給我,我十分虔誠恭敬地接過這枚沉甸甸的銀質獎章,獎章正中為毛澤東側面頭像,外圈是藍底,隸書字體:“東北民主聯軍 毛澤東獎章”字樣,外沿大小相間各八個角,背面有獎章編號864,獎章上方紅布上繡有一條金黃色的杠。除獎章表面顏色稍有脫落外,保存完好。
“毛澤東獎章”是當時東北民主聯軍最高榮譽獎章。
邱三說:“父親參加革命后,當過戰士、班長、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營職學員。從軍十三年,1955年獲授大尉軍銜。”
邱三還說:“父親1958年6 月從部隊轉業,與母親寧玉蘭攜子舉家遷至貴州省德江縣,歷任中共德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組織部副部長,湘黔鐵路第五工程處二大隊黨委書記,德江縣畜牧局局長、林業局局長;1967年4月任德江縣革委常委、縣領導核心小組成員;1968年兼任鬧水巖電站工程總指揮長;1973年任中共德江縣委常委兼任工交辦主任、經委主任;1983年調德江縣人大常委會工作,1984年離休,享受副地級待遇。”
1989年底,邱老在家突發腦溢血,立即送縣人民醫院搶救,1992年9月25日去世,享年70歲。邱老的遺體埋在他深深熱愛的德江,墓地碑柱上鐫刻著:一生革命,九泉瞑目終無憾;高風亮節,英名永同天地存。
幾十年來,在我記憶中一直存著邱老威武不屈、高大勇猛、作戰英勇、作風強悍……他是我心里的英雄,是我敬重的人。
我與邱三商量,待疫情結束后,我們結伴去四川省瀘定縣參觀“大渡河連”連史紀念館,去北京市密云縣看看邱老當年浴血奮戰的戰場,去看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時進駐香港的開路先鋒“大渡河連”。
謹將我的朋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德江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謝懷富先生詞作獻給邱老:
西江月?緬懷邱老益德先生
(詞林正韻)
強破密云地堡,巧穿彈雨槍林。殺聲殺氣似鴻音,赤膽赤峰鋪錦。 鬧水巖中奮戰,烏江河畔追尋。宛如父愛倍關心,念想年深更甚。
謹以此文,紀念邱老益德先生誕辰100周年!
作者簡介:趙貴軍,筆名:正勤,1956年12月生。祖籍河南洛寧,生于湖北武漢,長于貴州德江。上山下鄉于德江,工作于德江,退休于中國人民銀行銅仁市中心支行。中共黨員,大學文化,貴州省詩詞楹聯學會會員。現賦閑于貴州貴陽、海南瓊海兩地筆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