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英卓讀書會·端午同題作文(散文)

Enjoy英卓讀書會·端午同題作文(散文)

 

約文

 

作者:白濤

 

初夏已逝,端午徐來。

龍舟競度,粽葉飄香。

龍舟何幸,年年與彩繪。

粽葉何辜,歲歲被刀割。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國家不幸詩家幸,汨羅一躍,離騷天問耀千古。

許仙無情妖有情,雄黃兩杯,昆侖仙草許一生。

謹具約文,有同道在諸位。

煽情作賦,是所賴于群公。

 

  當此“煙柳畫橋,凡男妖女。國仇家恨,香草美人”,英卓之高士自當心潮洶涌,浮想聯翩,鄙人不才,特邀諸公期能共以端午為題,各展才華各類文體以記之。

 

端陽節記

 

作者:李俊

 

  端陽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仲夏之始,記憶里的端陽節是我這個吃貨幸福的日子,南北風俗不同,在北方的小城里,沒有龍舟比賽,人們所有的心事全放在吃上了,我們這里不吃粽子,吃涼糕,端午節前幾天,將糯米洗干凈,用“漿”(發酵的酸米湯)浸泡一整天,待到端午前一天晚上,用大鍋熬四五個小時,到早上時盛在“今品”上(用高粱的桿制作成圓形的盛器),上面散上紅棗、葡萄干,均均的散上一層白糖,吃的時候用刀切成三角狀,在碗里醮著白糖吃。那時的城里極少有樓房,大都是平房,家家戶戶都做涼糕,各家做法不同,味道也不盡相同,有的沒漿到,味道淡些,有的漿過頭了,味道酸到牙。在端午的早上,大人讓孩子端著盤放著自家的涼糕送與要好的鄰居,回來時,也帶回了鄰居家的涼糕,做為往來。每家的涼糕基本是母親作,有姑娘的,年齡大些的幫著母親作。離開家鄉十數年,很少有機會吃到媽媽做的涼糕,現在的媳婦們大都不會作,歲月悄悄的流逝在每年的香甜粘軟涼糕中,媽媽頭發烏黑現已花白相間,我們已長大,媽媽也老了,記憶中的味道是思鄉情結、是媽媽的味道。

 

粽子節

 

作者:徐楓

 

  受了老白的逼迫,要寫一點關于端午的文字。于是電腦前立定打坐,又在度娘上搜了一下和這個節日有關的傳說。比較熟悉的素貞娘子為許仙飲下雄黃酒;大夫屈原抱石沒入了汨羅江;孝女曹娥投江尋父;后面還有沈先生的小說里,翠翠遇上了儺送。除過最后一個,感覺即便是愛情也帶著某種決絕的大義,總是有點沉重。其實端午在民間有很多有趣的慶祝方式,還有記憶里關于端午的那些小兒女情懷,就像是腦子里的一道閘門,一旦打開,過去那些可愛而美好的記憶便一股腦的撲面而來,而那些棱棱角角的食色不僅可以入口還可以入眼入心。

 

  (1)馬姨的粽子

 

  小的時候,鄰居中有位姓馬的阿姨,一直讓我印象深刻。她來自舊時天津的一個大戶人家,解放前是富貴人家的小姐,解放后自己開始動手足食,即便是在那些物資困乏的年代里,她也能把日子過得精細有趣。而我是她家的常客,從馬姨那討過吃的、玩的,甚至還有有趣的書。

  還是在廠區老平房的時候,每到端午她就會幫我家包粽子,因為媽媽是不會的。后來大一點的時候馬姨也帶著我做粽子。馬蹄葉、糯米、紅棗、豆沙。頭一天先把糯米用水泡軟,第二天再把這些白胖子滿滿的塞起來,里面夾雜著放入紅棗、豆沙,依稀記得好像還有肉的。不過因我我獨愛紅棗,所以對別的印象都不是很深刻。然后拿大鍋蒸了,鼓鼓囊囊的放進裝著涼水的大桶里浸著。每次端午的粽子都不會是一天就吃掉的,那個時候東西少,過節的吃食總是要多做一點,留著日后解饞。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馬姨包的粽子個頭不大,但是棱角分明,是那種畫上標準的樣子,而且從來不會漏米。就連我這個半成品的徒弟,偶爾也能做出兩個細活,那個時候心里真是特別驕傲。

  為了區分每個粽子的餡料,馬姨會把這些小東西三三兩兩的栓起來。比如我最愛吃紅棗,那紅棗的就是每個單獨放。然后豆沙的就是兩個系在一起;再有別的品種可能就要三個系在一起,提溜起來一大串。我還記得從桶里撈粽子的情景,總是蹲在那個桶的邊邊上,從水里一次一次的撈起來各種不同的串串,嘴里還得叨念一遍這個是紅棗的,那個是豆沙的。都數完了才把自己要吃的拿出來。小孩子的饞還飽含著對食物認知的樂趣和它就要變少了的擔心。

  那個時候現成的東西少,所以逢年過節自己做東西是件很有趣的事。而我們對食物的饞也是在一個早早的時間里就開始了。最初知道要做的時候心里會盼著,到日子以后開始激動,好不容易等到做的時候,為了能提前吃上一口,還會主動幫忙,那是一種巨大的期盼,不像現在好像對什么都失了樂趣。

  除了入口的馬姨還會給我們這些孩子弄些玩意。金絲銀線加上五彩繩,在馬姨的手里就變成了粽子墜。這是端午節里特有的祝福,小點的帶在身上,大的掛在屋子里。拴上鈴鐺就能叫做風鈴。再簡單一些的是紙做的,層層疊疊的,也能包成一個大粽子。馬姨手巧,那時候沒有彩色的包裝紙,她就把掛歷折了又折,對了又對,總是能把花鳥人物都用的恰倒好處。

  后來漸漸長大,不再能每次都吃到鄰居們包的粽子了。但是每到端午節還是有個印象留在腦子里,那就是老師的講臺上總是堆滿了各色家長們送的粽子,橫七豎八的擺在童年的記憶里。

 

  (2)老奶奶的香包

 

  媽媽單位有個奶奶,好像是小區的門房。那個時候我是常住姥爺家的,一進一出總能遇的到。有一年端午節的時候,老奶奶把自己采的艾草風干碾碎,縫進了紅色碎花的布頭里,給孩子們做了好多香包。奶奶不僅是為了過節有個好彩頭,更多的是為著艾草的功效。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看這個小東西的,但是對于我這個香包來的真是太及時了。那個時候經常頭疼,而艾草的香氣會讓我變得舒服不少,所以這個小香囊我總是整天帶著。直到后來在一次燈會上被擠掉了。

 

  (3)姥爺的涼糕

 

  媽媽是遠近聞名的巧人,打的一手好毛衣,唯獨不會包粽子。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去姥爺家過端午,一進門就看見門廳的桌子上放了一個大圓托盤,透過紗布可以看到下面方方正正的罩著一塊涼糕,那是姥爺特意給我準備的。記憶中姥爺做的東西里最好吃的就是涼糕和鍋盔,無論誰做都比不上。涼糕放在那里可以看見里面的料,糯米之中夾著豆沙,夾著玫瑰糖,做好之后還要撒上青紅絲,顏色、味道都是加分項,光是看著就讓人流口水。等到吃的時候再淋上一勺濃濃的糖漿,簡直贊到不能說。(小時候賣粘糕的都會賣糖漿,不管能吃多少,人們都喜歡配一點)

  其實現在想想很奇怪,那時候青紅絲和玫瑰糖都是我不喜歡的吃的,尤其是青紅絲,總是覺得除了味道之外還給食物平添出許多土氣,是最最小氣的。可是那姥爺的涼糕就帶著這種復雜的情緒橫在了記憶里,沒有誰可以超越。

 

  (4)同事的七彩繩

 

  每到端午的時候,都能看見很多熱鬧的路上有人支著攤子賣彩繩。這也是端午獨有的一道風景。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年單位的女孩買來送給大家,一早上來,熱熱鬧鬧的給我們送祝福。我自己喜歡但是總不大會選,當別人送我的時候就很歡喜。尤其是大家一起帶著,真有種好運要來的感覺。我還記得那次的繩子買的有點長了,我突發奇想的系在了腳上,后來辦公室的女同事也都紛紛效仿。那個夏天大家的腳都長得出奇的一致。

 

  (52015年的端午,我和老媽一起包粽子

 

  2015年的時候,書店還在豐州路。我以自己記憶中的能力忽悠老媽和我一起包了一大鍋的粽子。說實話,剛開始包了沒幾個的時候我就已經想放棄了。首先當然是技術的問題,再有一點,就是準備的有點晚,糯米和紅棗都是好的,可是粽葉質量就差了點,一入手就分家,沒有幾個是整個的。我在自己完美主義的外衣下,一面缺少耐心一面努力的做出一個有棱角的粽子,慢的像是只小龜。最后還是仰仗著老媽的堅韌執著,才完成了任務。

  盡管我堅持最丑的粽子都是她包的,因為她本來就不會,所以后來干脆把粽葉一層層疊起來,要是還覺得漏,就用繩死死的勒住,所以她的努力救了那些糯米和紅棗,但是也制造出了各種怪異的品種。

  美好的是結局。當我拿著這組張牙舞爪的端午節特惠到書店的時候,無論是鄰居還是書客都吃到還想再來兩個的狀態,自信心瞬間爆棚,而老媽好像比我爆的還厲害。這段有關端午的記憶,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被翻找出來,還有點小唏噓,因為最近她生病臥床,書店也日漸蕭條,沒了和我一起再作怪的力氣。

 

記憶中的端午節

 

作者:白焰

 

  又到了粽葉飄香的季節,從小到大過了四十多個端午節,印象最深的是大一那年在學校過的端午節。

  那是1991年的端午節,剛好趕上周六,我們聽說當時最火的綜藝節目《綜藝大觀》本期有郭富城的節目,(當時是六天工作日,周六晚上有好節目),就鼓動老師從系里借來電視機,全班一起收看節目,記得當時向班主任申請時,當時三十歲的老師瞪大眼睛問“誰是郭富城?”我們當時簡直張口結舌!就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還會拿這個事例來調侃老師。

  記得當天我們從外面買來粽子,邊吃邊看電視(當時沒有電腦、手機,更別提上網了!業余生活極其不豐富),能有這樣的享受自是難忘。看完節目,大家又回到宿舍組織打牌,當時真是年輕啊,打牌到半夜都餓了,把宿舍里能找到的東西都找來吃了!記得有人提議熬個通宵,早晨起來去采艾蒿。結果堅持到天亮,大約五點,下樓準備去采艾蒿,結果宿舍樓門不開!我們也沒有理直氣壯地去找管理員,其實可能心里暗喜,可以補覺了!于是回宿舍睡覺。

  特別逗的是,我一覺醒來,問大家“誰去吃早點?”(看看,又餓了!)一位同學說“白焰,你不看看幾點了?快回家吃午飯吧!”我一看,十二點了!這一覺又睡了七個小時!二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機會去采艾蒿,也再沒有在端午節熬夜,只是在包粽子、吃粽子時偶爾想起十八歲的端午節,以及總是覺得餓、又異常苗條的青春歲月!青春萬歲!

 

我家的端午節

 

作者:白焰

 

  老爸是個官員,又是個詩人。這些年,每到端午,老爸總會拿出酒來斟上一杯,如果女婿沒來,他就會叫我“來,陪老爸喝一杯。端午節是詩人節啊!”有時候,他還會熬夜寫一首詩,紀念節日。

  老媽很務實,從我記事,端午節前大約兩周她就開始挑選江米、紅棗和粽葉,甚至捆粽子的瑪蓮草。在糧食供應緊張的年代,一個稱職的家庭主婦要操的心太多了!每個節日都有特色食品要準備,還要作為節慶禮品贈送親友。我多次陪老媽去買糧,真是跟打仗一樣!現在好了,隨吃隨買,無論什么季節,呼市舊城的“一把手”都供應各種餡料的粽子。上周日,我回去看父母,他們特意留了粽子給我,老爸給熱好,剝去粽葉,老媽給我傳授她的購物經驗,白白嫩嫩的粽子散發著江米和紅棗的香氣,靜靜躺在盤子里,旁邊是白糖,我吃得很香,老爸還讓我再吃點菜。想到自己四十多歲還能吃到父母給做的飯,真的好幸福!希望這種幸福久一點兒,再久一點吧!

  結婚十八年了,公公婆婆也是一樣熱愛生活的人,帶動兒子也喜歡動手做飯。七十多歲的公公還堅持每年包粽子饋贈親友,他包的肉粽快遞到北京給在準六星級酒店工作的外孫,竟然被他領導惦記,第二年還問“今年你姥爺還給你寄粽子嗎?”歲月如流水,老人漸漸老去,孩子們很快長大,沉淀下來的是溫暖的親情和自力更生、勤儉持家的家庭傳統。這,就是我們這個普通人家的幸福吧。

 

“難吃”的粽子

 

作者:高巖松

 

  因為公司的總部在上海,所以每到端午節前,公司就會不遠千里的寄來一大盒“五芳齋”的粽子,做為節日的福利慰問員工。雖然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品牌,但想必是當地的一家老字號,就如同全聚德的烤鴨一樣出名吧。

  南方的粽子,以鮮肉粽子更受歡迎,我第一次品嘗時,第一口差一點咽不下去,哇塞,怎么是咸的?!從小到大,吃過蜜棗的,豆沙的粽子,就是只加紅豆的粽子,也必定是要蘸著白糖,包括所有吃過的元宵啦,炸糕啦,涼糕啦,總之,這些軟軟的,粘粘的,糯糯的食品在我的記憶里都應該是甜甜的!

  于是,這么難吃的粽子被我扔進了冰箱里無人問津,直到過了保質期,又被扔了出去。所以,再收到這樣的福利,就被我直接轉贈了他人。

  一次送給了姐姐,事后她對粽子贊不絕口,說實在是“太好吃了!”聽說前一年的粽子被我當廢品處理掉了,遺憾不已,一再說“太可惜了!”約定今后一定要送給她。又一次,一位朋友來家中做客,她夫婦二人大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終因無法抵抗上海的高房價,于是逃回呼市,買車買房,過上了小富即安的日子。一看是“五芳齋”的粽子,大喜過望,歡天喜地的帶回了家。

  看了他們的表現,我不禁很是好奇,忍不住再做一次嘗試,發現這咸味的肉粽子好像沒有第一回那么難吃了,似乎還吃出了點香味。

  今年,又收到公司的粽子,我認真的端詳了一下,南方的粽子比較小巧,只有我們這里的一半大小,裹得密密實實,有點硬硬的。放到水里煮了20分鐘,一股濃濃的粽葉的清香和著米香和肉香飄了出來,水已經變成了淺淺的綠色,飄著輕薄的一層油花。剝開后,瑩白的糯米變成了淺淺的肉色,四角的粽子一絲不亂,送入口中,米粘而不散,咸甜適中,肉精而不爛,肥而不膩,細細品味,還真是好吃啊!(忍不住偷笑啊,果斷地保存下)

  由此不禁回想起當年,最早用上iphone手機的同事,向我推薦時,我委婉的拒絕了,手機嘛,不就是接打個電話,發個信息嘛,游戲我又不玩,你不就是愛得瑟嘛!時過境遷,智能手機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數不勝數,但凡不善用的,不知要為此多跑多少冤枉路,多花多少冤枉錢,浪費多少冤枉時間。所以,再有類似自己不熟悉,但被眾人盛譽的事情時,就會想,也許是我還不了解它的好吧,姑且待我嘗試一下,不可妄下評論!

 

來源:Enjoy英卓讀書會

https://mp.weixin.qq.com/s/63CAKGV88CuJeGVMRCIOCA

 

注:本文已獲授權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8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欧美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97性无码区免费| 欧美激情xxxx性bbbb| 国产精品视频网| 亚洲免费黄色网| 久久机热这里只有精品无需|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女同疯狂摩擦系列1|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麻豆精品传媒视频观看| 日本在线视频WWW鲁啊鲁| 国产一区风间由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www|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奇米影视第四色在线|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香蕉视频污网站|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做床爱无遮挡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aⅴ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国产片|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污污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 美国艳星janacova| 外卖员被男顾客gay|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