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麥收時節

麥收時節

 

作者:王瑞玉

 

  麥收是我永遠青蔥的記憶,每到夏季,金黃的記憶總是從夢中飄來,給人溫馨。

  壬寅年初夏的早晨,我從夢中醒來,打開手機無意間在朋友圈看到周二軍發的開鐮收割小麥視頻,很是激動,我一邊穿著衣服,一邊在文學交流圈發了幫二軍麥收的消息:“城區近郊第一鐮在二軍農田開啟,有意幫忙的文友我們組織一場民間文化助農活動,請各自帶鐮刀,即刻出發。”沒等其他文友們回復,何水長老師和隴南電視臺王仕海臺長積極響應,回復我要去參加。我買了兩把鐮刀,在約定地點上了王臺長的車,沿長江大道西行疾駛,奔向白龍江畔城區大堡村。

  白龍江兩岸的杏樹、桃樹上紅紅黃黃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的清香,我們無暇顧及。我們在離二軍的麥田不遠處碰到二軍開著農用車轉運剛收獲的麥耔,他滿臉汗水熱情地招呼我們,我們一行六人顧不上和二軍的父母、岳父岳母搭訕,直接鉆進二軍麥田,看到金黃的麥穗埋頭揮鐮收割起來,不一會兒,身后就只剩下麥茬,在二軍往麻袋裝麥的當兒,電視臺記者采訪了二軍。二軍說道:“我們村的責任田自留地大都征收了,去年秋天我看到的滿是雜草叢生和垃圾成堆的荒蕪河灘,很有開墾價值,于是我找來旋耕機經過連續幾天的開墾,開了近兩畝地,用業余寫作得來的稿費買了五十斤小麥種子和肥料;播種、施肥、除草,冬去春來,麥苗長勢喜人,小滿剛過,麥子開始黃了,今天天氣好,父母和岳父岳母都來幫忙收割小麥,我們一家很高興。

  鄰居和村民都夸贊“二軍的小麥豐收了,有新麥面饃饃吃了啊”。

  站在二軍麥地的邊緣,聽白龍江水聲此起彼伏,仿佛在抒發我自己生活的感悟:功夫不負有心人!看著何老師、王臺長揮灑著汗水、揮舞的鐮刀,疲憊的心靈突然被眼前的情景觸動,紛亂的心情突然被泥土覆蓋,縷縷鄉愁便成了無怨無悔的詩行,再也不能用語言筑起濃濃的相思。多少年來,離開農田步入城市,多次我曾試圖去理解一粒麥子,如何制造生活的溫飽與安康,如何走上人們的餐桌,便想做一顆顆麥粒、一餐餐美食爬上吃貨們的舌尖,奉獻自己的本質與輝煌。但是,城市人往往在紛繁的亂紛紛里,仰望鄉村,幻想寧靜、安詳、甜蜜從夢中升騰,其實,幸福永遠需要汗水與勤勞澆灌!

  王臺長一邊割著麥子一邊十分感慨地說:“一二十年沒摸過鐮刀、沒觸過麥秸稈了!今天讓我回味一把。麥子的味道是太陽的味道、是土地的味道,更是父母的味道,是感傷也是幸福。離開故鄉很多年了,如今偶爾在網絡上或電視里看到麥收時節收割的場面,我都很激動!恍然看得見每一粒麥子里都棲居著故鄉、一片一片的麥地勾勒故鄉的版圖,多想擁有一顆麥穗讓我回味那種清香。細嚼出故鄉田野的味道。讓我的生命在這版圖上不知疲倦地追隨著時光奔向遠方,一天天走向歲月深處。”說要他直起腰,用左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又開始揮鐮了。

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想起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家鄉收麥時的情景,那是農民們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時候,也是對人的體力和耐力的一場極限挑戰和考驗。社員們深秋時帶著虔誠播下希望,來年夏天頂著烈日顆粒歸倉,放眼故鄉滿山遍野一望無際的麥田,農民們的心情很燦爛。

  那時候是一個生產隊集體收割,早上六點下地開始收割,到中午十一點休息個把小時,又開始勞作,反正從早上六點到晚上九點多除了吃兩餐飯外,一直在地里忙乎著,每天晚上要干到天黑的看不見才收工,像這種高強度的勞動要持續十幾天。我家鄉土地全在山上,運輸全靠人力背,晴好天氣社員們個個腰里背著刀架、刀架上別著鐮刀,為了保證收割時磨刀耽誤時間,有的男子們刀架上別幾把鐮刀。一般是婦女和年齡大的割,年輕有力氣的男子往回背。社員們收割時,割幾鐮刀手里拿不住了,就把鐮刀順勢夾在左邊胳肢窩里,右手從那一大把麥穗中抽七八根長一點的麥秸扎成一把一把的,扎夠十八九二十把,再用地邊扯的葛條或麥秸桿擰的繩子捆起來,把所有收割的小麥都集中背到生產隊存放在倉庫。由于當地降雨量多、潮濕,麥子收割回來要放在竹子編制的重篷晾曬風干,村民們就給玉米除二遍草、在麥茬地里種黃豆小豆或點種遲玉米。麥捆經過半月之余的通風,生產隊隊長在村村通的喇叭里通知開始打麥了。每個天氣晴好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全隊有勞力的男女先來到倉庫背著抱著麥捆到打麥場,用鐮刀割開捆麥繩,一行一行攤在打麥場上,攤完整整大麥場,回去吃早飯,吃完飯就分工了,由有經驗套馬、吼馬的青壯年男同志套上馬,拉上石滾子,吹著口哨在大場里轉圈,中途要用長長的木叉把麥秸翻一遍,翻后再碾,然后挑麥秸,最后揚場,用風堡分,用篩子篩,收倉。最高興是孩子們,他們在麥草堆里捉迷藏、活蹦亂跳……

  何老師的一邊忙著拍照一邊說:“雖然我有二十多年沒割過麥子了,但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我對農民的辛苦體驗是很深的。光陰不斷的前行,依舊是小滿過后的風一吹,麥浪便翻滾起金黃。耕耘,播種,成熟,收割,一聲聲婉轉悠揚的鳥鳴聲,就是對這美好日子美麗風景的最美抒情。每當我仰望藍天白云,總覺得美麗的藍天就是當年的麥場,那絲絲白云就是大人們掃場時留下的痕跡。遺憾的是曾經農村那種收麥子艱辛場面慢慢地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化了,伴著祖國的發展,現代化的觸角已經深入生活的細節,中國的農村也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可新一代年輕人誰又能體會到老一輩割麥子的艱辛呢?如今打麥場被歲月風蝕了,而麥收那些美好的記憶卻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不知不覺中二軍的麥地只剩一片麥茬,雖然有些腰酸背疼、有些汗濕衣衫,但心中的暢快卻是無語言表的。風吹麥浪是城里人眼中最愜意的田園精致,麥子的矯情是詩人們筆下最難懂的意像,揮汗如雨的快樂是城里人無法品鑒的風景。當突然在城里里迷失了、迷茫了,走出來吧,來一場揮汗如雨的勞作,也許快樂會再一次眷顧!

 

  作者簡介:

  王瑞玉:女,甘肅省作協會員,甘肅省評論家協會會員,隴南市評論家協會理事。武都區教場小學退休教師,著有作品集《裕河茶語》。

 

注: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5g影院永久免费地址| 爱爱视频天天干|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男女真实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 欧美和拘做受全程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久久国产一久久高清|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 有坂深雪初尝黑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bt天堂新版中文在线地址|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亚洲精品15p| 中国性猛交xxxxx免费看| 老公和他朋友一块上我可以吗|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十八岁污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青青艹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国产性感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AV免费精品|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视频| 尤物视频193.com|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2021天天干|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区免费| 人人澡人人澡人人看添av | 青青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扒美女内裤摸她的机机|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夫妇交换完整版随便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一级毛片|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手机在线播放| 性色欲网站人妻丰满中文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