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陽光,如銀輝灑在葳蕤的藤枝上,崇山峻嶺疊翠翻浪。我們懷著無比的期待與向往,再一次走進了綠樹成蔭奇特優美的世外桃源白露窯。
我已是第四次走進這神奇富饒而令人神往的地方。
白露窯,距縣城五十公里,地處武都縣東北隆興鎮西北韭山腳下。登牛蹄關,過包峪寺,隨隆興河水逆行至楊家溝,穿越十里峽谷,方可領略白露窯的的前世今生。
白露窯是養育了劉、張兩家千年的美麗富饒的福地。
旭升于2022年5月22日,邀請了一行朋友,追尋紅軍走過的足跡,察看高嶺黏土燒制的陶罐器具。領略家鄉的桃源勝景。體驗燒制陶瓷的火窯裝置。領略奇秀山河,鎖鑰絕壁,溝峽飛瀑,亂石穿空。
迎著晴朗的陽光,向大溝沿峽谷一路走一路看,聽旭升講說神話傳說,尋覓古圣先賢的足跡以及紅色文化遺跡。
五月,盛夏炎熱,沃野催熟。綠水桃源呈現在大山深處。潺潺清波滑過銀白色的鵝卵石,魚兒翻滾,隱沒在深潭大缸中。晶瑩透亮瓊玉甘甜的溪水,是大地母親的甘甜乳汁,是隆興白露窯流出的清凌凌的慈養大水壩人生命源泉。
據說有兩個地質家,從溝外一道門一道門考察發現了九道門。九道門里奇峰怪穴,各有千秋:王翻山錯落矗立如兩大將軍前后次第把守;大安坪山灣稍微開闊但對著陽蔡溝和陰蔡溝,兩邊負勢軒昂,絕壁林立;三眼洞逢雨飛瀑流泉,奔涌溝澗;新路上常被溝水沖毀而依山灣溝邊砌石筑起的路面常常是新的故而名之;舊道里讓過溝的擊水沖擊不毀,高崖筑石牢固護持而名之;高崖上,壁立千仞,此處有魯班掛燈的燈臺處,魯班榨油的石碾盤橫臥崖底,魯班婆姨縫衣臺空位讓賢。有亂石灘滾煮鼎鍋似的亂水眼噴涌。其余山崖兩邊老馬高坡灑尿、流水沖過半腿河、懸崖展露的豬臉臺、剎架馱貨的卡驢處、崖壁上魯班洞、魯班養蜂蜂槽崖、大潭飲馬池、通向韭山坡的將軍巷,駐守溝門的八爺洞、貯藏野果食物的干崖窠、溪水沖激形成的巖縫龍口、龍潭,從山巖形成的喀斯特巖洞龍洞處,大河壩魯班夫婦坐在溝中歇息留下的石窟腳印處 他們起身彎腰伸展臂膀如二龍戲珠巖石陵,獨立石柱矗立山坡如將軍守門的景觀柱,這里處處天造地設,各種奇形怪狀,讓你真的可要異想天開浮想聯翩了呢!
白露窯的大溝,丈余寬峽谷,溝峽九曲回環。十里峽谷亂泉涌流,真是巖壁有老馬飛溲,石灘狂舞,鼎沸開鍋,巖縫噴流,碧玉柔枝纏綿旋窩,花巖河灘金沙閃光。絕壁對立南北,古松青崗咬定青山,翠葉披掛藤枝繁茂,負勢高天陡峭聳立,逶迤蜿蜒犬牙交錯,臥牛奔馬群獸勁烈。壁立封路,設卡關門。航空俯視,崤函模型,茫茫深谷,亂石穿空。娥眉飛鳥愁攀緣,鴻雁南去迷云天。
這條大溝,我上初二時走過。連夜行走到韭山坡打韭花菜,下午返回時就是從白露窯對面的上溝山灣走下來。從溝中往出走,我們五六個少年,高唱著“紅軍不怕遠征難”,不敢看高聳陡峭的壁崖。溝中亂石橫臥,從溝底的河床石壘中尋找路徑,腳趾頭都被 碰的鮮血淋漓。那根本沒有路,剛從溝中踩出一條路徑來,一場暴雨或者風雪,溝中亂石頭就又如酒席場上的橫七豎八的凳子,縱橫錯位了。兩邊高崖上飛流裹挾著泥沙石頭,上游山坡溝壑浪卷臥牛石順溝翻滾,這條大溝就是石摞灘,窯上村民只能是天晴才能出入大溝中。在常年的困難面前,前人還是找到了克服困難的辦法,水走彎弓形,除了幾道溝中必須越過而外,總有兩邊山崖下溝水沖擊不到的地方,先民挪石砌路,一段一段的石砌路穩固了下來。白露窯人的騾子那是最有名的。八十年代我同學都為我們家碾了一季的麥子。那鐵掌馬丁,鞍韉馱架,是家家戶戶必須的工具。更原始的遺跡,至今都有魯班掛燈榨油的碾盤遺留。百十丈絕壁高崖直立溝北道邊,前面筑起院場,菜籽、大豆、核桃和各種野果籽實,都可榨取油脂,即可以食用,也可以晚上照明。所以半崖上,那掛燈臺似乎正在燭亮白露窯環山村落?。?/span>
其實,白露窯也是富有神話色彩的。劉蘭飛(我同學)的母親講述說,老人們傳說,先民來到大溝開荒耕種,采摘野果、捕獲野獸,挖土制陶,就是這里相對比較高,陽麥比小麥種得多,白露后才能收割完呢??墒菑牧麻_始碾場開始,老人們每天將麥捆攤在土場上,架上魯班留給村民的白碌碡碾上幾十轉,不管你攤多少麥子,或者就把草攤在場里,只要白碌碡碾上一回,起場后,簸箕里都能裝起十擔糧食。終于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白碌碡的夾耳子的兩邊的窩蹄眼子往外邊流糧食呢,只要你碾場轉動白碌碡,它就源源不斷地悄悄流淌糧食。可是一天,有一個美麗的少婦很好奇,競然坐在了白碌碡上,突然,所有人聽到周圍的山石轟響,一時天旋地轉,當人們清醒之后,那個女人化作小姑娘,頭上彩蝶飛舞,姑娘翩翩起舞,頭飾金耳壞,手提陶瓷罐,口里唱著歌謠:白露窯上金米好,子子孫孫用不了。若待飛瀑銀車到,各家財寶堆山高。各家財寶堆山高…財寶堆山高…堆山高,姑娘翩翩起舞,伴著歌聲飛上天去了!
人們為紀念姑娘,就把她坐過的白碌碡搬到燒陶罐的窯門上,外地人來到這里購買陶制缸罐,就說到白碌碡窯上去裝貨什么的,這樣遠近聞名,都知道,就將村莊叫成了白碌碡窯。莊稼收完,白露過后,和黏土,制陶罐,沒有雨了,點火燒窯,官員祝福,村民歡呼,人們高呼著“白露開窯了,白露開窯了”,說者無意,聽著有意,村人長者,向眾人說到:聽大家的歡呼聲,很是吉利!聽從劉大人的建議今天將村名正式叫作“白露窯”,這像我們每個人名字一樣,順口響亮!好不好?村名都說:好!蘭飛的母親講述著,臉上的笑容滿面,仿佛她就在現場一樣。原來大莊上面都有碌碡廟,紀念姑娘呢,現在啥都沒有了。
而今,現代文明,終于在通車幾十年的大溝土路上鋪滿了水泥沙子,光滑硬朗的大道通向遙遠的世界。家家戶戶的騾子大都變成了小轎車或三輪車。我坐著旭升的小車,仰觀半山腰如玉帶纏腰似溝渠,或者叫作“三分區”,那是五八九年,大煉鋼鐵時,設計把白露窯的水要引到安化北峪河去。工程已經完成了將近一半,不知什么原因,在大溝靠南面的山巖上只留下了白晃晃石渠。旭升說,如果,將那個水渠整修連接,可以在上游引過來碗粗的一股水,可以在大溝半崖上把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變成現實,打造成人工瀑布。現在懸崖上的工程主要是幾處溝澗跨度大,架設鋼管,可以引水過澗。開設幾十處人造瀑布,可讓大溝變成花果山。溝底筑壩造湖,層層遞進,清潭倒影,飛流噴沫,聲轟溝壑!夏日,這里是天然的浴池。冬日,更是滑冰的天堂。
我們正在欣賞南山的美景時,寒喜說,天眼水泉!旭升說,那就是亂水眼!我們走過去,幾十股溪水噴涌而出,那就象是武都姚寨溝的老水眼,象是三江原上的雪水眼,高涌兩三尺余,如大鼎滾沸。旭升說,這是魯班坐在這里喝水,這崖上面有一個平掌,一只腳已經踩到溝邊,在大石頭上留下深深的足?。呼敯嗄_?。∮不访鏁r拐了個彎,留下了魯班腳印。神奇莫測?。?/span>
相傳,魯班追神牛,神牛在犀牛潭起身,一腳踩在了牛蹄關,魯班從大溝進去怕是走錯了路,據說他們都到伏羲崖去了!魯班抽煙磕出來的煙灰金光閃閃,在白露窯的北山上留下無數金沙黏土泥金銀銅鐵銻。
這是白露窯大莊父老先祖的福德。走進大村莊,尋蹤千古,茫茫無際!
千百年前,這里是古老的原始森林,成為從大槐樹下遷徙到這里的先民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白露窯的劉、張兩族人開荒耕種,砍樹造屋,幾百年來都向北峪河川運輸柴棒木頭,終于到了五八九年時,筑爐,煉鐵,毀林燒石,森林砍光,獵殺野狼、豹子,黑熊、香子,野鹿,野雞山兔,那就是白露窯毀滅性的災難。
劉、張兩族的先人居然在一次偶然中發現了這里的黃泥土富有黏性,這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提供了可能。他們知道中原早就發現的制陶燒瓷的技術。陶器制造,在中國有一萬五千多年之久。從出土的陶制品考察,古人在7000年之前已經掌握了高超的制陶技術。生活在秦皇故里的西漢水流域的先民肯定早就掌握了制陶手藝。用白露窯的黏土燒制陶瓷,又把技術推廣給所有人燒制陶瓷,經過高溫焚燒,不融化,不裂變,冷卻后會發出銀鈴般的響聲,可以盛水盛油,還可以煮酒燒湯把燒制的陶瓷運到外面,或者引來商人馱運到山外面去,他們在世道不安寧的環境里找到白露窯四面環山,而且只有一個大溝順水可以走出山窩的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土地肥沃,樹木茂盛,修房蓋屋,從事生產,就地取材,自給自足,喂豬養雞,騾馬牛羊很快會成為家庭的食物資源或者勞動力的依靠。當他們需要生活器具,先民的智慧就會轉變成他們的創造力?,F在又熟練的燒制陶瓷了,何況從明清移民到西北的中原族群,本身就擁有最先進的生產生活的智慧技能和具有工匠智慧,遷徙到白露窯的劉張兩家先祖很快會在生產實踐中發現的黏土和水后具有可塑性,可以捏造成一定的器具形狀;一定知道用火燒制之后,又變得更加堅硬。變硬的這些土塊不但更堅硬,而且不變形不透水不干裂。在這樣的現實生活中,白露窯便開始塑造和燒制成型的陶器盆罐。
據村上的老人說,過去幾家都有窯,相互幫助,北山采黏土,騾子馱下山,倒在大場里曬干,好比麥子收回麥場,用碌碡碾細,這好比收麥子碾出來糧食、曬干、磨成面?。○ね帘仨殨窀伞⒛爰殹⒛コ擅?。侍弄成細粉,又和入水,蹂成面團似的,一節一節制作好陶皮,晾干后才能將缸、罐、壇、盆的不通部位的肚、項、底進行連接,這是絕密的技術手藝,外人難以掌握。旭升說,在他們村上的老人說,那是最神秘的,好多手藝村里人已經無人知曉了。
現代文明的進程,已經讓白露窯的制陶手藝銷聲匿跡,燒窯的大場里荒草荊棘,樹木橫生,窯體如無人看管的荒塋老墳,高溫燒土化成朽塵。制陶文明隨著鐵器、塑料的廣泛運用,它的生產意義,只能日落西山。
江山代有人才出。這里很多人走出了大山,也有在家鄉堅守不移的。
我們看到村中土蜂比較多。旭升說這是村中第一批退伍軍人七十年代的高中生劉珍珍養殖的四十多合土蜂。從2016的第一箱,發展成有規模的養殖,年收入也是很可觀的。劉珍珍說他的蜂蜜一半送給戰友親戚了,可是他們把什么都給他寄來了。有的通過戰友,一部分郵寄到全國各地去了。他曾當過七年鐵道兵,現在退役后的戰友建有微信群。他說明后兩三年可發展到一百到一百五十箱蜂。一箱土蜂蜜的產量按二十斤算,一斤六十元價錢計,那總營業額為18萬元。這是致富最基本的途徑。
我們說那你的生活真的比蜜還要甜了!他爽朗地笑著說:甜得很!兄弟成家了,我感覺才是比蜜甜呢!原來這個劉珍珍,高中畢業在村上當民辦老師,那年參軍當兵,因家里兄弟小,干了幾年退役回村又當了八年民辦老師。九十年代,都下海經商,他一月領上四十元,養活不了自己和全家。那時村上發現了金礦,就在村上北面的順自山(也叫陽山)。他很快放棄了民辦教師,投入到泡金的大軍中。開始,憑借著他高中化學學得扎實的基礎,挖出來的金礦加入多少鹽酸,可以節省成本,做得風生水起,得心應手。很快爭了幾萬塊錢。但又要投入生產,擴大規模,但對金礦的品位,金脈的分布走向的把握,這就復雜得多了,一個山口打進去,打不到金脈,就打不到金礦,沒有高品位的礦石,那是練不出金來的。用比較低品位的沙石浸泡沉淀,成本高,多少池子都是虧本。幾年來都說他們挖出來了不少金子,但取過投資材料費用,根本沒有賺到錢。后來又要給兄弟成家,自己一心撲在挖金掙錢上,倒把自己終身大事給耽誤了。隨著年歲的增大,更不好成家了,一晃幾年,為父母,為兄弟,舍棄自己的婚事,專心幫助兩個兄弟,還清了挖金轉借的賬務,和村上的其他人一樣,又出門干起打工的營生,上新疆,下廣州,掙多掙少都為兩個兄弟修房蓋屋,添置了家具。眼看自己花甲已過,在外已無用武之地,他決心回家創業。政府提倡種植養殖,他想種植,成本比較大,野物侵害嚴重,自己也無力法耕種了!只好選擇養殖業。他考察這里野花滿山坡,特別是河道、溝壩、北山到處是桃花、杏花、梨花、牡丹花、刺玫花、格?;ǎ俗鸦?、韭菜花,家花野花,春天到來,這里便是花的海洋。尤其是近幾年來,人們大都不種植農作物了,也很少用農藥了,鮮花朵朵,綠色環保,蜜蜂在這幾十里的四面環山的白露窯采花釀蜜,不需飛到幾十里的山外去。我們看到那凌亂的蜂箱問,人家的蜂房都擺放的整整齊齊,你這樣安置多不好看,顯得很亂?。∷f,哎,那不能讓眼看著整齊舒服,那要讓爬山涉水,采得滿身花粉的蜜蜂很快找到家門,必須凌亂拜放,才能讓蜜蜂更快辯識自己蜂房家門呢!
群蜂萬萬,自有家門。大千世界,靈犀相通。
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休閑娛樂,家庭裝飾,庭院布置,特別是城鎮生活質量提高后,亭臺樓閣,要讓人精神愉悅,更需要大量的景觀造型。窯上年輕人張玉強,自己栽種培植了黃楊木,古樹根雕等各種盆景造型,在他的盆景園區已是蔚然可觀了。你看那頂天立地沖天柱,傘蓋如云,左擁右抱,似乎手插腰間的大將軍,那樹冠朽空留有一邊樹皮的的楸子木根莖,移栽園中,樹皮發芽,蔥綠一片;有的歪脖伸腰,盤腿舉膝,托手撫摸,有的是瞞天過海,莖枝伸出盆外,侵占低空,有的似夜走麥城,獨辟蹊徑,尋求合作!有的如淑女,優雅嫻靜,婷婷玉立;有的如俊彥帥氣,負勢軒昂,玉樹臨風,各種造型,應有盡有,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神奇的屬性,更是人類心靈手巧的結晶?。?/span>
玉強指著一株黃楊木盆景說,這是紅軍分田:一根正枝向上直升,從中間斜出一根枝條,枝條上又長出枝條密盤成傘蓋,左右錯落盤旋,一樹三朵,美其名曰“紅軍分田”,或者“紅軍挑水”,這是白露窯,進行土地革命時,分田做的長長的三角尺,一邊的立桿很長,兩頭連接,可折疊成角尺,像圓規一樣能走大步,劃分田地很快,解放后為紀念很多紅軍經過隆興白露窯的紅色文化精神,玉強別出心裁為盆景賦予紅色元素,有的賦予陶瓷元素,很有文化意蘊。有紅軍挑水,展現軍民一家親,這個有制作盆景的,也有在五十年代燒制在陶罐上的。劉蘭飛的母親說:她叫大媽的老人看到從陽山下來的背槍的人,衣服很爛,已無力氣,在半山上上坐著,不進村子。最后村上的老人過去盤問,請他們到各家各戶,窯上人拿出衣服,婦人女子為衣衫襤褸的軍人縫補衣服,做飯吃,有的已經病得不輕,給他們吃藥看病。這個大媽的兒子后來到醫療單位工作,老人一直記著,他們為紅軍做飯、看病、縫補衣裳,在白露窯歇息了好幾天,紅軍身體好一點后,為幾家屋里的水缸挑滿,院子的柴火劈了一大堆,騾馬的草料軋了好幾捆,能吃幾天。大媽說,這些都是紅軍臨走的晚上連夜干的。他們好幾天都沒有吃飯了,歇息了幾天后有了精氣神,又要準備尋找大部隊,為報答村民,拖著孱弱的身子為恩人作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媽說,他們知道紅軍要走了,他們也連夜趕制饃饃,幾家人做幾百斤面薄饃饃。那種薄饃古已有之:用大瓷盆盛好面粉,水燒開,將面粉湯成半熟,和酥軟,大坨面團,一次切碗團大的面疙瘩,搟成竹筷厚的薄餅,麥草燒紅的大鍋兩翻就熟了。一小時可以做四十張,可以作一百斤面粉,四五個人做,只需燒開水,和好面團,搟開下烙鍋,都是很容易的。人民為了紀念紅軍真心為民謀幸福,在五十年代燒制的陶罐上,他們燒制了紅軍挑水愛民的制圖,紅軍頭戴五角星帽徽,領口豎領章,腰勒皮帶,背槍挑水,栩栩如生??!
好啊,吃水不忘挖井人。解放后,六十年代,幾個紅軍到隆興鄉尋找老人,可他們有的已經去世,有的進城了,沒有找到,但是這里的老人們心中都知道,紅軍是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共產黨的軍隊。
看到這里,我們告訴張玉強說:你的謀劃發展是有前景的,如果把你山鄉荒坡變成大片成規模的盆景花園,幾十畝、幾百畝,白露窯的陶瓷廠就可以開窯了。它只為你的盆景燒制大缸盆,一個幾千元,或者上萬元,沒有運輸成本,你的盆景更有利潤。
午陽正從韭山射向大莊。上壩溝中碧樹掩映,下壩大溝翠峰鎖鑰,東望重巒疊嶂,西眺韭山茫茫阻擋云天,北觀,巖石磊磊負勢高軒,驅車離別,三峽崤函,日影漏線。溪水留戀,回望書賦,一作紀念。
夏周先秦牧馬莊,遠古悠悠物史昌,兩漢三國古戰地,兩晉仇池氐楊王,五胡騎射隴蜀強,李家雄霸三百唐。西夏遼金宋元斗,漢水流域作前方。翻穿皮襖趕旱船,看燈花兒滿河川。元明遷徙西北去,躬耕隴畝熄戰傷。 槐樹子孫遷徙此,尋得桃源躬耕犁。北接西禮漢水間,南距桓水繞高巖。涓涓細流歸漢水,飛泉瀑布游魚翻。登頂韭山望隴南,珠峰雪域最高端。米倉魏巍托白龍,仇池悠悠壺底天。冬去隆昌嘉陵急,西挺岷山十萬年!進得大溝九道門,峰巒疊嶂對侍尊。高崖石檻盲腸灣,百畝良田抱環山。大水河壩后宋川,白露窯上西北端。金礦黏土燒陶瓷,家戶手藝盡失傳。若將沙土燒制罐,規模技術景德先。踏著紅色足跡路,奮斗打造旅游村。中蜂養殖劉珍珍,四五十合有規模。孝愛友悌獻真心,四方花蕊釀蜜甜。玉強能人好青年,修務盆景審美先。黃楊玉樹臨風美,萬余價值最吃錢!開車翻過牛蹄關,左拐大溝到桃源!避暑休閑好去處,綠樹成蔭夏日歡,感念旭升為故園,多次拍照搞宣傳。攝影保護魯班印,考察地名追續緣。期盼振興圓夢日,十里九門瀑布川。大溝深潭碧玉鏡,峰巒如聚浪翻天。我本故鄉隆興人,白露窯上足跡真,韭山坡上捋韭花,北山金礦下洞崖。亂石溝中觀石印,水泥大道車輪歡。陶瓷古鎮營業日,催促旭升再賞玩。胡言亂語隨性說,學照古人賦歌言。
2022.6.8于武都
作者簡介:何水長,網名水天滄浪。男,漢族,系甘肅省隴南市武都人。漢語言本科學歷,高級語文教師。武都區、隴南市作家協會、隴南詩詞學會會員,中詩報會員、甘肅詩詞協會會員、現代作家協會會員。詩文散見于《作家網》《甘肅詩詞》《金銀灘文學》《隴南文藝》《隴南詩詞》《武都文藝》《鄉土作家》《嶺南作家》《詩天子》《秦州微刊》《廣西詩詞網》《中國詩歌報》等紙刊及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