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只鳥
——《飛舞吧,白鶴》創作手記
作者:喻虹
《飛舞吧,白鶴》是我新近出版的作品,是一部關于人和動物如何和諧相處的兒童小說。生長在蘭花河畔的女孩小雁在上學路上無意中遇見了一只白鶴,自此她開始模仿白鶴舞蹈。小雁的腿走路時一拐一拐,她也因此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比如村支書秋生叔叔、“1%工程”志愿者江雁老師和余伯伯等人。為了留住“圣鳥”白鶴,村支書秋生叔叔帶領全村人一起努力,想辦法治理被污染的河流、種藕致富、發展鄉村旅游、制定村規民約保護候鳥……漸漸地,幾年過去,鄉村的環境越來越好,村里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來蘭花河過冬的白鶴也越來越多了。小雁的媽媽意外救了一只受傷的小白鶴,也因此打開了小雁幼兒時期留下的心結,治愈了她的心靈創傷,幫助小雁走上了真正的舞臺,像一只白鶴一樣翩然起舞。
很多人看到書的簡介后,問我為什么會寫到“1%工程”志愿者。其實,出現在書中的“1%工程”志愿者江雁老師和余伯伯都確有其人。也可以這么說,正是“江雁老師”和“余伯伯”為保護候鳥白鶴所做的事情深深打動了我,促使我最終寫下了這部小說。
我是江西民進會員,也是一名“1%工程”志愿者。2019年9月26日,江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江西民進“1%工程”很快行動,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和保護省鳥白鶴的公益活動,作為省人大代表的我,自然也毫不猶豫地參與其中。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我認識了白鶴,也認識了“江雁老師”和“余伯伯”。“江雁老師”原名彭江雁,是一名舞蹈藝術工作者;“余伯伯”原名余會功,熱愛拍攝鄱陽湖生態頻危鳥類和一級保護鳥類。我最喜歡聽“余伯伯”講他十余年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拍攝的次數多了,那些鳥兒們仿佛和他有心靈感應似的,竟也開始配合他拍攝;他還救過一只受傷的鳥兒,在想方設法把鳥兒的傷口治好后,放飛鳥兒時,他竟依依不舍,仿佛舍不得自己的孩子離開一樣,眼含熱淚,心都隨著那鳥兒飛走了……
鄱陽湖是候鳥的天堂。我漸漸地也被這些美麗的鳥兒所吸引,并萌生了要寫作一部兒童小說的想法。
我的初衷很單純,然而創作的過程并不十分順利,那段時間我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夢境打擾。我時常夢見自己像鳥一樣飛翔,然后從高空中跌落在地。我仔細梳理了一下,那時我的確遇上了一些挫折,于是我明白了那些夢境并不是憑空而來,每一個夢境都有自己生長的土壤,它們根深蒂固。但我要寫一只鳥兒啊!一只鳥兒要如何飛翔?最好的答案當然是自由自在。天空也很藍,很美,無限高遠和遼闊。重要的是,飛翔的那只鳥兒,它是否已經養精蓄銳?是否擁有一雙強健而無懼風浪的翅膀?
想通了這一點,我便明白寫作這部小說的成敗對我來說,即是一次翅膀重生的過程。小說已經寫下了兩萬多字,我卻毅然決然地從電腦里把文檔刪除了,然后從第一個字開始重新書寫。
如果拋開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拋開那些所謂的創作技巧,我想我更喜歡從一些細小的切口去體現我的主觀意識。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小雁,也是一種鳥類的名字,我覺得這名字非得這樣取不可,因為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可以想象自己和她融為一體,我們都是一只鳥兒,向往藍天和白云。
我最終在這個故事里寫下了關于人生的順流和逆流,關于夢想,關于拼搏。
很多讀者,包括一些成人讀者告訴我,他們從這部小說里讀到了愛和善良。我很高興我的作品能夠帶給大家一些美的享受,但更高興自己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勇氣與力量。我希望自己每完成一個作品的創作,都能擁有新的人生感悟。我想這也是寫作帶給我的最大的意義所在。
感謝“江雁老師”和“余伯伯”給我帶來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雖然我沒有將他們作為主人公來書寫,但他們帶給我的心靈影響已經遠遠超過我的預想。我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比如有點矯情,比如有時候很馬大哈,比如多年的寫作生涯也讓我養成了一些自由散漫的習慣。所以我總是非常感謝生命中出現的那些人,他們有的很溫和,有的很嚴肅,他們一邊糾正我的偏執,一邊呵護我的童真。因為他們懂得: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童真是多么珍貴,多么意義非凡!
我曾經也如一只受傷的小白鶴,睜大雙眼警惕地打量這世間。然而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擁有了一雙堅強的翅膀。
喻虹:中國作協會員,江西省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魯迅文學院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學員,江西滕王閣文學院第四屆特聘作家。出版兒童文學作品《古井》《清水河》《收藏勇氣的盒子》《胡桃的七個夜晚》等十余部。獲冰心兒童文學獎、井岡山文學獎等。
注: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