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勞動節。大清早,我急匆匆地從東城區的家中出發,換乘幾次地鐵后,6點10分到達本次“1+1手拉手”支援服務的地點:常營像素社區。簡短的報到之后,社區分派給我的工作是:協助社區開展核酸檢測服務。我認真聆聽了工作細則,對所有環節了然于心,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穿好社區配發的藍色防護服,戴好口罩、手套,一切準備就緒,正式開啟了這難忘的一天。
我雙手舉著健康碼掃描牌,來來回回逡巡在長長的檢測隊伍一側,不斷用清晰有力的聲音提示大家:注意保持兩米間距,戴好口罩,提前備好身份證……像素社區的待檢人員已越聚越多,有小區居民,有不休的上班族,有路過的行人。即便大家都很配合,檢測的速度也很快,但漫長的隊伍,還是令人心生焦躁。不斷有人問我彈窗了怎么辦,忘帶身份證了怎么辦,我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各種問題,然后一一告知如何解決。像這樣細碎而重復的問題,我已記不清回答了多少遍,直到嗓子開始嘶啞,我才意識到,這一天說的話,比平時一周說的還要多。
中午,烈日朗照,氣溫飆升,我感覺熱浪從前胸后背一陣陣襲來,不一會兒短袖T恤都濕透了,又潮又黏地裹在身上,讓人胸口發悶發緊。我的額頭上滲出了細細密密的汗,頃刻在臉上匯成行,肆意地流淌下來。這一刻,我多么盼望能有一陣涼風,一片樹蔭,一瓶冰水……可當我看到不遠處,始終端坐在驕陽下的采樣人員,他們雙眼中透著疲憊,雙手卻有條不紊,從4月疫情突發以來一直堅守崗位的他們,不是比我更辛苦嗎?
已是下午7點30分,一天的支援工作結束了,1萬1千多人的檢測量,使我倍感自豪。這一天,為了少上廁所,我連水都不敢多喝,到了下午,感覺嗓子像要冒煙一樣,可我始終堅持著,因為這是我的職責,我不僅肩負著單位的囑托,還有像素社區群眾的信任。
坐在回家的地鐵上,身體雖然疲憊,但心里卻很安靜。我在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有機的一分子,猶如水滴之于大海,單木之于森林?;ブピ?,溫暖守護,才能讓內心充滿光芒和力量。
作者簡介:雨辰,男,1971年生于北京,1994年畢業于北京經濟學院,文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