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師傅
文/陳國生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老家鄉下。記得那些年經常可以看到有各色手藝匠,或背或挑著簡單的專業工具,走村串戶,一路吆喝,大搖大擺,神氣又威風。有彈棉花的,有爆米花的,有縫衣服的,有殺豬的……五行八作,應有盡有。理發便是其中之一。
在我少年時期,正屬于七八十年代。我們村里每隔一個月,總會看見一個人來到院子,老遠就大喊開來:“剪腦了!剪腦了!”剪腦就是理發,或者叫剃頭,剃腦都行。土話,簡潔明了,念著順口。每當理發師傅背著挎包,來為全村人剃頭時,大家頓時興奮起來,紛紛從屋里趕來。理發師傅一般選在院子的正堂屋,為大家服務。記得小時理發不要錢,理完后,與師傅打個招呼道聲感謝便萬事大吉了。
我們當地人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凡是稱呼有一技之長的人,一律尊稱“老師傅”。老師傅在堂屋選個位置,放下挎包,從一戶人家拿出一條凳子,或一把椅子,擺在那里。并找來一臉盆,倒上半盆水,備用。理發的工具不多,只有剃刀,刮刀,剪刀,小剪子,小挖耳子,一塊磨刀布,外加一條圍巾。這些構成了理發師傅的“吃飯神器”,而走遍天下。
理發時,剃頭的人坐在凳子上,畢恭畢敬,任由師傅擺布。老師傅先用一條大圍巾圍在被剃者身上,然后跨開馬步,拿出剃刀,其實叫推子,開始在剃者頭上大規模“開路”。早年剃刀是最原始的那種,純手動的。只見理發師傅一只手按住腦殼,一只手拿著推子,像是農民趕著牛在犁田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推子用手捏著,安了彈簧,右手夾起一緊一松,在頭上來回穿梭。頭發在推子有節奏的擠壓下,紛紛掉落,掉到了圍巾上,落在了地上。當年因為不發達,人們觀念落后,基本上以平頭為主。就像穿衣服一樣,全是清一色的灰色調。當頭發大面積剪短之后,便進行下一輪的修剪。如果說推剪是粗放型的前奏,那么修剪則可比作為細致的加工潤色了。前者是大開大合,大起大落,后者乃精雕細刻,認真對待。經過一翻修剪,從天庭的輪廓,到兩鬢的弧線,從眉毛的對稱,到鼻孔的干凈,從耳背的汗毛,到嘴唇的胡須,以及臉頰的絡腮胡子,一一為你修刮干凈,呈現一片陽光狀態,頓時精神大振,春風滿面,清爽至極,開心至極。
理發過程中,老師傅時不時要講一些各類段子,常常逗得圍觀者笑個不停。比如說,有一次,他從一個院子剃完頭,已經天黑了。在回家途中,必須要經過一座墳墓。兩邊盡是山林,黑壓壓的,馬路從中間穿過。記得當時電筒沒電池了,天上又無月光,只能憑借馬路的微微亮度前行。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到墳山邊上,突然一陣陰風刮來,樹葉沙沙作響,好像是有嚶嚶哭泣聲,又覺得有鞋子踩踏聲。猛回頭一看,四顧無人,更顯恐怖。于是加快了腳步……哪知越快后面越有腳步聲,緊跟而來,似乎很近,卻又啥也看不見,真叫人心臟都快嚇出來了!豆大的汗珠子濕透了全身,渾身顫抖不已……直到快接近某村子,望見隱約出現的燈光時,才慢慢壯起了膽子。這時方發覺,原來后面的踩踏聲,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拖鞋發出的聲音。嚇死人了!
聽到這么一出“離奇”故事,有的小孩趕緊縮到大人懷里,紋絲不動,作聲不得。估計被嚇懵了。理發師傅則一臉大笑,似乎與己無關,依然瀟灑剃頭,大方自然。
這便是小時見聞,趣聞。甚是懷念那一段故鄉歲月……
美味酸菜魚
文/陳國生
在杭州打工的那些年,除了上班,我還要操持家務。也就是說既要主外,又要主內。愛人只管安心上班干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小孩一心以學為主,別的不用擔心。所以每當下了班,我便責無旁貸地擔起了全家的廚師義務,在忙碌而辛勞的工作之余,燒菜煮飯成為本主的特別"嗜好",烹煮酸菜魚自然成了記憶中的美味佳肴,至今想起,仍然口舌生津,垂涎三尺……
每天下班之后,手機定好時間,等到女兒放學時,騎上電動車按時去接。順便去菜市場買些菜回來。說實話,我對吃雖然談不上奢侈,但也有點講究,就是注意葷素搭配,必須一葷一素,或者再加一個湯。看著要有胃口,吃飯才香,才有味道。杭州是江南水鄉,屬典型的魚米之鄉。盛產各類美食,連同全國各地的名優特產,吃好當然不成問題。在眾多的美食中,我們三口之家對酸菜魚情有獨鐘,百吃不厭。但也不能天天吃,因為黑魚價格不菲(十多元一斤),經濟上劃不來。
只能每隔一段時間,做一回酸菜魚,以饗腸胃,大飽口福。久而久之,煮酸菜魚成了我的拿手"絕活",當家"樣板"。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從菜市場買回來一條斤把重的黑魚(必須要黑魚),大概二十多塊錢吧。囑咐賣魚的先幫忙剖了,由于黑魚無磷太滑,不好動手,怕刀傷到手,所以只好請賣魚人代勞。拿到家里,用水洗凈,整條魚放在砧板上,不是傳統切法,而是將魚以魚脊為界,分別剔除,橫著刀切,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約二指寬,一寸大小的薄片。最后把剔除的魚脊骨也剁成一小塊同樣大小。事先從商店購一包特制的酸菜魚調味包,里面有一大包酸菜,另有幾小包配料,包括淀粉,調味品等。酸菜得重新切碎。為了囗味更佳,還可以切幾片生姜,一些蔥子,待用。
一切準備就緒,開始烹調。首先,燒一鍋水,約摸一千克的水量,大火燒開。水滾后放入酸菜,再煮至沸騰。然后依次放入魚片,各種調料。待數分鐘后就可以關火起鍋了。每每這個時候,正在隔壁寫作業的女兒,總是禁不住誘惑,聞到香味,大聲說道:老爸,好香啊!我要吃!于是我趕緊夾一塊酸辣生香的魚片,送到寶貝囗中,她邊吃邊不住地大贊:好好吃!老爸厲害!聽到溢美之詞,作為父親,難免不由衷高興,幸福感油然而生。
當妻子下班歸來后,我們一家便正式拉開了晚餐模式。端上香噴噴的大餐美食一一一大盆酸菜魚,放于桌子中間,再加一二個小菜,添上電飯鍋里的米飯,哇塞!多么豐盛而快樂的一頓大餐!愛人一邊嘗味,一邊嘖嘖稱贊,笑容滿面,顯得那樣美麗動人。女兒不時玩一些小動作,更增添了家庭歡快氣氛。吃著酸中帶辣,滑嫩含香的美味,看到合家喜氣洋洋的情景,我在想:我們是幸福的一家人!我愛這個小家!
難忘杭州歲月,難忘美味酸菜魚!
作者簡歷:陳國生,湖南祁陽人。網名:瀟湘歌聲,歌聲吉祥。永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詩歌學會會員。在《讀寫月報》《永州日報》《婁底晚報》《永州文藝》《文學欣賞》《詞刊》《歌曲》《民族音樂》《華人歌詞》《上海詞家》《青年歌聲》《臺灣好報》《澳門晚報》《新歌詩》雜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等報刊電臺,以及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貴州作家網,江山文學網,詞曲網,紅網等網絡平臺發表了大量的詩歌,散文,歌詞和小說。榮獲全國(國際)性大賽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10余次。并有作品入選《中國實力詩人詩選》《流金歲月?才子文選》《世紀詩典?中國優秀詩歌精品集》《夜郎詩刊年鑒》等人個選本。已有60多首歌詞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