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陰山之上

陰山之上


作者:呂新景



(一)


陰山是橫亙在內蒙古高原中部的山脈,蒙語叫達蘭喀喇,意思是70座黑山頭。這個說法大部分人陌生。陰山名稱的出現,應該早于蒙族的崛起。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多次提到陰山:“北破林胡、樓煩。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這里指戰國時趙武靈王打敗林胡和樓煩兩個北方部族,修筑了趙長城。晉代著名文學家、詩人陸機寫漢武帝征伐匈奴的《飲馬長城窟》中也寫到陰山:“驅馬陟陰山,山高馬不前。往問陰山侯,勁虜在燕然…”還有我們童蒙時就會背誦的詩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那是北朝時期的民歌。唐朝更多的邊塞詩人寫到陰山,如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些詩文里早就出現了陰山這個名字。我們以前讀起這些詩句時,總會激活無限的想像空間:在遙遠的北方,高大的陰山橫空出世,蒼涼的戈壁,遼闊的草原,點綴著一群群牛羊…

我這是第二次到包頭,又走了一趟陰山,一直想仔細看看陰山,尋找一下那種莫名的感受。第一次去內蒙,是從呼爾浩特到包頭,還去了四子王旗草原。記得那是1997年,那時沒有高速公路,好像一直沿著陰山腳下走,山坡上時不時能見到羊群。腦海里尚能掠過一些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想像。這一次從包頭到成陵,再折回鄂爾多斯的響沙灣,然后回到包頭,走了一天,感覺變了,陰山在遠方,也不見羊群。那種蒼涼感已經飄逝。直到第三天我們來到大青山腹地的昆都侖河谷,有個叫酷樂小鎮的地方,似乎還散落著一些陰山的回響。

大青山是陰山中部的主要山峰,是包頭的城北屏障。整座陰山山脈東西走向,橫貫蒙古高原的中南部,將蒙古高原切成南北兩部分。陰山西部的起點應該在阿拉善盟的低緩山坡,但人們一般將巴彥淖爾的狼山開始算作陰山。狼山的主峰呼和巴什格山海拔2364米,是陰山山脈的最高點。狼山山口是古代南北主要通道之一,胡人南下和漢族北上的必經關口之一。狼山以東依次為色爾騰山、烏拉山、大青山、九峰山、灰騰梁山、大馬群山。這些山峰海拔都在2300米左右。大馬群山已經進入河北境內。陰山山脈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50一100公里。大青山剛好居中。

陰山山脈是我國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位于黃河河套U字型的底部,是河套平原的一道重要屏障。正因為陰山山脈,我國東南的暖流、濕氣被擋在陰山南坡。而蒙古高原北方的寒流、風沙也大部分被擋在山的北坡。因此,山北降雨量與山南降雨量完全不在一個等級里。據說能否耕作的降雨量分界線是年400毫米,400毫米以下不能耕作。陰山山北降雨量不到400毫米,北邊成了干旱的草原,沙漠、戈壁,只能放牧;山南是半濕潤的草原牧場、森林以及可耕地,可以耕作與定居。這條地理分界線首先形成了南北不同的氣候,生活在南北的人也形成了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文化。北方的人們到處游牧,逐水草而居;南方則可以狩獵與放牧,甚至耕作并且定居。歷史上蒙古高原北部的民族幾乎都是游牧民族。而南部則是兼而有之。北部的民族渴望越過陰山,一旦南下也逐步改變了原來的生活方式,甚至定居下來。越過陰山也許就是他們的夢想。而中原古代漢族王朝同樣將越過陰山作為夢想。開疆拓土,封狼居胥,歷來是武將的最高榮耀。

古代生活在陰山以北,以及東邊從大興安嶺起,西邊直至阿爾泰山脈的民族很多。最早商周時期的鬼方、北狄;春秋時期的胡人(胡人是泛稱,是許多部族的合稱);戰國秦漢時期的匈奴、東胡;漢以后的鮮卑、烏桓以及柔然;隋唐時期的突厥、契丹;宋元時期的女真、蒙古…如果梳理一下中國的歷史,北方這些民族自身之間的征戰,分化,融合,確似你方唱罷我登場,如走馬燈似的變換,加上大部分民族沒有文字記錄,幾十個民族近3000多年的歷史已經如云煙飄散在北方的浩瀚高原中了。但是這些民族,尤其是主體民族與中原漢民族的交會、戰爭、征服、和平、融合,大部分的脈絡還是有跡可尋,甚至在正史中記錄清晣。北方民族與漢族的融合走過了一條十分漫長,有時是十分慘烈的道路。但是,也正是與這些民族的相爭與融合,才共同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文明。

在這場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北方民族的南下和漢族的北上大部分都與陰山有關。陰山不僅是氣候與地理分界線,更是中原與北疆民族長期拉鋸十分重要的軍事分界線,是一條不同文明相互沖撞的分界線。比如從漢朝開始與匈奴的五百多年的戰爭,魏晉與鮮卑的戰爭以及十六國的大戰亂,隋唐與突厥的戰爭,兩宋與契丹、女真的戰爭,以及蒙元入主中原。這些戰爭的起點絕大部分在陰山南北。戰爭的過程都與陰山關系密切,甚至就發生在陰山之上。戰國時期最初的燕趙長城就從陰山的東部開始,秦統一后蒙恬從榆中沿黃河構筑長城和要塞也直至陰山中部,連接趙、燕長城,成為一條防止匈奴等北方胡人南下的重要防線。

在文化融合上,從匈奴開始到蒙族,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北方少數民族戰勝入主中原,還是中原王朝取得勝利,占領漠南,中原文化,包括制度不斷超越陰山,影響到蒙古高原上的不同族群,甚至影響波及到漠北。而北方民族的剽悍、尚武之風、少數民族的文化,甚至血統也像草原之馬漫過陰山一樣融合到中原民族中。因此陰山也是中原文化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發生碰撞的分界線。軍事碰撞產生戰爭,文化碰撞產生交流,產生融合。上千年的碰撞過程既是少數民族漢化的過程,也是中原文化從西北少數民族文化中吸收了許多原生態的極有生氣的文化,產生更有生命力的中華文化的過程。尤其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文化融合的重要時期,它為盛唐文明的產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二)


站在陰山之上,遙看陰山遠黛,你仿佛看到胡人的馬群在奔馳;在陰山腹地驅馳,左右山峰掠過,你仿佛還聽得到衛青霍去病戰馬的嘶鳴。在包頭的一周時間里,我們多次出入陰山,那種感覺慢慢聚集起來。這是我想寫寫陰山的重要原因。

第一個真正在陰山南北崛起的的民族是匈奴。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據司馬遷《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戰國時期的戎、狄、胡都統稱為匈奴。這個說法過于寬泛,只能說上述許多部族臣服匈奴,后世也習慣把匈奴的部落聯盟都泛稱為匈奴。這種情況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非常普遍。到戰國中后期,匈奴已經占據陰山之南的鄂爾多斯高原及河西河東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強大的部落聯盟,并且經常侵擾中原諸國。但匈奴什么時候真正形成汗國史料無據。春秋戰國時的秦趙燕三國都面臨嚴重邊患。為了應對,趙武靈王開始變革軍隊,胡服騎射,學習匈奴(胡人)的作戰形式,組建了中原王朝的第一支騎兵,改變原來戰車打仗的刻板方式。改革后很快打敗了匈奴所屬的林胡、樓煩等部族,在河套地區設置云中、雁門、代郡三郡。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駐守雁門,曾經大敗匈奴,使匈奴十余年不敢南下。但戰國末年的混戰使北方國家無力防守,匈奴復又南下占領了河套地區。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后,直接面對不斷強大起來的匈奴侵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收拾完百越以后開始出手對付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次年蒙恬從上郡出兵,收復了河套鄂爾多斯高原。再一年蒙恬北渡黃河,攻取陰山西部的狼山,取得巨大勝利。陰山以南全部恢復,秦設置了九原郡。然后蒙恬從榆中沿著黃河構筑長城及要塞直至陰山中部,與燕趙長城連接,使匈奴多年不敢越過陰山南下牧馬。

由于秦末漢初的戰爭,中原王朝再次無暇顧及北疆,匈奴逐漸強盛。匈奴開始出現統一的首領單于。有文字記錄的第一任單于叫頭曼。頭曼勇武好戰,想立小兒子為繼承人,但被大兒子冒頓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殺死。冒頓自立為單于。他首先擊敗東邊的東胡,占領蒙古高原東部到大興安嶺地區原來東胡的所有土地,向東勢力達到遼河一帶。東胡滅國,分裂成鮮卑與烏桓。以后鮮卑強大起來,成為北疆的主要力量。這是后話。繼爾向西南滅掉河西走廊的月氏。隨后向西征服了烏孫、樓蘭、呼揭等小國,甚至越過阿爾泰山脈,直至蔥嶺,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區;向北征服了蒙古高原北部的丁零、屈射、新犁等近十多個小方國,控制了蒙古高原的漠北地區,直至貝加爾湖;向南越過陰山征服樓煩、白洋河南王,重新占領河套以南地區,兵鋒擴展到山西,第一次統一了整個蒙古高原,并且地域遠超蒙古高原。在匈奴歷史上冒頓是第一個偉大的單于。匈奴統一以后,占據了陰山以南河套的廣大地區,并且不斷南下侵擾中原,再次成為中原王朝主要邊患。

秦末經過4年的楚漢相爭,劉邦終于擊敗項羽于公元前202年稱帝建立漢朝。漢朝甫立,劉邦也深感匈奴的威脅,欲趁立國之威勢,于公元前200年親率30萬大軍打擊匈奴,結果中了冒頓誘兵之計,孤軍冒進,在大同附近的白登山被冒頓圍困7天,只好用陳平之計使冒頓撤圍。白登之圍后劉邦采取了以和親為主的策略,將宗室之女嫁給冒頓。冒頓亦感到不可能戰勝漢朝。所以雙方訂立盟約,劉邦與冒頓約為兄弟,雙方有事,互遣信使,約束部下,一度時期沒有發生較大戰事,局勢總體上處于平穩狀態。從公元前176年前后起,匈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達到全盛時期。大約有50年左右時間。這期間匈奴也經歷了老上單于和軍臣單于兩代。匈奴并沒有因為漢朝和親而放棄侵略邊境,掠奪財富。漢朝一直尊守劉邦所定策略,采取和親與安撫政策,韜光養晦。到了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繼位,漢朝從立國到文景之治,亦用63年時間開啟了第一次盛世。漢武帝繼位后,國力進一步強盛。這位少年皇帝也一改原來的休養生息與收縮的防守國策,轉為積極進取,開疆拓土方略。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聽從大行令王恢的建議,在朔方附近的馬邑設伏,以獻馬邑城為餌,誘使匈奴軍臣單于前來。漢武帝命護軍將軍韓安國、驍騎將軍李廣等率30萬精兵設伏。但被走到半路的軍臣單于識破,引軍退去。雖然此計未成,卻標志著從此開始,漢武帝結束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公元前129年開始,漢武帝開始反擊。這一年匈奴進犯上谷(今河北懷來),漢武帝命車騎將軍衛青等4路兵馬分別從上谷、云中、雁門、代郡反擊匈奴。李廣等其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反。李廣從雁門出擊,遭遇匈奴主力,全軍覆沒,受傷被俘,途中尋機只身逃回。只有衛青一路從上谷出兵,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殲敵數千,俘虜700而還。雖然是小勝,卻是漢朝反擊匈奴的首次勝利。李廣是西漢名將,從漢文帝開始就與匈奴作戰,幾十年縱橫疆場,已經享有“飛將軍”名號。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就是指他。漢文帝也曾說,你李廣如果生在高祖時代,可能早封侯了。歷史上詩人們寫飛將軍的詩文很多,頌揚他亦為他不平。但是仔細看他的不能封侯確實有他個人的許多因素。李廣勇武,作戰非常勇敢,但對匈奴作戰勝仗不多敗績多;清廉并且愛兵,但簡單粗暴。反之,沒有封侯同樣也不可否定他抗擊匈奴的功勞與精神。李廣最后在漠北之戰中迷途兵敗回來后自殺,以悲劇收場。明朝首輔、茶陵詩派核心人物李東陽有詩:“匈奴七十戰,戰戰不得當。一當遂失道,憤激摧肝腸。君恩念數奇,將令抑不揚。白頭恥下獄,飲泣橫干將?!崩顝V死時,小兒子李敢亦在軍中,認為是衛青分派不公不滿而動手毆打衛青,被霍去病射殺。長孫李陵也是一個戰將,與匈奴作戰兵敗被俘,漢武帝誤信人言殺其全家,后降于匈奴。唐時李淵和李世民都追認李廣為先祖。這些是后話。再說這次反擊,只有從上谷出兵的衛青一路取得勝利。衛青是漢武帝衛皇后之弟,當時是初次領兵出征。衛青出塞以后,冷靜果斷分析,揮兵幾百里直奔匈奴祭天圣地龍城,搗毀龍城,俘虜700多人而還。漢武帝大為高興,封衛青為關內候。從此戰開始,漢朝才真的做到犯我大漢,雖遠必誅。隨后開始的一系列戰爭,漢朝一路開掛,不僅成就了衛青、霍去病這樣的歷史名將,也成就了中國人直到今天還在自豪的漢武的功業。

龍城之戰后接著漢匈之間發生了著名的河南之戰。河南是指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河套平原,位于賀蘭山、陰山與鄂爾多斯高原之間,位置十分重要。不僅地勢開闊、水草豐盛、土地肥沃,而且軍事價值更大。匈奴占據此地就像一把尖刀逼著漢朝后背,兩天時間匈奴騎兵就可能直搗漢朝首都長安。史上匈奴很早就侵占了此地。從秦至漢也一直反復爭奪。直到公元前127年良機終于出現。這一年匈奴左賢王進攻上谷、漁陽。漢朝展開反擊。戰爭開始時,鎮守漁陽的材官將軍韓安國吃了敗仗。漢武帝讓他移守右北平(今赤峰境內),防止匈奴從東邊深入。韓安國在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中有功。曾任代理宰相、中尉,在對待匈奴上一直主張和親。戍守漁陽時正值農忙,以為匈奴不會來犯,停止屯兵。匈奴進犯時,手中僅有700兵丁,結果自然失敗,被匈奴劫掠數千人而返。漢武帝大為不滿,然后命令衛青、李息急速從云中出兵。匈奴當時的地域劃分是單于王庭居中,東部是左賢王駐守之地,西部是右賢王駐守之地。衛青經龍城之役后,基本形成了針對匈奴的隱蔽突擊和長途奔襲的作戰思想。他率3萬精兵先出塞,正在敵方以為他要北上針對左賢王時,突然揮軍向西,一天一夜沿河套底部大迂回奔襲800里,向駐守高闕的匈奴白羊王和樓煩王突然襲擊。高闕是當年趙國長城最西部關口,也是匈奴右賢王的地盤,是他的南下陰山的重要通道,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匈奴右賢王部根本沒有想到漢軍會突然出現在高闕。白羊王和樓煩王迅速潰敗向南逃跑,衛青一路追擊,順利拿下榆溪和靈州,然后渡過黃河,殲敵俘虜各3千多,繳獲牲畜百萬余頭,一舉收復整個河套地區。此戰規模不大,卻是漢匈戰爭的轉折點,意義重大。這一戰后漢朝基本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也產生了衛青這樣一代具有戰略目光的將帥。衛青一改原來李廣等幾代人被動防守的戰術,而采取主動出擊,運動突擊,遠程奔襲的戰術。河南之戰后漢武帝在河套設置了五原郡和朔方郡,并筑了朔方城?;究刂屏岁幧街胁恐系膮^域。衛青應大功再封長平侯,食色3800戶。蘇建(蘇武之父)、張次公也被封侯。從詔書中就可以看出漢武帝的欣喜之情:車騎將軍青西定河南地,捕首虜數千,驅馬牛羊百余萬,全甲兵而還。

設立朔方郡之后,軍臣單于怒斥右賢王防守不力,因生氣一病不起,去世前讓自己年幼兒子于單繼位。沒想到軍臣單于之弟伊稚斜不服,起兵內變攻擊于單。于單受傷南逃,投降了漢朝。伊稚斜奪取單于之位后,他對漢朝更加強硬,不斷要求部下發動攻擊代郡與雁門、定襄等地,以報河南之敗。代郡太守戰死,雁門兩次被攻破。加上匈奴右賢王對設立朔方郡本就十分忿恨,所以他也多次出兵攻破朔方郡,大肆劫掠。公元前124年(元朔5年),此時的漢武帝不可能忍受匈奴如此挑釁,決定再次進行決戰,以求殲滅匈奴主力。這次戰役史上稱漠南之戰。漠南之戰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漢武帝命衛青率領4位將軍領3萬精兵從高闕出兵,命李息出兵右北平。衛青出塞越過陰山后偃旗息鼓,以迅雷之勢直撲右賢王大營。而右賢王認為衛青不可能這么長距離奔襲攻擊大營,仍在與部下狂飲,爾后酒醉大睡,守備松懈。等到漢軍撲到跟前才發覺,此時已經無法組織抵抗,只好倉皇出逃。衛青命部下追擊了數百里,沒有追上只好作罷。此戰俘敵小王以下1萬5千多人,繳獲大批牛羊。漢武帝大喜,派人持大將軍印到長城腳下迎接衛青凱旋,拜衛青為大將軍,連三個年幼的兒子都封了候。這是漠南之戰的第一階段。

次年二月,漢武帝命衛青率六將軍一出定襄,再尋求與伊雅斜單于主力決戰。衛青率十萬大軍出塞,他知道對付匈奴主力,無法像原來那樣奔襲圍殲,采取了分路并進,尋機殲敵策略。而單于聽到消息后,則避開漢軍鋒芒。衛青只殲敵數千,取得小勝。衛青決定退回關內休整。四月,衛青率部再出定襄,分左中右三路尋殲匈奴主力。李廣為前鋒,公孫敖為右路。李信、蘇建為左路,這一路主要任務是尋敵。他自己率主力于中路跟進。李廣與公孫敖遇到匈奴右賢王主力,殲敵一萬余人,右賢王北逃。而左路軍李信、蘇建則遭遇匈奴左賢王與單于主力被圍,損失3000余人,李信投降,蘇建敗回。一勝一敗。但沒有想到的是此戰讓漢朝最著名的戰神霍去病閃亮登場?;羧ゲ∈切l青二姐之子,年僅十七歲。衛青讓他跟隨自己做個剽姚校尉。他隨衛青作戰,初生牛犢,勇不可擋。在決戰中他率800輕騎兵直接插入敵后以小擊多,孤軍追擊五百多里,斬殺2200多人并俘虜了一大批匈奴王與高層貴族而返,單于大行父被斬,叔父被俘。漢武帝大喜,一戰而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食邑一千六百戶。二出定襄雖然沒有達成殲滅匈奴主力的目的,單于和左賢王的主力還在,但迫使匈奴王庭北遷至漠北。

漠南之戰后,陰山南北敵情暫時解除。漢武帝把目光投向西域。匈奴右賢王兩次受到沉重打擊北逃后,河套以西匈奴力量薄弱。而此時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已經返回,帶回了西域的有關情況。漢武帝確實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之初于139年即命張騫率一百多人出使西域。當時的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沒有想到大月氏已經失敗,受不了匈奴壓力已經北遷。張騫在西域兩次被匈奴俘虜,關押10余年,后來逃脫,歷盡困難轉道中亞找到位于匈奴西北的大月氏,大月氏已經不想復仇。張騫只好繼續西行,避開匈奴返國,最遠時南下媯河,到達今天的阿富汗境內。他歷經磨難,13年后回到長安,帶來了西域各國的消息。漢武帝封他為博望候。此時,漢武帝覺得應該到了開發西域的時候,西域有廣闊的疆土以及眾多國家,漢朝必然要向西發展。所以打通河西走廊是當務之急。河西原來是大月氏領地,在漢文帝時匈奴打敗大月氏占據河西,由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駐守。此時河西決戰已經箭在弦上。這場戰爭完全是漢朝主動發起,雖然發生在陰山以西,因為重要,也因為與霍去病有關,因此寫上。公元前121年春漢武帝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軍一萬,單獨出擊?;羧ゲ碾]西出塞,在蘭州附近西渡黃河,深入河西六天時間轉戰千里,摧枯拉朽般將河西五個匈奴小王國摧毀。然后越過焉支山,在皋蘭山附近與匈奴主力決戰,取得重大勝利。匈奴渾邪王遁逃。同年夏天,漢武帝命霍去病二次出兵河西,并讓公孫敖部隨同西征。但公孫敖迷途未能會合?;羧ゲ〖椽氉赃M軍,越過賀蘭山,長途跋涉騰格里沙漠,繞過居延海,深入匈奴境內2000多里,從祁連山的弱水上游匈奴后背發起攻擊。漢軍殲敵3萬余人,俘虜無數,基本蕩平河西匈奴勢力,渾邪王、休屠王僅率少數殘余逃脫。后來渾邪王害怕單于問罪,殺了休屠王,率領4萬余部眾降了漢朝?;羧ゲ∵@次戰役居功至偉,從此河西走廊控制在漢朝手中,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

在解決了西部匈奴以后,乘下來就是撤到漠北的單于王庭和東邊的左賢王。他們仍然擁有相當實力。漢武帝決心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經過2年,準備了十四萬騎兵及十四萬匹馬和大批糧草,計劃遠征匈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精兵和一批戰將,準備與匈奴進行戰略決戰。除了10萬騎兵,漢武帝還準備了十余萬步兵跟進,漢朝是傾國遠征。衛青率前將軍李廣、校尉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后將軍曹襄等出定襄?;羧ゲ÷市N纠罡业瘸龃?。衛青率部越過中部陰山,深入漠北1000多里,尚未找到單于主力。單于聽從趙信計謀,一路北撤,妄圖誘漢軍深入以逸待勞。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單于王庭所在之地,即命李廣與趙食其合軍,迂回至敵側背攻擊,他自領軍正面攻擊。李廣不愿,要求正面攻擊。李廣已經60多歲,衛青因行前漢武帝有密囑沒有答應李廣要求。李廣不辭而別。衛青領軍北進,到達單于王庭。匈奴單于伊稚斜主力已結陣等待漢軍。雙方發生激戰,時值大風驟起,飛沙走石,黃塵漫天。衛青命令部下從左右兩翼展開包抄。伊稚斜眼見抵擋不住,扔下部眾,僅率幾百騎逃走。大戰至夜匈奴主力潰敗。衛青直追至寘顏山(今蒙古杭愛山外)趙信城,單于向北遁逃。此戰漢軍殲敵一萬九千余人,繳獲大批糧草而還。而李廣與趙食其迷失方向,未能趕到預定地點,合擊單于。返回漠南后衛青才與李廣等相遇,先派人送去美酒,再詢問失機原因。李廣不答,害怕回去受罰,遂自殺。趙食其回兵后當斬,用重金贖罪貶為庶人。

霍去病部從代郡(今河北蔚縣)出擊,越過陰山東部,跨過大沙漠,深入漠北2000余里,與匈奴左賢王部主力激戰,殲滅左賢王主力7萬余人,俘虜了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相國以下80多高官。左賢王部主力損失殆盡。左賢王遁逃?;羧ゲ∫宦废虮备F追猛打,直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在山上祭天立碑;在姑洐山(今蒙古烏拉山)祭地,臨貝加爾湖飲馬而還。后世將封狼居胥比作武將的最高榮耀。漠北之戰后,衛青、霍去病雙雙被封為大司馬。衛青稱大司馬大將軍,霍去病稱大司馬驃騎將軍。

漠北之戰的勝利,不僅鞏固了河西走廊,還打通了塔里木盆地,可以直通西域。漢朝還在今蒙古的巴音布拉格外筑了外長城。經此一役匈奴的軍事主力幾乎喪盡,`只有單于部殘余北逃。單于本人一度失蹤。如果說漠南之戰只是使單于庭遷向漠北,而漠北之戰,匈奴只好龜縮漠北極邊和西伯利亞。后來更分裂成上百個小部落,再也無力南下侵擾,漠南真正實現了沒有王庭。

漠北之戰后到東漢永元三年(公元91年),在這210年左右的時間里,漢朝與匈奴仍然發生了許多次戰爭,漢朝雖有敗仗,但總體上漢朝居于主導地位。而且將戰線推向漠北與西域縱深。如李廣利的二次遠征大宛,公元前99年出兵天山打擊右賢王。當公元前90年李廣利三次出兵漠北時,因朝庭發生巫蠱之禍,連及李廣利妻兒被捕。李廣利心亂兵敗降匈奴。此后漢武帝沒有再對匈奴大舉用兵。但是總體上匈奴單于及左右賢王的實力已經無法與軍臣單于時代相比。公元前85年匈奴內部的紛爭開啟。匈奴內部的分裂及與其他北方民族如鮮卑、丁零、烏桓、烏孫等的戰爭大量消耗了匈奴的實力。內部紛爭更是致命之處。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部眾降漢。公元前58年呼韓邪立為單于。第二年呼韓邪之兄自立為郅支單于,更有5單于爭立。匈奴正式分裂成南北匈奴。公元前51年呼韓邪無法承受北匈奴的壓力入漢朝接受漢宣帝冊封璽綬。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再次入朝請求做漢元帝女婿。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賜于他。并派二位將領送他回去,部眾被安置在陰山之南河套一帶?,F在的昭君墓就在呼和浩特南郊。戲曲中的昭君出塞是戲說的情節,不是漢朝打不贏了用王昭君和親。王昭君和親與文景之前的和親有本質的不同。嚴格來說,昭君也沒有出塞。從河南之戰后,漢朝收復河套地區,邊防已推至陰山。陰山之南全是漢朝疆土。漠南之戰后,匈奴更是退向漠北;漠北之戰后,漢朝在大漠修筑了外長城。陰山以北沙漠亦為漢朝疆域。作為單于臣服漢朝這是首次,并且意義重大,這標志著漢匈關系起了質的變化。第二次分裂在公元46年,呼韓邪之孫率眾南下稱臣,被安置于河套一帶。幾年內,北匈奴有70多批次的部眾南下投奔南匈奴。公元89年漢朝命竇憲為車騎將軍,與南匈奴聯合打擊北匈奴,在稽落山(今蒙古杭愛山)大敗北匈奴。竇憲效法霍去病,命班固作銘,在燕然山勒石記功。竇憲被漢和帝封大將、武陽侯,食邑二萬戶。北匈奴敗后,竇憲想招降北單于,北單于也愿降。但南單于向朝廷建議,趁機消滅北單于,南北匈奴合并降漢。結果北單于逃回。91年漢和帝再命竇憲出征。竇憲派右校尉耿夔、司馬任尚等進軍漠北,在金微山再次大敗北匈奴。北單于退居中亞康居(今哈薩克斯坦)一帶,最后不知所終。北匈奴部落有南歸降于南匈奴,有散落在西北沙漠融于鮮卑等西北各部落。北匈奴滅亡。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中原混戰。195年南匈奴也參予了混戰。202年,南匈奴首領投降曹操。曹操將其單于拘禁,部屬分為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南匈奴王朝終結。后來曹操又將這五部分別安置在陜西、山西、河北。各部首領開始稱帥,后稱都尉,以漢朝職官任職,以漢人為司馬監督。至此南匈奴逐漸融入漢族,不斷漢化,不再以匈奴名目出現。后來西晉末年所謂"五胡亂華”即是匈奴人后裔率先所為,并且這些首領漢化程度已經很高。公元304年氐族人李雄在成都建立成漢政權,同時匈奴冒頓單于后人劉淵乘西晉八王之亂起兵建立漢國,稱漢王,占領北方大部分地區。308年正式稱帝,成為匈奴人入主中原建國稱帝的第一人。但匈奴人怎么姓劉?為什么叫漢國?這要追溯到漢初劉邦在白登之圍解后與冒頓訂立盟約,并將宗室之女嫁與冒頓,相約為兄弟。因此冒頓子孫有從劉姓。劉淵建漢國也是說為了承續漢朝正統國祚。公元316年劉淵兒子劉聰攻陷長安,西晉滅亡。318年劉聰族弟劉曜稱帝,改漢國為趙國(前趙)。公元319年原匈奴內遷入塞的19部之一羌渠后裔羯人石勒反叛前趙建立后趙。公元407年匈奴鐵弗部人赫連勃勃(與劉淵同族)在平涼建立大夏。411年匈奴的別部盧水胡人沮渠蒙遜在甘肅建立了北涼。十六國時期至少這五個國家是匈奴人后裔在塞內中原大地上所建。這既是匈奴人在華夏歷史上的最后一場演出,也是與漢族及其他民族融合同化的煉爐。

縱觀匈奴與漢族的交會史,除了西域部分地區以外,基本上離不開陰山山脈,或者匈奴越過陰山南下,或者漢族越過陰山北上,雙方的主戰場在此。匈奴強大時,戰線推進到河套以南;中原王朝強大時,收復河套,越過陰山,直至漠南。但是大部分時候,中原王朝的力量終止于漠南,深入漠北的次數不多。所以匈奴不利時即退守漠北,休養生息,聚集力量后又重新南下。直到南北朝時期,匈奴作為一個族群基本上被同化,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三)


繼匈奴之后登上陰山的主要力量換成了鮮卑。鮮卑也是蒙古高原的主要游牧民族之一。它原來是東胡的一族。東胡是北方一個更加古老的部落聯盟,包括許多小的部落族群,在商朝時就有活動痕跡記載,最早出現在《周逸書》中。秦末匈奴冒頓統一匈奴各部以后擊敗東胡,東胡滅國,主要分裂成兩部分,退居到東北大興安嶺南北一帶。一部分居守在大興安嶺南脈的烏桓山,后世稱烏桓。一部分退居大興安嶺中部及更加北邊的鮮卑山,也以山為族名,后世稱鮮卑。東湖失敗后,鮮卑與烏桓很長時期臣服于匈奴的統治。他們的語言與風俗與匈奴相同。他們的歷史縱橫交錯,互相影響。

鮮卑自從退居大興安嶺地區后,因為處于極邊,初期與中原王朝沒有產生交集。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長驅漠北摧毀匈奴左賢王主力后,擔心烏桓會給匈奴提供幫助,將烏桓部內遷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和遼東的漢朝邊境地區。上谷、漁陽等地均在陰山中東部之南。而鮮卑族則乘機南移,占據了烏桓空出來的西拉木倫河流域(今赤峰一帶)。因為中間隔了烏桓仍然不大為漢朝所知。直到東漢建武21年(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一起侵犯漢朝邊境,漢朝才知道有鮮卑族。為了對付匈奴,漢朝對鮮卑和烏桓采取拉攏安撫政策,甚至鼓勵誘使他們攻擊匈奴;而鮮卑為了反抗匈奴的統治,也主動朝拜漢朝。公元85年,鮮卑聯合烏桓、丁零及南匈奴等部族,主動發起了對北匈奴的戰爭,并且大敗北匈奴。87年,鮮卑再次出兵,擊敗并追殺了北匈奴優留單于。加上漢朝的打擊,北匈奴幾乎崩潰,退往中亞康居一帶。鮮卑趁勢占據了陰山以北廣大的蒙古草原,呑并了匈奴余部十余萬,開始強盛起來。

東漢末公元156年,鮮卑部落出了一個冒頓式的人物檀石槐,他是部落首領投鹿侯的兒子,從小就十分勇猛,長大后繼承首領,首次統一了鮮卑各部,并迅速擊敗了蒙古高原上丁零、夫余、烏孫等部族,占據了原來匈奴的全部地盤,在陰山北麓彈汗山(今大青山)的巴彥淖爾商都縣建立王庭,將轄地分為東、中、西三部,右北平以東為東部。東部鮮卑包括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右北平至上谷為中部,中部主要是拓跋部。從上谷至敦煌為西部,包括乞伏部與禿發部。各部設一首領管理。公元156年檀石槐率領4000騎兵侵犯云中,恰逢度遼將軍李膺守云中。李鷹為漢名將。檀石槐知其威名,轉攻遼東,結果中了埋伏。166年檀石槐又派幾萬騎兵,并聯絡安置在陰山以南各郡的匈奴、烏桓及東羌等其他小部族侵犯東漢邊疆九個郡,大肆劫掠。漢朝也派大司農張奐為中郎將到邊關監守,并準備出塞出擊。匈奴、烏桓首領知道漢朝準備大舉用兵時重又投降。鮮卑見勢不妙也退出塞外。168年后,鮮卑每年都派兵越過陰山南下侵擾東漢邊境。漢桓帝深感其威脅,想重新采用招撫政策,派使節持印準備授檀石槐為王,打算和親,為檀石槐拒絕。公元177年漢靈帝即位后,調動了烏桓校尉、南匈奴中郎將和田晏率三路軍隊出塞,亦被檀石槐打得大敗而歸。鮮卑開始成為東漢北方的強敵。

181年,檀石槐病死。東中西三部鮮卑很快分裂,不再服從鮮卑王庭。中部鮮卑又分裂為三部分,以上谷、代郡一帶的軻比能部最為強大。分裂后鮮卑實力大損。東漢末年中原也陷入混戰。此時的匈奴已經完全沒落,到三國時曹操將南匈奴分為五部,安置到陜西、山西、河北等地后,陰山南北空虛,鮮卑則越過陰山進一步南下,很快填補了匈奴內遷后的空間,直接與中原為鄰。鮮卑族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遷徏。被匈奴打敗,先往東遷到大興安嶺;烏桓部內遷后馬上南遷西拉木倫河流域;等東漢打敗北匈奴后馬上遷徏占領北匈奴地盤;檀石槐統一后再次大規模內遷,占據陰山南北。三國時,則漫過了陰山進入鄂爾多斯高原。鮮卑雖然沒有在草原建立穩固的帝國,也沒有建立穩定的政權體系;雖然他們與匈奴,與其他族群,與中原王朝戰爭不斷,加上內部不穩定,這些致命弱點導致了鮮卑沒有建立較長的穩固的政權。檀石槐以后又缺少強有力人物,整個族群統一不起來。可是他們的優勢是不斷遷徏,不斷搬家,不斷滲透進來,這一招十分管用,打不過吧,我軍隊可以撤退,但老百姓留下來了。一旦時機成熟,馬上就是他的地盤。到南北朝時,放眼一看,陰山之南北大地全是鮮卑族人。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建立魏國(習慣稱曹魏),派兵征代鮮卑。東鮮卑(遼東部)歸降。曹丕封為歸義王。到了公元233年,軻比能重新統一了漠南鮮卑,對曹魏構成了更大壓力。諸葛亮為了對付魏國,在四出歧山時,派使者聯絡軻比能從北邊夾擊曹魏。魏明帝采用幽州刺史王雄之計,于公元235年派出刺客韓龍潛入漠南刺殺了軻比能,鮮卑各部再次渙散。魏國也有與鮮卑各部聯系結盟的舉動。在魏初滅燕過程中,塞北鮮卑一部也因助戰有功而被封給遼西土地,該部遷往遼西后在棘城以北建立封國,從此以慕容為姓。慕容鮮卑后來成為鮮卑族的最強族群。三國時期,鮮卑各部已經大規模進入中原地區。陰山已經無法阻止鮮卑的馬蹄。

西晉時期,經過三國戰亂后,晉朝采取安撫政策,給鮮卑頭領官職或封號。鮮卑頭領也紛紛投靠封疆大吏,以求得自身利益。各部鮮卑往往為了自身利益而獨立行動,很少以統一的族群名義與王朝對抗。在這150年的歷史進程中,鮮卑逐步漢化,學習漢族文化,改變風俗,參予地方政治與朝政,積聚政治力量。西晉末年,陰山以南、河套地區、河西走廊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已經遠超漢族。"八王之亂"發生后,鮮卑和匈奴人都參與了這場內亂。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在并州(今山西太原)首先建國,成立漢國,接著推翻晉朝改漢為前趙。爾后,鮮卑各族也紛紛自立建國。首先是生活在遼西的慕容部崛起,成為鮮卑建國的先鋒。公元337年慕容皝打敗鮮卑的段部與宇文部,被東晉封為燕王,其子慕容俊繼位后稱帝,歷史上稱為前燕。370年被前秦苻堅所滅。公元383年淝水之戰前秦被東晉打敗后,北方又陷入亂局。第二年,原前燕的大將慕容垂在河北復國,建立后燕。同年原前燕皇族慕容泓在關中建立西燕。397年后燕被北魏打敗,慕容垂之弟慕容德遷往滑臺建立南燕。407年,馮跋推翻后燕擁立慕容云建立北燕。南北燕都是在后燕基礎上建立,時間不長。乞伏鮮卑是鮮卑中較強大的一支,東漢中后期即南下至陰山之南,至前秦時鮮卑首領乞伏國仁已是前秦大將軍,領秦河二州。同年乞伏國仁在甘肅建立西秦。第三年(386年)拓跋鮮卑拓跋珪在代復國,建立北魏。拓跋鮮卑的另一支禿發鮮卑與北魏同源,于397年在青海建立南涼。以上這些國家除了前秦外都是鮮卑族在北方大地上建立的。少數民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的國家數量之多、作用之大鮮卑族獨一無二。慕容鮮卑與拓跋鮮卑成為十六國時期北方政權的主要力量。

這里應該說說北魏的起源。拓跋鮮卑原來也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地區,東漢末年才遷移到陰山南河套一帶。拓跋力微父親是索頭部首領,公元220年拓跋力微繼承大酋長職位,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索頭部原來是很小的部落,依附于沒鹿回部。拓跋力微是一個極有才智之人,他在戰斗中救過沒鹿回部大人竇賓。竇賓極信任他。為了報恩,竇賓讓他率部眾遷居長川(今內蒙古興和縣大青山西)。過了十多年,拓跋力微壯大起來,后來竇賓去世前想把首領職位傳給拓跋力微,而竇賓2個兒子不干,設計準備殺害拓跋力微,反而被拓跋力微所殺。拓跋力微趁機合并了沒鹿回部。258年,拓跋力微率部遷到定襄盛樂(今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正式建立都城。祭天時,各部大人都前來致賀。他跟各部大人說:"我遍觀前代匈奴、蹋頓之流,茍且貪圖財利,抄掠邊境民眾,雖然有所獲取,而他們的死傷不足以相補,更招致許多仇敵,百姓困苦,不是長遠的計策?!彼偨Y出鮮卑前人的不足,認為掠奪、殺伐不是長久之計,讓部眾從事農耕與游牧結合,并且推行與魏晉友善交好的政策,把兒子質于晉朝,學習中原文化。此人還罕見的長壽,活了104歲,在位58年。他雖然沒有統一鮮卑各部,但他的國策對其他鮮卑也影響很大。后來被北魏正式建國者拓跋珪追謚為神元皇帝,廟號始祖。盛樂建都后歷經140年,中間四次更迭,四次復建,15位首領在此即位,包括315年拓跋力微的孫子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代國,386年拓跋力微后裔七世孫拓跋珪在此建立的北魏(后遷都大同平城)。所以陰山之南的盛樂是拓跋鮮卑崛起的發祥之地。42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后,到439年滅掉了北方的眾多小國,重新統一了北方。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動漢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成為北方唯一的大國。北魏末期吏治敗壞,朝政失控,分裂成東西魏。爾后西魏被鮮卑宇文部所篡位,建立北周;北周滅掉繼承東魏的北齊。581年北周上柱國、大司馬楊堅受禪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滅亡,隋朝建立,重新統一了中國南北。十六國與南北朝這270多年的歷史也終于落下幃幕,以鮮卑族為主體建立的若干個國家的歷史也終結了。鮮卑融入漢族,退出了歷史舞臺。值得指出的是這一切都與拓跋力微在陰山腳下盛樂時期所定的基本國策相關。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是十分重要的政權,在推動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中,正是北魏給這輛歷史舊車作出了重重一推。它的建立與改革為隋唐的統一與繁榮創造了歷史條件。

 

(四)


柔然在北方少數民族中是個不起眼的角色,它的起家初祖也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但就是這個不起眼的角色卻攪動了北方150年的歷史。

當鮮卑從草原南下入主中原,占有北方半壁江山以后,草原空虛,柔然趁機在蒙古高原崛起。柔然從崛起到滅國的歷史只有150多年,往前無法與匈奴、鮮卑相比,往后不能與突厥、契丹、蒙古相比,顯得不那么引人關注。但是一度時期,柔然竟然統一了漠南,興盛期有85年之長。

柔然也是北方的游牧部落聯盟,屬部落制汗國。柔然這個名字挺好聽的,是柔然首領車鹿會自己命名的,有聰明、賢明之意。但《魏書》有《蠕蠕傳》,蠕蠕這個名字就不怎么好聽,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命名的。拓跋燾討厭他老是侵擾,覺得柔然人粗野,智力低下,像蟲子一樣不會思考,下令全國叫柔然人為蠕蠕(蟲子)。柔然的初祖叫木骨閭,后來改為郁久閭,是北魏先祖拓跋力微部屬貴族所俘獲的一個孩子,因禿頭被取名為木骨閭,沒為奴隸,長大后解放了,不當奴隸當了拓跋力微的騎兵,后來因犯罪要問斬帶了一百多人逃亡,居于陰山之北意辛山(今內蒙古四子王旗北)一帶,依附紇突鄰部。木骨閭死后他的兒子車鹿會非常勇武,用現在的話說叫牛逼,他拉了隊伍,成了草原的草大王,然后給自己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柔然。所以柔然后代一個首領歸附北魏孝明帝時說: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孝明帝亦表示認可。柔然經過三代的積聚逐漸強大起來。奴隸強大起來往往想把主人干掉,所以柔然就常找拓跋鮮卑的麻煩。拓跋力微的后代到了盛樂(代國)后期,柔然這個奴隸就快要成為將軍了。河套東北、陰山以北一帶草原已經基本上屬于柔然牧區。他們夏天放牧,秋肥聚集,并向南擾掠老主人北魏。 據《魏書》記載,柔然強大時所轄姓氏有60多個,但柔然民族的核心姓氏不到10個。

鮮卑人拓跋珪也是個牛人,是代王后裔,遺腹子。公元370年后,北朝各國中前秦最為強大,苻堅逐漸掃滅了多個國家。公元376年代國被苻堅滅亡時拓跋珪才6歲。公元382年北方各國降服于前秦。這時苻堅野心膨脹,四顧一看,北方已經都是前秦的地盤,統一南北舍我其誰?公元383年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八萬大軍打得大敗,八公山下,草木皆兵。前秦大亂,原附屬前秦的各路諸侯紛紛反叛。拓跋珪已經長大。16歲時他在錫拉木河召開部族大會宣布復國,半年后改稱魏王,建立了北魏,然后把首都從盛樂遷往大同。北魏建立后四周強敵環伺,拓跋珪把主要精力放在與后秦、后燕、西秦、南燕、南涼的爭雄上,銳意進取中原,統一北方,無暇顧及邊疆,給了柔然機會。公元402年柔然首領社倫繼位,自稱丘豆伐可汗,在漠北弱洛水(今蒙古土拉河)建立王庭,成為柔然汗國的開國之主。此時柔然據有整個蒙古高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越阿爾泰山占據準噶爾盆地,南抵陰山北麓,北達貝加爾湖,儼然與當年的匈奴和鮮卑一樣,成為蒙古高原上統一的強國。從402年至487年,這80多年為柔然興盛時期。尤其是前面的20年左右,柔然每年都會對北魏發動襲擊,不落下風。北魏也有多次發兵進擊柔然,終不能制服。423年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燾繼位,巧合的是他也是16歲。這位16歲的年輕皇帝早有一統河山的雄心,并且喜歡親率輕騎兵快速出擊。他覺得柔然是他統一北方的后顧之憂,必欲首先制服。而柔然漢紇升蓋可汗則以為趁拓跋燾初立是襲擊最好的機會,公元424年可汗大檀親率6萬騎兵越過陰山中部大青山,攻下河套平原的云中(今和林格爾),并攻陷北魏舊都盛樂。拓跋燾迅速率兵出擊,結果在云中被柔然包圍,一度十分危險。但拓跋燾毫無懼色,親率騎兵勇猛沖擊敵陣,射殺柔然大將。柔然慌亂,潰敗而逃。次年十月拓跋燾分兵5路出塞,進擊漠南。柔然聞訊,避之漠北,一路遺下牲畜無數。北魏雖然取勝,卻未殲滅柔然主力。

為了徹底擊敗柔然,429年五月(神鹿二年)拓跋燾與平陽王長孫翰分兵兩路,準備迂回合擊柔然位于漠北的王庭。長孫翰從西路向大娥山進擊,他自己從東路迂回到黑山(今巴林右旗北罕山)。到了漠南,北魏軍舍棄輜重,輕騎兼馬(每騎帶一副馬)奔襲柔然王庭,打了個柔然措手不及,大檀西遁。六月,拓跋燾沿溧水西進,一路掃蕩至阿爾泰山,深入漠北3000余里。柔然歸降部眾有30多萬,柔然屬國高車也歸順北魏。爾后拓跋燾引兵從黑山返回。北朝民歌《木蘭辭》里寫道,“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睆臅r代與作戰對象來看,寫的應該就是這次大戰。因為這段時間里只有柔然占據了漠南漠北。有實力與北魏作戰的也只有柔然。所以木蘭從軍并不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征戰,而是鮮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北魏與柔然的征戰。這時的北魏已經是包括漢族在內的許多北方民族的國家。

此戰以后,柔然被老主人打趴下了,走向了衰敗,開始與北魏修好,不斷和親。柔然可汗吳提娶了北魏公主,拓跋燾也娶了柔然可汗吳提之妹。但柔然改變不了游牧民族的本性,不時反叛,有機會就撈一把。北魏多次出兵打擊。這時北魏的實力完全碾壓柔然。柔然汗國內部分裂,高車獨立建國,實力已經大損。柔然的部眾也不斷被北魏內遷,在內遷過程中也逐漸漢化。但是柔然活得比北魏還長。北魏滅亡以后,在東、西魏時期,柔然阿那瓌王利用東、西魏矛盾,分別與東、西魏和親結好,開展經濟、文化的交流,曾經一度短暫復興。但由于內部種姓不穩,高車國的崛起,最終被自己的鍛工一一突厥滅亡。柔然部眾四散融入各民族。上層貴族大部分融入鮮卑,一部分融入漢族,一部分融入突厥、契丹,甚至一部分走向歐洲。據有關專家研究,西北部柔然人亡國后到達中歐,公元7世紀初在德國南部建立了阿瓦爾汗國,曾經向西打敗了法蘭西,生擒國王;向南呑并了意大利北部的小公國。縱橫中歐200多年,直到8世紀末被法國查理國王打敗,后裔也散落在歐洲大地上。這些故事已經與陰山無關了。

從魏晉開始到隋朝重歸統一,即公元220年至589年,中間經過南北朝十六國(其實不至十六國)約370年時間,是可以與春秋戰國時期相比較的大戰亂時期,所不同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還基本上是中原各族之間的戰爭,如犬戎、羌只是個別參與而已。而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除了漢族之間的戰爭,更多的是漢族與西北民族,西北民族與西北民族的戰爭。因此原來對這一時期的印象是,戰爭頻繁,政權更迭快速,真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個社會崩潰,民不聊生,雖然南方的東晉略穩定一些,大批北方士族南遷,亦創造了東晉許多值得稱道的文化,但總體上認為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的災難時期。但從歷史的結果來看,戰爭導致了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則是民族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以及人種的融合。這一時期,不僅消化了匈奴,也消化了鮮卑,更消化了柔然等眾多民族。因此,稱這一時期為大融合時期一點也不為過。歷史的結果往往出乎人的意料。而這一切的發生大多數就在陰山的南北。

 

(五)


公元581年以后,君臨中原大地的是隋唐,登上陰山的則是突厥。突厥的建國早于隋朝30年,隋朝雖短,卻把突厥搞得分裂成東西突厥。等到李淵接盤隋朝江山時,接過來的強敵是一個分裂的突厥。但是,突厥盡管分裂成東西,仍然是唐朝第一強敵。

與柔然一樣,突厥開始也是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是給柔然打鐵器的小部落,叫鍛鐵奴,可見地位很低。至于它的起源,說法很多,與其他民族一樣一般都加進許多傳奇故事。唐朝李延壽的《北史》說其祖先居于西海,是匈奴別種;唐朝修的《周書》認為來源于漠北的索國;唐長孫無忌等人修的《隋書》認為是平涼雜胡,姓阿史那氏。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沮渠后,阿史那500家部眾投奔柔然,居于阿爾泰山之陽,專業替柔然打造鐵器。因阿爾泰山形狀像古代作戰時的頭盔,所以稱突厥。長孫無忌是誰?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文德皇后是他親妹。他父親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為隋文帝出謀劃策20多年,提出“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策,成功地運用分化瓦解策略,導致突厥分裂。所以長孫無忌的《隋書》也許更靠譜些。至于遠祖來源,恐怕誰也無法說清楚,其中《北史》與《周書》說法與狼有關。一說阿史那被鄰國滅族,余一個十歲小兒,不忍殺害,刖足斷臂,棄草澤中,被狼所救,長大后與狼生十男。十男長,經數世,臣伏于柔然。一說突厥祖先,兄弟七十人,一個叫泥師都的最有出息,為狼所生。所以突厥以狼為圖騰,旗幟繡狼頭,牙門插狼頭纛。

突厥與柔然相比,突厥比柔然狠,是個北方民族中的狠角色,無愧于打鐵出身。它基本上承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主要活動時間在北周北齊至隋唐時期。它的勢力范圍橫跨蒙古高原到西域直至中亞,往南直至河套以南。與陰山相關的主要是東突厥,西突厥活動則在西域(新疆)一帶。它的對手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強大王朝之一唐朝,不像柔然,面對的只是分裂成幾十個國家的南北朝。

突厥建立汗國的首領叫阿史那土門,土門是名。阿史那是突厥統治者的姓氏,意思是高貴的狼。土門之前的突厥歷史資料極有限。542年,西魏遣使突厥,第二年突厥遣使西魏,從這時起,突厥才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土門繼承首領后,突厥逐漸強大起來。但土門什么時候繼承首領則無明確記錄,估計也就540年前后。546年鐵勒部向柔然襲擊,為了向柔然這個老主人表示心意,土門率兵半路伏擊,打敗鐵勒。土門自持有功,向柔然可汗求婚。柔然可汗阿那瓌說:“爾,我之鍛奴也?!边@一輕蔑而草率的拒絕導致了嚴重后果,土門大怒,雙方絕交。土門轉而向西魏求婚。551年,西魏將長樂公主嫁與土門為妻。552年土門進攻柔然。柔然大敗,可汗阿那瓌自殺。土門自立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國。兩年后,突厥基本上消滅了柔然各部殘余,真的叫一語喪邦。555年西部高昌臣服突厥。560年突厥征服吐谷渾,縱馬大西域,甚至聯合波斯消滅了仍居留在最西北的白匈奴?,F在新疆到中亞河中地區全部成為突厥疆土。而蒙古高原也全部早已成為突厥領土。又一個疆域大于當年匈奴的草原帝國崛起??v觀西北游牧民族的擴張,有一個顯著特點,只要一個民族強盛起來,擴張與統一的速度就基本上是風卷殘云,用不了多少時間,他們的鐵蹄馬上踏遍整個草原,而要穩固統一則又非常困難。

突厥只用了15年左右的時間,就建立了一個廣闊的汗國。它的突然興起與中原北方政權分裂衰弱有很大關系。535年北魏分裂,政權被高歡和宇文泰瓜分。東魏西魏登場,結果只有32年馬上被北周與北齊分別取代。北周與北齊只嗨了20多年,北周滅了北齊,然后又過了4年,581年便被楊堅奪取了勝利果實。這50年左右,4個國家互相征戰,爭斗不已,為了打敗對方,又互相拉攏突厥。而突厥正好利用,左右逢源,以至于很快坐大。楊堅建立隋朝以后,停止了對突厥的歲貢。突厥第五代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對隋朝心懷不滿,加上他的妻子原是北周千金公主(北周和親嫁給攝圖叔父佗缽可汗),對隋滅北周有恨,煽動沙缽略可汗對隋朝發動襲擊。突厥與隋朝的戰爭于是拉開了大幕。隋突戰爭主要發生在陰山南北,而且突厥處于主動進攻的狀態。如果不是隋朝較快完成南北統一,而且在對付突厥的戰略和策略上都比較正確,再加上突厥內部矛盾激化而分裂成東西突厥兩部分(甚至東突厥后來也再分裂),那么隋朝很難說能取得勝利。

這里得先說一下東西突厥分裂的起因。土門是突厥建國之可汗。當年從阿爾泰起家后,他的力量主要向東發展,很快征服了整個蒙古高原。而他的小弟室點密留在故地。556年室點密開始西征,很快掃平西域許多部族。558年,與波斯軍隊會師阿姆河,徹底擊敗柔然殘部及西部各部落,占有河中地區。567年室點密派特使出訪波斯與東羅馬拜占庭,要求獨家絲綢貿易。波斯拒絕,東羅馬只答應聯合共同對付波斯。571年,室點密進攻波斯,越過阿姆河,占據今天的阿富汗一帶。由于室點密的拓展,突厥勢力直至里海。因功績巨大,室點密被封為葉護可汗。他與土門一樣,被奉為突厥兩位偉大的祖先。由于疆域太大,就由室點密可汗獨立管理西部事務。雖然到沙缽略可汗時期突厥名義上還是一個整體,但是西部突厥實際上已經行政轄據。這為后來的分裂埋下了遠因。

再說土門于552建立汗國后只一年就去世,傳位給兒子阿史那科羅,科羅在位只一年去世,但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攝圖,而是傳給其弟阿史那俟斤,史上稱木桿可汗。木桿可汗非常有作為,打仗勇猛,在位期間,消滅柔然,向東打敗契丹,向北呑并契骨,并聯合北魏進攻北齊,疆土廣大,向東直至遼河,向北到達北海,向南到達陰山北沙漠,向西到達西海。在位十年,572年病逝,死后也沒有傳給兒子大邏便,繼續傳位給弟弟阿史那庫頭 ,稱佗缽可汗。581年佗缽可汗去世,也沒有想要傳位給自己兒子庵邏,想把王位傳還給二哥木桿可汗的兒子大邏便。而眾人不從,認為大邏便母親出身低微,這種主張受到攝圖支持,仍然擁立庵邏為可汗??墒谴筮壉悴环?,經常給庵邏使壓。庵邏被迫將汗位讓給阿史那攝圖。汗位在兩位叔叔手里轉了一圈,又回到本來就應該是可汗的大哥兒子攝圖手上。攝圖成為突厥第五任可汗,稱沙缽略可汗,設汗庭于都斤山(今蒙古杭愛山)。但是這時候局面有點復雜,庵邏雖然讓位,攝圖仍然給他第二可汗的名份,讓他居守獨洛水(今蒙古烏蘭巴托的圖拉河)。大邏便不服也需要安撫,于是給了阿波可汗的名號,封于原領地,大約在東突厥的西部。封西部室點密兒子(叔輩)玷厥為達頭可汗。形成了4個可汗各管一塊的局面。但是時間不長大邏便阿波可汗受不了攝圖與庵邏的壓力,投奔西部達頭可汗,叔侄聯手,對付2個堂兄,互相之間攻伐不斷。這是分裂的近因。

隋朝與突厥的戰爭也始于581年,沙缽略可汗聯合原北齊降將營州刺史高寶寧開始進攻隋朝,很快被打退。次年沙缽略率本部10萬兵將,并聯合另外3個可汗從河套東西以及陜西方向分幾路向隋進攻。沙缽略主力越過陰山突入河套以南。隋朝頂住了突厥多路進攻。但在西北地區進攻的達頭可汗、大邏便可汗在臨洮取得了勝利。

583年,突厥繼續深入隴西陜北六郡。隋朝承受了巨大壓力。但這時達頭可汗與沙缽略之子染干發生不和,不愿繼續南進,導致了整體攻勢受挫,突厥只好回兵。隋文帝抓住突厥內部的矛盾,采用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策略,派人出使西部達頭可汗與東部的沙缽略之弟處羅侯,成功分化了突厥的軍事聯盟。然后組織了八路反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使西部達頭可汗降隋,阿波可汗在西部成立了西突厥汗國,宣布不再承認沙缽略可汗的正統地位,也不再受其制約,導致了東西突厥的徹底分裂,并且雙方發生了多次戰爭。584年,東突厥沙缽略可汗在西突厥襲擊與隋朝軍事壓力下無路可走,也投降了隋朝。599年,東突厥內部再次發生分裂,突利可汗被隋朝內遷到河套地區,隋文帝封他為啟民可汗,與兄弟都藍可汗抗衡。突厥力量繼續削弱。602年隋朝集中力量擊敗西突厥達頭可汗。達頭可汗部眾紛紛叛反歸附啟民可汗。達頭可汗逃奔吐谷渾,從此在歷史上消失。而啟民可汗被隋朝遷往陰山之北磧口(今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管理整個東突厥。

隋朝末年611年,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隋朝搖搖欲墜。在此形勢下,東突厥內部復歸統一,乘機脫離隋朝,實力很快恢復。

唐初建國時,李淵還曾借助過突厥小部分力量。唐朝建立后,突厥自持助唐有功,日益驕橫,不斷入侵內地掠奪財富和人口。從624年起,唐朝基本平定國內后開始反擊。624年發生的五隴阪之戰,李世民率部在豳州相拒,并成功使用反奸記退敵。626年,李世民登基之后,突厥又大舉南犯。李世民令李靖在靈州,柴紹在秦州擊敗突厥。但頡利可汗揮兵直逼長安,而唐朝主力遠離京城。李世民差不多唱了空城計,只好率將士親至渭水之濱,與突厥隔河相對,曉以利害。突厥見唐兵軍容嚴整,側翼又已失敗,最終訂下渭水之盟而退兵。630年,李世民聽從計議,令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向云中與馬邑進擊;徐世勣為通漠道行軍總管,由東路率主力直搗突厥腹地;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在河西沿黃河北進,以策應李徐主力;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從靈州往西北進軍,以截斷突厥西逃;以及以衛孝節為恒安道行軍總管、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阻止東逃及迂回突厥大后方。六路兵馬齊發,盡起唐朝當時著名戰將,以圖一舉解決東突厥之患。

定襄之戰從正月開始,李靖率3000輕騎冒雪夜襲定襄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頡利可汗沒有料到唐軍敢夜襲,倉皇退至磧口。隨后李靖策反頡利大將蘇康密投降。頡利只好率部向陰山撤退。一路上在渾河與柴紹部遭遇戰敗,在白道(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南麓)被徐世勣部截擊再次大敗,逃至鐵山(今白云鄂博)扎營。二月,李靖率部至白道城與徐世勣部匯合,商議后由李靖率萬余精騎連夜襲擊頡利在陰山的大本營,徐世勣在后率主力跟進。李靖以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先鋒,在濃霧掩蓋下直撲頡利牙帳,直到幾里之遠才被發現。頡利已經來不及組織抵抗,濃霧中又不知唐兵多少,倉皇之下率少數人騎千里馬逃跑。但在西逃路上撞上了李道宗部被俘虜。突厥幾乎全軍覆沒。陰山之戰完美收官。頡利沒有被李世民殺掉,反而封為歸義王,在長安度過余生。至此,東突厥亡國。

唐太宗在頡利故地設立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在突利可汗故地設置了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650年又平了車鼻可汗后,設置了瀚海都護府,管轄狼山、云中、桑干三個都督府,與后來設立的燕然都護府分管漠南漠北。許多突厥舊部與貴族與唐朝將領一起變成唐朝的封疆大吏。

隨后十余年,唐朝兵鋒轉向西域,不斷打擊西突厥。公元657年李世民令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總管,聯合回紇出兵萬余,擊敗西突厥,唐朝在西部設立了安西都護府。西突厥的領土也歸入大唐的疆域。702年,增設了北庭大都護府,管轄了約二十三個都督府,治所在今天的新疆吉木薩爾縣北。

東突厥亡國以后的半個多世紀沒有大的異動。679年,單于大都護府所屬的酋長阿史德溫傅、奉職率二部眾反叛,并立了可汗。次年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裴行儉出兵在包頭市西北的黑山俘虜了奉職,泥熟匐可汗被殺,余部退向狼山。溫傅又迎立伏念為可汗。但伏念心存畏懼,681年逮捕溫傅,向裴行儉投降。682年突厥貴族阿史那骨咄陸又反叛,自立為可汗,正式開始了后突厥時期。683年唐高宗去世,中宗李顯繼位,次年被廢,立李旦為帝,武則天臨朝。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徐敬業及李姓諸王反對武則天稱帝,兵戎相見,政壇動蕩。這一時期,后突厥乘機侵犯頻繁,有時連寇數州。而唐朝都沒有大舉反擊,時撫時戰;后突厥也時和時叛,不斷壯大起來。705年中宗復位以后,于707年十月任命左屯衛大將軍張仁愿為朔方道大總管,才主動大力反擊。張仁愿趁突厥向西與突騎施作戰之機,出兵渡過黃河,奪取漠南。在河套黃河北岸沿著陰山筑了三座城,取名為受降城。西受降城在烏特拉中旗,扼住了狼山山口;中受降城在包頭市西,東受降城在呼和浩特托克托西南。這三個受降城不是接受突厥前來投降的意思,而是黃河外側駐防城體系,更多帶有進攻型性質。受降城筑成后,唐朝開始在此設置了機構并駐軍。唐朝很奇怪,沒有像其他朝代一樣修筑長城,而是修筑了許多城防體系。這三個受降城既截斷了后突厥越過陰山,沿河套南侵之路,又可以向北有效控制住了漠南。從此以后突厥不敢越陰山而南下,也沒有了頻繁的戰事。突厥也改變了與唐朝的關系。

受降城在當時的影響肯定很大,許多唐朝詩人寫過受降城。中唐詩人李益有詩《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不過他寫的是戍守城中將士的思鄉之城。用現在的話來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全憑有人戍邊衛國。

745年,唐朝軍隊聯合回鶻等部,打敗后突厥,最后一個可汗白眉可汗被殺。后突厥重新歸唐。突厥從此退出歷史舞臺,一部分并入回鶻,一部分融入唐朝。唐朝與突厥的戰爭,用了120多年的時間,才終于落下帷幕。

有唐一朝,與周邊民族國家發生了十余次大的戰爭,只有與突厥的戰爭和陰山關系最為密切,也最艱難與重大。其他如滅掉高昌、滅西突厥和后突厥、與吐蕃、焉耆之戰等都發生在西域;滅高麗、百濟之戰則發生于東北,打擊契丹也主要在東北;南詔之戰則在云南。宋以后的民族戰爭主要策源地也從蒙古高原轉向東北,如遼(契丹)、金(女真)、滿族。蒙古則是從東北起家,統一蒙古高原后南下入主中原。陰山在以后的歲月中逐漸離開了主戰場的位置。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里番牝教师~淫辱yy608| 日本污视频网站|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字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香蕉视频欧美|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色综合久久一本首久久|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快速| 免费国产剧情视频在线观看| chinese国产高清av内谢| 波多野结衣和邻居老人| 国产精品第1页在线播放|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无敌小保子笔趣阁|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yellow高清在线观看完整视频在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模欢欢炮交150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直播|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动漫人物美女被吸乳羞羞动漫 |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动漫裸男露ji无遮挡网站|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校霸把学霸往死里做|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 chinese体育生gayxxxx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