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的力量
作者:白焰
成功很簡單,就是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美國專欄作家阿諾德·H.格拉佐(Arnold H. Glasow)
我喜歡做最輕松、最好玩的事,即使這些事有時會讓我的生活變得不太健康,而且我知道,肯定有人和我一樣。
只顧一時快樂而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的毛病一直讓我很懊惱,讓我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但我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沒有任何夸張的意思,2012年12月28日永遠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想每天運動30分鐘,但覺得很難做到,就反向思維和行動,從“每天一個俯臥撐”開始,逐漸堅持到每周健身兩三次;從每天讀兩頁書、寫50個字開始,不到一年時間寫出來一本“蓄謀已久”的《微習慣》,并大受歡迎。
幸運的是,很多人讀了這本書。
微習慣策略和99.9%的勵志自助策略都不同,強調持續性高于一切。更重要的是,《微習慣》不只是告訴讀者“要有持續性”,也告訴讀者持續性已經滲入微習慣策略的方方面面。
為什么要瘦身
體重超標不是罪過,不會降低你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但體重的確能影響你的健康,影響你進行和享受各種活動的能力。體重也能影響你的自信心和你生活中幾乎所有方面。
如果你想瘦身,請為了你自己而做。
當你說你想瘦身時,你真正希望的是能在陪孩子玩鬧時不累得氣喘吁吁,能在照鏡子時感覺心情愉快,能讓某個人在看到你時感到眼前一亮,能健康長壽,能提升生命的總體質量,或者單純為了穿緊身褲好看。所有這些瘦身理由都沒有問題,只要是為了你自己。你可以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比如手指胡蘿卜、黃瓜等等,在想吃零食時滿足自己;也可以抓住一切機會鍛煉,消耗熱量,比如吃完飯半小時以內不做更不躺,爭取走一走或者貼墻站十分鐘;工作一小時起來打一杯水,活動五分鐘;與家人一起互相監督、互相鼓勵,少吃高熱量食品,一起郊游、爬山、游泳甚至僅僅是散步。
以上內容摘自《微習慣 瘦身篇》。
今年三月,八旬老父住院,我在忙工作、管孩子同時還要跑醫院,很是忙碌、疲勞。有一天上班在十字路口等候綠燈,無意中做了一個金雞獨立的動作,覺得伸展一下很舒服。到了單位有同事老付做打球以后的拉伸,我也跟著練一練,竟然比她堅持時間還長,她夸我腿部力量不錯。嗯,真是個好消息。第二天又在等綠燈時拉伸,后面有同事叫我,說遠遠看著以為我扶著什么東西,走近發現啥也沒扶,平衡能力不錯。我心想,瑜伽雖然有日子沒練,但是可以把一些分解動作撿起來,得空就練,動一動總比不動強!
推薦這本書《微習慣-瘦身篇》主要是喜歡“微習慣”這個概念,而且作者提倡的理念與我的實踐不謀而合。現在生活工作節奏都快,而且有越來越快的趨勢。無論是健身還是學習新知識,都難以抽出整塊的時間。有人說,碎片化閱讀使人思維混亂,不建議采納,我卻覺得只要你有心,碎片化閱讀、寫作一樣可以積累知識,可以使時間得到有效的利用。碎片化鍛煉也一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堅持鍛煉,何樂而不為?!
除了上面說的鍛煉身體,鍛煉大腦一樣是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父親精神不好,醫院診斷是老年癡呆前兆,因此我們鼓勵他每天活動,既有走路鍛煉,也有腦力訓練,比如記日記、讀書看報,與人聊天。我的日常腦力訓練項目是答題。記得大概二十年前看到報上有一條建議“為了保持大腦的活力,至少每年參加一次考試”,于是我在大專畢業工作以后,先后參加了自學考試'(已通過十門課,再有三門就能拿畢業證了)、脫產兩年的后本學習、定期面授的研究生課程,還參加了會計師、經濟師、金融英語、銀行業從業資格證以及建行審計、國際業務、公司業務上崗考試,特別是在英語方面,過了四六級,參加了兩次托業考試,分數增加了175分!通過這個過程,激發了大腦的活力,感覺自己比二十多歲時學東西還快,考試更是命中率不斷提升。單位經常會有一些網上知識競賽之類的活動,我比大部分人都答的快,而且準確率高,因為每天訓練,就能快速準確地理解題意,每日的積累也可以提升命中率。令人印象最深的高光時刻是去年人行組織各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分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人員集中考試,三百多人我是前五個答完的,成績在前二十名,許多年輕人看我提前一半時間交卷,估計以為我放棄了,其實我已經檢查兩三遍啦。
微信讀書也有每日答題,可能還求助過在座各位,打擾了。但還是想安利一下,這個真的跟每天跑步或者快走一樣,可以延緩大腦的衰老。初高中生的刷題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近看英語影視劇明顯感覺聽力上升,不用盯著字幕也能懂個大概,這完全是我四年如一日堅持“薄荷英語”每日閱讀打卡的功勞。剛開始,是一次報名讀一本書,在規定時間讀不完或者題做不對也很焦慮,后來隨著詞匯量的增加,讀得越來越輕松,甚至能像讀中文一樣體會到詞句的妙處!有一段時間,還能同時讀兩三本,其實每天花在英語閱讀上的時間不過二三十分鐘,如果一次選一本,十分鐘就夠了。每天早上完成這個任務以后,再刷朋友圈就沒那么罪惡啦。有朝一日疫情結束,我們可以周游世界,那時候一定會感謝自己的努力和堅持。
說了這么多,不過是通過與大家分享我的微習慣梳理一下思路。身心健康同樣重要,心靈的豐富強大甚至更能決定我們生活的幸福度。一起加油吧,讓微習慣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Enjoy英卓讀書會
https://mp.weixin.qq.com/s/eAqpVrWgHatk7jDJ_Ub5Ow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