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大漠讀金庸
作者:海倫 (靜慧燕) 美國
(注:此文榮獲2016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聯合主辦的“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并入選獲獎文集)
我與金庸前輩相識,是在他的書里。在我難忘的青春歲月中,曾經流行著“男生讀金庸,女生讀三毛”。先生和我都喜愛金庸的作品,在其才華橫溢的文字里,無論是俠腸義膽的武打英雄,還是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都向我打開了紅塵之外的精彩世界。
記得新婚不久, 先生從朋友那里借到一本《書劍恩仇錄》,我們曾為此書通宵達旦、秉燭而讀。書中陳家洛和紅花會在杭州和西域等地所向無敵的縱橫馳聘及豪情俠義,讓人感受到金庸文字的淋漓暢快。而美麗的香香公主,在面對邪惡時的沉靜與機智,也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庸的文字妙筆生花,詩詞與刀劍若行云流水,其平中見奇的語言魅力,讓我過目難忘并從中受益。
有人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而金庸的小說,雖用寓言和象征,他卻把人的情感、性格、道德、信仰等,在叱咤風云的武俠世界里,讓理想走在現實的前面,當他們歷經滄桑后再給予升華,使每個人物的性格呼之欲出,令人拍案叫絕。讀者不僅跟著他的文字穿越時空,并享受如身臨其境的畫面感。
作為金庸的粉絲,《天龍八部》也是我喜愛的作品之一。書中不僅有英雄俠義的喬峰,也有兒女情長互為映襯的阿朱、阿紫姑娘等。金庸在描寫人物和事件上既有巧合迭起、獨具匠心、至幻至真、蕩氣回腸,又有悲喜交加的浪漫情懷,好似百花齊放,雅俗共賞。
時光如梭,歲月輪回。當我登上跨出國門的飛機時,已從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走向“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中年。此時,金庸在我心里已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寫……
今年10月,我和先生又攜手重游西部。在美西大漠,我們再讀金庸的文字,兩人不禁相視而笑: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情節,竟在不知不覺中隨我們漂洋過海,從國內到國外,橫跨了神圣而漫長的兩個世紀。
美西的大漠,很像金庸書中的武林背景,在旅途中常常觸景生情,讓我情不自禁地夢回他書中的江湖。當我漫游在“上帝的天城” ——錫安國家公園時,看到先生手握一人多高的木頭拐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名游客一起跋山涉水, 穿越色彩艷麗的錫安山峽谷時,我的眼前出現了金庸《射鵰英雄傳》中的北丐洪七公模糊的身影。當我駐足細看: 在齊腰深的溪流中,用木杖探水行走的眾人,大多是金發碧眼、高鼻子的老外而不是武林的丐幫時, 禁不住為自己的奇幻癥啞然失笑。
在穿越大峽谷的一處瀑布時,一個窈窕的東方淑女,在清澈的溪水旁,手中揮舞著絲巾,讓她的情人拍照。女孩美如天仙的笑容,讓我想起了西施浣紗和金庸的《越女劍》。越女阿青曾被范蠡引薦到宮中幫助越王勾踐雪恥,并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西施為了救國,把自己獻給吳王夫差。阿青曾嫉妒西施奪愛,準備刺殺她。當見到西施的美貌后,阿青竟飄然離去,成就了太湖泛舟話西施的佳話。此書曾讓我感悟人生:有痛苦才有快樂,歲月因為經歷而懂得,生命因為懂得才精彩。
讀金庸的書,不僅讓人廣博見聞,知山水俊美,觀賞詩詞歌賦,也讓我成熟心智,完善人生。記得金庸在《鴛鴦刀》中,曾讓 “鴛鴦寶刀”藏著可以無敵于天下的秘密。寶刀分別在袁、楊二氏之手,滿清皇帝害死二人后,他們的子女,歷盡曲折,將雙刀會合時,刀里面的秘密竟是:仁者無敵。金庸把這樣簡單的故事,賦予民族大義,給現實生活提出了深刻的警示,于無聲之處勝有聲。
我雖不習武練劍,因為喜愛金庸書中的故事,冥冥之中好似又與千年武當有約。在旅游途中,腦海里潮起潮落的武林畫面,給我的西部之行增添了一幅浪漫多彩的風景線。
在一個“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的旅途之夜,我打開微信,看到朋友送的一個音樂網址連接。我輕輕地點擊頁面,手機里突然響起了簫聲。簫聲遠遠飄來,若隱若現,讓我想起了《笑傲江湖》中,綠竹巷里意欲歸隱山林的令狐沖和盈盈。他們以琴簫為心聲,從靈魂深處吹奏了一曲琴簫共白頭。隔著空山幽谷,在大漠荒崗中,我遙望蒼穹,穿越時代,傾聽著沖盈二人對美好愛情的吟詠。那一刻,我的目光好像觸摸著一個相約數年,卻又從未謀面、熟悉而又陌生的知音。
當游覽拱門國家公園時,在通往天使之路的山峰,我坐在大自然的石窗上,抬頭層巖刺天,山峰高聳林立。山谷上空盤旋著幾只雄鷹。在大漠里久違的松濤涌動聲中,我的眼前浮現出華山論劍的刀光劍影。俯瞰低看,風吹著幽谷,飄來楊過攜手小龍女的瞬間……風帶著沙,在山間徘徊:“問世間情為何物?” 山石靜靜地傾聽,卻不回答風的問話。遙望遠山樹影婆娑,好似那個凌于凡塵之上的掃地僧,游曳在喬峰大戰群雄的場景中。風敲葉動,恍然夢醒,心生奇問:不知金庸的腦海里是如何詮釋佛法與絕技的關系?
有人說:“讀金庸小說時,迎面而來的是古樸、蒼勁的感覺,初看似乎語不驚人,但愈展開愈魅力無窮。金庸總是試圖在作品中不說而又說點什么,那意境的升華令人如飲佳釀,讀者于微醉之間于無形之中進行了一場靈魂的加冕。”我常常問自己:為何世界各地的華文讀者對金庸的書情有獨鐘?在金庸虛擬的“江湖世界” 里,他以江湖恩義情仇為主線,也涉獵了官場政治、為人之道、修心之法等。除了俠客縱橫馳騁大顯神威的疆場,也塑造了很多情義如山的人物,折射著現實生活的影子及深厚悠遠的人生哲理。在人們更多地關注個人利益的今天,他的江湖理想世界讓人向往不已。
游完拱門國家公園, 順著被譽為“通往天空神道”的163號公路,我和先生慕名來到西部電影《驛馬車》、《搜索者》、《阿甘正傳》、《圣戰奇兵〉、《回到未來》及英國電視劇《超時空博士》的著名取景圣地——印第安人部落公園紀念碑谷,看到一對印第安人在烤肉。這個面積為3萬英畝的巖石峽谷地,橫跨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人稱“世界第八奇觀”和“美國西部的象征”之地。
在一片巨大的山石旁,有幾個年輕人在唱歌跳舞,準備舉行篝火晚餐。他們身后是歷經了上百萬年風噬和雨水沖刷的巨大石壁山,石壁有水流過的痕跡。印地安人告訴我:那是上帝用圣水沖刷掉了魔鬼的痕跡,所以人們要在這里唱歌慶祝。
用圣水洗過的石壁,它面對著幾座粉砂巖山峰。夕陽的余輝伴著漫漫紅沙,陽光灑在節鱗次櫛比的砂巖上,再現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景色。在物欲橫流和英雄缺失的今天,沙漠戈壁灘上那生命原始的美麗和豁達,不僅讓我感受到視覺和心靈的震撼,也仿佛置身于一個金色的天堂。
純樸的印第安人,帶我走近一座山丘,他說: “這個就是著名的巨人山!”順著其手指方向,在這片神奇的紀念碑谷里,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武俠思想巨人的身影。在人間百態的矛盾中,金庸用曠古絕今一支筆,寫出了“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的15部俠譜畫卷,在世界華人心目中建立了一個武俠文化的里程碑。2015年12月2日 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作者簡介:
海倫(筆名),姓名靜慧燕,于美國一所常青藤大學任職,鳳凰美東詩社社長,影視簽約作家,專欄作家,海外文軒、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等會員。近百篇作品發表在《文綜》《漢新月刊》《家庭》《西南當代作家》《風雅雜志》《中國草根》《中國詩影響》《國際日報》《僑報》《人民日報》《新西蘭先驅報》《海華都市報》《詩殿堂》《新大陸》《世界日報》等海內外文學雜志期刊報紙。詩歌、散文、小說數十次獲海內外文學大獎,獲獎作品入選多本獲獎文集。出版小說《天使的翅膀》等。
獲獎作品:詩歌《燭光里的思念》獲2018年北美漢新文學獎一等獎。《天涯之竹》獲第2屆中外散文詩歌邀請賽一等獎,《冊亨迷人的四季》獲《冊亨世界華文詩歌大賽》銀獎。《國學經典拾貝——杜普詩卷》獲《第2屆“蓮花杯”世界華人詩歌大賽》銅獎,《活在詩里的海子》獲《御壇一品杯》全球詩賽三等獎。《陽光總在風雨后》,獲 “海一代海二代有獎征文”三等獎。小說《塵埃里的小花》獲2018年北美漢新文學三等獎等。
散文《折斷翅膀的幸福鳥》、《藏在心底的愛》、《心泊長江》、詩歌《不曾別離》《春雨纏綿尋木心》獲幾屆漢新文學佳作獎。散文《唇齒留香的年味》獲《中國時代文藝名家代表作典籍》特等獎。《美西大漠讀金庸》獲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散文《古城尋夢》獲第五屆“禾澤都林杯—城市建筑與文化”優秀獎,《深圳鳳凰山之美》獲首屆“鳳凰山杯”全球詩歌大賽優秀獎等,《石塘人家》獲“大美石塘”全球詩歌大賽優秀獎,《傾世暖香普安紅》獲中國“普安紅” 全球茶詩大賽優秀獎。古詩詞《曼麗雙輝.祖國故鄉情》獲“蔡麗雙杯家國情”全球華文填詞大賽佳作獎,《美麗的云巖,燦爛的文化》獲陽明文化杯世界華文詩歌大賽優秀獎,小說《緣》獲2017“林語堂杯”小小說大賽優秀獎等。小說《臨川留守兒童的夢想》獲達巴路口心靈驛站“回顧鄉愁,激勵鄉情”有獎征文大賽獎,參賽組詩 獲2017年度“墨德杯全球華語詩歌大賽”鳳凰詩社榮譽獎等。《春》獲2109首屆左龍右虎杯國際詩歌大賽影響力詩人獎等。
出版書籍:小說《天使的翅膀》 等。多首詩歌入選《詩夜星游集》、詩歌、散文、小說入選多部獲獎作品集。如《世界華文詩歌大賽獲獎作品集》,《冊亨世界華文詩歌大賽獲獎作品集》,《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獲獎作品集》,《第二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作品選》,《林語堂小說獎》獲獎作品集等。
武俠散文中的一股清泉
——評海外作家海倫的散文《美西大漠讀金庸》
作者:鄒中海 (中國)
海倫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名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常勤奮的海外作家。她除了事業和家庭,在繁忙工作的間歇,利用每天上下班乘火車的時間,寫詩作文,不斷地拓展自己專業以外的領域,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想,她能做到這一點,這不僅僅只是勤勉,而是對文學的熱愛。而對于一個文靜內斂、不喜歡舞刀弄槍的女孩子來說,對金庸小說如此癡迷,從青春期一直追到中年,從國內追到國外,就足可以說明對金庸文字的喜愛。這也說明,金庸文學對她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
事實上,確如海倫所說:“金庸小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也是個“金庸迷”,對金庸先生的小說也有一種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覺。我還能記起,有一年雙搶,我正躲在老屋檐下的一個角落里,在金大俠的世界里遨游,正在打斗精彩處,父親的扁擔帶著強有力的呼嘯聲,從我身旁落下,幸虧老父只想提醒我,讓我去幫家里干農活,不然,這凌空一擊,可能會打出內傷咧!近年來,海倫的著作頗豐,除出版了個人文學作品《天使的翅膀》外,還應邀出版了多部合集。詩作,散文和小說也常常在《人民日報》《世界日報》《國際日報》《文宗》《詩殿堂》《新大陸》《海華都市報》等數十種國內外報刊雜志上發表或獲獎。就以本文來論,曾獲得2016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聯合舉辦的“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獎”并入選《我與金庸全球華文散文征文獎獲獎作品集》,并被金庸博物館收藏。
海倫的這篇散文,文筆優美, 布局宏大,夾敘夾議,情景交融 ,文字又活潑可愛。雖是寫武俠散文,但主旋律以大愛和諧為主線,文字充滿正能量的同時,也聽到了一種最樸素、最真實的淡淡鄉愁和對漢語文化深深祝福的真情實感。海倫是海外游子,是很早和先生一起出國打拼的華人,已經在國外拼搏了幾十年,用她的話說:當她登上飛機跨出國門的那一刻,已從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走向了“一蓑風雨任平生”的中年。所以,在我看來她的鄉愁是來自于對故鄉最為深沉的愛,這也是她的鄉愁更為熾熱的原因。海倫是科學家,忙碌的人生腳步,讓她不完全等同于李清照所寫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那種尋尋覓覓,嘆息人生的女子。她把那份來自于骨子里的鄉愁和愛化作了具體實踐,這更能體現了一個新時代的華人科學家,作家和詩人的果敢與擔當。她擔任著鳳凰美東詩社的社長,像很多海外作家一樣,海倫用很多寶貴的時間,以一顆包容的心,為推動漢語文化而鋪墊架設一道文化橋梁,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她的努力和付出,也讓更多的中國作家、詩人和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為世界所認可和熟知。同時,她又把國外一些先進的文化理念用文字和故事表達出來,她文字里的大愛意識,以文字情感互遞方式與讀者進行交流互相借鑒,努力為中外文化的交流、發展、兼容創造條件。這既是她對漢語民族文化的真誠呵護和虔敬拭擦,也是她熱愛故鄉之情的具體體現。在她的另一些詩文中,這種體現更為明顯,她的作品,已受到一些國內外知名文學評論家的關注,并對她的詩文做了很好的闡述,這里不再贅述。
“俠之大者,利國利民”,海倫在文中說的: “仁者無敵,金庸把簡單的故事,賦予民族大義,給現實生活提出了深刻的警示,于無聲處勝有聲。”這何嘗不是海倫熱愛故鄉之情的真實寫照和具體實踐呢!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海倫用太陽一樣的熱情,以月亮一樣的思考,不僅如數家珍地挖掘金庸老先生的十五部書中的亮點和閃光點,又和自己周圍的生活緊密聯系,以純真之情,感悟心底的回音, 體現出一個華裔女科學家、作家與詩人的家國情懷和俠義精神。我們在她的這篇文章中,不管是英雄俠義的喬峰,還是《射雕英雄傳》的洪七公;無論是兒女情長的阿朱、阿紫;還是《越女劍》的阿青,抑或是浣紗的西施,都被她賦予正義的化身。這些靈性的文字,深厚的文化功底,與生俱來的嚴謹和浪漫氣息,使她的散文都具有很高的可讀性和思辯性。海倫在一些人物事件上的認識 和升華,從不同的視角拓展了我們對武俠故事的認知深度,她的文筆如武俠散文中的一股清泉,通過其優美簡約的文字,引領讀者走向一個散發著醇香的心靈世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