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
作者:婁炳成
最溫暖的回憶,總是與母親分不開;土地,陽光,空氣,水,都是生命之源,卻無法與母親比擬,與母親相提并論。任何時候,母親給予我們最多的,總是嘮叨;沒完沒了的嘮叨,會讓我們難耐其煩,恨不得將耳朵永遠堵住,以塞其聽。終于有一天,母親的嘮叨戛然停止了,我們會覺得人生突然變冷了,就像在鴉雀無聲的冬天里,沒有了火爐,心也像斷了線的風箏,隨風飄忽,再也沒有了著落。
母親的嘮叨,就像是剪不斷的臍帶,還在滋養(yǎng)著我們離開母體的生命。我也變老了,但最想聽到的,還是母親的嘮叨,就像楊柳的禿枝渴望春風,就像河里的魚兒期盼冰溶。可是,母親遠去了,也帶走了她的嘮叨。于是,我也開始了對兒女們的嘮叨。母親的嘮叨,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是最美好的祝福。不要等待母親的嘮叨消失之后,再把痛悔用在對后人的嘮叨之中。母親的嘮叨無法復制,一生只能感受一回。無論我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讓我留戀,無法割舍的,依然是母親的嘮叨。
遙想兩千多年前,孟子少時,父親早喪,母親仉氏守節(jié)。居住之所近于墓地,孟子模仿喪葬情景,躄踴痛哭。孟母嘮叨說:“此非所以處子也。”遂遷居集市旁,孟子又以賈人炫賣之事為游戲,孟母再嘮叨說:“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棄了集市,又搬到近于屠宰家畜的地方,孟子又學起了買賣屠殺之事。孟母又嘮叨說“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初一日,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模仿學習,牢記于心。孟母高興地嘮叨說:“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于此,成就了一代亞圣的誕生。
岳飛也是父親早喪,在母親的嘮叨教育下,青年時便揚名鄉(xiāng)里。因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于是,嘮嘮叨叨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然后一邊嘮叨,一邊在岳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再用繡花針刺就,涂以醋墨,使其永不褪色。不僅使一代抗金英雄名垂青史,也讓岳母刺字傳為千古佳話,廣泛流傳于民間。
據(jù)《宋史》記載,蘇軾剛十歲時,父親蘇洵就游學四方,蘇軾的母親在家中主持家務,教育子女。她對蘇軾要求很嚴格,親自教他讀經(jīng)史等書籍。不僅教蘇軾識字,還特別注重對兒子的德育教育。一次,蘇母教蘇軾讀《后漢書》時,讀到了《范滂傳》,蘇母為范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嘆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后,跟范滂一樣,不惜舍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蘇母肅然答道:“如果你能學范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親一樣嗎?”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二十歲時已經(jīng)是博通經(jīng)史,寫起文章來,下筆數(shù)千言,毫不費力,考中進士,做過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學士,但一身正氣,不阿權貴。
三國盂仁為監(jiān)魚池官,自己結網(wǎng)打魚送給母親,母親嚴厲批評他。西晉陶侃為縣太守,憑借職權送公家魚塘的腌魚給母親,母親拒收,并寫信批評他是給母親增添憂愁。唐李畬為官,車夫?qū)⒌撁姿推浼遥坏撁锥嘟o,而且李畬還不付車費,其母發(fā)現(xiàn),給予批評,把多給的祿米退回,并親付車費。唐朝中書令崔元緯母告誡兒子說:“兒子在外做官,如聽說生活貧困,是好消息;若聽說生活奢侈,則是壞消息。做官的如憑借職權多吃多占,跟盜竊一樣。做官不清白,愧對天地!”
宋朝王子文剛直不阿,遭陷害被罷官,看母親年事已高,伯母親知道真相經(jīng)受不了打擊,故意說是自己辭掉官職。母親說:“你的事我全知道,不用瞞我。過去你父親因剛直不阿受陷害,今天懷又像你的父親那樣剛直不阿,我應感到為有這樣一個好兒子而高興,有什么憂愁的呢!”北宋劉安定被封為諫,他不去上任,母親問為什么?他說:“做諫官,就得要直言捐諫,很容易闖禍。母親年事已高,我怕母親為我受累。”母親卻勸他說:“諫官是天子之耳目,你立當有捐身報國的決心。將來一旦因直諫遭流放,到哪里我都隨你去!”
唐朝鄭善果為官,每次斷案,母親都躲在帳后聽著,如執(zhí)法公正,則和兒子坐在一起進食,談笑風生;如發(fā)現(xiàn)兒子斷案不公,則終日不食,嚴厲批評教育兒子。唐朝李景讓因部下有人違背他意愿,將一人打死,其母得知,憤怒斥責兒子說:“你憑借職權,濫用刑罰,妄殺無罪之人,太殘暴了!”當即令人用木杖打李景讓,以示懲戒。
春秋魯國文伯為官,回家見其母織布,很不高興,以為會讓眾人恥笑。其母教誨說:“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士之民響義,勞也。我之所以織布,是怕你忘記先人之業(yè),怕你怠情。”唐朝鄭善果任江州刺史,其母仍舊晝夜紡線織布。鄭善果不解,對母親說:“兒為三品官,所得俸祿不少,你何必這樣自討苦吃呢?”聽兒子這樣一說,母親告誡他說:“你已年紀不小,我以為你已懂得天下的義理了,聽你這么說,看來你并不懂;你的俸祿不應獨享,應周濟窮困親朋。紡線織布,這是我們婦人的本分,自你父親歿世以后,我從不涂脂抹粉,生活儉樸,親朋有兇吉事,全都資助。我莊園的收入,也都周濟窮困親朋。你應當像我這樣克己自勵呀!”
齊國齊宣王時,有個人被殺害,據(jù)人揭發(fā)檢舉懷疑是兄弟二人所為。兄弟二人爭相承認是自己殺的,官吏不能判斷,問其母。其母說:“是小兒子殺的。”一般做母親的都是特別寵愛小兒子,這位母親為什么要說是小兒子殺的人呢?官吏不解,問其母;其母說:“小兒子是我親生的,大兒子是丈夫前妻留下的。他父親死時,囑咐我要把大兒子照顧好。我既然已經(jīng)答應了,就要信守諾言。如果殺了長子,救活了我親生的兒子,這是以私義廢公義,是背言忘信,欺騙死去的丈夫,那我還有臉見人嗎!”繼母的義舉,感動齊宣王,宣布全都赦免不殺。從那以后,丈夫前妻之子倍加愛戴繼母。
母愛是無私的,最偉大的,從生命的孕育到走向新的人生,每一步都浸透著母親的心血。母親把母愛給予了孩子,她便不期望回報。她的付出,并不是為了有一天索取。母愛,并不是轟轟烈烈;母愛,并不是驚天動地;它,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它,顯現(xiàn)在小小的細節(jié)之上。假如,你是太陽,她愿意變成云朵陪在你身旁;假如,你是月亮,她樂意化成星星永遠守護著你。她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她的付出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母愛就像是一本厚重的書,里面寫滿的是無盡的關懷和呵護。每一頁都是不同的,讀著這本書,就會走進了充滿無限溫馨、幸福的世界。翻開每一頁,里面都蘊藏著深深的愛。母愛似春雨潤物,如花開四野,悄無聲息,縈繞心田。母愛沒有隆重的形式,沒有華麗的包裝,母愛在生活的長卷中,如水一樣溢滿生活的空隙,無色無味,開影無蹤,因此我們常常在擁有時習以為常,在享受時無動于衷。母愛不是濃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飲品,它只不過是一杯純凈平淡的白開水,雖然無色無味,卻是我們生活中不能須臾離開的。在紛繁的紅塵世界,因為有了一份母愛的存在,不管距離遠近,無論喧囂寂寞,我們的心始終是安然從容的,有所依傍的。我們是一艘船,無論走到哪里,都會回到母愛的港灣里停泊。
作者簡介: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曾擔任過隴南地區(qū)文聯(lián)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近50年,在報刊雜志、文學網(wǎng)站發(fā)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評論、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