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的路
作者:蘇子祥
上古黃帝,封祝融火神掌管南方諸事。千秋萬代,信仰的火焰依舊生生不息。作為南方人,我們都是南岳圣帝的子民,自然而然,我們仰賴他,崇拜他,我們朝朝代代,子子孫孫,走同一條的路,背著香紙,懷著良愿,朝圣南岳。
太爺爺年輕的時候,就發下了朝圣南岳的大愿,或每年一次,或三年一行,不論風雨,不問春秋,始終堅持,初心未變。那時候物質缺乏,交通閉塞,但人們的內心沒有經過物欲大缸的泡染,簡單且純樸。老一輩人勤勞節儉,農耕立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們愿望平淡,無非是祈求父母長壽,五谷豐登,人丁興旺。自然地,切莫貪心,朝圣路上,心誠則靈,他們也總是得到神明的庇佑。我的故鄉位于湘中梅山,那時候步行去往南岳,來去一趟需要七天。太爺爺提前很久就把香紙備好,在某個太陽高照的午后,他會用竹篩子裝著拿出來曬。香是自己用松柏包的。保香里面放幾根干好的松柏條,同時還要折三根線香,再用燒紙和黃紙封好,中間貼一點紅紙。這項技藝簡單,也許人人一學就會,但對于我來說,包香是祖宗傳下來的,是鄉愁的物語,是來路的回首和歸途的眺望,亦是我們家族朝圣初心的代代傳承。至于燒紙,也是由太爺爺用制作紙錢的銃子一下下打好。接下來,就是寫香了,這算是朝圣過程的一個大工程,不僅需要寫字的功夫扎實,而且要求懂得各位南岳菩薩的稱呼以及寫香格式。在我們家,這項工程一直是我祖父來完成,直到幾年前,我學會寫。和附近的人擇定了好日子后,太爺爺就安排祖父寫香了。太奶奶提前做好了粑,給太爺爺在路上填肚子。到了朝圣的日子,太爺爺跪在堂屋里的神龕面前,供上香茶果品,燒上一柱啟程香,告訴南岳圣帝以及滿堂香火自己要開始朝圣了。然后就開始唱歌,所有同行的香客都會唱南岳十拜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一句:保佑父母千年在,保佑父母壽年長。歌聲悠揚,直通南岳,孝感動天,福報無疆。出發前,太爺爺會盛一碗飯擺到堂屋里的供桌上,那時候沒有冰箱,即使是炎炎夏日,放上七天也不會餿,等到太爺爺第七天從南岳到家,吃了那一碗飯,這一次朝圣才算圓滿。一路上,有緣之人自然會相逢,他們都是懷著對天地自然萬事萬物的敬意,走在朝拜的路上。四方道友,萍水相逢,淡若清水,卻福德不可思議。他們用一代代傳下來的歌互相祝福,也消除疲勞,共同取樂。行至天黑了,他們便借宿在當地的民宿里,那時人心善良,心思質樸,你無需警惕,也無需懼怕,你只管行善,只管積德。到了祝融峰老廟,太爺爺一定是背著香紙,穿著草鞋,跪在南岳圣帝座下,打筶來祈福他的后人。圣帝有靈,你山高路遠發心前來朝圣,一定不會被辜負。就這樣,歲歲又年年,太爺爺風雨無阻,前來朝拜。你若問,老一輩人如此虔誠,又得到了幾何?我想,太爺爺一生活得通透自在,和太奶奶白首到老,享人間高壽做神仙伴侶,以及后來他們的五代同堂,后人發達……這些,都是最好的詮釋。
祖父也還香朝圣,只是次數相對來說較少。到了我們這一輩,尤其是我們家,無論是唱太公舉行儺戲,還是祈福南岳,都算是替太爺爺繼承了香火。也好,朝圣之事,千秋萬代永相傳。神靈有感,祖宗欣慰,我們自然也沐神恩,沾祖德。我們也跟太爺爺一樣,寫香,啟程,登殿,打筶,祈福,返程……只是我時常會靜下來,想一想我的心真正需要的為何物,我到神靈面前祈求的又是些什么。我深怕忘了老輩人朝圣的初心,我深怕真如我在文章《衡山攬勝》中所寫:可惜一代人的逝去也帶走了一種信念。我們行走在天地間,也許真的不需要那么耽于名利和聲色。何為福?家中人丁興旺,平安健康,家人齊聚,房房圓滿,便是福。至于其他,榮華也好,富貴也罷,懂得來去隨緣為上。有時是錦上添花,無時你也需知平淡是真,方得長久。如此一來,朝圣的路,修心的路,就在你腳下。南岳殿后的股股清風也會為你而起,除你煩惱,賜你清涼,讓你福慧增長,朝圣路上,越走越遠,越行越穩。
如今的朝圣,私家車代替了步行,運動鞋代替了草鞋,年輕人也不會唱南岳十拜了,但那又何妨?心若在,路就在。朝圣的恭敬心,清凈心,常樂心在,長壽的路,祈福的路,幸福的路就在,一直在。
作者簡介:蘇子祥,筆名斑馬祥子。草根寫作青年,2004年出生在世界銻都冷水江,自詡是資水情人。師從作家何仙草,有《衡山攬勝》發表于大型紙質刊物《西南文學》,其余作品見于《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詩鄉土》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