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了的梅川山水
作者:龔太亞
壬寅年(2022年)三月下旬,我們幾位文友從梅川乘車沿紅色旅游路蛇形而上,約摸半小時便達橫崗山。途經(jīng)橫崗山腳的梅川鎮(zhèn)綠林村、荷葉林村、宋沖村、下趙村等十來個村。真有人未到山,心已游山之感。
橫崗山——禪宗圣山,被譽為佛教圣地,歷來為世人所慕仰。橫崗山系大別山東走支脈,綿亙數(shù)百里,頂巔——天柱峰高815米,素有鄂東屏嶂之稱。橫崗山寺廟林立,景點多而集中。“橫崗聳翠”為廣濟十景之一。1988年經(jīng)湖北省民宗局批準,正式開放佛寺活動。1992年被林業(yè)部批準成立“橫崗山森林公園”。橫崗山山勢陡峻,全山林木茂密,野花叢生,翠色欲流,氣象萬千。行走在橫崗山中,這樣的美景時不時地撞擊著我的眼球。當我第一次登上橫崗山最高峰時,俯視群山莽莽蒼蒼,遠處云層時隱時現(xiàn),繚繞于山峰之間,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影,頓有蓬萊仙境之感。那滿山松衫、翠竹裝點其間,偶爾夾有紅杜鵑,蔥籠蒼翠。我顧不上歇息,端著相機一陣連拍,或變換著多種姿勢,搶拍著風(fēng)景生動的一面。忘乎之時,狼煙四起,被一陣陣山霧所侵擾。這調(diào)皮的山霧忽而在我們頭頂嬉戲,忽而在我們背后逗留,簡直和我們捉迷藏。當行至絕美的水杉林,深邃的雙眸定格在濃霧彌漫的樹林下,那石板砌成的山間小路上,前方一直延伸在泛著微綠的竹林間,興許景色有點痛,可前方再也沒有直路了,據(jù)說這里就是廣濟十景之一的“橫崗聳翠”。有詩云:拄杖盤旋上翠微,松篁滴翠濕沾衣。擎天一柱連云翠,翠滿橫崗路徑迷。難怪游人都說這樣的美景就是仙境,一點不假。在拍攝中,不知不覺來到菩薩殿,這里是橫崗山最大的寺殿。菩薩殿高大巍峨,氣象森嚴。大殿左側(cè)一偏房里,有一老納,手敲木魚,半閉雙眼,悄聲誦經(jīng);菩薩殿右邊回廊的木柱上,刻著草書、行書、隸書、篆書等各種文字。那一尊尊菩薩是一方精神和虔誠,那一種種文字是中國文化的源遠和傳承。“看了橫崗山不看岳。”一些游人如是說。我半信半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今天身臨其境,觸摸橫崗山每一寸肌膚,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感受。啊!橫崗山,真是“景色撩人無限好,不妨收拾入征囊”。橫崗山,家鄉(xiāng)的圣山,我每年會來重睹你的英姿。
從橫崗山返回途中,路過梅川水庫,文友新悅提議驅(qū)車看看,不然游了大美圣山,沒看到梅川水美,太可惜了!大家一致贊同。心想這次,我終于有機會再次近距離感受它的美,聆聽它的律動。車在梅川水庫大壩上緩緩前行, 極目遠眺,水光瀲滟 ,如鱗似的細浪,層層疊疊;水中,山影倒映,山水相依,如畫一般的沃野,令人目眩神迷。忽然,水面上乍起的野鴨,三五成群,悠閑自在地浮著,忽兒跌入水里,忽而又立在水面上,像孩子在蕩秋千。那米黃色的羽毛,在夕陽的余輝下,像浮著一簇簇花環(huán),再也沒有什么能媲美了。車行至水庫大樓中心處,文友鋒兒第一個下車了,他端著相機,像一個小丑,時而弓腰,時而仰頭,一連串咔嚓。美哉!庫水深處那片片魚鱗,在陽光下忽閃忽閃的,真像穿了一身銀亮的盔。忽然一條魚兒“噗嗤”一聲,躍出水面,來個“鯉魚打頂”。莫非是要我們欣賞它的本領(lǐng),或者和我們比一高低?難怪人們都說,梅川的山是奇景,梅川的水是秀麗,梅川的人呀心靈手巧美,就連梅川的魚兒也不服輸啊!欽佩!欽佩!
不必再看了,梅川,你的寸寸肌膚都是美的。你的一切都融進了我的血脈里,贊美你,大梅川!相信在新一屆黨委政府的帶領(lǐng)下,梅川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梅川的城鎮(zhèn)建設(shè)也會越來越美麗。大梅川,我愛你!
作者簡介:龔太亞,男,中共黨員,中國教育學(xué)會會員,全國語文學(xué)科帶頭人,湖北省優(yōu)秀通訊員,從事記者工作數(shù)年。《中國教師報》特約通訊員、《中國報道網(wǎng)》特約記者。曾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德育報》《湖北日報》《農(nóng)民日報》《工人日報》《散文選刊》《中華詩刊》《中外大學(xué)生讀本》《小小說》《農(nóng)村新報》《遼寧青年》《老友》《文苑》《紅河日報》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新聞及文學(xué)作品3000余篇、200余萬字,全國作文金牌教練,公開出版作文書籍104本,輔導(dǎo)學(xué)生作文在全國120家雜志發(fā)表,學(xué)生作文獲獎150人次。有作品編入小學(xué)語文閱讀試卷和中學(xué)生拓展閱讀課本,有的被人民網(wǎng)、新浪網(wǎng)、騰訊網(wǎng)、作家網(wǎng)等多家權(quán)威網(wǎng)站收錄、轉(zhuǎn)。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