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
作者:宇萍
昨天是中秋的正日子。茹潔姐在讀書會的群里分享了《紅樓夢》中秋夜宴那段,賈母一句“賞月還是山上最好”,讓正不知去往何處追月的我有了去處。
山上風涼,等了約一個鐘頭,城里的燈光都亮起來了,煙花也起來了,月亮還不知所蹤。到了19:30,云似乎比此前更為厚重,連此前隱約的光影也黯淡下去。有人收拾攝影器材回城。我抱著相機,對著微涼的空氣縮了縮肩,還是決定等下去。
19:50,給先生發微信,說“月亮再不出來,我就給它打電話催了。”信號不好,信息轉了好幾分鐘才發出去。這時,巨大的圓月,帶著盛極而后的飽滿,正穿破云層,先是一牙,隨后是半只,又半只,哇,一只滿圓的月亮出來了,“你好呀,月亮”,我借助鏡頭注視著她。遠處卻傳來響亮的歡呼聲,中秋節的夜一下子熱鬧起來。
腳下延伸去的,是內蒙古地區特有的丘壑分明的重重的山脊。于此之上,月亮和云繚繞著,越升越高,終于在深藍的天空中變得冰冷明亮。那時,夜已深了,山風由涼轉冰,吹過低伏的草木和山石,發出轟隆隆的聲響,聽起來如同夜行飛機緩緩馳過。雖然被凍了個透,這樣無有所求的自由,在如今為疫情所困、去無可去的人看來,也已經珍貴如同中秋夜的月亮了,遙不可及又深情依舊。
已是深夜,日本鐘蟋微弱的聲音傳來,空濛清麗,顯得周遭那么靜,使人不舍得離開。竟還有雞鳴聲、犬吠聲,從山中某處傳來。月亮在那里,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是從古至今,寄托著望月人相似的情感和哀愁的。我自記事起,便不會道“團圓”之類的祝福,今年尤為不用這種傷感意味重的語言。山月年年望相似。這山河里的明月,千里萬里,素光應同。
我們守著這古老的月色,任月光溫柔地照向每一個曾望向它的人,唯自鑒自知。(圖文/宇萍)
先是一牙
又升上一點
破云
圓圓一輪,尚有云影
滿月
有人燃放煙花
小小的、蓬松的煙花,很快澌滅在廣大的黑暗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