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個“文化興市”戰略,如何?
作者:丘樹宏
2021年上半年,汕頭市提出了“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發展思路,一方面,明確五年內要在全市形成5萬畝新型產業園區,且2022年要完成6000畝“工改工”改造的目標;另一方面,聚焦主導產業,加快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提出五年打造7000億元產業集群的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
這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作為曾經是廣東省除廣州以外的第二大海港城市,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窗口的經濟特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汕頭的經濟社會發展都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狀態,足夠讓汕頭人難受的。表現千種萬種,原因千條萬條,核心的問題所在,就是工業不強、產業不強。顯而易見,解決的核心要素,也是在經濟上、在產業上。因此,汕頭的領導人是清醒的,也是智慧的。
通過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做強做硬汕頭的骨骼和脊梁,讓汕頭的身軀高高地站立起來。點贊,點贊!
然而,你我是不是覺得好像還欠缺點什么?
是的,經濟和產業,只是一座城市強大的硬件條件中最核心的條件而已,而一座城市強大的最高標志,應該是文化。文化不強,城市就沒有實現真正的強大。
所以,本人向汕頭市鄭重建議:制定“文化興市”戰略,并將其放在與“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實,對于文化的作用,大家都是知道的,汕頭的領導也是十分明白的。
只不過有人可能會這樣說,我現在經濟不好,主要精力還是要抓經濟為主,而且,做文化是需要錢的。經濟上去了,才可能有文化投入啊。
這樣說,既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大多數地區的情況確實是這樣,尤其是經濟貧困和文化資源貧困地區;說不對,是有很多例外。而汕頭,就是這種例外。無論如何,汕頭的經濟實力還是擺在那里的,是有能力做一些文化的;尤其是,汕頭是一個人文資源十分豐厚、特色非常鮮明突出的地區,是大陸文化與海洋文明、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融合最典型、最生動的活體標榜,在這種地方,你只要給文化一點點陽光,文化就會回報給你一片片燦爛的。這在全國,成功的城市多了去了,廣東也不乏例子。
也許還有人會這樣說,我確實十分重視經濟建設,但也沒有放棄文化發展啊。
也是的,這十年間,本人陸續去了幾次汕頭,2014年夏季那次曾經參觀著名的“小公園”,看到那么多的騎樓建筑沒有得到保護和開發利用,十分心痛。近年來,小公園已經修繕改造成十分美麗的步行街區了,還成為了網紅打卡點,博物館群建設也成績斐然。在“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的工作部署中,市里對文化建設也有相應的安排,并且已經開始見到實效。然而,這些都是相對比較零碎的建設,缺乏大思路、大規劃,效益不夠理想,前景不夠明朗。在一些地方,這種部署還曾經因一些短期行為而影響了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無論從主觀上,還是從客觀上,汕頭制定文化興市戰略,正當其時,時不我待。
怎么做?對于新時代的領導人來說,其實也不是問題。他們綜合素質高,統籌協調能力強,只要認識到位了,就只是決心的問題了。
不過,我還是想先提出一些宏觀性的意見,供汕頭市參考:
首先,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制定下發《汕頭市關于“文化興市”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具體措施等。時間跨度主要是三到五年,同時對長遠發展提出綱要性意見。
圍繞著這個“實施意見”,建設“六個一”工程——
第一、找準和借用一個突破口: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借“勢”做事,綱舉目張,以此為契機,帶動全面的文化興市工作。
第二、借助一個重要契機:借取得2024年第二十二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舉辦權的機會,將汕頭建設成更加美好的全球潮人共有的精神家園。
第三、繼續堅持倡導一種精神:即前幾年確定的汕頭城市精神: “海納百川, 自強不息”。建議創作成主題歌等廣為傳播。
第四、明確樹立一種城市形象:紅頭船。圍繞著“紅頭船”開展系列工作:建設大型城市雕像、創作主題歌,以及制作各類文藝作品和影視作品等,將“紅頭船文化”創建成一種城市文化品牌。
第五、實施一系列文化工程:海洋文化工程、歷史文化工程、方言文化工程、華僑文化工程、文學藝術工程、民俗文化工程、民間藝術工程、美食文化工程、名人文化工程、建筑文化工程、產業文化工程,包括潮劇、潮樂、工夫茶等一系列子文化工程。
第六、繼續一個行動計劃:即《汕頭市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優化一核一帶四區文旅布局。
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把文化強國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作為地方,制定實施《汕頭市關于“文化興市”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的應有體現,也是本地區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完全應該而且可以放開手腳來做,還必須走在全國的前面,還必須比其他地區做的更好。作為國家的一個經濟特區,這是責任、義務,也是使命。
通過同時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文化興市”,實現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雙推進”“雙豐收”,以至實現“五位一體”發展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汕頭有條件做、有能力做,也一定能夠做起來、做成功。
我們充滿期待,汕頭充滿希望!
2022年8月27-28日于珠海閱秋閣
丘樹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長期在珠海、中山市任職,中山市政協原主席?,F居珠海。電話:13822703618。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