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電影藝術家秦怡辭世,人們為她坎坷一生唏噓不已,我也為她風華百年感慨良多。
那時還沒有“粉絲”一詞,如果有,我指定算得上“鐵粉”。
我一度迷秦怡、謝芳、叢珊、吳玉芳,她們的電影劇照占據過我的床頭和日記本冊頁。一有空,抬頭端詳或垂首細瞧,明星們明眸皓齒、一顰一笑,曾吸引過我的眼神、影響過我的心境。
大學畢業后,在農村中學教書,讀書看報成了打發課余時間的首選。工資雖不高,除自費訂閱教育、文學類雜志之外,還訂閱了《大眾電影》雜志,且一訂就是好幾年。
“王老師,你訂的《大家電影》到了!”學校勤雜工,文化程度不高, 把繁體“眾”字念成了 “家”字。我笑了笑從他手里接過雜志一看,封面一角微微翹起,內頁有明顯翻閱后留下的指紋??磥聿簧偃艘严榷脼榭炝?,我的《大眾電影》真正成了“大家電影”!
影視明星我追過,身邊的“星”我也追過。
童年時,在小鎮上,我追的“星”是供銷社里一個叫吳娜的營業員。
計劃經濟時代,鎮供銷社的重要性不亞于鎮政府。莊嚴、神秘的鎮政府,普通百姓經過的時候,大多止步于門前,探頭探腦向里面張望,很少登其堂入其室。供銷社則不然,供銷社里有普通百姓過日子離不開的化肥種子、日用百貨、醬醋油鹽。四里八鄉,出門兒趕一趟集,不去鎮上供銷社逛逛,等于沒趕集。
吳娜是什么時候在供銷社做營業員的,記不得了。我十一二歲時,她大概十八九歲。十八九歲是女孩最好的年紀。
當然,我身邊也有十八九歲的農村小大姐,可她們整日田間地頭,風吹日曬雨淋,身材健碩、皮膚黝黑,跟苗條白皙的吳娜一比,感覺不一樣!吳娜皮膚白,那種通透的白,肌膚如雪、吹彈可破都不足以形容她身上所散發的美玉般的溫潤和月光般的皎潔。
她在布匹柜上賣布,似乎她只適合在布匹柜賣布,油鹽醬醋、煙酒百貨、種子農藥,都不適合她。
她話不多?!澳阋且环N?扯幾尺?”她用手里長長的尺子指著柜臺內排列整齊的一匹一匹花色各異的布,對著柜臺外的顧客輕聲細語地詢問著。她眼睛不大,細長,說話時微微瞇縫一下,睫毛隨即閃了閃,高高的鼻梁上,有一顆褐色的痣,恰恰因為有這顆痣,讓原本太過沉靜的面部表情稍稍顯得生動,好像平靜的湖面一圈兒小小的漣漪。
她動作不快,甚至有點慢。在顧客最終確認花色和尺寸后,她將那匹布拿出來,輕輕地放在柜臺上,用尺子一下一下地丈量,隨即讓出寸把兩寸,用剪刀剪一個小口,放下剪刀,“哧——哧——”把布撕開,紅唇因用力微微抿了抿,然后折疊、包裝、收錢。平平常常的動作,在我看來,簡直就是美妙的舞蹈。
她有個能耐,就是只要你說出做什么、給誰做,她總能給出合適的建議:什么花色、什么材質、多少尺寸。她的服務態度不是那種特別熱情或特別冷淡,對誰,不管老農還是干部,她都一樣地平和。
店里平時顧客不是很多,只有逢集時,人才會多些。即使人多,她還是一樣的輕聲細語、一樣的慢條斯理,說也奇怪,顧客愿意等,并不著急。
我不去扯布,最多去供銷社打瓶醬油或打二兩酒。打完之后,我也不著急回去,沿油鹽醬醋柜,經煙酒副食柜來到布匹柜,趴在高及下巴的布柜柜臺邊,看她給人扯布,像欣賞一幅精美的畫。
供銷社和供銷社里的吳娜,曾深深地吸引過年少的我。
后來供銷社改了制,轉由私人經營。我也到了外地讀高中,吳娜去了哪里,我不得而知。
跟在小鎮時難得見到一兩個漂亮女孩子相比,上高中時,身邊的美女就多了起來,班里有班花,學校有校花。每每與校園里的“花”們擦肩,我也會禁不住多看兩眼,跟同學一起品評一番,在心里跟吳娜比較比較。
也曾瘋狂到和一個同學悄悄跟在美女后面跑了一里多路。
一次晚飯后,與同學趙花一起到學校東門外的茶館里打開水,提著暖水瓶回來的路上,趙花指著前面一個穿白色高跟鞋的女子說:“快瞧,縣廣播站的播音員,人人都說是大美女!”
我順著她指的方向,只能看到美女匆匆的背影,“白色高跟鞋”離我們有十幾米遠。我說:“真的嗎?跟上去看看!”
我倆提著暖水瓶,快步跟了上去?!鞍咨吒弊呗泛芸欤袷勤s時間,我們緊追慢趕,跑出去一里多地,才追到她的前面,然后我們又若無其事地掉過頭來,裝作漫不經心,其實是“狠狠”地地盯了她一眼。
“真漂亮!”回來路上,我倆幾乎同時這樣感慨。那天晚自習,我和趙花遲到足足十分鐘。
但在十六七歲的我的眼里,“白色高跟鞋”還是太知性成熟了點兒。
前一段時間,我去文體館晨練,廊檐下一個練太極的婦女似曾相識,“誰呢,這么面熟?”記憶快速掃描,“是吳娜!”我想起來了。
吳娜發福了,整個人像一寸照片變為二寸照片一樣,放大了一倍,不過鼻梁上的那顆痣讓我確認她就是吳娜。
吳娜身著寬松肥大的太極服,一邊壓腿,一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跟身邊的人聊著什么。
我很想走上前去,跟她說:“你知道嗎,小的時候,我崇拜過你,你曾是我童年時代美的啟蒙和長大后美的標桿。你是什么時候離開供銷社進了城,后來嫁給了誰,現在應該有孫子了吧?!?/span>
我最終克制了自己沖動和唐突。吳娜根本不認識我。想當年,我們連一句話都沒有說過。我看她的同時,她也看了看我,從眼神中看出,她的確不認識我。
回家后,跟我愛人聊起了當年鎮上的供銷社和供銷社里的吳娜,問他認不認識。我愛人說:“怎么不認識?你們女的也喜歡看美女?想當年,去鎮上趕集,誰不逛供銷社?逛供銷社,誰不看吳娜?趕集回來路上,像我這樣半大小子,誰不說長大要是能娶到這樣的媳婦,該多好!”
我笑著說:“好吧,年輕時誰還沒做過美夢呢!”
作者簡介:王孝玲,江蘇省宿遷市散文學會會員,曾在《中國青年報》《新華日報》《勞動時報》《宿遷日報》《宿遷晚報》《楚苑》《駱馬湖文學》《宿豫文藝》《學習強國》《中國作家網》《作家網》等報刊和網站發表散文數十篇,十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