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崮:富有神奇傳說
作者:安玉琦
所謂“崮”,它的模樣很有意思,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而峭壁以下則由陡到緩,放眼望去,酷似高山城堡。這些戴著平頂帽子的山,地質專家稱之地貌形態中的“桌形山”、“方形山”或“方山”,而沂蒙人管它叫 “崮”。所謂“七十二崮”之聲譽,那是沾了陳毅元帥在革命戰爭年代著名詩句的光彩:“臨沂蒙陰新泰,路轉峰回石怪,一片好時光,七十二崮堪愛。”其實沂蒙山區的崮遠遠不止七十二座,據說有數百座之多,但其中“七十二崮”極其險峻,尤為壯觀,最具盛名的有孟良崮、南北岱崮、蘇家崮、大崮、抱犢崮、龍須崮等。在這里曾發生過抗擊日寇的岱崮保衛戰、大崮保衛戰和龍須崮暴動以及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如果說,沂蒙老區“七十二崮”是因陳老總的“堪愛”和孟良崮戰役等紅色記憶而名揚天下,那么,日照的“龍門崮”則因神奇的傳說而營造出的網紅打卡地。
龍門崮風景區,隸屬三莊鎮,東距日照海濱40余公里,沿著旅游大道一路向西,大道寬敞順暢,風景搖曳兩旁,愉悅著心情,來到龍門崮愈加精神飽滿。站在停車場上,舉目望去,龍鳳塔高聳于崮頂,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視覺。聽介紹,崮頂海拔416米,嘗有“山東海濱第一崮”之美譽。而橫臥在景區口鐫刻著園名的這塊大石頭,重約40噸,有如龍門崮之縮影,初來乍到者,定要與其留戀倩影,不然枉來一回,情何以堪?
其實,龍門崮一點也沒有七十二崮那樣的名氣,能算個小巫見大巫就不錯了。那是因為慧眼識珠的開發商,憑借這里的民間傳說開始打造起來,經過十幾年籌劃創意、精工細作,使之成為集觀光、娛樂、休閑、餐飲等于一體的三級景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龍門崮這里神話傳說和民間典故頗多,最有名的是“鳳凰落垛不落崮”傳說,龍門崮名稱也由此而得。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天,村子里有人發現從天空中飛來幾只鳳凰,它在崮上空飛旋來飛旋去,就是不肯落腳,最后無奈只好落在崮的旁邊小山頭上,難道是“沒有梧桐樹,哪的鳳凰來”嗎?
村子里人都很納悶,崮的上面多么寬闊平整啊,鳳凰為何非要落到那個小山上呢?而且以后,大凡經過這里的鳳凰都不會落在崮頂上。于是,村里族長求教于山中修道智者,他見族長虔誠又誠實,便對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有一年,玉皇大帝設宴為王母娘娘祝壽,邀請四海龍王及諸神參加,東海龍王因海界與北海龍王挑起事端,在壽宴上大打出手,玉帝大為惱火,于是將東海龍王貶罪至龍門崮下湖思過九十九天。
正如民間傳說那樣:“天上一天,人間十年。”思過期間,東海龍王思念妻兒家人,就每天到崮頂眺望東海,但到崮頂必經一處山門,也就是“龍門”。因此,便有“此崮龍門上,崮為門梁框,龍鳳雖呈祥,鳳卻不壓龍(王)”的“鳳凰落垛不落崮”的民間傳說。
后來,齊天大圣孫悟空學藝歸來途中經過東海,聽龍王說龍門崮這個地方“鳳凰落垛不落崮”,孫悟空生性好動又好逞能,于是它從腋窩拔根毫毛,猛吹一口仙氣,瞬間變成一只金鳳凰,扶搖而來,到達崮頂便盤旋欲落,多次俯沖都未成功,那是因為東海龍王故意捉弄他,便降下法術,讓他欲落不能。孫大圣氣急敗壞,一怒之下現出原形,并從耳朵里掏出金箍棒猛朝崮頂凸立巨石砸去,只聽霹靂般一聲巨響,這塊巨石便下沉數丈。至今,崮頂平臺巨石中心那道金箍棒凹陷印痕依然清晰可見。
讓齊天大圣孫悟空如此一番折騰,更加印證了龍門崮“鳳凰落垛不落崮”的傳說,且詩證:一聲巨響龍門出,鳳凰落垛不落崮。大圣逞能惱成怒,千秋揚名龍門崮。
其實,龍門崮我來過多次,但初見時并非心儀,因為站在山下路邊望上去,便可一眼望穿,哪得“落鳳臥龍”仙境?隨著多次身臨其境,方知“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粗淺與短視,只有深入此山中,且憑虛懷若谷之心態,自然會生發“哀懷抱絕境”之喟嘆。
如若不信,那么你就由著心情進山看看吧,光山洞就有72個,最有名的仙女洞、八戒洞、天洞、朝陽洞、仙螺洞、三星斜月洞等等,洞洞有傳說;石頭景觀更是數之不盡,最有名的情侶石、母子石、實心石、測謊石、雞鳴石、虎嘯石,石石有故事。景觀樹木各得其位,郁郁蔥蔥,有黑松、芙蓉、國槐、柞樹等生態林木遍布山巒溝壑,儼如一片綠色天帳,你沿著石道、石階上行,即使夏天也曬不著太陽,讓心情無比舒暢,便可一步一景進入眼簾。臨亭榭,少時歇息,賞山花爛漫,觀群鳥舞蹈,望藍天白云,聽溪流歡唱,何等地逍遙自在!進入廟堂凈地,禮拜、祈禱、許愿……大徹大悟,清凈心靈,留著真善美,除去假丑惡,此乃人生真諦!隨后,一身輕松,直到崮頂,亦升華境界: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緣身在最高峰。這個“千尋塔”,也叫“龍鳳塔”——建在崮頂平臺上,塔高23米,六角七層,每層塔脊半雕龍半雕鳳,層層塔體浮雕著“龍鳳致喜、龍鳳相戀、龍鳳呈祥、龍鳳相戲”。塔體則雕刻著龍鳳同心圖。此塔為吉祥建筑物,據說“情人摸一摸,龍鳳胎兒落”,意思是摸過龍鳳塔就會生出龍鳳胎。
龍門崮山頂還有處懸崖峭壁,其頂端有三塊聳立的巨石,形似石門,那個神秘圓洞,就是久負盛名的“龍門”。相傳很久以前,那天適逢農歷二月初二,時至晌午,突然電閃雷鳴,石破天驚,龍門崮懸崖峭壁的三石門徐徐而開,一條巨龍從中騰空而起,它就是東海龍王王敖廣,向人間布施甘甜雨露,滋潤眾生。后來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祭祀節日。
別小看龍門崮上的“龍門”,它可是東海龍王的心愛之所,派有眾多夜叉守護著龍門,由于天長日久,夜叉們思念之情日漸濃厚,且離東海遙遠,修道高人深諳其情,便不辭辛勞,四處籌資建起了“望海亭”,每當夜叉們思念之時就相聚此亭,面朝東面大海,談天說地,以解“鄉愁”,故為“望海亭”。
有道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只有登上“望海亭”,才能感受到那種“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的意境。
因此,望海亭雖在高處,但切不可望而卻步喲!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