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與被人求
文/郭軍平
人人都不是無所不能的神仙,即使是善于變化的孫悟空,也有少不了求人的事。于是,求人與被人求是人間常態。
過去經濟落后,人們生活普遍窮困,因而,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上,普遍出現生產工具和物資短缺的現象。為了彌補這一種缺陷,大家不是東家借就是西家借,相互幫襯著過日子。尤其到了紅白喜事的時候,幾乎家家出人出物,相互幫襯著渡過難關。這個時候,何至于主家去上門求人,基本都是主事人家家點名單了,點到誰,誰能不去?難道你家今后就沒有事?在鄉村,大家都懂得這個基本道理:能去就去,不要讓人去求你;即使遠在省內打工的,也要請假回去幫忙,更何況人在家里的呢?
求人與被人求畢竟不是經常的事,更何況國人歷來好顏面,講骨氣,多內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盡量自己去做,能不求人盡量不求人,求人的問題都是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的。古語不是有“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這當然是一個比方,打老虎畢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情,世上有幾個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因此,求人也不至于達到像打老虎那樣的難度了。
求人與被人求,多半是發生在親朋之間的事情,絕不會發生在陌生人身上。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落水或者其他險情,反而常常是陌生的英雄挺身而出。這個時候當然不是求人的問題了,而是危急時刻自己都不知道求誰的問題了。自己被人救或者自己救了別人,都是在危急情況下別人或者自己出于道義與惻隱之心,才不計回報地出手相救。畢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因而,我們說的求人與被人求多是發生在正常情況下的事情,絕不是上面所講的的特殊情況。求人與被人求中的所求方一定認為事情在對方的能力下是完全可以辦到的事情,而不是超出對方辦事的能力。
譬如,你收入一般,絕沒有人向你借錢買房,因為人家知道你辦不到這個事情;譬如,工作調動,你是普通職工,絕沒有人向你開口,因為你手中無權沒有這個能力;譬如,你是歷史學科老師,如果遇到學生所求,多半是要解決歷史學習上遇到的難以解答的問題,而絕不是數學學科上遇到的問題。可見,別人所求的問題,基本在你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之內。
拿我來說,我之常被人求,多是寫文章或者修改文章的事情。至于給別人發表文章,我是沒有那個能力的,因為我不是哪個正規雜志或者報刊的主編或者編輯。至于自己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那是主編或者編輯約稿或者自己郵箱投稿后被人家選中的事情。我解決不了的問題絕不在我的能力之內,我當然不敢給別人承諾。
至于熟人請幫忙寫個東西或者修改什么文章,這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還可以做到的事情,但如超出自己認知范圍外,絕不是什么文章都能寫或者都能改的,我當然不敢承應或者夸下海口。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遇到被人求的事情,即使再忙,能解決就解決,被人求和所求人都是熟人熟面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畢竟陌生人絕不會求你吧。
俗話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事,能幫忙還是盡量多幫忙。畢竟,山不轉路轉,說不清哪一天自己還要反過來別人呢。
作者簡介:郭軍平,全國十佳教師作家,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散文集《詩意語文》三部曲、《懷念河流》、《書香,生命中最美的遇見》;長篇小說《黃河英雄兒女傳》;獲得“杜鵬程文學獎”;“葉圣陶教師文學獎”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