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感
成 法
博覽群書,在文字里徜徉,就能感受到文字帶來的美好與快樂,就是這么簡單、直接。讀書讓人遠離庸俗、陶冶情操;讓人滿腹經綸、口吐蓮花;讓人在不經意的言談舉止間透露出自信、灑脫、儒雅、隨和,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可謂“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集百家之靈氣,薈文化之精髓,融古今之錦繡,貫東西之正道。萬千氣象,洋洋大觀,足以純粹人的精神,豐厚人的神蘊,陶冶人的性情,蕩滌人的心靈。書像人生的指揮棒、像前行中的方向盤、像光芒萬丈的太陽、像黑暗籠罩下的一盞孤燈。讀書明心智,讓你洗凈鉛華、除去蒙塵。時刻提醒你要時時注意、事事洞明、處處睿智。讀書可以開闊眼界、賞景觀史,讓你思接千載,視遙萬里。一本書敞開一扇新門,一本書迎來一個新世界。你信馬由韁、來去自由、忽而是你、忽而不是你。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書一乾坤。走進書里的一段文字,你就可能走進了一條歷史長河。讀一千本人物傳記,你就可能體驗到一千種人生,讓你心曠神怡、思路開闊,一路陽光大道,一路春暖花開。因為書中蘊含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荒誕不經都映射了生活、渲染了生活,是現實生活本來面目的真實寫照。正如朱熹所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雨果曾說:“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楊絳先生也說:“讀書的意義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小學起,我就喜歡讀書并崇拜那些大文豪,讀過高爾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魯迅的《吶喊》和《朝花夕拾》;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雖然當時年幼,讀書也不求甚解,但從字里行間中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很多道理,受到了很大啟迪,對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都起了很大作用。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閱歷的不斷豐富,讀的書也逐漸多了起來。深深的感覺到書的通透、優雅和睿智可以沖破歲月的塵煙,浸潤到讀書人的心底。由內及外、由表及里,讓讀書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散發著一種特殊的書卷氣,翩然風度、迷離氣質,朦朧而淡薄、雋永而持久。正驗證了那句諺語“是真名士自風流”啊!
讀書,與文人雅士交談,與圣賢大德會晤,在語林詩海中盡興暢游,一路走來,俯瞰人生風景。讀古代之書,與先賢擺龍門陣;讀當代之書,與“專家”聊網絡語。讀一本好書可以讓你接受一次精神洗禮,滋養智慧。讀一篇好文章可以讓你茅塞頓開,胸懷遠大。當風險和挑戰來臨之際,你定能坦然面對、從容不迫、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書中,你還能看到起起落落的人生,學到為人處世的本領。讀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看謫仙人的孤獨無助、壯志難酬,學他的胸襟闊大、豪邁豁達;讀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看東坡居士的跌宕人生、宦海浮沉,學他的處之泰然、隨遇而安;讀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五柳先生的悠哉游哉、穎脫不群,學他的天性純潔、不慕富貴;讀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看“千古第一才女”的清麗溫婉、命運多舛,學她“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壯志豪情。
清風吹月落,書聲伴日升。淡淡的書香飄來,涌動著淡淡的清雅。“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夜雪初雯讀到朝輝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歲月寂然運行中,心靈因書,時而大慟,時而微喜,時而寒霜徹骨,時而微風拂面”。書,只要你愿意,它就會甘心伴你左右。當你孤寂的時候,它會與你當面交流;當你獨酌的時候,它會與你同桌共飲;當你無聊的時候,它會為你尋找樂趣;當你迷茫的時候,它會給你指點迷津;當你昏沉的時候,它會給你把脈點穴;當你渾噩的時候,它會給你警示啟發。當你能夠獨自一人在精神世界里自始至終保持恬淡愉悅的狀態時,一定是你所讀的一本本書,為你的心靈暗開了一扇扇窗,悄啟了一扇扇門,默指了一條條路。這些書既不喧嘩也不張揚,時時刻刻在與你的心靈對話;時時刻刻在催促著你要勤于思索。以自身的簡單成就你的豐富;以自身的博大拓寬你的視野;以自身的平靜引領你的安詳;以自身的厚重影響你的踏實;以自身的開放完善你的精神世界。正如于謙所言:“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通過讀書,可以讓你“坐地日行八萬里”,把人類數千年、數萬年的生命時空納入到個體的生命時空中,使你的邏輯更加縝密,思維更加活躍,想象更加豐富,令你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進而使你既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看不到的景象;又可以聽到現實生活中聽不到的新聞;既可以體驗到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生活;又可以穿越歷史長河,體味先人的古代故事。還可以把那些所有煩惱和不快統統拋到九霄云外,進入一個精彩的世界,體會不一樣的美好人生,使你活得更加開通、脫俗、舒朗、幸福。
對讀書人而言,書是一種依戀,一種牽掛,一種精神寄托。忙碌了一天,靜下心來,不妨沏一壺香茗,邀一彎斜月,迎一縷清風,弄一樹花影,品茶聽曲,讀書潤筆。悟出人生的滋味,悟出生活的真諦,悟出生命的火花。在春夏秋冬的每一天,生活在書香濡染中,體味書香之美,人生就會變得愈加醇厚綿長,真正做到“心中若有桃花源,無處不是水云間”。
最后,用陸游的一首詩和大家共勉:“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作者介紹
成法,博士后,曾在研修法律條文的路上行走了數載,前日稍不留神掉進了詩文詞海,如今手握一只瘦筆為槳,喜怒哀樂做舟,朝著有你的方向,伴著一首只有你我才懂的樂曲,迎著唐風宋雨,蕩漾在詩詞散文匯成的浩瀚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