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wǎng)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歲月閑語

歲月閑語

——和母親的聊天記錄

 

作者:褚蘭德

 

  一

 

  把母親浮腫的雙腳放進(jìn)溫?zé)岬乃枥铮议_始輕輕地按摩搓洗。母親抽縮了一下腳呻吟著說,輕一點(diǎn),疼得很。我知道,母親身上每一塊骨頭的疼痛,每一塊肌肉的僵硬,每一個關(guān)節(jié)的變形,都與歲月深處的那個叫背篼、鐮刀、鐵锨的勞動家什有關(guān)。母親每背一背篼土灰,就能開墾一片肥沃的土地;每揮一把挽鐮,就能收獲一懷飽滿的青稞;每鏟一锨雜草,就讓油菜花流出滴滴沁香的清油。那些年,母親使出渾身的力氣,從生產(chǎn)隊(duì)里掙來的每一分所謂的工分,就能填飽她的七個娃娃餓扁的肚子。

  腳上的疼痛,又一次喚醒了母親蒼老又清晰的記憶。母親一連串說出了好些個女人的名字:殷正蘭、劉秀英、蘇庭花、王梅香、吉世蘭……這些婦人我都熟悉,她們都是當(dāng)年和母親一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為了熬過苦日子和生活抗衡的拼命三郎。關(guān)于人生中的各種苦難,老天爺在她們每個人身上都做了最好的詮釋。

  “那時修梯田,生活正是困難時期,我們餓著肚子一腳一腳的蹬鐵锨,一鐵锨一鐵锨的挖土,一背篼一背篼的背土,腳上的骨頭都給蹬散架了,差點(diǎn)把我們活活掙死嘞!”母親這樣描述當(dāng)年修梯田的情景和感受。

  梯田就修在我老家的后山上,小時候提著暖瓶背著干糧,給在田地里收割莊稼的父母親送過茶水,沿著崎嶇又陡峭的山路,伸長脖子咬緊牙關(guān),在烈日下那座山我掙死拔命地爬過無數(shù)次。沒記錯,梯田總共有十八層,一直修到了離天最近的地方。一座荒山,究竟是怎樣變成一臺一臺的片片良田的,我可以想象也無法想象;父輩們究竟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只有她們自己心里最清楚,不然,堅(jiān)韌的母親怎會輕而易舉地把刻在骨頭里的痛疼掛在嘴邊呢!

  母親提到的那些老人,好幾年前就已經(jīng)離世了,她們的一把殘骨爛肉仍然滋養(yǎng)著她們流凈汗水淚水血水的那片厚土,對于這個美好的世界美好的風(fēng)景,她們少看了許多眼。用母親的話說:苦干了身子流干了淚,最后一把黃土把骨頭埋。在母親冥思長嘆中,她們的模樣一一在我眼前鮮活。

  母親感嘆:我還活著,早也活夠了,福也享盡了。

  我說,您還沒活夠,福也還沒享夠,老天爺讓您在人世間多留幾年,多看看這繁華三千,等有一天您與她們相會了,也好向她們喧一喧她們未曾看到過的盛世美好。母親靜默不語。

  除了大拇指,母親雙腳上的其它幾個腳趾都是彎曲的,也可以說是殘疾的。母親小時候也趕上了女人卑屈裹腳的時代。母親說,是在九歲那年,外祖母把她按在炕上,用長布條一根摞一根的把她的腳裹成了“粽子”。第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母親實(shí)在堅(jiān)持不住了,她就偷偷地把裹在腳上的布條給拆了,換來了外祖母的一頓痛打,腳照裹不誤。被緊緊裹扎住的腳又燒又疼,母親就把雙腳浸泡在涼水盆里,讓疼痛得到暫時的緩解,尤其到了晚上更是疼得難以入睡,也不敢哭,母親就蜷縮在炕腦角落里數(shù)天上的星星,前半夜聽狗叫后半夜聞雞鳴,在漆黑的夜里,母親所能感受到的只有無邊的黑暗。如果我是只雞或者是只狗就好了,不用裹腳,不受那苦。母親當(dāng)時就是這樣想的。到了白天,母親費(fèi)力地出門,強(qiáng)忍著腳上的疼痛背起背篼,去拾牛糞拔豬草。還是背篼,母親這一代人的背篼里,裝的全是人生的艱辛世間的寒苦。

  母親幸運(yùn),腳被裹了一年后,小腳女人們迎來了一個明媚的春天,解放了,舊社會的裹腳制度廢除了。外祖母終于拆掉了裹在母親腳上的臭布條,母親又一次開始學(xué)著走路。從此,她用一雙殘疾的雙腳,踏著泥濘,坎坎坷坷,磕磕絆絆地走過了整整八十四年的風(fēng)雨歷程。

  關(guān)于裹腳的話題,我不想再與母親聊了,因?yàn)樵倭南氯ィ掝}就會延伸到另一個小腳女人的身上,這個小腳女人的一生過得更是悲苦凄慘。母親的有些記憶已經(jīng)塵封了好多年,我不想再去推開她記憶的大門,不想讓母親心里撒了鹽一樣蟄蝕得難受。都說最遠(yuǎn)的思念是最深的痛,父親離世多年,還有幾位最親的親人也相繼走失,對這種感受我深有體會。母親的母親,那個苦命的小腳女人,離我們太遙遠(yuǎn)太遙遠(yuǎn),記憶里的外祖母早被歲月厚厚地裹住,就像她當(dāng)年給我的母親裹腳一樣,一層又一層。塵封吧,不要揭開母親心上的傷疤,人生中的有些傷口,愈合需要一輩子,或者其實(shí)根本愈合不了。更何況,對于一個快接近耄耋之年幾乎要告別記憶的老人來說,有些回憶既艱難又殘忍。

  我低頭給母親搓腳,母親低頭撫摸我的頭發(fā)。母親問我:“你的頭上為啥也有這么多白頭發(fā)?”

  “您眼花了,是蟣子吧。”我打趣。

  “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這么好,哪來的蟣子呢?”

  ——和您一樣,我也是母親,歲月染白的。我繼續(xù)給母親修腳,心里是這樣回答的。

 

  二

 

  低頭彎腰,就三五分鐘而已,可是母親卻已明顯力不從心,現(xiàn)在,她瘦弱又僵硬的身體撐不住的東西實(shí)在太多了,包括自己又瘦又輕的身子。我快速給母親洗完頭,用牛角梳慢慢梳理她滿頭的白發(fā),發(fā)現(xiàn)她的頭發(fā)有點(diǎn)長了,我說您再堅(jiān)持一會,我給您剪一剪修一修。年歲大了,母親出門很不方便,妹妹在家里早就準(zhǔn)備了理發(fā)工具。可是每次我們想要給她理發(fā),她都會笑著婉拒。雖然上了年紀(jì),但母親心氣一直很高,穿衣打扮上仍然很注重,不將就不邋遢。原以為,愛美的母親擔(dān)心的是我們給她理的發(fā)不好看而拒絕,可今天在我的再三堅(jiān)持下,母親才吐露了她的心聲:“姑娘們不能給自己的母親理發(fā)”,我很驚訝,繼續(xù)發(fā)問,“丫頭們給自己的媽媽理發(fā)的話”,母親接著神秘地解釋,“以后我們都?xì){了,閻王爺就讓丫頭把媽媽的頭發(fā)一根一根地接上,如果接不上的話,閻王爺就會懲罰你,上刀山下火海炸油鍋。”母親說得一本正經(jīng)。當(dāng)然,母親的這些話很迷信,但有一點(diǎn)卻不含糊:為護(hù)兒女周全,寧愿上刀山下火海炸油鍋的那個人一定是母親,這是每一個母親生來具有的本能,無論怎樣都改變不了。

  年輕時候的母親,有一頭烏黑的長發(fā),走起路來兩股辮子在身后有節(jié)奏地飄蕩,如風(fēng)吹楊柳般好看,我總覺得那是村里獨(dú)一無二的風(fēng)景。

  我給她剪發(fā)的那一年,不知母親得了什么病,面部浮腫眼神迷離,整天氣喘吁吁,無精打采,每天勞作回來她就癱軟在炕上不能動彈。家里窮,得不到好的醫(yī)治,父親就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抓了幾副中藥給母親服用。母親就把那點(diǎn)中藥一遍又一遍的熬著喝,直到熬出的藥湯沒有了顏色,母親才肯把藥渣倒掉。即便身體極度不適,母親仍然早出晚歸去勞動。窮光陰逼上了,沒辦法,這是母親的原話。身體的病痛,生活的勞累,母親的烏發(fā)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瘦骨嶙峋的母親把一把剪刀遞給我,說把她的辮子給剪了。母親的長發(fā)就是這樣斷送在我的手里,那年我大約十歲左右,當(dāng)時給母親剪留的發(fā)型,就像民國時期剪掉了男人腦后的托辮一樣難看。從此,我年少的眼中少了一片美景,但滄桑的母親身上又多了一份堅(jiān)韌。

  直到前幾年,母親經(jīng)常咳嗽不止,我們帶她去醫(yī)院做檢查,醫(yī)生說她的肺部有大面積的鈣化點(diǎn),說明以前得過肺結(jié)核,我們恍悟。

  “那再咋辦?您年輕時那兩股又粗又長的辮子就是我給剪掉的!”我故意問母親。母親頓了頓幽默地說:“娃娃你甭害怕,閻王爺心里有卡瑪(心里有數(shù))。”從小到大,母親給我們講的神話故事,總會有完美的結(jié)局。

  母親頭皮上有少許頭屑泛起。她說,如果有把篦子來刮一刮頭皮多舒坦。我對答,篦子好多年已經(jīng)不用了,現(xiàn)在連買都買不到了。

  篦子與我小時候頭上的虱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那時候我頭上的虱子真是多得很,白花花的蟣子也不少。那年月,虱子蟣子是農(nóng)家人身上的標(biāo)配,但標(biāo)配在女孩子的發(fā)辮上,確是難看。母親只要一有空,就會坐在土屋檐下的石頭臺臺上,把我按在她身旁,抓我頭上的虱子,每次就像在雜草里撿芝麻一樣費(fèi)力的尋找。蟣子更難清理,篦子是最好的工具。從發(fā)根到發(fā)尾,母親手里的篦子麻利地在我發(fā)間穿梭,一遍又一遍,我頭上那些頑固的生物著實(shí)讓母親鬧了心。可每當(dāng)此時,我卻盼著母親的抓虱子工程早點(diǎn)結(jié)束,因?yàn)榇箝T口上還有等著我玩耍的小伙伴們,她們高一聲低一聲的輪流呼喚著我的乳名,我有點(diǎn)迫不及待,盡管一到晚上,虱子在我頭上身上自由自在地游走時把我癢癢得直要命,但白天和玩伴們玩耍的快樂要比抓緊除去我頭上的虱子重要得多;而有的時候,我就在母親懷里睡著了,涎水濕了母親的腿面一片,美夢連天。就這樣,梳著梳著,歲月還是從細(xì)密的篦縫間悄悄溜走了,那些虱子蟣子和我的青春一起,消失在歲月的深巷里。今天,母親在我頭上看不到它們的影子,而只看見了一根又一根早白的發(fā)。

  “那時候你大伯病重,身上的虱子啊就多唉……”,關(guān)于抓虱子的話題,在我記憶深處還有太多有趣回味的故事,而在母親的記憶深處卻烙著不一樣的畫面,母親先是提到了大伯。

  大伯老實(shí),吃苦耐勞,五十出頭就得了嚴(yán)重的肺心病。那年病重父親把他接到我家養(yǎng)病,沒有換洗的內(nèi)衣,母親就用一些白洋布頭對湊著給大伯縫制了一件內(nèi)衣,大伯說沒穿過這么舒適的衣服。大伯沒能熬過那個冬天,次年,大伯母也因心臟病突發(fā)撒手人寰,兩人都沒能活到六十歲。他們的兩個最小的兒子從此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一個十三歲,一個十五歲,后來,他們自然成了父母親的孩子。大的在二十歲時由大哥操持招了工,那是父親壓在大哥頭上的死命令,說一個書生吃不了地里的苦;小的在十九歲時父親做主入贅成家,卻不料,苦盡甘來之日,那苦命的小子因車禍喪命。父親悲痛欲絕,母親肝腸寸斷。

  貧困交加的那些年月,父母親接濟(jì)拉扯成人的同族孩子還不止他們兩個。

  我問:“你們那一代人,為啥會有那么大的包容心?更何況那時候家里那么窮,自己孩子又多。”

  母親的答案是:人性本善,世道輪回。

  善良,包容,接納。母親的心中永遠(yuǎn)燃燒著三柱慈煙繚繞的佛香。

 

  三

   

  “和父親結(jié)婚那年您多大?”

  “十六歲。”

  “結(jié)婚前您見過父親嗎?”

  “沒見過。”

  母親比父親小五歲,當(dāng)年他們成家時,父親應(yīng)該是二十一歲。

  “媒妁之言訂終身,貧富好壞牽一生”,這是母親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也是舊社會里所有男女姻緣的現(xiàn)狀。十六歲,正是花季少女的最美時光,但母親卻在懵懂中早為人婦。“那時候女孩子們在十六、七歲時都已經(jīng)普遍出嫁了,社會落后,家庭困難,女子‘不為娘家掙光陰,只為婆家立鍋灶’”。母親說得靜而坦然,她的這番話大概也是她對女子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另一番解釋。

  母親悠然回憶,記憶在時光的罅隙里游走,只要她刻意不選擇忘記,許多往事就會被歲月過濾在母親的記憶深處。

  母親十六歲嫁過去時,除了最小的叔叔還沒有成家以外,其余的伯伯們都已娶妻生子,家里老小共有二十多口人,那時老人不主張分家,所有的兄弟們都在一口鍋里吃飯。為了家庭和諧,避免妯娌間不產(chǎn)生矛盾,當(dāng)時她們的婆婆——也就是我的奶奶就讓幾個兒媳婦輪流做飯,每人十天一班,公平上崗。母親年齡尚小,有些家務(wù)活農(nóng)活根本接不順當(dāng),還好,有善良的大伯母三伯母經(jīng)常幫襯,幫母親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零年,正是國家遭受三年自然災(zāi)害的困難時期,又趕上了激進(jìn)的“大躍進(jìn)”年代,老百姓鬧饑荒嚴(yán)重,生活苦不堪言。“去地里勞動,餓得眼前直冒金花,癱坐在地邊上就再也起不來,還餓死了不少老人娃娃嘞!”母親刻骨銘心。

  一九五八年時母親十九歲,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女孩,只活了三十六天;一九六零年,生下了第二個男孩,但只帶給母親八個月的希望。倆孩子到底是病死的還是餓死的,到現(xiàn)在母親都不能確定。母親的敘述平靜得讓人驚訝,她的這種處世坦然和波瀾不驚,大概就是從歲月的長河里一路顛簸,經(jīng)歷了各種生活的挫折和磨難后的沉淀。

  “后來呢?”

  后來,生活緊張,家里人口也越來越多,家庭矛盾也越來越大。“長把的鐵锨短把的鏟,各過各的生活就是活神仙!”,“三家四靠,搗爛鍋灶!”任性干氣的四伯天天嘴里嚷嚷著順口溜式的口號,第一個提出了分家。那個大家庭也到了不得不分的時候。

  一頭黑乳牛是父母親分家時得到的唯一家產(chǎn),除此之外,家里一無所有。母親幽默地這樣形容當(dāng)時家庭的貧困:人們常說窮得叮當(dāng)響,但那時家里連個叮當(dāng)響的鍋碗瓢盆都沒有。年輕的父親精明能干,有膽有魄,在生產(chǎn)隊(duì)里擔(dān)任過小組長之類的芝麻官,“大躍進(jìn)”運(yùn)動中自然受到了連累,倔強(qiáng)的父親被誣陷成“四類分子”,成了那些被慫恿為“積極分子”的批斗者重點(diǎn)攻擊的對象而被連日批斗,當(dāng)時再加上親兄弟間對父親的擠兌,逼得父親做出了一個果敢的決定:天下有黃土也有水哩,我還不相信生活把我逼死哩,搬家!

  那頭黑乳牛駝起了父親母親的那個家:一邊是母親的一個陪嫁小箱子,一邊是家里僅有的半麻袋青稞。父親手牽著五歲的大哥,牛背上騎著三歲的大姐,母親懷抱著不到半歲的二姐,父親唱著山歌,母親流著淚水,吆喝著黑乳牛翻山越嶺,離開了生養(yǎng)他們但卻讓他們無法容身的那個偏僻的窮山溝。

  上天總是仁慈的。東川鎮(zhèn)尕牧隆下村——那片多情又富饒的土地,接納了落魄的父母和三個憐惜的生命。這么多年,為什么我對那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總是魂?duì)繅衾@,為什么我對那些曾經(jīng)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總是念念不忘,我想,這就是浸滲在我骨頭和血液里的一切緣由。

  父母的遭遇,得到了村里高氏家族中一位單身老人的同情,他將自己僅有的兩間土屋,無私地暫借給我的父母安了身。在后來的許多年里,我們一家人的身上總貼著一張“外鄉(xiāng)人”的標(biāo)簽,盡管父母謙和有度,低頭彎腰,但在村子里難免還是會受到一些勢力派的排擠,就連有恩于父母的那位老人,因受到別人挑唆處處刁難父親,但父親卻從未對他有過怨恨。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母親不會講這樣的雅句,她常念叨在我們耳邊的一句話是:人一輩子活個幾十幾截子哩,別人的恩情忘不得!

  忘不得,我們永遠(yuǎn)感懷那位有恩于我們的老人,感懷那片養(yǎng)育我們的土地!

  “再后來,隊(duì)里給我們批了一院莊廓,東借西湊蓋了三間西房,總算有了個藏頭的地方。”

  “再后來,家里又添了四個孩子。”

  母親的思路一點(diǎn)都不混淆。

  一九七八年中國改革開放,一股和煦的春風(fēng)吹暖了大地;一九八二年包產(chǎn)到戶,老百姓有了盼頭,在勤勞致富的路上大踏步向前,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了。我驚訝,對于這些特殊的事情和時間,如果不是母親當(dāng)面給我說出來,我是斷然不會相信母親會對此有著特殊的記憶,因?yàn)椋皇且粋€目不識丁的老嫗,一個連她自己孩子們的生日都不記得的母親。

  再后來的生活經(jīng)歷我都記得——

  記得堅(jiān)強(qiáng)睿智的父親,對未來的世界總有著超前的認(rèn)知,他用對生活永不服輸?shù)哪枪蓜蓬^,和一匹青馬加一頭黃牛的力量一起,在那片高天厚土里,給他的七個孩子埋下了不一樣的人生種子;

  記得堅(jiān)韌寬厚的母親總是起早貪黑,煙熏火燎地跪在灶臺前,烙著一鍋底一鍋底的青稞面干糧,總是毫無怨言地踐行著一位樸實(shí)的農(nóng)村婦女和一位母親的默默無聞;

  記得二哥三哥同時考上大學(xué)時,父親坐在院子里又笑又哭的場面;

  記得三十年前父親再一次不得不舉家搬遷時,母親坐在菜園的地頭上哭泣的背影;

  ……

  后來啊,在小鎮(zhèn),母親陪我們繼續(xù)前行,看人間不一樣的煙火。

  語落。與母親對望,她淚眼溟濛。我說,這些,您記得嗎?

  母親雙手抹了把臉:“不記得了——”

  您不記得的,總會有該記得的人替您記著。

  每一段艱難歷程的跋涉與跨越,每一個奮斗者不懈追求的背后,都有一個堅(jiān)強(qiáng)不屈的靈魂——這是父輩們用鏗鏘的足跡一路刻在大地上的航標(biāo)!

  母親翕動著嘴唇,陷入沉思。而我,艱難地寫下了這段文字

  ——

  一種我從未有過的釋然,從熱淚里流淌!

 

  作者簡介:褚蘭德,青海門源人。中學(xué)高級音樂教師,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海北州音樂舞蹈家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散見于《青海湖》《金銀灘文學(xué)》《作家網(wǎng)》等文學(xué)刊物和網(wǎng)絡(luò)平臺。現(xiàn)供職于門源縣教育系統(tǒng)。

 

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fā)布

 

作家網(wǎng)圖標(biā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性色av| 鲁啊鲁阿鲁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加勒比在线| 男人的肌肌捅女人的肌肌|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草草影院www色欧美极品|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北条麻妃中文字幕免观在线|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乱妇bbwbbw|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欧美一级做a影片爱橙影院| bt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 我被丝袜长腿美女夹得好爽| 特黄特色大片免费播放|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 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 在线视频第二页|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桶进| 黑白禁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 肥大bbwbbw高潮喷水| japanese国产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