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黃土魂

黃土魂

——甘肅莊浪梯田人孔祥吉事跡

 

作者:柳國隆

 

  他是中國共產黨全國十一大代表,他的名字屢屢見諸報端,他是莊浪縣六七十年代的風云人物,即使現在,你若在五十歲以上的莊浪人面前提起他,許多人仍會毫不猶豫地說:“孔祥吉可是咱莊浪縣的名人”!

  孔祥吉之所以成為名人,與莊浪縣從1964年開始的那場曠日持久的改土平田運動有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農業學大寨”的口號聲中,以“很能吃苦、很能拼命、很能硬干”而著稱的莊浪兒女,由各級政府組織,在15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拉開了“十萬人戰梁峁,移山填壑修梯田,再造莊浪秀美河山”的序幕,莊浪幾代人數十年如一日,“咬定青山不放松”,上下同欲,戰天斗地,開墾、移動土石2.76億立方米,硬是用镢頭、鐵鍬、鋼釬、架子車等簡陋的工具,在濯濯童山上啃出了“等高線,沿山轉,寬適當,長不限”“水不出田,土不下山”的高水平梯田100多萬畝,從而使97%的耕地告別了”旱來苗稼枯,雨澇絕了收”的歷史,展現出“道道青山緊相連、層層梯田繞山間”的壯麗景觀。以色列農業專家道夫?斯通曾動情地贊美莊浪的梯田是“繪在黃土高原上的一條彩帶,一幅迷人的風景畫”;美國專家貝姆斯面對麥浪翻滾,翠帶束巔,氣勢磅礴的梯田景觀,也止不住驚嘆:“這是中國農業的希望工程!

  1998年,莊浪縣被國家水利部命名為“中國梯田化模范縣”。

  莊浪縣成了名副其實的“梯田王國”,可又有誰能想到,這個王國的最初開拓者,竟是一位斗大的字也不識一籮筐的平頭百姓——孔祥吉。

  孔祥吉從一開始就扮演起了修梯田大軍先鋒的角色,并且把自己的一生押在了改土平田的偉大事業上,他之所以“鐵了心要把地整平”,還得從他的家世說起。

  解放前,孔祥吉家有十多口人,種50多畝地,全家人一年四季拼死拼活地勞作,卻始終沒能解決溫飽問題,為了使家里人填飽肚子,他十多歲就逼迫外出學小商販做生意,最常做的是去寶雞徒步販雞蛋,十天一個來回,腳板磨破不說,走路還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筐翻蛋打,錢物兩空,真是萬分艱難,苦不堪言。他也想規規矩矩呆在家里種地,可無論怎么折騰,那些山地就是不長莊稼,解放初雖有好轉,可缺衣少食的問題仍像噩夢一樣困擾著他。1954年,“一老奉實,很能吃苦”的他被村民推選為朱店公社楊家灣大隊(后改為立新大隊)支部書記,這個大隊由散落在胡家溝、牛兒咀溝等溝沿梁峁上的8個相去甚遠的小隊組成,這一帶農民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正如當地民謠所唱的“十田九溝頭,耕地滾了牛,十種九無收,饑渴雙淚流”“一年盼著一年富,年年穿條沒襠褲”。由于這個大隊的耕地大部分在“滾牛灣”和“荒山梁”上,不要說在“瓜菜代”的年月,就是在景況好轉的時候,村民們缺吃少穿也是家常便飯。饑荒嚴重時,這個大隊的一個生產小隊甚至發生夜間群出搶別隊玉米的事件。作為村支書,解決村民的吃糧問題便成了孔祥吉的一塊心病。可是任他絞盡腦汁,跑斷鞋跟,除了向公社討得“放在一起斤頭不少,分下去一個人一年也就幾十斤”的救濟糧外,這8個隊的1400多號人,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面對這一嚴酷的現實,他經常思考著怎么能提高土地產量的問題。當上級政府作出改土平田的決定后,孔祥吉眼前一亮,他很快就認識到這是一個好辦法,而且是唯一的辦法。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地整平”。

  但村民們當初都不太認可改土平田這件事,1966年,村里人“吃菜葉,咬菜根”,生活十分艱辛,而且各隊居住分散、相距甚遠,孔祥吉頂著村民們“他想出風頭,整的我們餓著肚子干革命”的抱怨,硬是在各村抽掉出80名精壯勞力,組成莊浪縣第一支農田基本建設專業隊,在楊家灣被稱為“風水寶地的土不能動,誰動了誰家就死人”的風臺梁,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工地吃飯,晝夜苦戰,農忙專業干,農閑總動員,男女老少齊上陣,一人土凍前完成一畝田”的移山填溝、改土造田運動。

  楊家彎改土的第一個年頭,雖然專業隊風雨無阻,每天干十幾個小時的活,每人日開墾移動土石67立方米,且農閑時婦女兒童一齊上,最緊張時一日三餐都在工地吃,但因勞動工具太落后,改土效率很低,當年入冬時,只修成60多畝梯田。為了徹底解決改土效率低的問題,1967年春,孔祥吉親自帶領從各村抽調的30多名精壯勞力去關山割毛竹,組織婦女將割來的竹子編成席,然后在朱店營業商店換成架子車。剛開始換來24輛,后來增加到80多輛。到責任承包到戶時,楊家灣架子車數量增加至200多輛,戶均兩輛,此后,他還組織了30多人的副業隊到安口鎮小煤窯挖煤,將掙來的錢買磷肥、尿素,解決了新修梯田肥料不足的難題,使畝產由整修前的100多斤增加到300多斤,雨水合節、旱澇適中的年份,畝產達到500多斤

  糧食豐收給楊家灣人帶來了幸福,使他們看到了希望,也認同了孔祥吉的選擇,到1975年,楊家灣大隊已修成梯田3000余畝,全大隊在莊浪縣率先徹底告別了吃救濟糧的歷史,楊家彎的改土平田首戰告捷。省、地、縣來這里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梯田現場會、小麥豐產經驗交流會不知開了多少場,孔祥吉也在大會小會上毫不保留地介紹了本大隊修梯田的經驗。1977812日,孔祥吉去北京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是甘肅省30多名代表之一,也是平涼地區唯一的農民黨員代表;開會時,他被安排在816號的顯要位置上,會后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合影留念。這在大字不識幾個的孔祥吉看來真是“萬萬想不到”,其他人也羨慕不已,然而只要你去過楊家灣,去那幾個山頭轉一轉,看看那纏繞在七溝八梁上多達3000畝的“水平”梯田,再看看那一礎子一礎子筑起來的高達5米高的“椽幫堰”,尤其是看看那夏日漫山遍野“綠浪臨風泛碧波,春華遍地化半煙”的喜人莊稼,再看看楊家灣人“一年打下的糧食足夠三年吃”的豐收喜悅,你就會認為孔祥吉被安排在人民大會堂“816號的顯要位置上”的當之無愧。

  孔祥吉樹立了一個典型,讓莊浪人民看到了改土平田的希望,堅定了改土平田的信心,最終促成了莊浪縣大搞平田造地巨大工程,并榮獲全國梯田化模范縣的壯舉。

  梯田改變了楊灣村人的命運,也改變了孔祥吉的命運,使他成為了遐爾聞名的勞模,參加完中國共產黨全國“十一”大之后,孔祥吉作為梯田建設的先進代表被任命為朱店公社黨委副書記,主管農業,在擔任這一職務期間,他幾乎跑遍了朱店公社的每一個村莊,督促春播秋收,他帶頭搞的“三锨深翻做條田”、“洋芋揣薯留芽”、種子改良、治河增田等工作,都是莊浪縣的重要工程和示范點。

  1984年,孔祥吉調任莊浪縣郭堡苗圃主任;他除了帶領職工做好育苗等本職工作外,還組織職工發展多種經營——養豬,釀醋,做沙發,為單位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1986年,莊浪縣成立水保工作站,孔祥吉調水保站工作,與張嘉科等人分管梯田規劃驗收,每天徒步走幾十里路,他驗收梯田十分認真,鐵面無私,田埂夯筑不堅固的一律定為不合格,并要求立即返工,肥土處理不當的也拒絕驗收。

  1987年,孔祥吉被轉為國家正式干部,享受科級待遇,后被水保局派去負責趙墩堡子溝小流域治理,組織造林、打壩工作。當時,那兒的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住的是臨時修建的幾間土房,一日兩餐,頓頓離不開洋芋,飯還要親手做,活計又雜又累,白天干苦力,晚上還要巡山禁牧,去那兒干公家事的人大都呆上幾個月就嚷著調離,孔祥吉卻一呆就是三年,和他一起工作的人說他“一年四季穿著被雨水洗的發白的藍布衣和一雙打滿補丁的黃膠鞋,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我們今天看到的趙墩堡子溝風景區,山頂沙棘戴帽,山腰梯田環繞,灌木喬木郁郁蔥蔥,5座連環塘壩波光粼粼,讓人流連忘返。孔祥吉居功至偉,功不可沒。

  “恨無平疇安禾稼,黃土童嶺老生涯。”(李連太《莊浪梯田歌》)一直到退休,孔祥吉都在從事水保工作,他的足跡,從修梯田、搞梯田驗收到搞水保,幾乎踏遍了莊浪的溝溝崖崖、山山梁梁,究竟磨破了多少雙黃膠鞋,灑下了多少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今,他已經是一位83歲的老人,但他的身子骨仍十分硬朗,壯實得如同一株樹樁,他的古銅色臉龐上甚至沒有多少皺紋,每天仍堅持勞作,掃院,割草喂牲口,農忙時還要幫家里收割莊稼。

  為尋找莊浪人興修梯田的足跡,我找到孔祥吉,與他進行了一次談話。我把談話的內容一字不差地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走近他,認識他,了解他。

  問:你老人家今年多大歲數了?

  答;83歲。,

  問:讀過書嗎?早年都干哈?

  答:小時候讀過幾年,沒識幾個字,解放前當農民,有時也做小商販,掙不了幾個錢。

  問;你啥時當大隊支書的?怎么會想到修地?

  答:1955年,修地是上面的精神。沒想別的,只想著地平了能蓄住水,能多打糧食,讓村里人填飽肚子。

  問:你率先引領人修梯田有阻力嗎?

  答:阻力很大,當時人是喝著清湯做地的,工具很落后,開始時連手推車都沒有,全憑锨、鏟、镢頭,筐背擔挑,很苦,但苦歸苦,餓歸餓,地總得修,越是不修就越沒飯吃。

  問:1977年,你作為平涼地區唯一的農民黨員代表參加了全國“十一”大,能說說這件事嗎?

  答:當時一切保密,縣上是臨時通知我的,還為我做了一件新衣服,蘭州住寧臥莊賓館,全省共30名代表,坐飛機去的北京。開會時我坐816號,和黨和國家領導人面對面,會期一周,開會時學習文件、小組討淪、投票選領導人,伙食很好,會后組織參觀頤和園、十三陵,然后返回,就這些。

  問:能談談你當時的心情嗎?

  答:高興,北京好啊!我一個大字不識的大老粗,有這段經歷一生也就心滿意足了,還能說啥呢!

  問:聽說你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當了國家干部后經常掏自己的腰包接濟鄰里,甚至素不相識的窮人?

  答:有過這類事,現在力不從心了,只關心自己的事。

  問:聽說你退休后仍自己在機耕隊找了一份看大門的工作,是為了多掙錢還是閑不住?

  答:都不是,我是為了給外孫在城里上學提供方便,我給他做飯,讓他能安心讀書,考上大學。

  問:外孫?他考上了嗎?

  答:考上了,上的是蘭州醫學院,畢業后在市二院工作。

  問:你能對自己這一生總結一下嗎?

  答:總結?一輩子就這么混混沌沌地過來了,有啥好總結的?

  孔祥吉如今和他的老伴、女兒、女婿生活在一起。我走訪時,他的臉色一直有點“冷峻”只有在談到他的外孫時,臉上才偶露出一絲笑容。

  據孔祥吉的女婿竇栓柱說,1968年,為了解決楊家灣大隊耕畜嚴重不足的問題,孔祥吉帶領幾位隊長去鹽關趕騾子,他的兩個幼小的兒子卻在這時候因患了嚴重的痢疾,未得到及時治療而不幸天折,這給孔祥吉留下了終生的傷痛,村里人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名人,更是一個坦誠的大好人,待人大方,樂于助人;踏實、勤勉,認準的事會堅持干到底。

  原省水保局一位領導說:在水保工作上,孔祥吉功不可沒,現任水保局的一位張姓領導和孔祥吉一起共事多年,他對孔祥吉的評價是:“從來不計個人得失,不說冒活、假話、套話,是一個實干家,一個真正的、優秀的基層共產黨員。”

  采訪完畢,我與孔祥吉依依不舍地告別,卻猛然看到他家墻上懸掛著一位曾經的老領導于2001年看望他并題寫的“寧靜致遠”條幅,這是對老人勤勉認真,兢兢業業,擔當付出,任勞任怨的一生的總結。愿這位莊浪梯田建設的功臣有一個祥和幸福的晚年。

 

  (本文寫于20125月,現主人公孔祥吉已經超過90歲了)

 

  作者簡介:柳國隆,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一中退休教師,曾在全國“華夏杯”“圣陶杯”寫作大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三等獎;作品曾入選“全國中小學生讀寫叢書”、《中國教育二十年》等。(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与禽交zozo|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久久网| 日本a免费观看| 最近高清日本免费|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体验|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免费|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拳头交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高跟丝袜美女一级毛片|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国产乱子伦视频大全|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捅|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久久人妻夜夜做天天爽| 羞羞视频网站免费入口| 学校触犯×ofthedead|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最新中文字幕电影免费观看| 国产乱码免费卡1卡二卡3卡四| 东京加勒比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射|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麻豆产精国品一二三产区区|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