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師,您沒有走(散文)
作者:楊遠新
易爾康遺照
我似醒非醒的留連在睡夢中,忽聽手機“嘀咚”一聲響,提醒我收到了新的微信。是誰這么早就上線了?我邊納悶,邊解鎖看屏,不禁驚訝不已,悲痛萬分:
訃告
常德日報社原黨委委員、副總編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優秀新聞宣傳工作管理者易爾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1月15日13時40分與世長辭,享年83歲。
因處于抗疫特殊時期,易爾康同志親屬提出,喪儀一切從簡。請易爾康同志生前好友相互轉告,遙致哀思。
易爾康同志,您一路走好!
常德日報社
2022年11月17日
我目光鎖定微信發出時刻:即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7日17時42分。
發“訃告”給我的是常德日報石慧先生,接著她含悲告訴我:
“楊老師,易爾康老師去世了。“
對于這一時刻的到來,盡管我早有思想準備,因為易爾康老師已經臥床不起幾個月,每次與他通電話,他每說一個字,都給人極其困難的感覺,但當這一時刻真正到來的時候,我無論從思想上,從情感上,都感覺承受不起這一打擊。
他是我的恩師。我不想讓他走。希望上蒼保佑他留在人世間的日子能夠多一些。至少等到疫情過去,我飛回國內,我們師生見上一面,把彼此心里的話兒訴說。這也是他早幾天對我說過的愿望啊!可這一天已經永遠等不來了。我情感上很絕望,只想放聲大哭。我咬緊牙,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不許弄出半點動靜,因為兒孫們還在睡夢中,按平時的作息時間,無論工作的,還是上學的,都要在一個多小時后起床。為了不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規律,我輕輕地拉開家門,迎著寒風夾帶的雪花,走向曠野,走向大湖,走向離太平洋更近的地方,對大洋彼岸的易爾康老師訴說我心中對他的不舍。一路上,我與他在常德《桃花源》雜志社、在漢壽“滄浪筆會”、在南岳磨鏡臺“湖南兒童文學筆會”、在長沙湘湖漁場招待所、在省軍區長城賓館改稿班,等等,有過文學活動的地方,朝朝暮暮相處,他指導我修改加工作品,他傳授我創作經驗,他給我講解人生真諦的情景,就像眼前的風,就像眼前的雪,就像眼前的水,交替浮現在我眼前。
我走過松樹林,我穿越蘆葦地,我背靠紅楓,抹一把臉上的淚水,沿著高壓輸電線,又繼續往前,我知道輸電線的盡頭是距太平洋最近的地方。一列火車從不遠處呼嘯而過,我目送他漸漸遠去,那呼嘯的聲音正是從我心底發出。
易爾康就像那風雪中的青松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您就像那雪中的青松,傲然挺立在大地,青松伸展出層層疊疊的枝條,呈寶塔型逐級向上,直指云天。這不正是您甘為人梯精神的象征嗎?您用自己的肩膀,托起我等一批批后起之秀,幫助成長成才。
易爾康就像那風雪中的蘆葦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您就像那雪中的蘆葦,頂住凜冽的寒風,承載刺骨的冰霜,深植泥土,待到明年春天,又換上新的綠裝,為大地增添亮麗的色彩。
易爾康就像那風雪中的紅楓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您就像那風雪中的紅楓,盡管褪盡了鮮艷,可您的傲骨依然在冰雪寒風中挺立,當寒冬敗去,春天來臨,又抓住機遇,重披紅裝,為人間增添勃勃生機。
易爾康就像那風雪中的輸電塔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您就像那風雪中的輸電塔,給人們送去光明和溫暖,您留下的每一個文字,在讀者心里都溫暖如電,閃亮如塔。
易爾康就像那風雪中的大江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您就像風雪中的大江,江還有干涸見底之時,也還有冰封之日,可屬于您的那條情感的大江,時而輕浪拍岸,時而奔騰呼嘯,時而平靜如鏡,時而一瀉千里。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您就像那靜臥大地的鐵軌,用自己鋼鐵般的肩膀,將滿載旅客的列車,送往遠方。
易老師,您走了,可您沒有走,我打開手機,感覺到您的生命之花正在綻放。
2022年10月28日5時11分,您發了一張照片給我,并附文字說明:“右為《啄木鳥》編輯王某虹,中為作家古華,左為四川作家黃濟人,他們應常德市文聯和慈利縣文聯的共同邀請來張家界參觀,在黃龍洞參觀半天,晚上在慈利縣委禮堂舉行大型文藝講座。”
著名作家古華(中),與著名作家黃濟人(左)、《啄木鳥》編輯王某虹在慈利縣留影。本圖由易爾康提供
10月31日您在微信中對我說:“小楊,你要我提供照片,我臥床幾個月,動彈不得,連理發都沒有搞一個,形象可憎啦!無法示人啦!就不提供照片噠。我女兒女婿外孫,每周都來看我,到時候他們哪天來的齊一些,我就集中他們一起照個相發給你哦。”
您在生命的最后關頭,發給我的照片,發給我的文字,發給我的語音,無不萬分寶貴,我將永久珍藏。
易爾康老師,您沒有走,您不會走,因為您深愛這個世界,因為您還有多少未竟的事業需要劃上圓滿的句號。如果要說您走了,那是您的夫人徐老師在那邊等著與您相會,您不能讓她孤獨,她也不忍看您孤單。這是您走了的唯一理由啊!我看見您仍在詩墻下漫步,您仍在桃花源里忙碌,您仍在柳葉湖放歌,您仍在太陽山登頂。您正率領麾下幾百萬文將字兵,在沅澧流域,在濱湖大地,在洞庭湖上空,在長江兩岸,飛翔!飛翔!永不停歇地飛翔!
2022年11月17日于18195號
本文作者楊遠新近照
作者簡介:楊遠新,湖南漢壽縣人,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湖南作協第五、六、七屆理事,湖南省首屆公安文學藝術協會秘書長。三級警監。作品有長篇小說《春柳湖》(與楊一萌、陳雙娥合著)《百變神探》《紅顏貪官》,中篇小說《特區警官》《驚天牛案》;長篇兒童小說《歡笑的碧蓮河》《險走洞庭湖》《霧過洞庭湖》《孤膽邱克》,2014年出版18卷本880萬字《楊遠新文集》。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金盾文學獎、文化部和全國婦聯等六部委聯合頒發的編輯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