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五馬河
作者:王順武
缽羅峪山,蒼松成林道。冬季和夏季是她最美的時光。冬季漫山的雪,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感受林海雪原。早上,大霧彌漫著,樹上掛滿冰凌子,晶瑩剔透漂亮極了。逢天晴的時候,早上山下就成云海玉穹了。山戳透了云,縮小了距離,站在山頂你就是仙家。夏季,尤其是六月交七月的時候,雪白的刺花點綴著翠綠的松林,有雪壓勁松之境。花香四溢,蝴蝶翩翩;盤山道上牛羊懶散的走著。風吹過,花香、松香、泥土香,浸透了胸膛。
彎彎曲曲的小溪,從山根前四溝里,順著布滿青苔的巖石緩緩向前。這就是五馬河,這就是五馬的起點。河水流至市場壩村,流速放緩了。河里的青衣擺動著水袖,似要為過往行人唱一段千年戲曲。連小蝌蚪也搖著圓圓的腦袋,前來湊熱鬧了;火燒魚來回穿梭像占座的觀眾,想聽聽青衣口中這千年古村的故事。
傳說
相傳那時市場壩南邊的河流出口是閉合的。在現在所居的地方形成了偌大的湖泊。村民大多生活在東邊的湯陽山,以及莊闊坪等半山。湖泊里終年鑼鼓喧天,這是龍興之地,是龍脈之象。然而村民卻不知道。于是,請了道士來在湖里扔了一條黑狗和一條婦人的褲子。自此,湖里的嘈雜聲消失了。第二天,狂風怒號,大雨如注,雷聲震天。從湯陽山龍窩坪,飛出兩條巨龍,拉開了村南的閉口。湖水傾瀉而下。很快,一汪湖水成了一條小河。至此,村民才明白,由于自己的無知破壞了千年難遇的龍脈之象。后悔也為時已晚。附近半山腰的村民,也就順理成章的搬到了如今居住的地方。
由來
市場壩原稱寺場壩,在道士破了龍脈之后的第三年,從裕河米家山飛來一口鐘落到了市場壩的鐘園里。米家山乃玄天祖師道場,村民以為是天意,于是在鐘園里建了一個寺廟,塑起金身,寺廟香火不斷很是靈驗。后來,大煉鋼鐵,文化大革命消滅一切牛鬼蛇神。拆了寺廟,熔了佛像砸了大鐘煉了鋼鐵。改革開放后,市場壩就成了這個村,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的名字。寺場壩成為一個美麗的過去。如今,只有寺場壩小學依然是它原來的樣子。孤零零屹立在村頭的河灘上。這就是寺場壩到市場壩的古往和今來。
溯源
市場壩村,全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姓王。其余分別為:馬、高、羅等姓氏。王姓很多人取名依舊沿用古老的字輩。村里的字輩從:萬、國、興、金、大、清、必、應、順、安、幫、定、太、平,以序排開。至今大多就剩下后面的四個字輩了。字輩里藏著王氏族人的胸懷和格局,也激勵著一代代王氏子孫奮發向前。村里老輩子講,我們是晉陽大槐樹,麻城孝感人。據此可推測,這里的人應該都是明初山西大移民和湖廣填四川兩次移民潮來到此地的。山西是王姓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這次移民潮的起點。而湖北麻城市孝感鄉是移民潮的中轉站。遷至四川后為躲避戰亂才到這如世外桃源的五馬。這里離四川很近。
遺跡
村后有很多墓碑,還是過去大戶人家為其祖先而立。記其生平,表其功德。墓碑有一層的,兩層的,三層的。雕刻精美絕倫。有舞劍的,有跳舞的,有的瞪大眼睛,有的做著莫名的手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還有花鳥也是逼真如實。墓碑里的墓志,詳細的介紹了主人的生平事跡。字跡工整,多為楷書。從年份看多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是值得考究的古物。還有兩座蠻子墓。其實是清軍入關后,實行的漢人供養旗人的政策,就是旗人死后的墓葬罷了。
曾記得,市場壩有座王家大院,是北方四合院樣式。木椽、青瓦,兩面水的閣樓又有南方建筑的神韻。門窗、木欄,寸板上全是雕刻精美的紋飾。小時候,總愛去玩,照著上面的人物形象比劃動作,別有一番風趣。汶川地震后大院雖然依舊完好,但災后重建還是拆掉了那歷經百年的古建筑。而今只有一些地磚和柱腳石散落在各個角落,向年輕一輩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如今
如今的市場壩依舊大多保留著以前的建筑樣式。四合院、青瓦、木椽,兩面水的閣樓風格。無論哪個季節,從遠處看都顯得優美而勾人心弦。如若身臨其中,在那巷巷道道中更是別有洞天。
春季,河水兩岸的柳樹、白楊最先生出鵝黃的嫩葉。在春風中搖曳生姿。再來一場春雨就更好了。滴滴答答。一片在霧里,一片稀淋淋。流水叮當。一段清澈,一段泛黃。村頭的老漢,叼著年久的煙鍋子,吧嗒吧嗒的抽著那沁人心脾的旱煙。村里的老太太坐在門口的石頭上三三兩兩,閑聊著過往。春雨就這樣無聲無息的下了一晌。霧蒙蒙的,這就是煙雨江南。下午太陽出來了,一切又是新的模樣。
夏天,四面的山郁郁蔥蔥,古樸被綠意掩蓋;只聽得雞鳴聲,狗吠聲,還有那林子深處傳出的布谷聲。一切顯得那么幽靜卻又生機盎然。郁郁蔥蔥下孩子在河里,巷道中;在門口的平地嬉戲著,打鬧著。夕陽落山,天邊一片緋紅;一聲:牛兒,吃飯了!一切歸于平靜。
秋天在兩三個月的綿綿細雨中悄然而至。葉子不知不覺中落了一地。只有滿樹的果實。柿子點綴著村莊的院落,山茱萸裝點房前屋后。村落再一次露出了她動人的面龐。
冬季短暫,卻也足夠冬天。這里的雪,洋洋灑灑,一夜就能填平瓦溝。第二天早起,推開門,能閃到你的睡眼。房上、院里、樹上、河里、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毛毛茸茸的,都不愿意踏上去,生怕弄丟這自然的饋贈。然而,這里的雪終究是停不久的,畢竟氣候擺在那里。但是消融的和未消融的一起看上去就妙趣橫生了。消融的是家在的地方,因為溫暖。未消融的是孕育來年生命的地方,需要滋養。
這就是市場壩,五馬童話開啟的地方。
這就是五馬,山山水水,村村落落,都充滿傳說與故事的地方。
表面演繹著童話與傳說,深處埋藏著歷史與生命的故鄉!
作者簡介:王順武,男,漢族。甘肅武都人,鄉村教師。作品散見于《鄉土作家》、《當代華語文學》’、《甘肅隴源文學》、《詩文藝》等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