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拜謁三孔

拜謁三孔

作者:安玉琦


       因為孔子的不朽與神圣,我曾四次去曲阜。每次都少不了要去拜謁孔廟、孔府,還有孔林。雖然每次都會有不少的感受和體會,由于學識淺薄,遲遲未敢下筆,惟恐褻瀆他老人家的英靈。但時至今日,如若不寫點什么,又枉費了情感,所以沖次斗膽吧。


一、孔廟

       當你走在蒼檜翠柏夾峙通往孔廟的神道上,遠眺那突兀的城門、流光耀金的殿頂,特別是探出殿宇之上如龍如虬的古老松柏,驀然,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進入孔廟,當你踏上方磚鋪面、古跡斑駁的甬道時,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2500多年來的歲月滄桑、人間世故,還有講不完的故事,仿佛都凝聚在這里。

       就是這座孔廟,現在仍然燭火通明、香煙繚繞,莊嚴肅穆的氛圍一如往昔。盡管,它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成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但欣賞殿堂的輝煌和工藝的精美,還不是大多數游人的目的,最大的心愿恐怕是來參拜孔子的吧?

       在我年輕的時候,對孔子的印象并不太好,那時社會上都稱他“孔老二”,還有“批林批孔”,似乎不是什么好人;但讀毛主席的書里頭也有孔子不少的“之乎者也”呀?孔子到底何許人也,那會真是說也說不清楚。現在,吾輩已至孔子所說“知天命”之年,故而對孔子產生了無限景仰之情。

       進到大門來,還有這門那檻,等級是非常森嚴的,想必過去的人們要來祭孔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我們跟著導游走,真是輕松自如,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十三碑亭”。它是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建造的,故稱“御碑亭”。然而,當你駐足在這里,驀然間,漫長的歷史仿佛也凝聚在這里。亭內有55座石刻碑文,多是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的頌詞。從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為王爵,并稱“文宣王”開始,到清順治二年,加號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歷代王朝為封謚孔子都選擇了最高贊譽的字、詞,由此可見對孔子思想學說的尊崇。

       要追溯孔子思想學說形成所在之地,據說是杏壇。杏壇,此乃孔子設教講學的地方。

       公元前523年,孔子正值“三十而立”之華年,魯昭公準許了他辦私學的請求。當時的教育,完全由官方壟斷,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孔子開辦私學,興辦平民教育,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那么,孔子當年是如何教學授徒的呢?《莊子·漁父篇》是這樣說的:“孔子游乎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現在回想起來,呀呀地讀書聲,錚錚地撫琴聲,該是一幅多么生動活潑的場景啊!

       孔子不僅為“萬世師表”,而且是個“有教無類”的開明教育家。他不教“死書”,也不讓弟子讀“死書”,而是采用提問式、回答式,啟發、教育弟子們。孔子的這種教育理念,即使在當今社會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說到這兒,不禁讓我們的思緒再回到2500前,當時諸侯戰亂,魯國國將不國,他的弟子們心潮難平,忿忿發表感慨:好武的子路說,我要率領軍隊,殺死敵人;好辯的子貢說,我要陣前游說,使敵人退兵;好學的顏回說,我希望輔佐賢明的國君,讓國家富強,永無戰爭,人民平安。孔子聽后,評價說,顏回才真正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想啊!

       在這里,我們從孔子師生的對話中,也許能感受到孔子仁政的真諦。是的,在孔子一生中,他主要提倡的或者說他思想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一個仁字。而這個“仁”從一般意義上說,就是人道主義,就是“仁者愛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關心人、尊重人、體貼人。實行仁政德治,始終將社會的公正、秩序、誠信和人民的福祉擺在第一位。基于“仁政”的這種理想,堅持培養君子,則是孔子至死不渝的教育目標。在當時,“君子”一詞原意指貴族子弟,孔子認為做人只要講仁義就是君子。而君子為政,首先要從自身做起,他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于是,孔子的仁政思想,自漢代以來,一直奉為治國平天下的指南,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政治文明的主導思想。

       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得更加明確: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從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此時此刻,我佇立在乾隆皇帝贊頌的“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的杏壇院內,眼前仿佛呈現出“首屆華人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的壯觀場面。那是2002年9月18日,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內的露天廣場上,來自包括臺灣、香港在內的中國19個地區的2000多名華人,參加在這里舉行的首屆華人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特別是那1000名青少年齊聲誦讀《論語》片斷的朗朗之聲,仿佛縈繞在耳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啊,一部《論語》,成為世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千古奇文。

       從杏壇北望,便是“大成殿”。它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安岱廟的天貺廟并稱東方三大殿。聽導游介紹說,殿里除了孔子外,還供奉著另外四大圣人和十二先哲(四圣是顏子、子思、曾子、孟子;十二先哲是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另一位是朱熹。他因釋解四書五經有功,也被封為先哲)。

       當我們走進大成殿,導游指著孔子塑像說,孔子并非塑像這么好看,他是個“七陋”人物,意思是說五官七竅也不怎么端正。我曾到過尼山,那里的導游也說孔子“無帝王之相,卻有帝王之才”。相傳顏征一心想為年屆六旬的叔梁紇生下個可以繼嗣的兒子,便多次到尼丘山向天神祈禱,后一次去祈禱時,卻臨產了,因曠野中找不到人家,便在尼丘山東側一個山洞里生下孔子。其母一看丑陋無比,以為是個怪物,便匆匆奔走,一時口渴難忍,忽見一井,但井深不好喝水,便把井扳搬歪喝水,這就是后來的“扳倒井”;再后來便有了“扳倒井”古酒。孔母走后,來了一只母虎,精心哺育著孔子,并在“龍生虎養鷹打扇”的庇護下成長起來。這時的孔子已被神話了,所以尼丘山改稱為尼山,孔子出生的山洞尊稱為“夫子洞”。

       聯想到這些,我對孔子更加敬仰。畫上的孔子像,雖然說不上高大、魁梧,但卻平易近人,就像一個時刻關愛著平民百姓的慈善老人;就是這樣一位長相平常的人物,后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圣人。不僅如此,孔子對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時,對整個人類文化發展影響最大的有四個思潮:一個是基督教,一個是佛教,一個是伊斯蘭教,還有一個就是孔子創立的儒學。而且儒學的影響從時間上來講比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要早,比釋迦牟尼略略晚一點,但從它影響的廣泛程度來講,要比釋迦牟尼多得多,因為在中國和東亞地區,以及全世界的華人算起來要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所以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辭典》和英國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都不約而同地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正因為如此,孔子倍受世界名人的推崇與敬仰,像印度的伏爾泰就非常欣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歌德不僅被德國人稱為“魏瑪的孔夫子”,而且對孔子的儒教很有研究,他在闡述孔子思想理論時說:“中國人幾乎和我們有同樣的思想、行為和情感,我們不久就覺得自己和他們是類似的人,只不過在他們那里,一切都來得更加明朗、純潔,也更合乎道德。”

       再讓我們讀讀英國李約瑟博士的贊美詩吧:我希望,我希望我的中國朋友們,要保持孔夫子對人的信念,正義的信念,一切為了公平和正直,一切為了仁愛和學問;我祈求,我相信,人們會埋葬彈藥,不再挑起戰爭。……實現全人類的人道主義精神,到那時候,全世界可能依靠中國的傳統得救。美國著名學者波拉克說得更好,孔子有永恒的智慧,這種智慧屬于全世界。

       但是,孔子在官場上是不得志的。盡管他的官已做到大司寇,但真正參與政治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年。雖然魯昭公尊孔子為“夫子”、“圣人”,但始終對他抱著一種若即若離、敬而遠之的態度。這是因為,孔子愛憎分明,政績卓著。但由于和魯君政見不和,五十五歲時,孔子干脆掛官而去,周游列國。這位倔強而又堅守信仰的老人,東奔西走十四年,吃盡苦頭,無果而終。返回魯國后,雖被尊稱為“國老”,卻依然不受重用。于是,孔子親手植下一棵檜樹,表明了他的心跡:一只鳥能挑選一棵樹,而樹不能挑選過往的鳥。這就是說,他盡管有“仁者愛人”、“仁政”的社會理想,但卻找不到一位能重用他的君主。所以“先師手植檜”,后來被人們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據說,孔子當時植下三棵檜樹,歷經千年,幾枯幾榮,現今雖存一棵,但卻挺拔剛毅、青蘢蒼翠,正如宋代書法家米芾所贊頌的:“矯龍怪,挺雄質,二千年,敵金石,糾治亂,如一昔”。還有“此檜日茂則孔氏日興”之說。可見,“先師手植檜”,不僅同封建統治者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而且也和孔氏子孫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所以,整個孔廟顯得輝煌、莊嚴和神秘。但它的發祥地卻原自不起眼的孔子故宅。

       孔子故宅,夾于孔廟、孔府之間,雖不引人注目,但卻是整個孔廟中最為古老的地方。在孔子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78年,弟子們將其生前“故所居堂”立為廟,“歲時奉祀”。當時只有“廟屋三間”,內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這是最早的孔廟。

       據說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到曲阜后,以太牢(豬、牛、羊各一頭),親祭孔子,后世認為“漢家四百年基業全在于此”。所以,歷代帝王紛紛效法劉邦,尊崇孔子,孔廟自然也不斷擴建。歷史上,孔廟先后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100多次,到民國時期,終于形成了包括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十七座碑亭,共四百六十六間房屋建筑群。整個孔廟占地約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

       現在的孔廟,既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悠久,又烘托出孔子思想的深奧。當你走出孔廟,再細細回味一下,你會覺得在它恢弘富麗的背后,帶給你最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莊嚴肅穆。因為,孔廟里所有的一切代表著一種理性和秩序。那嚴謹的三路布局、規整的九進院落,無不顯示著主次分明,井井有序;那龐大的占地、層層的廟院,無不象征著現實生活中的權利與威勢;那金碧輝煌、重檐九脊,無不意味著廟宇主人旺盛的生命力;就連那蒼翠的檜柏、黃瓦紅垣,也不失其可望不可及的氣勢;即使夾于這龐大精美、莊嚴肅穆建筑中的點綴小景,也以其幽深雅靜,增添幾多和諧與美感。


二、孔府

       孔府,也稱“衍圣公府”,僅次于明清皇宮的最大府邸。

       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愿為“衍圣公”。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余年。

       孔府和孔廟一樣,也是三路布局、九進院落,置身其中,同樣會感受到那種井井有條的理性和威嚴。這個占地240多畝,有廳堂、樓、房463間的龐大住宅,前為官衙,后為住宅。所有的建筑是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門窗屏欄古色古香,雅致莊重。特別是明代大學士、太師嚴嵩題寫的“圣府”兩字剛勁雄厚,更為孔府增添了非凡的氣勢,同時體現了它在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歷史價值。

       當我們走進孔府,親眼目睹這一家族昔日輝煌的時候,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能度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甚至比那些稱孤道寡的帝王之家還要長久呢?世界遺產委員會是這樣評價的:“它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于兩千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此話尚不盡言,盡管孔氏家族跟著孔子沾了不少皇恩之光,但孔氏家族繼承孔子衣缽是不大走樣的,特別是家法家規更加嚴格,用現在的話說,能夠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關于這個話題,還是讓我們去看一幅圖畫吧,孔府內宅門內照壁的后部,面北有一幅大型彩色圖畫,上面畫了一只麒麟狀的怪異動物,身子上下前后布滿了八種珍寶,又張口向上對著天上的太陽。這個怪異動物叫做“獪”。盡管它已得到了八種珍寶,但仍不滿足,還要去吞鮮紅的太陽。

       “衍圣公”將這幅畫描繪在內宅門內照壁上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那時,孔府家人經常活動于前上房。坐在前上房向外望去,可以醒目地看到這幅壁畫,意思是警戒孔府內人員應知足常樂,不要貪得無厭。

       對于今人,不也具有強烈的警示作用嗎?


三、孔林

       孔林,也稱宣圣林、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

       在我想象中的孔林,大概不會怎么好看的。不就是些墳塋,再就是青松翠柏,還有雜草荊棵之類,最好看的也就是點綴其間白的、黃的、藍的小野花而已。

       可是,真的來到孔林,卻全然不同了:林子這么大,有3000多畝;墳塋這么多,有10多萬座,其規模世界罕見。更令人驚奇的,這里不像個墓地,倒好像一座環境幽雅的天然植物園。

       當你坐上游覽車,游弋于孔林的時候,心情絕不是憑吊的滋味,而是一種舒暢的、快樂的回歸自然的感覺。這里面的草,特別嬌嫩;這里面的花,特別芬芳;這里面的鳥,特別活躍;這里面的蟲鳴,也特別清脆。最有韻味的還是這里的樹:矮壯者莊重,細高者風騷;虬枝盤結者老成,干直葉茂者雄壯……

       是樹,撐起了孔林的榮耀。所以,它們不是一般的樹。這些樹里面,是長著故事的。相傳,孔子死后,弟子從各地移來奇木異樹栽植,故而種類繁多,品性不一。這里有棵老樹王,叫楷樹,已兩千多歲了。據說,這棵樹原能發出濃郁的芳香,可惜它已經死掉了。雖然死了,但卻仍然站立著。據說,在雨天里,經雨水一淋,還能溢出芳香。“植楷守墓”更是美談:相傳孔子死后,子貢因在外經商,奔喪來遲,未趕上入殮。等他到來,孔子已入土,弟子們的哭喪棒也埋入墓中。子貢痛哭一場之后,便把哭喪棒插在孔子墓不遠的地方。守墓時,他經常用水、用酒澆灌它,日長天久,便生根發芽,并漸漸長大成樹。這就是孔林有名的楷樹。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通過茂密的層林,來到亭殿后面,便可跪拜孔子墓。此墓就像隆起的馬背,古時稱之為“馬鬣封”,是一種特別尊貴的筑墓形式。墓周環以紅色垣墻,周長里許。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在孔子墓前,我停立良久,凝視著巨大的墓冢,回顧他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游說列國而又不得志的一生,崇敬、懷古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朝他深深地三鞠躬。

       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級墓,這種墓葬布局名之為“攜子抱孫”,就是要讓“圣脈”繁衍、相承下去。因此,便有了“非孔莫入林”之族規。

       死去的孔家人尚且如此,那么,活著的孔家人更是綱常不亂的,古時就有“天下孔氏一家”之說,現在還有“闕里圣裔有十萬,曲阜無孔不成村”的說法。這就是說,曲阜每3戶中有1戶為孔姓,每5人中有1人是孔子的后裔。據統計,以孔子后裔為主體的孔姓在全國約有400多萬人,即使在海外的孔氏后裔也沒有數典忘祖,每年前來祭孔拜祖的數以萬計。

       然而,崇拜、忠于孔子的也不乏外姓其人,有個叫子貢的,便是杰出的代表。孔子墓西側,有三間磚石砌的屋子,屋前立著一塊石碑,上書“子貢廬墓處”五個大字,相傳這里是孔子弟子子貢守墓的地方。孔子去世后,按照周禮,弟子都要守墓三年。三年過后,其他弟子大哭一場之后,便離去了。只有子貢,自己留下來,又守墓三年,可見他對老師的感情是多么地深厚啊!所以,后人把“子貢手植楷”和“子貢廬墓處”,看作是尊師守孝的象征。

       來到孔林,還會讓人想起革命戰爭年代的崢嶸歲月。淮海戰役前夕,華野前委在孔林二道門樓上召開了各縱隊首長參加的作戰會議,為打勝淮海戰役、迎接全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抗美援朝前夕,朱德總司令專程從北京來到孔林享殿,向九兵團團以上干部作了抗美援朝動員報告。不久,在彭德懷元帥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并肩戰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啊!孔林,你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純貴坊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精品热女视频专线|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无人区1080在线完整免费版| 最新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香港三级| 美女让男人捅爽| 色综合欧美在线视频区|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中国xxxxx高清免费看视频|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特黄aaa大片|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两个小姨子韩国电影| 中国一级淫片aaa毛片毛片|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五月婷婷丁香色|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2021年| 中文字幕三级久久久久久| √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