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奇秀
作者:贠靖
一個城一座山。西安終南山,當之無愧。終南山地形險阻,大谷有五,小谷過百,連綿數百里,氣勢磅礴。《左傳》稱之“九州之險”。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
終南山的美盡在南五臺。蕩蕩天地間,奇峰排列,峭拔俊秀。這里素有“終南神秀”之美譽。據《關中通志》載,“今南山神秀之區,惟長安南五臺為最”。
作家賈平凹在《山本》題記中記述過,“一條龍脈,橫亙在那里,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這就是秦嶺,中國最偉大的山。”
如果說秦嶺是統領北方南方的龍脈,那么終南山南五臺就是昂起的龍頭。惟其如此,秦嶺方顯雄壯。
終南山奇峰有五,分別為清涼、文殊、靈應、舍身、觀音五峰,亦稱五臺。最高處曰大頂,南山佳麗之處,惟此為最。
觀音臺,海拔1600余米,為南五臺最高點,又稱大頂、大臺。千百年來,素有“不登觀音臺,未到南五臺”的說法。觀音臺三面臨空,勢若刀劈斧砍,極為險要。山頂有圓光寺,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登臨觀音臺,并題《登觀音臺望城》:“千百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從觀音臺俯視,長安城盡收眼底。
靈應臺,為南五臺第二高峰,僅次于觀音臺。然其險峻又略勝觀音臺一籌。此臺高聳云端,景色奇麗,遠眺孤峰聳立,插入云霄。
登頂的盤山路寬不盈尺,如仙女將白綾從天拋下。藍天之下,一線石階七折九回,伸于云端。待登臨絕頂,眺望藍天,悠遠細膩,飄渺嵐岫浮于身旁,在茫茫云海翻騰的壯闊中,飄飄然就有了凌駕云霧之感。
靈應臺上有靈應殿,為三層樓閣,是景區的標志性建筑。其紅墻黃瓦的建筑風格,在秦嶺一片蒼翠的群山之間,顯得格外的惹人注目。
站在樓閣上遙望,層層疊疊的,黛色的山巒下面,是升騰的云霧,時而薄如輕紗,時而厚如棉絮,一團一團,似伸手便可觸摸得到。棉絮下面,是一層一層,紅的、黃的色彩斑斕的山峰,如遺落山間的彩帶,又如五彩的少女的裙,飄飄然不失窈窕秀麗。
待雪落下來,這層層疊疊的,五彩的山巒就披上了一層白色的面紗,變得愈發的輕柔起來。鳥兒在空中啁啾著,如無數個小精靈般飛過來,又盤旋著斜插下去,山便有了深度。
而最美妙處,還在山的空靈,城的婉約。
南五臺就像是一扇窗,一半煙火,一半山野。窗外,長安回望繡成堆。窗內,山頂千門次第開。秦嶺,因長安而顯靈秀,長安因秦嶺而顯豪放。
古人眼里的秦嶺為“天下之大阻”。李白在《蜀道難》中曾有“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緣。”的記述。由此可見,秦嶺是一道難以攀緣的山。而歷代文人墨客還是趨之若鶩,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夕陽西下,一縷悠揚的鐘聲自耳畔響起,穿透落日的余暉,在峰巒間久久回蕩。終南山更加肅穆、雄渾。面對這偉大的山,人是那樣的渺小。
要讀懂秦嶺,需要傾盡一生去領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