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新:紅楓有愛(散文)
作者:楊遠新
武漢大學楓葉紅
人間萬物皆有愛。有的愛,與生俱來。有的愛,后天養成。我與紅楓的愛,就屬于后一種。那年,當我第一次看見紅楓將武漢大學裝點得分外妖嬈的那一刻,我內心受到震撼。西洞庭湖畔出生的我,春看柳綠,夏賞荷紅,秋觀稻黃,冬閱葦白,卻未曾見過漫山遍野的紅楓,那心形的葉片,如同朝霞般的鮮紅,風吹楓葉,沙沙輕響,仿佛舞池的腳步聲。這一刻,我真正地愛上了楓園內那數不清的鮮紅楓葉。
正值此時,我接到武漢大學法學院熊博士的邀請,上他宿舍飲酒。我想這肯定有大喜事。我得有所表示。于是,我從楓園4舍419室的陽臺上伸出雙手,從空中接住隨風起舞的片片紅葉,捧成一簇,如同一個鮮紅的花團,大有勝過月季,超越牡丹之美。
武漢大學楓園4舍
我興沖沖從4樓,登上6樓,走近熊博士宿舍。此刻,一位端莊美麗的女子正站在門口笑吟吟的迎接我,那紅通通的臉蛋勝過了紅楓。她就是熊博士熱戀中的女友,我的漢壽老鄉小任姑娘。站在她身后的是正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就讀的三位漢壽老鄉,有讀本科的,有讀碩士的,有讀法官班的。我把手中的紅楓獻給熱戀中的東道主。房子里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主人招呼我們入座。桌上的酒杯已經盛滿了啤酒,杯口正在滋滋冒泡,陽光穿越珞珈山的紅楓林,透過玻璃窗,照得杯中的啤酒如同楓葉閃光。就在大家都表示第一杯一口清的時候,我一時興起,將一片片紅楓植入每杯啤酒中。大家都領會了我的意思,同時舉杯,祝賀兩位東道主的愛情,就像紅楓一樣熾烈。于是各自一口飲盡。接下來,大家豪氣沖天,每人抱起一瓶啤酒,同樣一口見底。此刻大家相約,畢業后無論身處何方,無論身居何位,每年的紅楓季節,都要回到武大楓園相聚。
后來為紀念此情此景,也為祝賀幾位同學在各自崗位取得的輝煌業績,我特意作了一首《憶楓園》的打油詩:
當年楓園瓶作杯,
萬頃東湖一口吹。
珞珈豪氣縱四海,
楚旗指處壯歌飛。
就在那次豪飲紅楓后的一個晴日,我草擬出了畢業論文的初稿,興奮地推開門,走上陽臺,一輪暖陽,映紅珞珈山,照亮東湖水,我被一邊是紅楓,一邊是湖水的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步出楓園4舍,沿紅楓簇擁的水泥甬道,穿過留學生宿舍,出了楓園,踏上湖濱路,走過曾經品嘗武昌紅菜苔的湖邊餐館,獨自向東,朝翠綠如蓋的磨山款款前行,欣賞東湖風光。
離珞珈漸遠,距磨山漸近,我擇一靜處,面朝東湖,就地坐下,忽然間,我看見面前臨水的岸邊,長著一株小紅楓,高不過半尺,粗不過手指,葉片倒是有幾層,湖風吹來,葉片搖搖,樹桿晃晃,顯得苗條而阿娜。
我想這湖邊是柳的世界,一株幼小的紅楓獨處其中,肯定會日夜思念楓園的至親,那該是何等的苦痛。上蒼不應該將這株可愛的紅楓冷落在一旁。我基于柳在湖邊生,楓在山中長,各居其位,各謀其生的理念,果斷作出決定:把這株紅楓移回楓園,讓他回歸大家庭。
我從磨山尋了一塊石片,回到小紅楓面前,揮起石片,刨開泥土。我發現紅楓連連向我點頭,那模樣甚是讓人憐愛。
我將小紅楓連根挖起,雙手捧了,小心翼翼地帶回了楓園,選擇4舍旁邊一處敞亮向陽,正對東湖的坡地,刨開泥土,栽下紅楓。讓他時刻面對東湖,每天迎接日出。
就在我扶正樹干,壓實泥土,想要回419室取來一盆水,澆灌紅楓時,竟然有一只水盆伸到了紅楓前,盆口流出的水,像霧,像紗,像珍珠,濕潤了紅楓四周的泥土。這令我驚訝和感動。我抬起頭,只見一張美麗熱情的臉,儼然一片紅楓,散發熾熱的光芒。我連聲說謝謝,回答我的是一陣清風,一路笑聲,身子很快隱入楓林中。
我從武大畢業離校前,特意與我移栽的紅楓作別。我朝他點點頭,他朝我欠欠身,互相似乎有很多話要說,可互相什么都沒有說。我從上到下撫摸那片片楓葉,嘴里喃喃地說:你替我守護珞珈,守護楓園,屆時我會來看你。
畢業后的第三個秋天,我在長沙收到一封來自武大的掛號信。我急急拆開,里面裝的是一本我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剛出版不久的長篇小說《險走洞庭湖》,我感到奇怪,連忙翻開,扉頁下夾著一片鮮紅的楓葉,附帶一張字條:你給紅楓一次關愛,紅楓給你一萬個思念。沒有落款。這會是誰呢?我立即想到了那株紅楓扎根楓園時,像霧像紗般灑落四周的水珠。想象我離校后的日子里,紅楓經常享受水珠滋養的情景。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們會在紅楓前再次相遇。
我對紅楓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層。于是,每當萬山紅遍時,我就會走進愛晚亭,陶醉在層林盡染的美景中。我把眼里的岳麓紅楓,寫進了長篇小說《百變神探》中,目的是感染更多的人,傳遞更久遠的年代。
機緣巧合的是,我這次漂萍羈旅,竟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了更多的紅楓。只要我出門,每走幾步,都會與紅楓面對面。每每觀其英姿,每每聽其妙語,內心自然生出許多情愫和感悟。
我發現紅楓對秋的敏感,超出了所有的樹木花?,在第一時間從綠色的海洋中探出一片紅葉,漸漸地增多,一片,兩片,從中間連成一線,再向四周拓展,循序漸進,并非一夜之間大紅大紫。
萬綠叢中一點紅
秋風漸起,紅楓便顯現出別樣的魅力與風情,但他不但不張狂,而且藏而不露,不過,無論他怎么低調,不顯山,不露水,人們越發對他高看一眼。
藏而不露
紅楓之所以引人注目,受人重視,關鍵在于相互間團結協作,榮辱與共,抱團取暖,共進共退,處處展現出強烈的集體意識。要紅,一起紅,支撐起一片紅色的天空,要退一起退,見好就收,適可而止,沒有誰搞小動作。
要紅,一起紅
天下人總把紅楓視為堅貞愛情與崇高友誼的象征,這是因其形其狀,其神其韻,所決定了的。樹與樹相依,枝與枝相連,葉與葉相偎,或藏于院內,或隱于深山,或行于大道,或立于江湖,陽光下,彼此深情注視,風雨中,相互言語激勵。不因大紅大紫而出軌,不因雪槍冰刀而分裂。自知有興即有衰,鮮紅之極,爛漫之極,便是淡定的開始。當容顏開始衰老時,內心反而更加強大。如果要在他們中間評選五好戀人,四好夫妻,沒有不符合條件的,沒有達不到標準的。
愛情與友誼的象征
紅楓從不拱火,與其他樹類生長在一起,無論是高貴的樹種,還是常見的樹種,都相處甚好。他從不排擠誰,也不壓制誰,也不在其他樹類之間拉幫結派,沒有挑唆、拱火的壞毛病。
與其他樹類相處甚好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紅楓成熟之日,便是他奉獻之時,把一顆紅心,滿腔熱血,渾身肌體,毫無保留地傾注大地,化作泥土,滋養小草、鮮花和大樹。繁花似錦的春天,離不開他的奉獻。五谷豐登的秋天,得益于他的澆灌。
成熟之日,奉獻之時
回想年輕時,我愛紅楓的浪漫與熱烈,如今人到老年,我愛紅楓的寬容大度和無私奉獻。
從珞珈山的紅楓,到岳麓山的紅楓,再到皇家山的紅楓,在我眼里,都是一樣的鮮艷,一樣的熱烈,一樣的可愛,我想這應該是紅楓誕生以來,其本性決定了的。人若如楓,天下安好。
我在旅居之地,又像當年在珞珈山一樣,移栽了一株紅楓。
這株紅楓婀娜多姿。他有其特殊的來歷。人生中的許多朋友,往往是在旅途中結識的。這次旅行,有幸與大連友人陳陽、蔣水夫婦相識相知,他倆一個曾經是國企的老總,一個是大學的教授。
蔣水教授主編的大學教材《網站美工設計基礎》,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
他倆聞知我對紅楓情在獨鐘,表示將生長在他家后院里的一株紅楓苗贈送與我。我婉謝,君子奪人所愛,不仁不義也。他倆則堅持:成人之美,美美其美。并介紹:這株紅楓苗本是天外來客,也不知是何時落在蔥盆里,發芽,生根,長苗,出落得雖然瘦弱,倒也苗條俊逸,頗顯可愛。他倆不忍視作雜草除之,便順其自然,保留了下來。他如今遇到了知音,成全豈不更好。他倆強調:也許這株紅楓正等著你的到來呢!一切皆天意,凡人不可違。他倆慷慨地連同綠油油的香蔥與手工制作的木質條盆,包括盆里烏黑的泥土,一并贈送與我。我特意選擇清明前的一個朗朗晴日,如同迎娶新娘似的,將這株紅楓苗及她的嫁妝,迎進了我旅居的18195號。
天賜一株紅楓苗
我擔心他太幼小,經不起折騰,如若這時移栽,一旦損傷到了他的根部,他痛苦是肯定的,關鍵會影響到他的正常發育,美麗的體態也會大打折扣。
于是,我依然讓他生長在蔥盆里,施肥、澆水等各個方面均向他傾斜。他身邊的小蔥被剪了一蒫又一蒫,他則沐浴陽光雨露,享受清風明月,漸漸地長高長大,越發讓人憐愛。
我選擇秋天的一個晴日,將這株紅楓從香蔥條盆里,移栽到18195號門前一側的草坪里。
我給他護架,給他澆水,期待他長大,也許五年,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他伸入云天。那時我或許無法目睹他的英姿,但我的情感卻永遠伴隨他成長。就像珞珈山我種下的那株紅楓,他替我永遠守護在校園里。而這株紅楓,將替我永遠守護在18195號。
恰在這時,有人送來快遞。我的思緒被打斷。我提筆簽收,打開封口,就在這一刻,我的心差點從胸腔里躍出。快遞袋里裝的是一篇文稿:《春柳湖漁民婚戀觀的時代烙印——讀長篇小說<春柳湖>記筆》。
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
我翻開,里面夾有一片通紅碩大的楓葉,附帶一張字條:你給紅楓一次關愛,紅楓給你一萬個思念。沒有落款。我驚訝不已。心里冒出一連串的問號,不得其解。但有一點我是明白的,哪怕我遠行他鄉,也未曾被母校遺忘,我始終被大愛所跟蹤,以至到了異國他鄉,還不適時機的提醒我,思念有源頭,紅楓無國界。不論身邊有多少紅楓,切不要忘了母校的紅楓。
我想,往后的歲月里,凡我學習、工作、生活過的地方,我都要種下一棵紅楓。因為紅楓有愛。(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草于2022年10月15日
改于父親逝世十周年紀念日
本文作者楊遠新近照
作者簡介:楊遠新,湖南漢壽縣人,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理事,湖南省首屆公安文學藝術協會秘書長、湖南省公安文聯理事。迄今已發表出版文學作品1800余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與楊一萌、陳雙娥合著)《百變神探》《愛海恨涯》《東追西捕》《擬任廳長》《紅顏貪官》《春涌洞庭》,中篇偵探小說《特區警官》《驚天牛案》;中篇紀實小說集《中國刑警大掃黑》《中國刑警在邊關》,長篇兒童小說《歡笑的碧蓮河》《小甲魚的阿姨》《牛蛙大王》《險走洞庭湖》《霧過洞庭湖》《孤膽邱克》,中短篇兒童小說集《落空的晚宴》《今夜,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長篇報告文學《內地刑警與香港警方聯合大行動》《創造奇跡的人們》《奇人帥孟奇》《縣委書記的十五個日日夜夜》《走進福山福水》等,201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8卷本880萬字《楊遠新文集》。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首屆一等獎、二屆二等獎、三屆三等獎、四屆二等獎,文化部和全國婦聯等七部委聯合頒發的編輯獎、湖南首屆文藝創作獎、湖南首屆兒童文學獎等各類獎項58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