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云南圖景四章

云南圖景四章

 

作者:溫智慧

 

點面麗江

 

  石街,古巷,紅燈籠,這些物象寫意了麗江。麗江,一個我想留下來的地方。這是朋友博客里的文字,影響我對麗江迷戀開來。有幸隨團來到了麗江,幾個點面的影象拼接了對這地方的敘述或者記憶。

 

  一、引子

 

  麗江的山很翠,天也高遠,云又潔白。低緯度的熱度被高原的高度沖談了,不熱,不涼的世界,平襯了麗江的清幽。周邊的山形成了簸箕狀的壩圍,把麗江、玉水寨、束河等小城顛簸到簸箕的開闊平坦的舌口處。依象山而展開了麗江新風古韻的鋪排,令小城雅致隨心起來。信步在新街古巷,心情也就飄逸了,盡管以四方街為方心的放射形回字狀的古城建筑格局,中外游人如織,摩肩接踵并不影響納西族老人坐在堂屋墻角的石階上藐視斜陽的情緒。

 

  二、水車和老人的眼神

 

  在古城入口處,有一部水車,為雌雄一對,在水能的作用下作著功,水車一大一小,代表納西的民族風情,導游問大家那一部水車代表納西族的男人呢?當然,按慣性的思維或者常理,應該是大水車。結果呢,答案是大水車代表納西族的女性。因為這里有“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之說。女人掌管經濟又要操持生活,而男子主內,忙于琴棋書畫詩酒花。在進城門右手邊的浮雕里也對這一民俗風情有所體現與刻畫。

  如織的人流中,自然夾雜民族婦女擔菜,擔果,街賣的身影,不急也不促,甭管人流是如何的涌動,本土人的節奏都是一個樣子的節拍,不徐不疾淡然中透視出覺悟生活的篤定。藐視夕陽的老奶奶一動不動,似乎被風干的雕塑一般。在時而換位手指的動作上才能悉心發現生命運動的存在形式。朋友介紹說,這里的人們極為長壽,8090歲平常世像,100歲老人比比皆是。這些與這個民族醇和的心態,淳樸的民風和對生活、生存乃至生命大理的參透徹悟不無關系。我們看老人的眼神,似是空洞。不,應該是極為深邃,那里容納了的,不僅僅是青碧水的生機鮮亮,更多的是歲月的沉淀,生命的哲思。老人一動不動,任憑游人倉卒的腳步挾風而過。只要是注目老人,無不震撼,感知動靜的反差,淡定的雍容。老人的眼睛不能裝載任何內容,不是拒絕,而是屏蔽,攔截,過濾諸多浮躁的成分,享受天光歲月的恩澤。這眼睛我讀了很久,似乎懂了,其實我根本不能讀懂,不會讀懂,老人心中的詩與歌。否則我也會陪這些老人坐到月上東山,星布滿天的時刻了。

 

  三、鄔敬民其人

 

  水車的對面有一家“阿拉丁旅游超市”結識了寫《叫我如何不宰你》的作者鄔敬民,也就是自詡為“最有良心的導游”和被媒體炒做的沸沸揚揚的那個人。說起他這個人我不能說是佩服,也不能說是不佩服。朋友介紹認識,也是因為他算一個文人的緣故,惺惺相惜,共扶欣賞,互為學習。至于他的自詡,乃至他力爭作一個透明化高品質的旅游文化,當然我是欣賞的,他把從事多年的家底竭力外揚,張顯的并不是良心深處的觸動,而是彰顯了文人所具備的風骨,我也看中他“一兩撥千斤”的清高和任性。是呀,他被同行威脅,業界封殺。但是他幾上屏幕做客,侃侃而論。做客央視,鳳凰衛視的名牌欄目,因此也成就他媒體名人的影響。

  真話,朋友介紹我時,他只是象征地示意一下,那動作行為的幅度, 通過放大鏡才能體會得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急速收回招呼的語言和目光,對他迅速作了一個初步的評判,認為他不過是一個自命清高的徒兒,否則他的行為截然反之于所謂資深導游的溝通素質和能力。當然我也推測他肯定業績不佳,維持不得生存,才捅了旅游界貓膩的軟肋,作出挽回面子的行徑。

  但是,當我看完他的書后,這些初乍的評判和推測即可被顛覆了。鄔敬民是一個有獨唱精神的人,有一顆曾經被世俗欺詐虛偽而淹沒的心,但又從容掙脫,為了靈魂的清潔而戰的人。

  臨走前和鄔敬民做了少量的攀談,他送我他在中央電視臺“面對面”“實話實說”“今日說法”和香港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的光盤。當然也和這位風骨漢子媒體名人合影留念。

 

  四、石街和藝術

 

  納西族以黑與胖為美。對男女的稱呼為“胖金哥”“胖金妹”。我沒有考證過麗江的歷史,只是對古城的石街分外地喜愛,石街被人們行走的光滑可鑒,腳落在上面,分外妥帖的感受,身心得到安寧的寄放。你不難發現,盡管游人如織,但步履多么的臃懶享受的風格,怕是為古城的文化吸引,為古城的藝術誘惑,還是為巷口烤玉米,烤火燒的胖金嫂的悠然而感呢?不得其解。

  四方街作為古城的中心帶,石條鋪就的街面,設計出傾斜度,不知隔幾個時日,就會把西河的水閘起,水滿溢出把斜面形的街洗凈。這方式是納西族的一個民俗稱之為“洗街”遺憾的是沒有考證探究這民俗的淵源。總之,樸素和諧,放在今天的文明來評說這方式也不失為時尚。

  說來笑話,在“街門口”我還留了影,當時得意地朗念“口門街”也沒有人說什么,還是大家沒有給以指正,留足了面子。直到朋友說住在“街門口”我才恍然大悟,門坊的橫楹是由右往左的讀法,拍天靈蓋,啞然失笑。

  說來很怪,古城的人們愿意圍在兩條街上擠來讓去,門面商鋪生意也好,其他的街道不夠擁擠繁榮,店面的商品價格都合理。看那些織披肩的“胖金妹”認真如是,梭子穿來穿去,緯線繃的直直的,經板用力把線打緊,有條有理,井然有序。一方披肩,一個色彩,一個花式往女人的肩頭隨意一裹,那就是男人放飛審美的所在,美得得體又淋漓還大氣;又雕刻師精工細琢一塊塊板料,刻刀剔來鏨去,一幅山水,一個人物,一個寫意也就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妙趣天成;繪畫師用水彩筆在成沓的體恤上畫上簡筆畫,寫上東巴文,繪山水、風情、漫畫得心應手,筆到功成,畫完一件雙臂一揮,一件體恤就是一道美學,言不得詩情,道不得畫意。當然還有用電烙鐵燙畫的,有銀器店,有羊皮畫……導游講,納西族是一個崇銀不賞金不羨玉的民族,只因為銀光的柔和華美吧。確實玉器店不多,金店我沒有發現。看著商鋪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看著人們的神色抒寫著安然平和,腳步越來挪的越慢,索性坐在石凳上聽薩克司手和吉他的組合演唱,那樣的愜意投入。看著,聽著,想著,又看看了自己,會心地笑了……

 

  五、酒吧

 

  到麗江,要泡酒吧的喲……導游拖著唱腔千叮嚀萬囑咐。確實酒吧文化雖然是泊來的,但是在麗江的月色里,早已被演繹的出神入化,沒有泊來的嫌疑和影子了,成了麗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了。月亮升在天空,月光在廊檐下巷口里投下的光華和影子,又被紅燈籠燈火的明滅給刷新了。東河、西河,紅燈籠、花燈籠……遺憾古城的水道了沒有游船,否則就是秦淮河第二。笙管簫笛不夜天,兒女來客樂悠然,酒歌對得聲聲好,身段輕盈舞翩躚。大家把白晝的拘謹統一回收,把羈絆的身心放逐,回歸一個真實全然的自我,酒盡興,歌正濃,舞姿正酣暢。醉了游人,醉了金妹、金哥,醉了滿城的燈火,醉了明磚清瓦,醉了西河的游魚,醉了麗江的夜色。

  面對麗江的酒吧,只能說一聲“真好”。

 

  六、麗江的早晨

 

  麗江經過夜半笙歌酒香的淘洗,鉛華洗卻,清晨的麗江才是一個純真清新的自我。假如夜半曾飄落幾滴天雨,這里簡直是一個無法形容或者言說的世界。

  晨風裹挾奇花瑤草的馨香把沸騰一夜的麗江小城浸潤的異常飽滿。輕步躡腳走在著萬籟俱靜的街頭,心仿佛如袒裸在衣服外面一樣的爽然,用足尖輕輕按摩石街,那妥帖、那柔和、舒服的感覺不好用什么語句形容。看石街上夜雨的痕跡,一片濕,一片干,還有石眼里汪著水,潮潮的一種幽思,萬般情懷均勻地應著晨光而滋生瘋長。一縷微風帶著露香鉆進衣孔,掠過頸項,心底機靈靈的,好不愜意。

  試想,你的肘部再挽上一雙玉手,身邊粘著一位桃面玉人,什么也不說,一切都交付給麗江清澄的空氣傳遞,按著節拍,不經意地對視,一個香吻滑過她的粉唇、她的發際,她的玉手又加了幾分輕柔的情意,醉心于人寰,醉心于麗江的古巷,醉心于這清幽淡雅的氛圍,好不向往……

 

  七、麗江,我不能留下

 

  沒錯,麗江是一個讓人想留下來的地方。

  她有足夠的美麗,足夠的魅力,足夠的理由。可是,我不會留在這里,一我怕變懶,泱泱國度,蕓蕓眾生,要生活,要生存喲……二我不能留下,版圖的西北,與西南正對著的那塊土地有我的家園妻女。三我不想留下,因為麗江就是我的一個夢,留下來這夢也就醒了。

 

風花雪月話大理

 

  自古大理這個地方被人們譽為風花雪月之地。在瓊瑤乃至金庸的作品里,多次以大理這個地方作為落筆著眼的背景,這些記憶淺淺地劃過對南詔、白族等詞素的印象。學地理還知道了蒼山、洱海,神奇神秘的古地的風情風物風景曾經激發了對大理的一些神往。激情隨時間的前進而逐漸消失淡漠,大理在心中干枯為一個稱謂而已。

  直到親臨大理,又勾陳起以往記憶的激動的波瀾。大理東臨碧波萬頃的洱海,西靠終年積雪的蒼山,諸多名勝古跡,隱現在銀蒼玉洱的萬花叢中。特別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的月更是無窮的誘惑。

  隨團旅行的蜻蜓點水般的匆忙行色,真的很難全面理解這雄奇秀麗的土地。只是從導游的介紹中知道了對白族男女“金花”“阿朋”的稱呼。在汽車上張望蒼山的云雨迷蒙,當然蒼山19峰,18水的輪廓也初為了解.順著導游的手指看見了所謂的“玉帶云”“望夫云”和“海蓋云”。不要來看只要閉目傾聽這些名字足以讓人陶醉了。沒有親臨蒼山,在導游的講解和自我的遙望中,蒼山始終裹著一層輕紗,煞為神秘,朦朧。

  游了大理的古城,從古城門郭沫若題寫的匾額下的城門進入到五華樓應該有300米長短,一條街巷,古老的建筑夾雜雨水淋落的腐朽之氣在繚繞抑或升騰,游人魚貫蜂擁……只記得趁走進一家茶社之際,牛飲了三盞“普洱”漫不經心地聽了一通茶道女講說的茶經,要了一張介紹店名的名片悄然繞過人群再次投入涌流的人潮中。

  這樣的游覽,現實的感受無情地粉碎了從前對大理的神往。在麗江,我談起了這些感受,朋友說:"可能是沒有潛心而游吧,大理可是一個具備風花雪月萬眾風情的所在"。朋友說的不錯,對一個地方的理解和閱讀需要悉心和時間的,我們的游歷,好比雨傘之上的雨滴滑落的迅速,可謂難得其深、難察其美、難言其意,打了折扣,不得要領是無可厚非的。

  雖然沒有潛心體味大理風情中各味的怡然、浪漫和詩情,但是從導游的包頭(帽子)的設計思想和獨特的款式已經體會到白族的一些風韻了。白族女子的帽子象征了大理的風花雪月,導游讓我們猜,帽子的裝飾各自代表什么呢?寓意什么呢?大家紛紛猜測,答案自然五花八門,八九不離十,又多不完全正確。后來導游給出了標準答案。帽子的飄穗代表了“風”因為這些飄穗會因為女子的款款行進而飄然,也會因微風吹來而靈動;帽子的整個造型是月芽狀的,月芽的弧度正好與頭的圓度吻合,因此而“月”;帽子上繡了好多五彩繽紛的花樣,也就代表了“花”的寓意,現實中大理是一個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行走其中,無處不群芳競放,百花爭妍;最后是白族女子的帽子的上沿是一條白絨帽檐,代表“雪”,自然聯想雪的潔白,雪的純凈,雪的清爽。

  當時,我走出大理古城在心中作了一首打油詩:


  大理古城三百米,二百商家對東西。

  游人一萬你我擠,石街淋雨濘而泥。

  五朵金花邀拍照,導游催促聲聲急。

  大理其實不大理,風花雪月不得覓。


  誠然這打油詩發泄一些對大理的偏頗和促狹的認識。那么請欣賞明代學者楊慎《點蒼山游記》的一段文字吧。他這樣寫道: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躍……山則蒼龍疊翠,海則半月拖藍。城郭奠山海之間,樓閣出云煙之上。香風滿道,芳氣襲人。余時如醉而醒,如夢而覺,如久臥而起坐。然而知吾向者之未嘗見山水,而見自今始!

  當然還有這樣的詩句: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古人都能寫出淋漓的句子,我等怎么就不能領悟大理的神韻風騷呢。可謂:江山如此多嬌,斯人不會識妖嬈。

  其實對大理初見的偏頗早已還原為純美的神往了。我知道想懂大理,就要從理性出發,慢慢地行走,深情地眺望,勻稱地心跳,把鼻準對正大理菊的花朵來呼吸吐納,勇敢地攬住金花的腰肢合影。讓風把花香的馥郁輸入心脾,讓月光把雪融化……

  這樣感知大理的深邃,雄奇,秀美,心醉也就不難了。

  風花雪月與大理是一個和諧的整體,不得割裂,不得以點帶面,要委身其中,方能醉心其中了。

 

瀘沽湖——擦肩的遺憾

 

  之于瀘沽湖,在男人的心目中,并不想認真考究它風光如何旖旎。卻是摩挲人的走婚風俗,一直牽掛著男人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卻從瀘沽湖的身邊擦過,無緣駐足,為此而遺憾。當然知道關于走婚的風俗,早已被現實的文明所代替。無疑的是,我們遲到每一分鐘,關于哪個風俗的標本意義就遠去一分鐘,距離消亡越近,距離現實越遠了。

  瀘沽湖在我的心中是一直蕩漾著神秘的一座母湖。她位于云南寧蒗與四川鹽源交界處的一座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質純凈,狀若馬蹄。在云南的所有湖泊當中,她的深度僅次于撫仙湖。當然,這是地理和旅游意義上的一個認識而已。在潛意識中,她更多地從屬于一種精神的象征和生命傳承的寓意。

  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瀘沽湖于我而言,永遠是一潭精神層面上的圣水,難解近渴的遠水。我是在一個她正妖嬈的節侯,隔著一定的空間與她拜別的。那是因為導游講說,泥石流已經阻斷了探詢造訪她的路,我只能站在麗江壩子的高地,向著她的方向發出深情地遙望,卻不知,她是否感受到了我的眼神。

  瀘沽湖----她神秘、誘惑、不可深究。是一個籠罩著母性光輝,迷離出仙境神秘的湖泊。即便我在麗江客棧的睡夢中夢到了瀘沽湖邊那些散發著古典氣息的近水樓臺,匆忙地安慰了我在她身邊夜晚的尋覓,但我無法感受真正走進她后那種刻骨銘心的真實。在群山和天空的懷抱中,她寧靜安詳地碧綠著,散發出一種神秘文化意蘊的不經意。

  我無緣徜徉在瀘沽湖的青山綠水間,但我對她的感覺,更多地趨向于一種神性的尊崇。她“女兒國”古地的神秘,感召男人們對她一直懷有一種宗教般的情感。曾一直在嘗試用一種平靜的語調,來訴說我對她的癡迷、神往,以及用文字所能表述遺憾的程度,但卻沒能做到。

  我在書籍和網絡里搜索關于瀘沽湖的詞條,閱讀并領會其中的講說,記憶擷取其中脈象綜絡。當然關于瀘沽湖的印象自然地存盤在記憶中。清晨的瀘沽湖,風情萬種。繚繞的晴紗和變幻的霧嵐,使得她既像是一位睡態酣暢的玉人,也像一位羞怯靈動的仙女;正午的瀘沽湖,真實的深不可測和幽靜廣博。晴朗的天光下,瀘沽湖會呈現出一種深邃的藍色,近似于墨水應著天光藍又通透的顏色。四合的群山在白云深處幻化的飄渺迷離。群山和云朵倒映在瀘沽湖綢緞般輕柔的水色深處,波光瀲滟,格調鮮明,比真實的山水更為亮麗,更為誘人。

  瀘沽湖的靜美神秘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那種,柔潤又博大的母性胸懷之美。聽說要想領略這般神韻,只要到湖邊租一條豬槽船就可以實現。劃船擺渡的摩梭女人個個都是天生的歌手,會用一連串愛意綿綿的“情歌”,把一顆顆躁動不已的心由里到外“撩撥”個精濕。那被瀘沽湖水清純滋潤過的嗓子,一打開來,就有一串串的好歌,在湖面上空飄蕩。

  在摩梭人的歌謠里,始終貫穿著一種神秘的生命意識的經絡。人世的美好,生命的易逝,彼岸的遙望,時光的匆忙……所有生命相關的元素,無不動情在那美妙的歌聲里。

  在麗江客棧的夢里,自己成為了瀘沽湖畔的走婚人,盡管對整套儀式的生疏,意識卻在湖邊世代繁衍生息的摩梭人那種神秘的婚姻文化中游走。阿注、走婚、女山、母海、遠游的喇嘛,祭神的達巴…..朦朧在夢境中。 這片寧靜而難以把握和琢磨的深藍色水域,一切都因為一個母系王國的存在而顯現得是那樣的神秘莫測,仿佛連日月星辰都被籠罩在了一種夢天魔地的光影之中。

  夢是凌亂的,瀘沽湖卻是真實的存在。相信瀘沽湖永遠是摩梭人的。對我而言,瀘沽湖只是一個夢想,一個憧憬,一個永遠難以破譯的密碼。雖然此次無緣謀面,可是瀘沽湖的誘惑是我這次的遺憾,更是我永遠的尋覓,相信我會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走近她的身旁,去閱讀、去感悟、去聆聽,抑或揣測她、曲解她、中傷她。只能走進其中,不可能融入其中。我也相信我世俗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可能一個表象,一個幻影而已……

  愿望做個走婚人,我想這與道德和素質無關。

 

走近香格里拉

 

  靈魂蟄伏的居所,盡管封閉狹小,也難徹底關閉向往與了望。

  看香格里拉并不是“消失的地平線”,恰恰是一種崛起,因為一次短距離的走近她,她的豐儀、神韻毫不客氣地俘獲了我的身心,也把這些永遠地鐫刻在那被稱做記憶的石碑上。牽引著我一步三回頭對她的回望與留戀。

  起先,我并沒有去閱讀去欣賞由一個英國人詹姆斯.希爾頓來撰寫的《消失的地平線》,并不是拒絕,因為我是一個經不得風景誘惑的人。對于一些風物,全新地去觀察體味,一定會比對著別人的理解去感受更要有意義,起碼不受一些暗示或者牽絆。

  香格里拉的意思是高空俯瞰鑲嵌在八瓣蓮花里的地方。這里的高度,這里的民族,這里的寧靜與恬淡,是適合寄放靈魂的地方。這里更適合深情地呼吸與淺易地靜養。也適合隨心地潛行,用心領會這土地,用心參悟這里精神的特質。

  香格里拉那些敦實的房子,比碉堡一樣鞏固,看那精美的木雕欞檐花飾,再看五彩斑斕的壁畫,還有房脊上天光下生滿綠苔水漬的灰瓦,無不張揚著一種豪放的凜然沉穩或厚重。

  走近了香格里拉的風光,我的心與目迷失了,并不是迷失了方位,而是迷失了它們的自我。意念如何管理得了我的心與目呢?它們畢竟是我能感覺的享受的器官,我更愿意放牧它們,它們游走在云杉、冷松的挺拔和秀麗中,又在五花草甸之上時遠時近地收來放去。酥油花(網脈橐吾)芭蕉樣的大葉子,金黃的花把風情又夸張地鍍了一層迷人的誘惑,垂掛在杉枝上的松蘿輕盈輕柔輕飄秀美,似乎隨微風而蕩漾,簡直美女忽忽閃閃靈動而韻致的睫毛一般,引人遐嘶的深入,浪漫的油然。一串蘑菇,大概不是松茸,也不是雞樅,怎么就在杉樹干的一個節眼之地,擁擠的那樣熱烈,惹得人不愿意收回目光。

  導游講:最好是農歷五月或者八月來畢達措森林公園,原因是那些時日有杜鵑花的絢美和大狼毒的妖嬈,“花落碧塔海”和“杜鵑醉魚”是兩大奇妙的景觀。其實不能去后悔或者惋惜,目前的風景已經如此激動我的心跳,加速我的呼吸了。一年有四季,風光各不同。風景入眼,領悟在心。

  人們在幾個景點間不愿乘車,只有腳步的移動中,才能真正體味到那種叫美的驚心眩目的感受。我真不知道應該把眼睛交給那些寥落的木房子呢?還是交給絨毯一樣的草甸呢?看碧塔海的湖心島,還有那海水,水中杉松的玉影,人們搶鏡的歡快,我的心更是無所適從了,簡直就要跳到胸膛的外面了。

  這里太多的植物,它們開花結籽,分布在這山體的凹凸方位裝扮這里的神奇。可是在這里站在海拔的高點不是牦牛,也不是冷杉的枝頭,而是人群,是那些光著大腿穿著羽絨服,還背著高原氧氣瓶的人們。他們的嘈雜把這里的寧靜已經打破,碧塔海清澈的水波里漾著幾個煙屁股,很扎眼。盡管,那里的忠告牌上有“請勿吸煙”的字樣。

  這里的山是真正的山、水是真正的水,樹只真正得樹。一座值得一人一世來閱讀的山,一碧一生一世都不會看地厭倦的水,一個鄰著太陽午睡的城堡。當你走過這里,你的心也就遺失在這里了,召喚著你再次地故地尋覓。

  天空、太陽、云朵、雨絲,還有高原反應,特別是這里的水綠海藍,吐納的清新,無一不攬住我的胸懷。

  我伸出手,摸到了夢想;收回心,香格里拉則回到了我的夢中……


 1

  個人簡介:溫智慧,筆名:海中漁,男,1970年生,滿族,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第四屆理事,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班第12期、第35期學員。曾在《博覽群書》《朔方》《草原》《參花》《松花江》《回族文學》《天涯詩刊》《西部文學》《小小說月刊》《雜文月刊》《悅讀》《草原論壇》《駿馬》《草地》《科爾沁文學》《阿拉善文學》“人民日報”“北京日報”“文藝報”“文學報”“內蒙古日報”“中國稅務報”“甘南日報”“華西都市報”“新華書目報”“北方新報”“呼和浩特日報”“內蒙古晨報”阿拉善日報”等60多家報刊發表文藝作品,有文章被收錄一些選本。

  出版著作:散文集《靈魂的雨傘》《大漠放歌》,文藝評論集《抵達的姿態》。

  現就職于國家稅務總局阿拉善盟稅務局。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SM极度另类视频| 欧美成成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网站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又大又黑又粗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色猫咪av在线网址| 英语老师解开裙子坐我腿中间|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亚洲国产激情在线一区| 伊人狠狠色丁香综合尤物| 成年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网址| 四虎最新永久免费视频|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欧美乱xxxxx| 真实男女动态无遮挡图|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不卡在线二区|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99久热任我爽精品视频| 免费看特级毛片| 帅教官的裤裆好大novels| 色偷偷AV老熟女|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韩国理论妈妈的朋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免费在线视频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