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借書、讀書(外一篇)
作者:羅里寧
我不是“書非借不能讀也”派,所讀的書,基本上都是買的。我買書不是為了收藏,不會像藏書家那樣,對版本有許多講究,買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版本,只要對自己興趣,合自己讀就行。
買一般版本的,也要有一點講究,除了要看作者,還要看出版社,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制,不能太爛,書內不能有太多錯字漏字。我最初買的,不管哪兒出,只管它是不是自己喜愛的。結果發現,有的出版社出的書,校對不認真,錯字漏字比較多,碰到盜版的書,裝幀設計和印制,就更成問題了。
有了一點買書的經驗以后,就盡量選擇有信譽的大一點的出版社出版的書,這樣的出版社出版的書,內容質量會有保證一些。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不大的出版社,也同樣有著良好的信譽?!趯嶓w書店買書之外,有時也會郵購或者網購。在實體書店買書,好處是可以慢慢選,看好了再買。郵購和網購,好處是快,很多新書還沒到實體書店就可以在網上買得到(現在不用郵購了),書價還可以打折。但是網購不能細看書的“品相”和書內的情況,書到了什么樣子都得要。
不論通過什么方式買書,都是令人興奮的事。搜書買書和等待圖書的那種心情,是不可名狀的。書到了以后又總是不能令人滿足,就又希望再買,買了又有新的欲望,這樣的反復,正是愛書人不停地買書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讀書使人思想,有時又會使人胡思亂想,想多了,還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讓人經歷許多磨難,經受許多考驗,“焚書坑儒”“文字獄”“知識越多越反動”,就給讀書人制造過很大的傷害,然而讀書在中國,有著非常深厚的傳統,讀書人不管經歷過多少磨難,經受過多少考驗,讀書都不曾中斷過,讀書的傳統一直得到很好的延續,歷朝歷代,有許多書籍史冊流傳下來。經典者如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二十四史、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文等等,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讀不勝讀。
人是要思想的,讀書人除了一般的思想,還要探索真理。歷史上禁書,禁讀書,為何屢禁而不止,因為對于有思想的人而言,束縛其行為容易,禁錮其思想就難。春秋戰國時期,圍繞讀書,還出現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人類自有書籍起,讀書思想、探索真理就從未停止過。這也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最根本的原因。
讀書是很個人的一件事。必要的引導是必須的,但你不能強迫人家去讀書,“懸梁”也好,“刺股”也罷,都是人家的事兒,不想讀書的人,你拿根棍子去趕他,也不是個辦法。讀書也是很辛苦很寂寞的一件事。要是你的腦子里還想著燈紅酒綠升官發財,你就不要去讀書;要是你碰到書本還想打瞌睡,你也不要去讀書。耐得了寂寞吃得了苦,是讀書人的本色。讀書更是吝嗇不得的一件事。偶爾借書而讀,還可以理解,但總是想從人家那兒借書而讀,這種心態就要不得,想讀書又不想買書,怎能讀得踏實?況且,你什么時候見過借書的人會主動還書的(在圖書館借的除外,不想在這里討論),就連借錢主動還的,也還不多見呢,不然葉德輝先生就不會說“書與老婆概不外借”這樣的話了。
讀書的空氣,應該是自由的,買書也好,借書也罷,最重要的,是能夠扎扎實實地讀,有了心得,有了收獲,這書不論是買的還是借的,就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追求幸福
達林?麥馬翁在《幸福的歷史》里說:“幸福是如此令人難以捉摸、不易把握的東西……這個‘東西’并非是某種事物,而是希望,是渴求,是夢想?!丙滖R翁關于幸福的這個定義,是很抽象的——幸福本來就很抽象——唯其如此,幸福才會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引起人的不斷的追求。
麥馬翁關于幸福的這個抽象的定義,其實就是說,幸福這個“東西”,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那么,幸福會不會是人內心里的某種直接的感受呢?譬如,一個食不裹腹的人,能吃頓飽飯就很高興,倘若再食而有肥肉,就是一種幸福了。而生長在“朱門”的人,吃肥肉可能就是一種痛苦。窮人家孩子渴望讀書,富家子弟則借讀書之名,進名校,或者留洋鍍金。不同的出身,不同的階層,對幸福有不同的追求。有人享受精神上的愉悅,看一本自己心儀的書,欣賞一部自己喜歡的戲劇,或者一幅自己仰慕的畫作,就快樂無比;有人好善樂施,以助人為樂,能夠幫助到別人就稱心如意;有人注重美德和榮譽,言行舉止文明得體,受人尊敬就心滿意足。更多的人則為物欲所支配,向往金錢、美女、豪車和豪房。——不同的人所追求的幸福不盡相同,但并不是每個人所想望的那種幸福都能夠得到滿足。有人想望婚姻美滿,可又有多少人能夠實現得了呢;有人把酒色當作揮霍人生的一種方式,以為這就是生活,好像幸福就在于快樂,并且只在于快樂。然而放縱酒色,對于身體的傷害,比起所謂的快樂,要大出不知道多少個倍數。幸福若只不過是快樂,而快樂又只不過是個人的偏好,那么一個人只要靠在污穢中打滾就可享有幸福。
自然,人人都應該享有幸福的權利,問題在于,應該怎樣去做,幸福才能得以實現?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不但言之過早,甚至可能只是一種假象,幸福應該包含健康和平安,快樂和富足,榮譽和美德,如此等等,只要這其中得到滿足,就都是一種愉悅,但各種愿望滿足之后,新的愿望也會接踵而至,更何況要滿足一個愿望,也決非易事。今天富足了,明天會發生什么事,誰也說不清;今天是健康的,明天會不會疾病纏身?人類的欲望永遠都不會滿足,窮人有窮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貧困的人要追求富貴,富貴的人要追求享樂和刺激。燈紅酒綠,聲色犬馬,都必須用金錢來滿足,可幸福,偏偏不是用金錢就可以買得到的。
所謂幸福,首先就是健康的人生。幸福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要以損害自己的健康為代價。你內心想望什么,什么“東西”是使你內心感到愉悅的,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其次就是,幸福不是一個一時的“東西”。今天幸福了,明天呢?我們還在等待,等待著下一個幸福的到來。在追求中等待,在等待中得到滿足,這就是幸福所給予我們的渴望。
幸福,是如此令人難以捉摸、不易把握的東西,但它是希望,是渴求,是夢想。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愿望決定自己的幸福。但是幸福,有時并不只表現在自身的快樂,甚至在獲得幸福之前是痛苦的,要付出代價的。幸福需要我們不斷追尋和探索,并且還要在希望中去感受,而尋找、追求幸福的過程,其實比到達更美好,并且這個過程,能夠保持到一個人生命的終結?!腋_@個“東西”,終究是一輩子的事。
作者簡介:羅里寧,男,廣西田東縣人,復退軍人,愛好文學,尤愛散文作品,有散文習作散見于地方報刊和一些網絡平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