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戰斗的青春

戰斗的青春

——記赤水征糧剿匪中的董運祥

 

作者:洪開第

 

  董運祥,山東定陶人,19272月出生于定陶縣戶集村,從小在本村讀初小和私塾。

 

  19414月至19447月,在定陶縣參加由抗日民主政府所辦的抗日高小、抗屬子校和冀魯豫邊區專署所辦的抗日隨軍中學學習。在高小開始就參加了革命,放哨、宣傳,穿過封鎖線傳遞情報,在隨軍中學除上中學文化課外,還學習了許多軍事知識和技能。

 

  19448月(十六歲)中學畢業后,在定陶縣入伍參加八路軍一一五師與八路軍山東縱隊合并為山東軍區所屬部隊(保留一一五師番號)在冀魯豫邊區抗日拫據地,同定陶軍民一道,轉入對日偽軍攻勢作戰。1945年年初,參加拔除了除縣城外所有日偽據點作戰,同年8月中旬,見證了收復定陶縣城,定陶全境解放。

 

  建立地方政權需要大批干部,董運祥因能說會寫,從部隊抽調到冀魯豫邊區五專署曹縣、復程縣等地方政府工作,曾任收發、文印、司法科員、縣委宣傳部干事、報社通訊干事等職。黨內任過黨小組長、支部書記、區委宣傳委員、區委民委委員等。

 

  19469月,參加過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親自指揮的著名“定陶戰役”。董運祥因作戰勇猛,善于謀略,脾氣火爆而在部隊和地方都小有名氣。

 

  南下西進貴州  勝利會師赤水

 

  1949年元月,為解放大西南,建立縣一級新政權工作班子,董運祥經組織挑選抽調的干部人選,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南下干部支隊。2月份,到荷澤地區集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國內外政治形勢教育,學習了《新民主主義論》《同共綱領》等文件,接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4月底,隨部隊在安徽安慶渡江。一路上邊行軍邊打仗,一是清剿零星士匪,二是征糧保障部隊供給,還要幫助沿途解放的地方接管建立革命政權。5月-8月任江西上饒地委文印股副股長。9月底,隨軍西進貴州。

 

  中共貴州省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兵團在西進途中,在湖南邵陽研究確定了接管貴州的工作方針和任務,同時組建了中共遵義地委。進入貴州后,在貴州黃平召開進軍遵義的動員大會,地委宣布了組建接管各縣委的領導班子的名單,中共赤水縣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縣工委)由肖光任書記,郭華德任組織部長。

 

  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兵團第十軍二十八師進軍赤水,121日,抵達并解放赤水縣城,隨即發表《告全縣人民書》宣布赤水解放。

 

  19501月下旬,肖光率郭華德、董運祥、陳基如、張清杰、徐緩、李信保、華文海、周慧吉、吳志勇、許蘇生、周全光等赤水縣工委一行十二人,從遵義向赤水進發,經楓香因匪患猖厥受阻,返回遵義,繞道重慶,乘船至合江,再步行前往赤水。

 

  肖光等赴赤工委一行十二人乘車前往重慶途中,車隊在桐梓縣涼風埡遭遇土匪兩千多人襲擊,經過一番激烈拼殺,才贏得了戰斗勝利。

 

  肖光一行等人到達合江時,時任赤水縣治安總隊隊長許撝先帶領一個武裝排前往迎接。在合江到赤水途中,時有土匪襲擾,縣工委與治安總隊同志邊走邊打,于21日抵達赤水縣城。

 

  1950210日,全縣中共黨員會師大會在舊政府辦公大樓底層中堂舉行。參加大會的中共黨員共37人,其中駐軍代表和縣工委黨員12名,赤水地方中共黨員代表25名。駐軍代表和縣工委參加人員是:魏捷生(解放軍139團政治部主任,后任中共赤水縣委書記)、肖光(縣工委書記,后任中共赤水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立志(解放軍某部保衛干事)、郭華德(軍管組副組長)、周慧吉、徐緩、董運祥、李信保、陳基如、張清杰、王淵源、吳智勇,赤水地方中共黨員代表:周平(中共川南古藺中心縣委書記)、周潮聲(赤水縣人民委員會治安總隊政治指導員)、郗仁永(中共赤水臨時縣委副書記)、明朗北(中共赤水縣臨委宣傳委員)、王旻高(女)、劉晏平(此2 人均為中城鎮的黨員代表)、黎光煊(丙安區臨委書記)、聶亞權(丙安區臨委組織委員)、許撝先(丙安區臨委宣傳委員)、張正魁(丙安區臨委屬支部組織委員)、黃躍奎(旺隆區黨臨委書記)、周克強(旺隆區黨臨委副書記)、丁伯文(旺隆區黨臨委組織委員)、王干群(旺隆區屬支部書記)、袁廷華(旺隆區屬支部宣傳委員)、袁惠疇(元厚區臨委書記)、王永修(元厚區臨委副書記兼組織委員)、黃竹書(元厚區臨委宣傳委員)、周德逸(元厚區臨委宣傳委員)、張紹輝(農民,元厚區大群鄉黨支部副書記)、袁健如、袁沉穎、袁諾亞、王克明(此 4 人均為土城區的代表)、王國風(醒民區的代表)。

 

  黨員會師大會以座談會的方式舉行,來自全縣各地的37名中共黨員會聚一堂。

 

  魏捷生和肖光首先闡明會議目的、意義,分析全國和西南的大好形勢,強調中共黨員面臨的三大任務。(一)做好支援前線解放軍解放西南、解放全中國的工作;(二)維護社會治安,保持社會秩序;(三)積極籌備建立縣、區、鄉級人民政權組織。鼓勵大家繼續發揚革命斗爭時期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協作推進解放事業。

 

  赤水縣中共黨員會師大會是中國共產黨在赤水解放初期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奮進的大會。大會召開,標志著赤水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得解放,開始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建立人民政權 接管地方工作

 

  全縣中共黨員會師大會后,中共赤水縣委于1950 211日宣布成立。中共遵義地委任命魏捷生任中共赤水縣委書記,肖光任副書記。212日,赤水縣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肖光任縣長。

 

  19508月,全縣境內的武裝土匪勢力基本被消滅,社會秩序日趨安定,生產相繼恢復正常,縣、區、鄉級人民政權也逐步健全。

 

  縣委及辦事機構的負責人分別是: 縣委書記魏捷生,副書記肖光,委員、組織部部長郭華德,縣委秘書楊效義,宣傳部副部長楊三三,社會部長孫玉生; 縣人民政府及辦事機構的負責人分別是:縣長肖光,副縣長張躍龍,秘書室周潮聲,建設科科長趙君式,文教科科長茍克嘉,法院副院長劉晏平,糧食局副局長羅毅一,稅務局局長郗仁永,副局長明朗北,銀行行長向賢才,副行長黃躍奎,貿易公司經理武瑞亭。隨后增設工商科、人事科、鹽務支局等機構。全縣由三個區調整為七個區,各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是:城關區(轄中城鎮、文華、天臺鄉)區委書記徐緩,區長王干群,副區長魯正良;復興區(轄復興、丙安、鼎義鄉)區委書記董運祥,副區長黃竹書;大同區(轄大同、華平、寶源鄉)區委書記李信保,區長許撝先;旺隆區(轄旺隆、葫市、云集鄉)區委書記陳基如,區長丁伯文;元厚區(轄元厚、大群鄉)區委書記袁惠疇,區長張鎖成;土城區 (轄土城鎮、儒維、民化、文農鄉)區委書記張清潔,副區長羅明堯;淋灘區(轄同民、醒民、隆興、馬臨鄉)區委書記李克義,區長劉純武,副區長袁廷華。隨后,縣委又將原淋灘區劃為醒民區和隆興區。醒民區轄同民、醒民兩鄉,區委書記華文海,副區長葉明德;隆興區轄隆興、馬臨兩鄉,區委書記徐緩,區長趙君式。

 

  至此,全縣基層人民政權基本建立和完善,領導人民進行以清匪、反霸、減租、退押、征糧五大任務為中心的反封建斗爭。

 

  開展公糧征購  保障解決糧荒

 

  1950121日,遵義專員公署對各縣下達了補征 1949年公糧的指示,并明確指出征糧工作與國計民生、鞏固新政權的密切關系。19502月,縣委、縣政府根據《遵義專員公署關于爭取時間征糧的指示》,將鄉人民委員會分會改為支前治安委員會,并在各鄉建立公糧征收委員會,各保(村)建立評議委員會,開展公糧征收,辦理人民解放軍大軍回師糧草供應工作。

 

  1950215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昭宗祠內舉辦第一期征糧訓練班。招收全縣內具有高中、初中學歷的182名青年,培訓時間為期七天。縣委書記魏捷生任訓練班主任,縣長肖光任訓練班副主任,軍管組董運祥任指導員。

 

  培訓內容主要是:國內外形勢教育、社會發展史、征糧的重大意義和辦法等。訓練班采取講師專題報告、學員醞釀討論的方式進行。訓練班結束后,多數學員被安排回原籍開展征糧工作。縣委從中抽調64名學員組成赤水縣人民政府征糧突擊隊,由指導員董運祥帶領,前往旺隆鄉進行征糧試點工作。

 

  1950222日,縣征糧突擊隊到達旺隆,他們一邊宣傳政策,一邊開展征糧。征糧隊的同志帶有長槍或短槍,而且必須兩三人道,互相有個照應,防止土匪加害。當時習慣稱這種情況為“武裝征糧”。后來根據形勢發展,逐步把征糧工作推進到古葫(葫市)、云集鄉。

 

  195034日,縣委召開全縣區鄉干部會議,部署征糧工作,推廣旺隆征糧試點工作經驗。 會議強調了征糧與財政收入的重要性,要求全縣區、鄉干部在征糧工作中充分發動群眾,嚴格掌握政策,努力完成公糧征收任務。全縣各區、鄉征糧共計征收1949年度公糧折大米156.43萬斤,其中董運祥征糧隊旺隆鄉征收稻谷248300 斤,為鞏固人民新生政權奠定了物質基礎。

 

  19508月,縣委、縣人民政府舉辦第二期征糧訓練班。110名學員參訓。學員培訓結束后,分派到各區、鄉開展一九五O年度公糧征收工作。至1950年底,全縣共征收公糧(稻谷)564.96萬斤,占地區分配公糧征收任務的101%,保證了軍需民用。

 

  征糧工作是在同封建地主、武裝土匪的激烈斗爭中進行的。征糧期間,地主、富農千方百計抵制征糧,同時,盤踞、出沒于縣域內11個鄉的土匪,頻繁攻擊鄉鎮機關,騷擾民眾,圍攻征糧隊。

 

  征糧隊員努力克服種種困難,一邊向地主、富農及自耕農民宣傳政策,推進征糧工作,一邊拿槍與土匪斗爭,保衛革命成果。當時,正值新政權建立之初,國民黨的地方勢力還不甘心滅亡,糾集殘余勢力和土匪騷亂,地主土紳不愿、甚至抗拒交納公糧,因此,征糧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一個傍晚,征糧隊接到情報說:土匪要攻打旺隆。董指導員立即部署,叫王鵬珍把女隊員帶去小河對岸清連村一戶姓王的貧農家隱蔽。女隊員們為了不暴露目標,晚上不打電筒,女隊員們一個牽著另一個的手,慢慢地摸索著前進。到了王家,由于床鋪不多,只好六七個女隊員擠在一張床上,誰也無法睡覺,誰也不敢睡覺,大家都很警惕,萬一土匪來了,起床就會耽誤轉移時間。

 

  當夜凌晨約兩三點鐘,董指導員帶著通訊班看望女隊員們,他們途徑坡下一戶農民家(這戶農民家里正住有土匪)旁邊時,土匪崗哨聽見董指導員(山東口音)的聲音,以為要去清剿他們,便立即轉移了。事后聽說這次有險無驚的情形,大家相互慶幸。當晚,董指導員查實土匪沒有打旺隆,連夜帶人把女隊員們接回鄉里。

 

  一個多月的征糧工作,任務艱巨,生活艱苦,征糧隊既要同土匪斗智斗勇,又要做群眾工作,與地主打交道征糧,有時連飯都顧不上按時吃。

 

  19503月,征糧隊奉命回縣城。休息兩天后,又開赴復興征糧。

 

  復興地區的情況更加復雜,除了有土匪騷亂外,還有一些曾經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擔任過黨政職務的頑固人物和封建把頭。

 

  征糧隊員面臨著犧牲生命的危險,但他們沒有畏懼,而是勇敢面對,一個也沒有退縮,更沒有逃避和逃跑回家的。

 

  1950328日上午,旺隆匪首唐從政、唐林、唐從先、唐從文勾結盤踞在云集鄉的土匪約一千多人,將旺隆場包圍,并發起猛烈攻擊。

 

  縣征糧突擊隊、縣治安總隊、旺隆支前治安委員會的民兵,在董運祥指導員統一指揮下,協同作戰,經過八個多小時激戰,取得了旺隆第一次保衛戰斗的勝利。在戰斗中,縣征糧隊隊員們英勇沉著應戰, 女隊員們冒著槍林彈雨搬運彈藥、送茶、送飯,為戰斗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04月(農歷三月初六),縣征糧隊指導員董運祥在旺隆鄉動員一百三十多名群眾組成義務運糧隊,由縣警衛連一個武裝班和縣治安總隊的一個武裝班掩護到匪 占區——云集鄉白云寺倉庫運公糧。運糧隊到達白云寺吃午飯時,遭到土匪圍攻。運糧隊途經牛兒洞夾溝大路時,土匪從左面山上向溝內大路射擊。隊員們英勇頑強,跑步通過了這段大路后,又在武裝班的掩護下,堅持背著糧跑了近五華里的路程,脫離險境,終于把六千多斤糧食運回旺隆,勝利完成了匪占區奪糧的政治任務。

 

   征糧工作是征糧隊員接受黨和人民一次嚴峻的考驗,豐富了對敵人斗爭的經驗。 征糧工作結束后,征糧隊的女青年王鵬珍、劉惠慈,男青年向能吉提拔為鄉長,被老百姓稱為“娃兒鄉長”。征糧隊指導員董運祥還與第一期征糧訓練班女征糧隊員劉惠慈通過相識、相知、自由戀愛,喜結連理,結為夫妻傳為一段佳話。可以說,縣征糧隊是人民政府成立初期培養干部的一所學校。

 

19504月,赤水縣委對全縣三個月來的征糧工作進行了總結。充分肯定各基層征糧委員會有計劃、按步驟部署、完成了征糧工作。干部積極負責,各基層征糧隊員,吃苦耐勞、翻山越嶺動員群眾,按時完成征糧任務,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全縣征糧工作結朿后,19505月,董運祥調任赤水縣復興區區委書記、區長。

 

  大力清剿土匪  平息匪患保平安

 

  赤水縣解放初期,原國民黨勢力殘余武裝和潛伏地方的反動勢力相互勾結,釀成匪亂。為了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維護社會秩序,保證五大任務和土改的順利進行,縣委領導全縣人民以革命武裝消滅反革命武裝,開展了一場殊死的剿匪斗爭。

 

  19503月,縣域內匪患驟起。當時,距縣城二十公里的川屬“鼓樓山”,盤踞著潰敗的原國民黨七十二軍殘部;赤(水)、敘(永)邊界常有羅廣文匪部竄擾;赤(水)、古(藺)邊區為四川古藺“反共救國軍總司令”楊云成匪部的駱國湘、陳銀州等匪 隊所占領;“黔北反共救國軍司令”楊明剛匪部在赤(水)、習(水)毗鄰地區騷亂;大同區一帶被“國民黨反共救國軍副軍長”陳云龍殘部襲擾; 隆興、馬臨、淋灘等地有劉志模、吳先治、吳相成、吳風亭匪首控制;旺隆區有匪團長唐從先、唐從政、唐從文、唐與十多個匪隊相勾結,竄犯于云集、高竹、龍巖等地; 丙安有匪營長羅文淵、羅相澤、羅子欽和王全興、沈德明匪隊活動。全縣共有土匪四十五股,匪隊一百一十多個,土匪 二萬五千多人,對赤水縣城形成包圍之勢。

 

  19506月,陳云龍召集匪隊在大壩山密會,圖謀奪取赤水區、鄉級人民政權,妄圖攻占赤水縣城,實現與鄰縣匪占區連片,在川黔邊建立土匪“根據地”。土匪楊云成部、仁懷縣土匪蔡維新部配合隆興“三吳”以及元厚陽樞文攻打土城,占領土城、元厚、隆興、醒民地區;匪首“四唐”在習水楊明剛、合江鳳鳴羅梓材匪隊援助下進攻旺隆;陳云龍部、羅廣文部、原國民黨72軍、原“內二警”殘部,“川滇黔剿共總司令”王逸濤匪部配合大同、寶源、華平、復興的李猶龍、陳茂昭、汪海清、王全興匪團,及丙安羅相澤、沈德明等匪隊,攻打復興,然后圍攻縣城。

 

  為達到目的,這伙土匪步步為營,相繼占領云集、古葫(葫市)、馬臨、隆興、醒民、同民、民化、文農等邊遠鄉。在其竄犯、襲擾和占領的地區,殘殺黨員干部、搶劫人民財物。在占領區“委派”,脅迫、拉攏舊鄉、保人員,建立偽政權,公開派糧收稅,四處進行破壞和搗亂,嚴重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19503月,黨中央發出了“關于剿匪與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西南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首長根據整個西南解放的形勢,也作出重要指示:“西南……匪患嚴重,剿匪是當前整個西南的中心任務。必須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剿匪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要把剿匪作為解放大西南的第二戰役來打”。省委、遵義地委也明確指出“全面投入剿匪斗爭,是當前最重要的中心任務”。

 

  縣委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結合赤水地方實際,作出決策,成立縣級剿匪委員會,對土匪武裝開展全面清剿。

 

  從19502月至19511月,在戰指揮員在友鄰部隊的支援下,與土匪進行了大小八十多次浴血奮戰。

 

  195034日(農歷一月十六),赤水縣征糧突擊隊指導員董運祥,帶領隊員64人來到旺隆,開展征糧工作。董指導員得知匪首“四唐”要糾集土匪圍攻旺隆的消息,立即向縣委書記魏捷生、縣長肖光匯報。縣委指示:剿匪與征糧工作結合進行,堅決保衛旺隆,確保赤水縣城的安全。支前委員會立即在旺隆周圍挖戰壕、修筑碉堡。把旺隆的地下黨員全部武裝起來,擴大旺隆治安大隊組織,做好戰斗準備工作。

 

  董運祥指導員將當地的地下黨員、地下黨的外圍同志、政治可靠的積極分子組成一個基干民兵班和一個普通民兵排。征糧隊有隊員64人,包括女隊員14人,能用槍的全部發配槍支。縣治安總隊袁廷華、周克強、許相均領導的30人,支前委員會主任王干群帶的基干民兵一百余人,一切聽解放軍指揮,執行董指導員的命令。根據董指導員的安排,在大山頂和左右兩側設明崗和暗哨注意周圍的情況;以五人為一組的武裝巡邏隊,夜間巡邏。

 

  根據偵查員傳來消息,土匪三百多人要來攻打旺隆。195047日(農歷二月二十一),天剛拂曉,支前委員會召集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五十多人,在旺隆小學緊急集合。縣征糧隊和五十多名民兵,沒有參加過戰斗,敵我懸殊。董指導員在戰前緊急動員中,要求民兵要服從命令聽指揮,配合解放軍勇敢戰斗。隨即,作了戰斗部署,分點,分陣地。要求民兵們沉著應戰,注意隱蔽,堅守陣地,不要亂動亂跑。不要亂放槍,看準才打,節約子彈。

 

  上午十點左右,土匪分兩路攻打旺隆場。一股三百多名土匪從云集方向出來,占據桐家壩的山頭;另一股也是三百多名土匪由龍巖溝涌來,爬上金寶田反背的山頭。旺隆場外左右兩個山頭密密麻麻都是人,有背槍的,有空手看熱鬧的。土匪們猖狂揚言打下旺隆,搶鹽搶錢,搶糧搶布,見者有份。

 

  土匪先開槍,一哄而起,一陣亂槍像落雨一樣向解放軍的陣地射擊。土匪用的大部分是老式槍射程短,對我方造不成威脅。董指導員叫大家不要還擊,令幾個解放軍和征糧隊的參戰人員,間斷開槍。為讓地方多數從末上過戰場的征糧隊員和民兵不怯陣,董運祥指導員親自指揮大家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解放區的天》《解放軍進什曲》等歌曲,鼓舞士氣。

 

  土匪以為解放軍人少,見他們人多怕了,而且還聽到山上有女征糧隊員唱歌,土匪很興奮,于是,亂喊亂叫著向解放軍陣地撲來,到半山腰,進入解放軍的射程范圍,董指導員一聲令下,一時間,機槍、步槍、手槍和手榴彈的爆炸聲響起,匪隊連沖數次,均被擊退。戰斗激烈交火中,我方機槍因缺油卡売,槍聲戛然而止,土匪叫囂著“機槍卡殼了,快沖上去,活捉女共黨”,向我陣地猛攻。危急之際,旺隆的群眾向陣地送來了槍油。霎時間,機槍聲又響起來了,將匪隊打退。土匪在強火力的打擊下,只好撤退。董指導員令停止還擊。

 

  下午兩點左右,土匪又組織幾次大規模的進攻,董指導員沉著冷靜地指揮著戰斗。在我方的猛烈還擊下,六點來鐘,土匪終于潰逃回鐵鎖關,解放軍和民兵各路部隊勝利歸來。

 

  第一次旺隆保衛戰斗,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解放軍由守轉攻,僅一百二十多人的軍民兵力打退了匪眾約七、八百人的進攻,取得了斃傷匪徒五十多人(其中擊斃匪副營長、匪隊長各一人),繳獲手槍一支、望遠鏡一副,步槍、火藥槍三十余支的重大勝利。

 

  匪首“四唐”經過第一次打旺隆場吃了苦頭,一邊串聯本地的官僚、地主籌集槍支錢糧,一邊與國民黨“內二警”勾結,又聯絡盤踞在古樓山的四川土匪,準備再次大規模攻打旺隆場。

 

  此消息被我偵察員獲知,向旺隆支前委員會報告,前委將消息轉告董指導員。

 

  1950年農歷三月二十七深夜,魏捷生政委派解放軍139團指導員李天福率一個排的解放軍增援旺隆,董運祥把他們隱蔽居民家中。 

 

  天亮后,場上就只有四十幾個民兵活動。這一障眼法麻痹了土匪的眼線。農歷的三月二十八日下午二點鐘,“四唐”糾集了一千多名土匪,從高竹山上向旺隆撲來。他們以為有受過訓練的國民黨正規軍的殘部參與,武器裝備有機槍、沖鋒槍、手榴彈,作戰能力比第一次攻打旺隆要強得多。

 

  土匪到了旺隆場邊的山頭,就肆無忌憚開槍向旺隆場盲目的瘋狂掃射,槍聲震耳欲聾,子彈如雨點一樣密集傾撒在我方陣地上,但人沒敢沖上來。一陣掃射后,董指導員指揮一百多名參戰人員,告訴大家要注意隱蔽,不要害怕,聽號令開槍,大家要瞄準敵人開槍,要節省子彈。敵人見我方還擊不猛,又猖狂起來。

 

  我方居高臨下,機槍、步槍、手榴彈一齊傾入敵群,打退了頑匪一次又一次進攻。

 

  土匪后來通過線人得知,兩次指揮保衛旺隆戰斗的都是縣征糧隊指導員董運祥。知道他是抗戰時期林彪老部隊115師的指戰員,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經歷大戰、惡戰無數,山東人,高個子,雙手打槍,作戰勇猛,脾氣火爆,好使巴掌扇頑抗的敵人耳光,人稱“董搨耳”。

 

  此后打仗只要遇到他,都要懼怕了幾分。在后來的剿匪戰斗中,土匪只要碰到解放軍,經常都問“董塌耳來沒有?”只要董運祥用山東話喝一聲“老子等你多時了”,土匪拖槍就跑,邊跑邊說“今天運氣不好,又碰到董塌耳了,打不贏你,我跑都不行嗎?”

 

  下午七時左右,土匪傷亡過重,一些土匪開始厭戰了,又見我方陣地堅如鐵桶,知道無法攻進旺隆,只好逃回高竹、云集。董指導員不準追擊,令堅守陣地。

 

  第二次保衛旺隆的戰斗擊斃土匪川軍營長等五人,土匪重傷十余人。土匪第二次攻打旺隆失敗,賊心不死,放出狠話,要為死傷的弟兄復仇。揚言“旺隆就是一塊鐵板都要把它揭開。不打進旺隆誓不罷休。”

 

  19506月中旬,“四唐”等匪首又去網羅四川土匪,習水的土匪、土城的土匪籌集了二千多人要第三次攻打旺隆。

 

  董指導員和旺隆區書陳基如分析形勢,馬上派人向縣里報告,請求支援。

 

  517日十點左右,土匪從泥池溝、云集、龍巖三條路,向旺隆撲來。當時駐旺隆場僅董運祥指導員的征糧隊,吳志勇的衛生班,還有縣大隊袁廷華、蔣英富,旺隆當地的基干民兵、普通民兵一百八十來人,分守五個陣地。這二千多名土匪剛靠近旺隆場,就迫不及待用機槍、沖鋒槍、步槍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向我方陣地掃射,來勢兇猛,速度快,超出了董指導員的意料。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董指導員下令各自堅守陣地,并下令:絕不后退。

 

  縣大隊袁廷華、蔣英富等一班人守石沙埡陣地。發現土匪搶占了河邊高地,直接威脅旺隆場下的陣地。袁廷華、蔣英富指揮這一班人,繞向十二涼塘,沖過河,強行占領紅巖下的厚壩,剛好抑制住土匪占的高地。董指導員手持雙槍,左右開弓,他不顧一切,就連自己的褲子被子彈打了幾個洞都沒覺得。董指導員奮不顧身,英勇戰斗的精神激勵了大家的斗志,也增強了戰斗的信心。

 

  土匪見久久攻打不下旺隆場,便又組織頑匪從場兩頭瘋狂進攻。這孤注一擲的行動對我方造成威脅。上場口的土匪攻到了川王廟,下場口的土匪打到了月臺壩,越來越靠近了正街。

 

  董指導員沉著冷靜,令參戰人員把所有的手榴彈拿出來擺好,集中火力打就近的土匪。土匪又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猛攻,攻到了半山腰都被我方的機槍、手榴彈壓回去了。戰斗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六點,打了八個小時。土匪中有一部分是不明真相被欺騙來的,漸漸的明白這樣下去沒有好結果,開始厭戰,但匪首在后面提著手槍督陣,誰退就要槍斃誰。

 

  縣長肖光和書記魏捷生得到旺隆告急的消息,立即派駐復興的一個連跑步上玉皇頂,從前進村到土匪的后面將軍坡,夾攻土匪。晚七點左右,復興連迅速向土匪出擊,土匪馬上就亂了陣腳,死的死,逃的逃,很快就結朿了戰斗。

 

  此戰共擊斃擊傷土匪二十余人,俘獲七十多人,繳獲槍支一百三十多支,子彈五百多發,取得了第三次旺隆保衛戰的重大勝利。

 

  6月上旬,“反共救國軍”副軍長陳云龍叫囂要建立川黔邊區反共救國軍基地,揚言要聯合縣內和四川合江等地匪部三千多人攻打復興。

 

  時任復興區委書記的董運祥得知情報后,立即向縣委作了匯報。此時,赤水縣城的部隊前去土城解危未回,縣城是一座空城。縣委書記魏捷生馬上打電話調部隊返城回援。

 

  復興區委董運祥書記根據縣委的指示,馬上在區公所召開各鄉負責人緊急會議。要求各鄉成立治安剿匪委員會,人員要分工,要有專人負責剿匪工作。

 

  610日,正逢復興趕場。天剛亮,董運祥書記就接到報告,說在風溪口發現大量的土匪正往復興方向來,電話線也被切斷。這時解放軍部隊和當地的武裝隊伍都不在復興,匪徒只要一從風溪口渡河,復興就失去屏障。

 

  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董書記解下背在身上的文件皮包,交給秘書唐電儒,堅定地說:“老唐,若是我回來就交還我,要是我回不來了,就請轉交給肖縣長或魏政委。”并說他來不及打電話報告縣委了,叫唐電儒立即向縣委報告敵情求援。董運祥書記安排唐電儒、黎光煊、張傳禮、肖文清等復興區的同志和三個休養連的傷員堅守區公所(朝陽寺),區公所和征糧隊無武器人員和休養連的重傷員立即轉移回縣城。安排完畢后,董運祥帶著通訊員葉利容和張高利沖出區公所,順著赤水河邊的小路向風溪口方向奔去。

 

  縣城的群眾聽說幾千土匪進攻復興,又見復興區無武器的工作人員和傷員紛紛撤回縣城,知道情況緊急,全城震驚。

 

  八點過鐘,土匪先頭匪幫己經開始攻打場頭,縣城方向還未見到援兵的蹤影,一個從風溪口跑來的老百姓找到區公所對唐電儒說,土匪已經在風溪口過河了,仗打得很兇,董書記已經被土匪包圍了。

 

  近九點鐘,唐電儒接到縣委電話,說縣委書記魏捷生接到匪情報告后,已帶領公安局長王立志和身邊僅有的警衛員、衛生員等幾個人趕向復興。九點鐘左右,縣委魏書記等和唐電儒會合后跑到上場口,看見對面紅巖寺山上滿山遍野都是土匪。王立志局長扛著一挺輕機槍,跑步沖過天堂埧的田壩子,翻上白巖背架起機槍向敵人掃射。

 

  這時,董運祥書記也從風溪口突圍撤回復興,也在白巖背另一個方向阻擊土匪。戰斗異常激烈,董運祥一會兒使雙槍,一會兒又抱著機槍沖向匪群。手槍、步槍、機槍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

 

  激戰了幾個小時,到下午三點過鐘,由于敵眾我寡,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魏書記帶頭喊口號助威,并告訴大家各自伺機突圍,邊打邊撤。匪隊倚仗人多勢眾,沖到金堂上的后山放火燒了碉樓,撲進復興場搶走區糧庫糧食數千斤,并企圖沿河邊小道進攻縣城。這時,旺隆區委陳基如書記帶著旺隆治安隊,縣大隊的周克強帶一個分隊馳援趕到,與堅守在金堂上后山和朝陽寺的區公所干部、治安隊一起前后夾擊,才將土匪擊退。

 

  戰場上,董運祥與魏捷生失去聯系,突圍后的董運祥帶著通訊員滿臉泥土,渾身劃傷,從早到下午,腹中顆粒未進,到傍晚才拖著疲憊的身體,提著雙槍回到縣城。

 

  城里的群眾聽說,魏政委可能己經犧牲了,縣城的空氣更加緊張起來。

 

  組織部長郭華德馬上召集各單位所有干部開緊急會議,動員大家武裝起來前往復興解圍。但槍彈均無,只得由縣稅務局長郗仁永(原中共赤水臨時縣委副書記)帶人到合江縣九支區求援。因九支區無武裝,住縣(合江)解放軍已出動剿匪去了,城中百姓更是惶惶不安。

 

  天快黑時,縣委書記魏捷生脫險回來后,馬上召開會議決定,要求干部鎮靜,并通知劇院繼續演劇,縣委所有同志均出席劇場,由魏書記向群眾講話,動員群眾安定,不要恐懼。休養連的傷員組成戰斗隊伍,設防于南景天(現公安局址)。郗仁義率稅務局有武器的干部中衛西門,趙君式守南門。

 

  隨后,九支區鄉長鄒維純率民兵七十余人前來支援,周克強從復興擊退土匪后也趕來護城。十一時左右,許揮先同志又率領縣大隊主力急行軍跑步返縣,這才使群眾完全放心。

 

  次日上午七點余鐘,合江縣部隊一個連前來救援,隨同縣大隊前往六井壩新房子(現鳳凰濕地公園)剿滅了土匪,當場擊斃匪首“國民黨反共救國軍副軍長”陳云龍,梟首示眾,大快人心,匪部從此一蹶不振。

 

  19503月至6月,董運祥還參加了強攻鐵鎖關、大埧山剿匪等戰斗數十次,彰顯了來自山東抗日根據地優秀指戰員的英雄本色和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在赤水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因在征糧剿匪工作中的突出表現,195210月,在全縣黨員代表會議上董運祥當選縣委委員,被任命為縣委統戰部部長兼財經委副主任。

 

  195211月,年僅25歲的董運祥同志被任命為赤水縣副縣長。

 

  (本文根據《中國共產黨赤水歷史》第二卷(19491978征求意見稿),王昌宇先生《平亂滅匪患》,郗仁永先生《守城簡記》,王坤宣等《旺隆剿匪的三戰三捷》,王鵬珍《解放初期艱苦危險的征糧工作》,唐電儒《復興解圍》及董運祥子女提供的檔案和口述綜合整理。)

 

附:

 

兒女們想說的話

 

  看了這些文字,心中一陣恍然,父親母親的音容又浮現在腦海中。

 

  父親的一生說不上波瀾壯闊,但卻緊緊跟隨時代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每想至此,心里滿是酸澀,但更多的是滿滿的愧疚,愧疚在父親生前我們沒能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母親一生都追隨著父親,我們對父親經歷的知曉,是來自母親一遍又一遍的敘述。

 

  母親說,被家中長姐帶大的父親從小就很聰慧叛逆,十四歲還在上高小的他,聽說有抗日隊伍經過,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的參加了革命。

 

  母親說,到部隊的父親和家中第一次的聯系,便是要求家中取消包辦婚姻。

 

  母親說,作為征糧隊指導員的父親能說會寫會樂器,性格開朗豪爽,深受隊員們的喜愛,他會和男隊員雙腳立定跳桌子比賽,卻從不跳當時流行的交際舞。

 

  母親說,父親酒量不大,喝醉后會機智的提議,大家比比,看誰先爬回宿舍。戰友們回回上當,此招屢試不爽。

 

  母親說,父親追求母親的第一件事,就是從襯衣口袋里掏出已經快磨破了的,父親一路南下隨身攜帶的北方當地政府出具的離婚證明。

 

  母親說,父親因和母親的戀愛受阻,和戰友相約,一起剃了個光頭以明志。

 

  母親說,父親二十四歲生日當天去當地財主家征糧,步入財主家因天色陰沉光線昏暗的院落,摔斷了門牙,爽了和母親的約。

 

  母親說,年輕的父親英姿勃發,光彩照人。因驍勇善戰,令土匪聞風喪膽,多次受到表揚。縣里開大會,剛從戰場上歸來的父親一進入會場就被領導拉上主席臺,讓大家都認識認識這位保衛赤水的英雄。

 

  母親說,父親是“個人英雄主義”,常常因為赤水是一次性解放,縣城沒有被國民黨殘兵和土匪攻占過而自豪。

 

  母親說,父親勤奮好學。經常向學歷比他高的母親請教,還讓母親督促他練字。

 

  母親說,父親雖脾氣火爆,但對人卻十分寬容。征糧剿匪時,父親的警衛員視力不好,行軍作戰時,父親總是時時護衛著他。警衛員將他的白襯衣洗的全看不出了原來的顏色,他沒有半句埋怨。

 

  母親說,父親剛正不阿。曾為趙君式據理力爭,為對自己欲加之罪舌戰會場。

 

  母親說,父親很有擔當。從未從事過體力勞動的他,三十多歲為養家糊口,在新疆冰天雪地中從事著最繁重的伐木工作。

 

  母親說,父親善思考勤鉆研。他僅用一把傘的傘骨模擬搭建,便為所在農場建造了調水的渡槽,解決了農場上千畝農田的灌溉問題。

 

  母親說,父親總在前行,從不停歇。他智慧過人,勇于想別人不敢想,敢于探索未知,以盲流身份在新環境立足。

 

  母親說,父親視尊嚴如命,面對不公從不低頭。落實政策回到遵義,蝸居在低矮的茅草屋中的父親,面對來訪的已做高官的昔日戰友,依舊是不卑不亢,談笑風生。

 

  父親的“輝煌”極為短暫,他的榮光幾乎都留在了赤水。

 

  但母親口中的父親的一生極為光輝偉大。

 

  這也是我們眼中和心里的父親。

 

  作者簡介:洪開第,貴州赤水人,19501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退休干部。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現任貴州省藝術攝影學會常務理事,赤水市攝影家協會顧問。

  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攝影創作,先后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中國畫報》、《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中國旅游》、《中國林業》、《中國婦女》、《人民公安報》、《中國綠色時報》、《天津日報》、《四川日報》、《貴州日報》、《西南航空》、《四川航空》等刊物上發表作品數百幅。

  在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及全國攝影大賽大展中多次入選、獲獎。作品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上海世博會和天津、廣州、重慶、武漢、成都、貴陽等大中城市及港澳、新加坡等地區和國家展出。20169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丹青赤水一洪開第攝影作品走進首都高校圖片展”啟動儀式,并且進入清華、北大等高校展出,同年出版《赤水影像》個人攝影作品集,20179月出版《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畫冊。這些作品還被印制成郵票、明信片、電話卡、掛歷、臺歷及工藝品在市場上銷售。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国产又爽又色在线观看| 亚洲丝袜制服欧美另类| 黄色aaa毛片|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aⅴ|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a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国产开嫩苞实拍在线播放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电梯里吸乳挺进我的身体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中文字幕の友人北条麻妃|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亚洲jizzjizz妇女|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黄页网址在线免费观看| 惩罚憋尿花蒂揉搓震动|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高辣h浪荡小说校花系花2| 小娇乳H边走边欢1V1视频国产|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好紧好爽太大了h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羞羞答答www网址进入在线观看|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网站|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播放|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两个体校校草被c出水|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嗯~啊~哦~别~别停~啊老师| 80s国产成年女人毛片|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