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鄉情 拳拳赤子心
——訪著名音樂家《洗衣歌》作者羅念一
作者:何正國
金色時節,丹桂飄香,當赤水文化廣場的舞曲《洗衣歌》再次唱響時,我神思飛越,激情無限,思緒仿佛一下子又飛回到了1993年,羅念一老師在赤水舉辦《名河頌》音樂會時的美好回憶,近30年前那激動人心的日子瞬間又涌向心頭。雖然時過境遷,時光荏苒,歌聲飄過己近30年,但當年盛況空前,人山人海,人們涌向街頭巷尾奔走相告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呈現,追溯歌舞生平的如歌歲月,遙想人們渴望聽到紅色經典巜洗衣歌》歌舞劇在家鄉赤水傳唱。又能零距離地與我國著名音樂家赤水人羅念一老師親自交流、長談時,那種仰慕和敬佩的心情讓人難以釋懷,不知不覺地在心里潛之暗長……
一、成都之行訪羅老
我懷著對羅念一老師的思念,也表示對長輩崇敬的心情,決意到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去拜望羅老師。
小車越過橫跨在赤水河上的赤水大橋,在寬廣的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般的奔馳,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由于先前我在電話中與羅老師聯系好的,車剛停到他老人家居住的小區停車處,當我打開車門時,只見慈祥的羅念一老師早已在客廳門前笑容可掬地望著我,還沒等我開口,羅老師就熱情地向我打招呼,并喜出望外地脫口叫了一聲:“小何,你好!我們又有好多年沒見面了。……
“歡迎,歡迎,噢,實在是難得,還是在赤水市委二樓會議室時見過面了,時間過得真快,當年你還是個小伙,咱一看又老了呢?我們都老了,感謝你小何還記得我,還來看我。
一時間,溫馨、熱情的話語不得不讓我激動萬分,又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此刻我激情無限,思緒萬千。可是,站在我眼前的這位歷盡滄桑,人生曲折,在音樂界德高望重,同時又如此平易近人,沒有任何架子的名人、名家的羅念一老師,我不得不再次向他投去敬重的目光,說話間我跑過去,一老一少的兩雙手又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羅老師拉著我的手將我迎進屋里,邊走邊說,人還未坐定,他的家人就遞上了飲料,文明的家風,儒雅的一家子傾刻間讓人感到羅老的待客之道,對客人的尊敬。一陣禮義 、寒喧過后,我和羅老從赤水城市建設的繁榮、發展。談到建市以來赤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赤水人民在歷屆中共赤水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老家的父老鄉親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的話題總是越擺越多……
談著談著,話題卻談到了我今天拜望他的話題——音樂,我才疏學淺,更不懂音樂,但我知道羅老視音樂如生命,在他戎馬生涯大半生中一直酷愛音樂,與音樂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我談到他自己如何創作《洗衣歌》歌舞劇成名曲時,他的眼里噙滿了淚水,抑揚頓挫‘的話語中把我帶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在雪域西藏高原美如藍天白云的歌聲中,在中華民族音樂的經典寶庫中,不能沒有《洗衣歌》,不能忘記赤水籍的漢族作者羅念一。
我們迎著共和國的春天,赤水河畔桃紅柳綠花紅時,故鄉赤水船工鏗鏘有力的號子,一切頑強的生機、活力。奔騰的赤水河、母親河、美酒河、英雄河、生態河源遠流長地向東流去匯入長江,哺育了兩岸的英雄兒女,天臺山雄偉屹立,兩岸勤勞勇敢的赤水兒女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紅色的足跡,紅色的印記,四渡赤水的長征精神,在她懷有抱中的國酒茅臺、“郎哥”、“習妹”在這座名城、名河里流光溢彩,譽滿全球……
1994年,當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正在熱播中,此時羅念一孤獨地坐在電視機前,面對《北京人在紐約》中的這一幕鏡頭,他不禁心潮起伏,潸然淚下。
羅念一老師創作的那首《洗衣歌》曾經記錄和震撼了一個時代,影響了幾代中國人,但半個多世紀雖然已經過去,至今仍在國際、國內舞臺上倍受人們的歡迎、傳唱、經久不衰。可是,又有誰知道?正是這位寫下《洗衣歌》千古傳唱作品的他,卻殫精竭慮,并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軍旅,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如歌的歲月里蕩起了思想感情上對黨、對祖國、對西藏各族人民的滿腔赤誠。
羅念一跌宕起伏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美麗的西藏,在軍旅這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里,創作成為了他生命的力量和源泉。
二、報效祖國 應征入伍
1949年,劉鄧大軍進藏路過赤水,當時軍長叫張國華,部隊雖要文藝兵,此時羅念只有16歲半,沒到當兵的年齡不夠入伍條件,由于他憑著對赤水家鄉的熱愛,風物繁華的天然、地理、環境和條件賦予了他音樂的天賦,吹、拉、彈、唱都會,而且二胡拉得好,部隊首長看見他聰慧,就破例批準他入伍,就這樣他成為了文藝兵。
1950年,他揮淚告別了家赤水,正如羅老自己所描述的那樣:“一彎稻田一彎秧,戎馬生涯別故鄉……
十八軍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打著背包,唱著向前……向前……激昂的軍歌,他也隨著部隊踏著白雪皚皚的川藏公路,邊修路,邊創作,一直來到西藏、來到西藏后。就開始了他40多年西藏創作的艱辛歷程,在西藏入伍的時間里,他感受到了軍民團結真摯的感情,同時也被藏民淳樸的、純真的、撲實的友好氛圍包圍著、感染著……在他新作的一曲曲飽含深情的主旋律中,無不展示了藏族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作品形式多樣,既有登臺為民工趕耗牛,又有查看頂風冒雪的運輸線在川藏線上奔忙的軍隊、藏民,邊運輸、邊收集、邊創作。
當他談到一位支前模范曲美珍,他滿懷深情地說:“她是漢藏人民團結友好的代表,部隊將她擁軍的事跡改編創作成歌劇,文工團領導叮囑讓自已譜曲,他接受任務后,馬上深入到川藏運輸線上精心收集素材,虛心向當地藏民學習,博取眾長,將自己的創作融為一體,作品然演出成功后,受到部隊和藏民的歡迎。
在川藏運輸線上的日日夜夜,高寒地帶條件的艱苦是可想而知,冬天達到零下20多度,寒氣襲人,朔風凜冽,他體驗到了部隊翻越二郎山的悲壯、更有感受康定城的激動。尤為讓他感到的是漢藏之間、部隊與藏族同胞那種手足之情的密不可分,生死與共、唇齒相依的家國情懷。他的作品蘊藏著濃濃的軍民漁水情,創作了《阿媽,你不要遠送》,《叫我們怎么不歌唱》,《請喝一杯酥油茶》這些作品。
然而,在創作中,他一如既往地飽含深情,一面扎根生活、鐘情于西藏這方土地,取其于藏族民歌的精髓,自我超越、自我提高、對和聲復調、曲式、配器等作曲技術精益求精,從嚴丶從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我。
三、軍旅人生 碩果累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1957年,他懷著對音樂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加入了中國音協,在部隊中享受七級待遇,作品在全軍內外聲名遠播。
1964年,全軍將舉行第三屆文藝匯演,西藏軍區文工團緊鑼密鼓,團里希望能有一臺重頭戲(作品)參展、參加。由于羅念一在創作大量的作品中碩果累累,并對他寄予了非常高的希望。渴望能在全軍中隆重推出,并且能一炮打響的作品。可是,羅念一當時正在武漢為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巜農奴》電影譜曲。他接到任務后,馬不停蹄地全身投入到創作中,那么到底怎么創作呢?怎樣來反映出這個作品呢?中心內容主要應反映什么呢?他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食不甘味,涂了又寫,寫了又涂。就這樣反反復復地用去了五夲厚厚的稿箋紙,團里對自己的希望,戰友們對自己的鼓勵和支持難道要付之東流?
于是,他暗自下定決心,我絕不能讓他們失望,他走出屋,望著深夜浩瀚的蒼穹,在外踱著步思索著……又是一陣長時間的沉默,又是搜腸刮肚的百思不得其解,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又是長時間的沉默,突然間,他想到了與藏民們朝夕相處,奔忙在川藏運輸線上的耗牛運輸隊“吭唷……吭唷……的耗牛和人艱難地行走在路上的聲音,與藏族小伙、姑娘們搬運物品、和藏民住帳篷、喝香味濃郁的酥油茶、在生產、勞動中軍民團結、上山砍柴、在西昌鎮上賣柴換鹽巴、背水、鋤地、放牧、藏族阿媽拉著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互相幫助時的每時每刻……
突然,他眼前一亮,心里豁然開朗,一串串音符在大腦中急速地飛快閃出:“哎……是誰幫我們翻了身哎……是誰幫我們架橋梁哎……是親人解放軍……是救星共產黨……很快就激起了他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共鳴,他此刻熱淚盈眶,伏在書桌上鋪開稿紙,頓時情思如涌,奮筆疾書,將平時充滿的詩情畫意融于筆端,一氣呵成。初稿完成后,羅念一和李俊琛又反反復復后又重新修改歌詞,最后《洗衣歌》作品終于創作成功。
功到自然成,就在當年的文藝匯演中,他創作的《洗衣歌》一炮打響而走紅全軍,榮獲一等獎。作品以歡快的節奏,主題鮮明,貼近生活,在眾多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歲月留真,水到自然成,他成了公共人物,同時也聚焦了眾人的目光,全軍上下各大單位、地方各級單位、民間所有的團體都到他那里取經、學習,有的要他談創作經驗和創作體會的,有的希望他去講課的紛至沓來,他的創作室內外人流涌動,絡繹不絕。一個多月過去,《洗衣歌》在各地傳唱,演出后反響十分強烈,有100多個班長同學舞中的班長;100多個小卓嘎都在扮演劇情中的小卓嘎,《洗衣歌》排練、演出在軍隊內外蔚然成風,作品還被朝鮮、阿爾巴尼亞和許多與中國友好國家也跟著排練、傳唱。
從此,《洗衣歌》在中華寶殿音樂的殿堂里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被國內外人喜愛,同時時也成為了連接五洲四海友誼的象征,橋梁。
然而,跌宕起伏的人生,家庭的歷為遺留問題,功成名就的他因忙于創作,事業上處于巔峰的羅念一卻忘記了自己的婚事,很少考慮個人問題,組織的關心,戰友的關心使他終于有了個溫暖的家。由于他潛心創作,但卻好事多磨,卻有過三進三出軍營的特殊經歷。1955年,全軍精簡整編,他入伍六年,部隊決定讓他復員,他再三懇懇求說:“黨和人民、軍隊培養了我,讓我留下來繼續創作寫歌……′后來他才得知部隊讓他復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自己父親曾是貴州軍閥侯之擔的原因,路線斗爭問題。
他的父親是位教師,曾擔任過侯之擔的家庭教師,兼之解放后侯之擔被當地政府鎮壓,又因把侯之擔的尸體安葬,雖然是歷史造成,但羅念一有口難辯,最終還是到了西藏軍區樂山轉進支隊,從而暫時結束了他七年的高原生活。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羅念一老師暫時離開部隊的時侯,時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的陳明義將軍從南京學習后回到拉薩后,沒有在部隊看到羅念一,他當時得知被“精筒”走了吋,頓時發火說:“小羅呢?我不管,你們總之要給我叫回來,他還是個娃嘛,他父親的事與他夲人又有啥子關系嘛,父親是父親,兒子是兒子……”
從此,陳明義將軍義正言辭的仗義直言,羅念一的命運又陡然間出現了一個360度的大轉彎,同時羅念一也改寫了新中國音樂史上的歷史。羅念一歷盡周折,終于又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拉薩。
回到軍營的羅念一倍感珍惜這樣的機會,幾年的時間里他總是下基層,深入到藏民的帳篷,足跡幾乎走遍了西藏駐軍部隊的各個地方。他在部隊與一位文工團的獨唱演員結婚,在事業、家庭這兩個砝碼的天平上,他依然選擇了前者,在創作中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先后又創作了《美麗的西藏,可愛的家鄉》《夏爾巴的歌聲》等50多首歌和巜洗衣歌》,《璐巴的春天》等20余首西藏人民喜聞樂見的舞曲。
四、經受考驗 無怨無悔
“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他在創作的同時,還為電影《農奴》作曲,成為了當時部隊屈指可數的青年作曲家。可是,在那個年代,命運多舛的羅念一卻還是一波三折,又因為一些小事,不得不忍痛割愛,還是離開部隊。他被下放到曲水縣,干的活路是白天上山放羊,在那樣的歲月里,他還是一顆火紅的心,時常在夜晚創作,走村入戶,喝酥油茶、吃糌粑、仿佛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藏民。他吃苦耐勞,臟活、累活、重活都搶重干,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話,跳起了熱情的鍋莊,放開歌喉唱民歌,真正與藏民建立了水乳交融的軍民關系。時至今日,成都軍壓政治部、藏族旦卓瑪女歌唱家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羅念一是最受西藏人民群眾歡迎的作曲家”。在西藏,無論是藏民,軍人,沒有一個不會唱《洗衣歌》,人們又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
1968年,羅念一再次被部隊安排復員,但人間自有真情在,羅念一老家的四川省合江縣的當地領導拍著胸脯說:”羅念一這個人我很了解,他父親的事與他無關,他早己到部|隊,并且拒絕接收他復員。這時,羅念一的命運又從天空跌入低谷,突然間,一位偉大偶然神奇般地出現,又一次重新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擁護、愛戴的周恩來總理。有一天,敬愛的周總理因接待到中國來訪問的柬埔塞西哈努克親王,需辦一臺大型的文娛晚會,他正專心志致地審查從總政歌舞團送來的一份節目單時,卻突然發現沒有《洗衣歌》,他便問道:“怎么沒有《洗衣歌》,工作人員答道:“作者有問題?”“什么?作者有問題?周總理當即指示:“《洗衣歌》是很好的嘛!格調高雅,是一部健康向上的歌舞劇,它歌頌了軍民團結,歌頌了藏漢團結,以后要多出類似的作品,今晚的節目一定要上《洗衣歌》。”
于是,一道命令又飛快地從西藏軍區傳到赤水,羅念一又馬上穿上軍裝進京排練歌舞劇《洗衣歌》,也許周總理并不認識羅念一,但《洗衣歌》歌舞劇卻早己深入人心,同時也表達了周總理對《洗衣歌》的鐘情。羅念一在部隊反復幾進幾出的,他萬千思緒。就在這一年,他又結連理,但10多年過后,倆人以最終分手而告終。1979年,他憑著對黨、對祖國和人民的滿腔熱情,光榮地入黨。同時,他為西藏和平解放30周年創作了《雪域之戀》。笫二年,戎馬生涯40多年的他,應當時西藏民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伍精華的邀請,在原軍區領導的勸慰下,轉業到了西藏自治區任專職常委,可是,這對于當年鴻鵠之志哉的羅念一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而且又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最終才不得不脫下心愛的軍裝,離開了火熱的軍營。
執著的追求成就了他執著的人生,在另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上的羅念一在工作之余壯心不己,筆耕不止,成績斐然,為電影《布達拉宮秘史》,《遠方的課堂》譜寫了曲,《納木湖情歌》,《圣城之夜》……
五、故鄉情 赤子心
1993年,羅念一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赤水,為回饋故鄉人民的深情厚誼,他決心在赤水舉辦一臺《名河頌》音樂會,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地政府和親人、小時侯的發小,于是,他的這一舉動立即得到了積極響應,中共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首先從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遵義市委、政府、貴州省委、政府同時也希望辦好這臺高質量,而且有特色、歌頌赤水革命老區、為赤水河唱贊歌的《名河頌》音樂會。
展名城赤水風采,奏改革開放強音,名河頌音樂會刻期在赤水隆重舉行,赤水籍在京工作的賈若瑜(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秘書長、代秘書長、中央軍委軍事學院教育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來信、來電、題詞祝賀)、原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宣傳處處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秦川(生前)題詞《名河頌》音樂會三個大字,并來電、來信祝賀。原貴州省委副書記梁明德(生前)來電、來信稱贊:“《名河頌》音樂會是為赤水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與此同時,《名河頌》音樂會還特邀四川成都歌舞劇院的陳昌蘭、李蘭、云南鎮雄知名獨唱演員劉光華蒞赤和我市演員同臺演出。巜名河頌》音樂會組會委總指揮常務副市長趙良輝、中共赤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以喬任組長,赤水市文化局局長洪開第任副組長、市文聯主席趙爾慶(生前)任副組長、宣傳部副部長潘小林任副組長。下設劇務組、接待組、宣傳組、后勤組、道具組。演員由中央、駐赤省屬企業,各企事業單位選拔參加。
此刻,赤水市文聯主席趙爾慶、赤水市文化局局長洪開第,赤水市作家協會會員《名河頌》音樂會宣傳組成員何正國將綜合消息在報刊上發出,無疑是在各報刊的頭版頭條的版面上放了“一顆定時炸彈”,霎時,將《名河頌》音樂會的預熱消息、盛況發向了神州大地。
年富力強的赤水市文化局局長洪開第負責協調、指揮、安排各部門單位的演員、道具、作息、就餐等各項工作,親力親為,廢寢忘食。并不辭辛勞地親自到成都歌舞劇院去與劇院領導磋商演員事宜,劇院得知赤水這一得民心、順民意的大喜事、大好事就大力支持,并當即拍板同意把該院知名獨唱演員陳昌蘭、李蘭派出,隨同洪開笫到赤水參加《名河頌》音樂會的演出。
素有“黔北一枝花”(原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貴州任省委書記時贊譽)的赤天化、華一造紙廠、赤水輪船公司、滇黔桂石油局貴州赤水石油前線指揮部(筒稱“前指”)這些省屬企業也大力支持,近百家大、中、小企業、私企紛紛踴躍在自己單位中有文藝細胞的人才推薦出來,參與《名河頌》音樂會的演員選拔。演員陣容強大,有140人組成的大合唱。合唱、聯唱、獨唱、大提琴、小提琴、二胡、薩克斯、葫蘆斯演奏,其作品內容豐富多彩,精彩紛呈,內容健康向上,還有許多作品是羅念一在赤水創作的。《名河頌》音樂會的節目單分發到了各個單位、各個文藝團體人手一份,由組委會統一協調、指揮、調度,先將各單位參演的作品(節目)上報后,由所報節目單位先自行排練后,統一到赤水市老年活動中心集中排練,由羅念一老師在現場指導,演員們個個精神飽滿,認真對待,誓為宣傳家鄉作努力、作貢獻的心情溢于言表。
五月的赤水鮮花蓋山,黔北明珠的赤水市《名河頌》音樂會活動開展以來,由于聲勢浩大,毗鄰沿赤水河流域的10多個縣市都選拔有演員來參與其中,座落在赤水市香樟林公園的老年活動中心每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常,歌唱黨、歌唱祖國、歌唱赤水的歌聲飛揚,今日的赤水物阜年豐,前程似錦。
在赤水市老年活動中心排練大廳,當年羅念一老師己是近花甲之年的老人,而他老當益壯,演員們的熱情使他廢寢忘食,時常將節目排練到深夜才回到他下榻的賓館休息。由于在這臺音樂會的工作中,我每天都要與他打交道,久而久之,從相識到了熟識的程度。一天,我突發奇想,我就對他說決意要采訪他。他謙虛地擺了擺手說:“沒有什么好采訪的,有生之年,有幸回到生我養我養我的故鄉赤水,為家鄉人民盡綿薄之力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順著他的話茬,采訪在談笑風聲中進行。
羅念一深情地說:“這次回故鄉赤水,家鄉人民的深情厚誼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離開故鄉幾十年,今天有這么好的機會與他們互相學習,看到家鄉的繁榮和發展、我感到萬分高興,家鄉人民沒有忘記我羅念一……
一句句滿懷深情的話語迫使我笨拙的筆在采訪夲上寫著、此時夜己經很深了,我生怕影響羅老師休息,多次起聲準備告辭,可他笑著說:“小何,沒關系,接著談。”
此時,已經是凌晨兩點,采訪繼續進行,他說:“在外工作幾十年,是黨、部隊、藏族同胞培養了我,給我幫助、鼓勵、支持、我取得的一點成績,應當歸公于黨、部隊、藏族同胞……面對羅念一老師的一席話,我心里感到十分震撼,這位從赤水走出去的大家、名家、不僅在我們這些無名小率面前毫無架子,而且有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祖國和人民的心、其高尚的人品是值得學習和敬重的。
離《名河頌》音樂會隆重舉行的時間是很寶貴的,可以說是迫在眉目睫,我們必須以認真負責,以主人的翁態來認真排練每一個節目,總而言之,我深信,這次音樂會在各級黨政的重視、沿赤水河兩岸眾多父老相親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下,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羅念一在赤水期間,先后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風溪山水》,《月亮出來兩頭尖》,《故鄉的茉莉》,《為豐收去拼搏》,《赤水河,您聽到了嗎?》等大量的赤水人民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羅念一時刻不忘回報家鄉,關心家鄉發展,為加強赤水河流域三省十三縣市的合作、并參與策劃一年一度的《赤水河之聲》音樂會延續至今。在2000年后,他曾率領成都格桑拉藝術團到赤水演出,表現出對家鄉的無限深情。
那一夜,流光溢彩,星光燦爛的赤水成了不夜城,數萬人擁向街頭巷尾,《名河頌》音樂會如期在赤天化電影院隆重舉行。人們扶老攜幼地走在街上看運送演員的車輛一輛接著一輛地沿著赤水河朝著赤天化方向駛去,那一張張笑臉就向人們傳遞了一個又一個歡樂、高興的訊號,無論是在哪里都會聽到眉飛色舞的議論聲、評頭論足的談笑聲、美妙動聽的歌聲響徹夜空。中國音樂家協會以及四川、貴州、西藏等省、市、自治區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表示祝賀。
中共赤水市委、市人民政府不忘羅念一老師為赤水家鄉的繁榮和發展建言獻策所作出的貢獻和努力。特邀他以嘉賓的身份蒞赤參加2010年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申報成功慶祝大會暨1990年12月22日建市成立30周年兩項活動,中國《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劉璐現場采訪了羅念一,他身著軍裝接受了采訪,少先隊員為他佩戴紅領巾、獻花。《貴州日報》,《貴州人民廣播》電臺,《貴州工人》報,《遵義日報》,《遵義晚報》等省、地、市主流媒體記者現場報道,《貴州電視》臺轉播車現場轉播,《四川電視》臺等媒體相繼全程播放了《名河頌》音樂會的實況。
“相見時難別亦難”,在羅念一老師的家里幾個小時的拜訪,氣氛非常融洽、笑語瑯瑯、我和羅老師互相依依不舍,臨別時,羅老師起身將我送出家門,兩雙手又緊緊地握在一起,我和他互道珍重。
走出他的家門,驀然回首,我久久地佇立在原地,望著羅老遠去的背影,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在我心里深情地說:“羅老,祝您健康長壽,愿您像西藏雪域高原的雄鷹展翅高飛,越飛越高,西藏是您的人生大學、創作的海洋,那里有您可愛的第二故鄉,是藏族同胞的酥油茶給予您創作的力量,源泉……
敬愛的羅念一老師,請允許我再次對您說:“您的《洗衣歌》一定會萬古流芳。
作者簡介:何正國,男,1964年出生,赤水市作家協會會員、書協會員、原《西部開發報》、《貴州建設報》、《遵義日報》通訊員,中國《交通縱橫》雜志社特約記者。年青時受聘任秘書、采編工作。現任《赤水風光》雜志社采訪部主任、記者,編委(民辦刊物),紅軍四渡赤水紀念館常務館長。業余時從事新聞寫作和文學創作30多年,已在全國、省、地、市發表各類作品3000多件,獲全國、省、地、市大獎30余次,近年在《我與茅臺30年》、《習酒這十年》中又榮獲二等獎、三等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