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半日
作者:柳邦坤
此次旅行,主要是奔神秘的神農架而來,但來去匆匆,滿打滿算在美麗的神農架就停留了半天多一點兒時間。
去神農架尋夢也非易事,前一晚從宜昌出發,不久就進入山區,汽車一直在逶迤的山間公路爬行,由于漸漸夜幕降臨,也看不清山中景色,但朦朧夜色中,還是能看到路邊的景象,不時閃過幾戶人家,人們都在室外納涼,男人清一色都光著上半身。
路不是太遙遠,也許是山路彎彎的緣故,汽車跑不快,目的地就是難以抵達。經歷了漫長的疲倦之旅,終于在后半夜到達木魚鎮,這是我國唯一以林區作為行政區劃的神農架林區的幾個較大的鎮子之一。
只睡了幾個小時,就被叫早的電話鈴聲驚醒,匆匆洗漱,在入住的早餐賓館用早餐,竟然在此地吃到了久違的旱黃瓜,不知為何江蘇沒有旱黃瓜,從北疆來江蘇工作幾年了,在我居住的城市從來沒有看到市場有售賣。木魚鎮就建在兩山之間的峽谷里,峽谷很窄,峽谷的正中是一條路,房屋就建在路的兩側。此地已是海拔2000多米,天氣自然涼爽的很。無緣在木魚鎮漫步,只是在飯后踅進一家小店,看到賣的都是神農架出產的土特產品,有木耳、山核桃、神農架有機茶、人參果等,觀望這條小街,見幾乎都是出售土特產品的店面。其實,應該在此地住一兩個晚上,好好消受山寨的清涼和寂靜。只是我們的行程太緊,都沒能在木魚鎮住上一個完整的晚上。在海拔這樣高的山中,夜色也是很迷人的,觀星、賞月,都是與城里大不相同的,因為山里看星星、月亮,會特別清晰、明亮,望星空,能看到美麗的銀河。
再度坐上已坐膩歪了的大巴,向更高的山上駛去。山路更陡峭,彎路更多,但“無限風光在險峰”!
第一處景點是神農谷,此處海拔2800多米??墒俏覀儊碓缌?,走上山崖畔的觀景臺,到處是濃霧彌漫。氣溫很低,行前導游讓我們帶上長袖上裝,此刻派上了用處,穿上外衣,仍覺得冷。導游說,沒有霧的話,居高臨下,能看到神農峽谷的壯美景色。由于到處是大霧,站在懸崖邊,也不覺得危險,如霧散開,站在此處,還是很讓人膽戰心驚的。離開神農谷,上車轉下一處景點板壁巖。景區是要從下車處開始步行,穿過一片林地和山峰,從另一處出口出來。林間已建有供游人觀賞行進的甬道,走起來,也不覺得費勁,只是有一段是要爬坡的路,但那也是古樹密布處。這是一處絕美的勝跡,有奇峰、蒼松、怪石、云海,石林有金雞報曉、金仙門等奇觀,林中平緩的空地是碧綠的草坪。進入密林中,高大的松樹的根部、石壁上,長滿綠苔,有許多珍稀植物映入眼簾,比如黃楊木,直接移入花盆,就是無與倫比的盆景,當然,神農架現在保護的非常好,一草一木都不允許動。我看到了箭竹、早過了花期的高山杜鵑,在一處有高聳的石壁和密密樹林的地方,見到了寫有野人棲息地的石碑,難道就是這里發現過野人的蹤跡?我還看到了熟悉的蕨類植物,以及在興安嶺林區有生長并俗稱老山芹的山野菜,當然已經老了。老山芹,也稱山芹菜,學名東北牛防風,興安嶺人在春季老山芹剛長出嫩莖時采了燉肉、包餃子,味道很奇特,是有名的山珍,尤其是鄂倫春人更對其推崇備至。在神農架,不知當地人認不認,吃不吃,不會也叫老山芹吧。在興安嶺山林里生長的山丁子樹,我們在童年時代喜歡吃的酸模漿(一種可食的酸中帶甜的草),在這里都有生長,而且很多。興安嶺的野生木耳很有名,這里不僅有黑木耳,還有一種白木耳。真是奇了怪了,神農架和興安嶺,相距那般遙遠,兩地卻有許多同樣的植物,這也許就是神農架的神奇之處吧,在這里既有南方植物,又有北方植物,堪稱植物的王國?;氐郊也殚嗁Y料了解了其中奧妙:“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我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神農架擁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菌類730多種,地衣190多種,蕨類290多種,裸子植物30多種,被子植物2430多種,加上苔蘚類可達4000種以上),其中有4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有各類動物1050多種(獸類70多種,鳥類300多種,兩棲類20多種,爬行類40多種,魚類40多種,昆蟲560多種),其中有7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神農架是我國內陸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綠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綠色寶地。它所擁有的在當今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保持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最富特色的壟斷性的世界級旅游資源,動植物區系成分豐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鄙褶r架最有名的植物是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被稱為“中國鴿子樹”的大珙桐,它和水杉、水青、香連、銀杏、領木春、鵝掌楸等一樣,距今約1000萬一8000萬年,因此被稱為“活化石”,只是這些珍稀樹種應該生長在人跡罕至處,我們這樣走馬觀花的旅游團是無緣見到的。神農架還有許多名貴的中藥材,有中草藥材2013種,如“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文王一筆枝”,光聽名字,就夠奇的了,還有被譽為“南方人參”的絞股藍,具有返老還童延年益壽之神效的金釵,號稱補藥之王的獼猴桃,以及天麻、黨參、當歸等。相傳神農氏(炎帝)就曾在這里嘗草采藥,由于山高坡陡,他就砍樹搭木架攀援而上,神農架即由此得名。隨后到達神農頂,是神農架的主峰,海拔3105米,也是華中地區最高峰,最高處建有瞭望塔,但時間太緊,沒有攀登那個制高點并爬到瞭望塔頂,上去體會“一覽眾山小”的境界,只是眺望了那個主峰的最高點,并在刻有神農頂的石碑前盤桓了片刻。
再乘車到金猴嶺,主要是看金猴飛瀑,瀑布如白練般從山頂飄落,有波折,有曲線,瀑布周圍,奇樹異卉遍布,青翠欲滴,瀑布垂落處以及兩側的石頭上長滿綠苔,這里是碧綠、清涼世界。游人觀瀑走的是石砌踏步,恰好可從瀑頂走到瀑底,周遭皆是巴山冷杉、華山松、紅樺、多枝柳等樹木,還有杜鵑、大葉醉魚草、老山芹等,還看到了華山松上結滿碩大的松塔,對了,我還看到興安嶺叫刺玫果的野玫瑰,有的還在開花,有的已經結出紅如寶石的果實。這里古樹密集,濃蔭蔽天;藤樹相纏,盤根錯節;山泉清澈,瀑掛前川……好一派原始森林風光!瀑布跌落處是淙淙溪流,溪叫金猴溪。金猴嶺、金猴飛瀑、金猴溪,都與金猴相連,也許這里原是金絲猴的棲息處,遺憾早沒了金絲猴的蹤影。
說到金絲猴,到了神農架是不能不看的。我們在神農架游覽的最后一處景點是小龍潭,也沒有多遠的距離,坐車一會兒就到了。這里的海拔已下降了許多,是2100多米。原以為是像在電視里看到的那樣,會看到成群結隊的毛色漂亮的金絲猴,想錯了,我們看到的是關在籠子里的金絲猴,而且只有幾只,是保護區救助的受傷的金絲猴。地陪導游到此才為我們揭開謎底:金絲猴原是棲息在小龍潭(也應包括金猴嶺吧),后來把金絲猴搬遷到了大龍潭,因此地不利于金絲猴的生存,大龍潭可供金絲猴吃的植物更豐富,到大龍潭去才能看到美麗、靈動的金絲猴在松杉上跳躍、嬉戲,但大龍潭限制游人進入,每天只安排60人進入。我們此行的團隊就近70人,此次是無緣到大龍潭去看成群結隊的金絲猴了。我想,是不是小龍潭來的人太多了,是為了躲人,才把金絲猴遷出的吧。進入大龍潭對游人限制是對的,不然,每天有成百上千的人來打擾,金絲猴不跑才怪,只是還能躲到哪里去呢,只有人跡罕至處,才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野生動物是不喜歡被打攪的,但隨著交通的發達,人口的增多,還有多少人跡罕至處呢?幸虧還有個神農架,但希望神農架的旅游資源應適度開發,保護區內控制人口的遷入,讓神農架保持一份寧靜和荒涼,不要繁華,不要嘈雜,多給金絲猴生存的空間,當然也給還有待解開的迷——神農架“野人”,一片寂靜的、不被打擾的空間。
看完籠中的幾只金絲猴,就要離開還沒有看夠的神農架了,當然也饑腸轆轆了,在香溪畔的聽松泉山莊用過午餐,就踏上歸程。由于是白天,得以觀賞到車窗外的畫山繡水。公路就是在峽谷中修建,兩側都是山,路旁就是有名的香溪,香溪有名,是因為王昭君。香溪的源頭就在我們昨夜入住地木魚鎮路口旁,傳說是昭君在溪中沐浴后從此溪水芳香四溢,因而得名。車行進不久,導游指給我們看左側半山腰的一排木屋,說那就是昭君故里。以前從作品中知曉王昭君的故鄉是在香溪河畔,印象中應該很荒僻,遙遠,不想就在不經意間,就與王昭君故里不期而遇。當然,在古代,這里也的確荒涼、偏僻,雖如此,這里的山水卻顯得很有靈性,從神農架到英山縣城這一段路,路旁一直都是美麗的峰巒和清秀的香溪伴隨,如同行走在畫境里。
王昭君,也難怪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這靈山和神水的滋養、潤澤,這里怎能不出絕代佳人?與此地相鄰的秭歸誕生了偉大的詩人屈原也就不足為奇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