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外一篇)
作者:羅里寧
年夜飯,是指大年三十晚,合家吃的那個團圓飯。——年夜飯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家庭文化的一個符號;它代表思念,代表牽掛,代表親情,代表鄉愁;它把家庭的每一個成員拉回到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拉回到父母親身邊。
——年夜飯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把在外打拼的人吸引回家。家庭的成員,不論人在何方,身居何處,在外漂泊了多長時間,過年總是要回家的,回家吃個年夜飯,為家增添一份喜慶,把自己在工作和在生活上碰到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事,全都告訴家人,讓家人分享你的歡樂,分擔你的憂愁。年夜飯就是為你解除疲勞、增添活力和提供繼續打拼的動力而準備的。
——年夜飯讓在外打拼的人,知道自己還有個家。家庭的成員,不論在外掙沒掙到錢,發沒發到財,過年總是要回家的,家永遠都是你可以安心歇腳的地方。回到家,合家吃個年夜飯,其樂融融,——這是家呀,有了這個家,無論你去到哪里,就都會有念想,有牽引你的地方。
——年夜飯讓親人之間的親情,得到集中的體現。家庭的成員,不論過去和誰鬧過什么小別扭,有過什么小爭吵,過年總是要回家的,年夜飯上,互敬互愛,那曾經有過的誤解,有過的不快,就讓它過去吧,什么事在家里都不是個事,家里只有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年夜飯就像一個大大的中國結,把家庭成員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家庭的成員,不論平時有多忙碌,過年總是要回家的,年夜飯讓大家有一個大團圓的機會,——年夜飯雖然也只是一餐飯,可它又不只是一餐普普通通的飯那么簡單,只要年年都能合家吃個年夜飯,這個家就永遠都不會散,就像那個大大的結得緊緊的中國結。
年粽
農歷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過后,陸陸續續的,就會有包年粽的葉子上市,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包年粽的葉子,不知道叫什么,是從農村山上采摘出來的,形狀上有點像蒲扇,兩三張葉子可以包一斤左右的糯米。大家都愛用這種葉子包年粽,因為它有種葉香,和著糯香,聞起來很舒服,可以提升人的食欲。如果買不到這種粽葉,就只能買芭蕉葉替代,只是芭蕉葉沒這種葉香味,且容易開裂,不好包,一般不會用。捆年粽用的繩子,是山上的一種龍須草,這種龍須草,因其一頭有兩根“須”而得名。用它來捆年粽,一圈一個結,由中間開始,向兩頭整齊地排列開。年粽用的糯米,一般就是本地的香糯。家鄉盛產香米,用香糯包年粽,是很好的一個選擇。
家鄉的年粽,從外形看,兩頭扁,中間大,中間部位是一邊隆起一邊平,一到兩斤一個。這樣包,既方便擺放又好看。不像有些地方,圓的扁的方的都有,不很規整,大到好幾斤一個,小的只有幾兩,對比起來,還是我們這種年粽更好看一些。
年粽的主料是糯米,糯米里裹著綠豆或豆沙,部分還會配入板栗、花生之類的東西。不論怎么配,年粽大體上就分咸的和甜的兩大類,咸的是綠豆粽,甜的是豆沙粽(綠豆粽比較多一些)。咸的也好,甜的也罷,中間總要放進一大塊用配料腌制過的肥豬肉,它是決定年粽口感的主因,也是年粽味道的關鍵。
包年粽不是件簡單事兒,從上山采粽葉、摘龍須草,到淘洗糯米、磨泡綠豆、腌制豬肉,再到把它們組合起來包好,需要多人多個層次的勞動。沒有勞動,哪來年粽的飄香。
小時候看大人包年粽,包好就一個一個地把它們擺放在飯桌上,下鍋后由我們小孩子負責看火添柴。煮年粽那口鍋很大,安放在一個大柴火灶上,用柴火慢慢漚,從晚上十點漚到第二天凌晨兩點,——能夠間接參與過年的這項很有意義的勞動,雖然要到凌晨兩點才能睡覺,也并不覺得累。
年夜飯要擺上一大盤開割好的年粽,這一大盤年粽,也總是很能吸引人。開割年粽是個細活兒,還有些講究。年粽是母親包的,也是由母親來開割。開割年粽,是先把粽葉解開,再選出一根龍須草,用牙咬住一頭,一只手抓住另一頭,一只手捧著解開了粽葉的年粽,用龍須草一節一節把年粽割下,擺放在大盤子上,這一大盤年粽上桌后,糯香味、豆香味、肉香味一起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要流口水。開飯時每人先來一節年粽,這是母親親手做的,過年就得先嘗嘗母親的味道,這味道會讓人回味無窮。
母親不是本地人,她是由東部地區支邊來到我們桂西南地區。她原來不會包年粽,但過年怎能沒有年粽呢?于是她就利用下班時間跟人家學著包,讓自家孩子過年時也能像別家孩子那樣有年粽吃。母親去世后,我每次過年看到年粽,總會想起她老人家為家人包年粽和開割年粽的那個身影。
我們過年,幾乎天天吃年粽,年粽除了煮好直接開割吃,還可以開割后一節一節香煎吃。香煎年粽,是用花生油慢慢煎,煎好了,外焦里嫰,香脆可口。
過年探親訪友,也多會帶上年粽和米花,這是過年的兩樣標志性的東西。年粽雖然每家都包,但各有各的包法,各有各的配料,禮尚往來,既是一種鄉情,也可以在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米花是在外面買的,我們這兒米花,酥脆香甜,有幾家特別有名,很適合用作年貨禮品。
過年為什么一定要包年粽,也不必考究那么多,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一個傳統的民俗,是過年的一個象征,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不論你身居何處,人在何方,過年你都能感覺得到年粽的飄香,——從家鄉飄過來的母親的味道,她會讓你生出濃濃的思鄉之情,恨不得馬上就飛回到家里,飛回到親人身邊。
從某種意義上說,年粽就是家鄉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就是母親的味道,也只有母親的味道,才最能代表家鄉的味道。這是我的理解。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