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作者:贠靖
在民間,素有沒過正月十五就不算過完年的說法。大年初一,新年的鐘聲敲響,意味著新年的正式到來。之前的置年貨、殺年豬,剪窗花,貼對聯(lián),都是在為迎接新年的到來做準備。
而過了大年初一,才算真正過年。走親戚,逛廟會,看社火,賞花燈,新年的氣氛漸入佳境。及至元宵節(jié),新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在震天的鑼鼓聲中,舞龍舞獅的熱鬧和游園的歡笑中,新年的氣氛就達到了高潮。
據(jù)史料記載,漢代,在長安城就有了正月十五“燃燈表佛”等習俗。到了唐代,還暫時取消了宵禁的規(guī)定。元宵節(jié),連著三天,人們可以在城中自由活動。正所謂“今夕重門啟,游春得夜芳”。無論男女老少,上元夜皆可“歡樂無窮已,歌舞達明晨”。
唐中宗還和皇后一起微服出宮觀燈,并且“放宮女數(shù)千人看燈”,第二天再次“微行看燈”。唐睿宗也喜歡看燈,曾到宮城南面的西門——安福門觀燈。當時城門外裝有高達二十丈的燈輪,“衣以錦綺,飾以金玉”,上面點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十分壯觀。
《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唐玄宗常在新春佳節(jié)期間,到勤政樓“觀燈作樂”,夜深人靜時,即遣宮中女子邊歌邊舞,借此娛樂。又有繩戲、竿木等雜技,“詭奇巧妙,固無其比”。韓國夫人亦有百枝燈樹的制作,高八十尺,豎立于高山之上,“元夜點之,百里能見”,比月更明。
長安的元宵節(jié)不只有燈,還有踏歌的習俗。參加者踏足而舞,聯(lián)袂而歌,非常熱鬧。詩人張祜在《正月十五夜燈》中描寫了踏歌的盛況:“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長安歷史上曾有兩三千人在燈輪下踏歌三日三夜的盛況,“歌響舞分行,艷色動流光”。
今年的春節(jié),似乎比往年的年味更濃,更熱鬧一些。在古絲綢之路起點,有“東長安,西羅馬”美譽,與古羅馬城并稱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漢長安城遺址,每天都有秦腔社火表演,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到了晚上,岸上燈火閃爍,水中流光溢彩。
已連續(xù)舉辦了35屆的西安南門城墻新春燈會,在小年夜就已正式亮相。今年的燈會以“華彩閃耀夢長安,溫暖祥和中國年”為主題,以南門(永寧門)為依托,沿南北中軸線分布,設置了錦繡中華、歡樂祈福、盛世長安、傳世非遺、童夢奇緣、夢幻時空六大主燈區(qū)、14個燈組。
位于中華第一門永寧門的錦繡中華燈展,從南門廣場一直延續(xù)到南門翁城,由《祥龍納瑞》、《月中桂兔》和《流金賀春》等組成,寓意著古都西安敞開懷抱恭迎九州來客。祥龍騰空納瑞,庇佑古都吉祥如意,月中桂兔守護著三秦大地永寧康泰。
在歡樂祈福區(qū),游覽者流連于《祈愿燈廊》,聆聽著千年歷史城墻的心跳,感悟著生活的美好,許下新一年的心愿。
盛世長安展區(qū),絢麗多彩的花燈映襯著盛世長安人杰地靈的氣息,盛唐文化包羅萬象的燦爛輝煌盡顯于眼前。裊裊余音盤旋于城垣之上,奏響華夏文明的魂魄與精髓,游覽者恍若夢回唐朝,于闌珊燈火中領略繁花似錦的盛唐一日。
還有《梨園傳奇》燈展,盛世盛景、千人千面。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戲劇文化與流光溢彩的花燈在這里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在曲江岸上,元宵節(jié)有人氣極旺的“打鐵花”演出。這是一種流傳于黃河中下游的大型民間傳統(tǒng)焰火,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有“打花,打花,越打越發(fā)”之意,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夜幕降臨,在一處空曠場地上,表演者輪番用花棒將千余度高溫的鐵汁擊打到空中,形成十幾米高的鐵花,驚艷全場。
“火樹銀花不夜天,流光溢彩長安城”。大唐不夜城是元宵節(jié)賞燈的必去之處。這里白天有新春社火巡游,芯子、高蹺、舞龍舞獅。到了晚上,萬盞華燈,處處流光溢彩。人們歡歌笑顏,千家萬戶攜眷賞燈。
不夜城被譽為西安的唐人街,這條充滿唐風唐韻的街區(qū),不僅有燈光秀、藝術表演,還有諸多小吃美食。周邊更有“長安十二時辰.夢回大唐”表演和新春游園。
今年春節(jié),大唐不夜城的游客特別多,每天的人流量超過四十萬。出于安全考慮,很多演出不得不取消。游客開玩笑說,這個春節(jié)來西安,最大的感受就是到處都是人,去兵馬俑見坑不見人,來不夜城見人不見城,看到的全是攢動的人頭,但還是覺得這個年過得太開心了!
“團圓共此時,燈火滿長安”。逛罷不夜城,大唐芙蓉園是一定要去的。今年芙蓉園舉辦了新春大潮會,除文化演出外,園區(qū)還策劃了大年初一包餃子,邀游客體驗傳統(tǒng)年俗,過地道中國年,在芙蓉園一起煮餃子吃餃子,祈福納祥。大年初五迎財神,現(xiàn)場分發(fā)紅包福袋,將滿滿的福氣和好運送給游客。
新春期間,園區(qū)三大街區(qū)唐市、胡店、長安碼頭有百家美食店鋪開張,不僅有好吃的火晶柿子、團扇酥、芙蓉餅、肉夾饃、炸元宵、鏡糕、糖畫等小吃甜品,還有長安特色的團扇、撥浪鼓、兔子燈等手工藝品出售。
這里每天有多場演出輪番上演:大唐仕女《尋夢芙蓉里》、唐樂舞劇《夢回大唐》、宮廷燕樂唐代《鼓》舞。還有行為藝術表演《鎏金小龍》和《花開盛世》,互動式演出《大唐蹴鞠》。游客可與唐代仕女一起踢一場精彩的蹴鞠游戲。絕美的舞臺演出《佳韻天香》、《琴瑟和鳴》、《青梅柳綠》則將大唐盛世的風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彩霞長廊及長安碼頭布置了千盞花燈,并為游客準備了趣味十足的猜燈謎活動。在春節(jié)前,燈會就已點亮,以水陸花燈為引,萬盞花燈璀璨綻放。園內(nèi)的“盛世霓裳”系列燈展,將傳統(tǒng)的花燈與時尚潮流結(jié)合,營造出流光溢彩、如夢如幻的花燈世界。漢白玉芙蓉橋上的“龍鳳呈祥”,氣勢宏麗,炫彩奪目。
元宵節(jié)期間,芙蓉園開辟了“追夢唐朝”游船賞燈路線,營造出“燈在水里游、船在燈里游、人在燈中走”的詩情韻味。岸上人影婆娑,身著華服的仕女頷首挑燈,碎步輕移。水中畫舫游曳,蕩開層層漣漪。從長安碼頭乘坐游船,行至湖中,亭臺樓閣倒映,廊橋園林,水波輝映,恍惚間已進入“上元盛歌?穿越大唐”的歡樂、喜慶氣氛之中。
在這美輪美奐的元宵佳境中,不知不覺,陌上的花已開了。
春天正笑盈盈朝我們走來!
作者簡介:贠靖,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曾在《莽原》、《短篇小說》、中國作家網(wǎng)等報刊、網(wǎng)站發(fā)表小說、散文數(shù)百篇。小說《最后的馬幫》、《扶貧路上》被編入云南、廣東、江西、遼寧、陜西等省高中語文試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