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紀行之七:一塊不大的圣地
作者:安玉琦
梵蒂岡,
地方不大,
但卻神圣又神秘......
我駐足方尖石碑下,
四面觀望,
全是觸目驚心的景物,
教人有語難言.......
梵蒂岡,地方不大,但卻神圣又神秘。既然來了羅馬,不去朝拜它,實在說不過去。由于行程中不包括梵蒂岡,于是我們極力說服王導,并簽字畫押保證不投訴,然后再自費60歐元,方得如愿以償。
梵蒂岡是羅馬城中之國,位于老城區的西北角。其特點有“四最”:最小的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只有天安門廣場面積那么大;最少的人口,實際居民1300多人,但其在全世界的教皇就有160萬之多,信徒多達1.3億人;最富的國家,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一;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506年,完工于1626年,歷時120載。但在大教堂建筑歷史上,它的建筑速度算是快的了。巴塞羅那“圣家族大教堂”,從建造到完工用了168年;科隆大教堂從1248年動工,到1880年建成,前后建造了600多年……,而圣彼得大教堂最為壯觀的是它的金色圓頂,居地高達138米,在羅馬是最高的天主大教堂,并且有著至高無上的神圣權威。正如北京城中的建筑不得超過紫禁城內的宮殿高度一樣,過去羅馬城的所有建筑都不允許超過圣彼得大教堂的圓頂高度。這便是宗教與皇權的威力。
梵蒂岡國小人少,但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社會機構非常健全,除了沒有軍隊(但教皇的衛兵必須是瑞士兵),其他國家機器俱全,不僅與許多國家建有外交關系,而且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有“圣使”、“代表圣使”或“宗座代表”,在聯合國也有常駐觀察員。還有自己的貨幣、電訊、郵局,并發行郵票,出版《羅馬觀察家報》以及《教廷文匯》、《教廷年鑒》等刊物。最著名的要數教皇電臺,1931年創建,現用34種官方語言、13種歐洲當地和媒介性方言向全世界播音,大約能覆蓋6000多萬天主教徒。并通過電臺報道教廷活動,確保教廷與世界各國及教會的經常性聯系。而電臺的基調是以福音書及基督教教義來判別和衡量世態,所以那些忠實的信徒將電臺的播音奉若神明,每日必聽之課。
更有趣的是,在這個彈丸之地上,有自己的火車站、飛機場,不過圖有虛名,國家象征而已。據說教皇外出訪問,先乘直升飛機離地上天,再降落羅馬國際機場,然后換乘專機飛行。
梵蒂岡與羅馬城一路之遙,走進宏闊勢峻的大門,就是圣彼得廣場,長340米,寬240米,兩側被大理石弧形柱廊環抱,共有284根大圓柱和88根大方柱,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聳云霄的方尖石碑。這里是羅馬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可容納50多萬人。教堂面前如此宏達擴卓的廣場,我頭一遭遇見,因此驚訝不已;我駐足方尖石碑下,四面觀望,全是觸目驚心的景物,教人有語難言。無愧神圣又神秘之地啊!
帶領我們進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是這里的雇傭導游,他姓顏,中國留學生。他每人發一個電子收聽器,還有耳機;因為收聽范圍很小,要我們緊跟著他。但是,這里游客實在太多了,絡繹不絕,擁擠不堪,盡管顏導介說得繪聲繪色,還有種詼諧的口吻,但時斷時續,聽不完整。于是我干脆離隊了,自個兒走著瞧吧:教堂的圓柱,立地通天,威力無比,寓意著普世共濟;高大的彩窗,童話般的夢幻,天堂似的藍色調,教人超凡脫俗。教堂面壁上的雕像神圣不可侵犯,又溫良恭儉讓,昭示著圣教的魅力;教堂穹頂畫像宏大,出神入化,佛靈若現……實在讓我心生敬畏。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