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府巷
作者:贠靖
作為居住在西安城里的一位過客,我時時都在為這座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而激動著。這里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閃爍著歷史的光輝。每一條巷子,都裝滿了故事。
竇府巷,位于西安城東門外,長樂坊附近一條南北走向,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小巷子,據說因竇姓府第曾久居于此而得名。也有一種說法,《陜西地方志》里提到,明清時,這條小巷主營豆腐,因此又叫“豆腐巷”。不過已無從考證。從巷子口往里瞅,白墻灰瓦,綠樹葳蕤,一條水泥路面踩得光滑瑩潤。
在巷子口有個賣豆腐腦的小攤,每天早上一嗓子熱騰騰的吆喝“豆腐腦——”整條巷子便醒了,一下子熱鬧嘈雜起來。
住在巷子里的一位大學教授曾專門研究過這條巷子的歷史,最終確定,北周時期的驃騎大將軍、大司馬竇毅一家早年的確在此居住過。那么“豆腐巷”的說法就有點牽強了。
據考證,這位竇公大人曾拜定州總管,咸得民心。其性情溫和,器度不凡,做事小心謹慎。他與妻子襄陽長公主育有一女,姓竇名氏,生得玉頰櫻唇,眉若輕煙,膚如凝脂,聰慧無比。
且說竇氏生來不凡,本為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孫女,身份地位尊貴顯赫,又深得舅父武帝宇文邕的疼愛,從小在宮中長大,喜讀史書。三歲時,她誦讀《女誡》、《列女傳》等,只看一遍,即過目不忘。
當時,北周為取得突厥支持,周武帝娶了突厥阿史那公主為皇后,但是阿史那一直不得寵愛。于是年幼的竇氏悄悄勸說周武帝:“四方尚未平靜,突厥依然十分強大,愿舅舅壓抑感情,撫慰阿史那皇后,以蒼生為念。只要有突厥助力,江南陳朝、關東北齊都不足為憂患。”此時的竇氏只有六歲,尚能有如此見解,頓時語驚四座,周武帝也大為驚詫,認為她小小年紀,見識不凡。遂接納小外甥女的進諫,對阿史那皇后態度大為轉變。
竇氏七歲時,隋文帝楊堅篡位,宇文家族被誅殺殆盡。竇氏聞訊撲倒在床,大聲哭道:“恨我不為男子,以救舅氏之患!”。父親竇毅與母親襄陽長公主忙掩其口道:“切莫說這種話,以免招來滅族之禍!”
后來竇氏到了出嫁的年紀,父親竇毅對母親襄陽長公主說:“小女自幼才貌不凡,不可妄以許人,當為求賢夫。”于是,著人于屏風上畫兩只孔雀,凡前來求婚者可于百步之外各射兩箭,射中孔雀眼睛者,就將女兒許之。據說參與者眾,卻無一人射中。
就在眾人搖頭嘆息之際,府外由遠而近,傳來一陣馬蹄聲,馬上端坐一后生,高大威猛,氣度不凡。他躍身下馬,來到竇府前。
這后生名叫李淵,乃將門之后,其父是北周柱國大將軍、唐國公李昞。
只見李淵來到屏風前,掃了一眼,于百步之外又退后二十步,搭弓上箭。觀者皆屏息斂氣,為之捏一把汗。
弓弦響處,李淵連發兩箭,箭頭不偏不倚,每一箭都釘在孔雀眼中,引來滿堂喝彩。說來竇氏一直在暗處偷窺,她要等的郎君,就是李淵。
婚后,竇氏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與李元吉。還有一個女兒,即平陽昭公主。
竇氏與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感情亦十分融洽。獨孤氏晚年常患病臥床,竇氏晝夜陪伴在側,衣不解帶,悉心侍奉。獨孤氏對這個兒媳,甚是喜愛。
后來竇氏多次在危難之際幫助丈夫度過難關,并奪取天下,建立了大唐王朝,被李淵冊封為穆皇后。唐太宗即位后,貞觀初年,追謚“太穆皇后”。
如今,歷史的腳步已經遠去,但說起竇公及太穆皇后竇氏,巷子里的人仍津津樂道。他們每天出門,踏著舊日時光,慢慢地從巷子里走過,心底就會泛上一絲波瀾,臉上也充滿了自豪。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