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感念·浮光掠影 7篇

感念·浮光掠影 7

 

作者:桂西老龐霄云

 

  題記:是啊,在時間飄逝的光景里,真實了每一行象形文字所記錄的景象形態,讓我的思緒與目光回歸追溯到了那十幾年前我所敘寫的文章當中,呈現了故鄉的山水、人和事都變成了疊印在稿紙上景況,真的是浮光掠影飄然心地,不,是如電影般畫面從眼前出現,仿佛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那樣的親切感人,那樣的刻骨銘心,那樣的記憶猶新,在每一天太陽的色彩里感觸溫暖與熱烈,頷首天空飛著那幾片紅霞云朵,也感觸到了略略的疼痛,心思定格了每一行文字所敘說的千變萬化……我的目光怎么都離不開鄉里鄉情水夢所給予的人情世故、音容笑貌、激情記憶、創痕心念和往事情節當中……站在故里村口那一棵樹冠如傘的大榕樹下,望著浮動一層若有似無的霞光的水泥路和四通八達的鄉村道路,還有那一幢幢在風雨中向我招收微笑的樓宇,思緒就伴隨著陽光的色素飄遠飛翔,在時光沉淀下來的往事便從心間一點點彌散開來……所有的這一切全都組合形成了《感念:浮光掠影》的七篇文字鏡頭焦距所記錄而成隨筆散記文章片段,讓我思索不斷,感激新景,從中讀到了昨天至今的時代變遷與滄海桑田,思想翩躚升華成很多點點滴滴的人心事態進程,痛定思痛,深刻感念:如果沒有昨天那一代人的努力與奮斗,沒有昨天的疼痛追念與辛勞追夢,甚至說是艱難的掙扎拼搏,哪能夠有今天的翻天覆地的日新月異與讓人耳目一新口碑點贊的發展豐碩成就!……

 

之一篇:美麗總是愁人的

 

  阿秀,是我中學時候的同學,她天生麗質,身材苗條,面若荷花出水似的很是亭亭玉立,更動人的是她那腮上出現的兩個淺淺的酒窩,特別是在她笑的時候,更是特別的好看極了,于是我們大家都叫她“荷花”。

 

  許是家里貧寒或者生性不愛打扮的她,顯得那么的樸素大方和溫柔,經常穿著一件淺淡蘭色的土布衣裝,她不愛說話幾多,臉上總是帶著微笑,聲音是那樣的甜甜的,一些成熟或者頑皮的男生們在背后議論她,說她是班上的一朵花,不,是學校的一朵花,在我的眼里來看,也有同感。有一次班里的阿田和阿虎悄悄地爭論為她打分:阿田說打 90分,阿虎說要打95分,就為這相差地5分爭論不休。一個說她的頭發梳得不夠好看,另一個就說她的衣裝太單調了……等等,各執一詞。我,只好在旁邊說:我同意打90分,一個人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天上的仙女也一樣的。這話傳到了秀的耳朵,好長時間她不和我講話,真使我費解,后來,我才知道她說我嫌她穿的衣服太單調的原故。我真想找個機會和她解釋清楚就是。

 

  有一次我在回村的路上,見到她滿臉汗水淋淋地挑著一擔柴火,我就上前去想從她的肩膀上接過來幫一幫她,她不肯。因為,這兩天不見她來上課,老師就托我來問問情況和原因,她就告訴我說她的母親生病了,這兩天她在家里照看料理家務。我就問她她母親好了沒有。她就說已經好了一點。明天她可以回校上課了。這時走到了她的家門口,她卻沒有挑柴火進去,而是一直往前走去,我很納悶地問她:這擔柴火你要往哪里挑呀?她就笑著對我說:這擔柴火是給村西的五保戶阿西婆家送去的。于是,我就一手就從她的肩膀上一把接給那擔柴火,放到自己的肩膀上,就對她說:你先回家休息吧,我替你送去就是了。

 

  初中畢業后,不久,阿秀就在她的姑媽和家人的安排下結婚,無法再上學了。原先人們都以為她會嫁給一個城里人或者大學生呢,而離開這個窮山溝。從她的長相來看找一個有錢的人家是卓卓有余,多少男人點著燈籠也難找到象她這樣溫柔賢惠的女孩哪。可以說她就是一只山里的鳳凰鳥哪。但是,誰也想不到,她卻出乎意料地把一個外地來到村里做泥瓦工的兒子接回到自己的家里,和他實實在在地拜了天地。令村里的人們都難以置信。同時,那位泥瓦工的兒子相貌平平,個子又不高,整天都跟著他老頭和泥巴打交道,于是,人們都替她叫屈起來,還說:真是一朵花插在牛糞上了。特別是同班的阿田更是后悔不已。這樣什么辦法嘛。那是命里注定的。阿秀是個重感情的人,就是因為那次她父親上山要橫條來修牛欄時一不小心,就從山上的一個坎坎坡上滾了下來,受了重傷,就是那位泥瓦工的兒子看見后一個人背著她的父親到鄉里的醫院去搶救的,要不然她的父親的命就很難說了。同時他對阿秀也很好,也非常的關心。就這樣,他就成了阿秀的上門男人了。

 

  說真的,當時我也為阿秀的過早的結婚而感到惋惜和遺憾。因為她的長相太令人羨慕了,如果她去考縣里的文工團肯定是會得到錄取的,在班上她能唱一手好歌。也會跳舞。特別是她的山歌唱起來特別的好聽,有一次我在野炊上就聽到她唱的山歌。就問是誰教的,她就告訴我是她的母親教的。我還記得那些歌詞呢:“山歌好唱口難開,櫻桃好吃樹難栽;白米好吃田難種,鯉魚好吃網撒開……。”等等。令人心醉和深思哪。

 

  不久,村里因為見她有文化好學,就安排到附近離她家有一個多鐘頭的一間小學去當代課老師,。就這樣,她就成了那里的十多位孩子“孩子王”了,她教的書很認真,很得學生們和家長的愛戴和歡迎,活得很是開心和充實。因為,她在畢業典禮上,她曾向我透露了她的心事,如果能考試的話,她要上師范學校去學習,做一個老師是多么的好啊。果真,如今,她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雖然只是一個代課的,她也是很喜歡。

 

  后來的一年秋里,我回到村里,一問起阿秀來,人們就告訴我,阿秀早已玉殞香消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原來是她在生孩子時難產,趕不及送到醫院,就在半途山路上頂不住了。她的男人哭得死去活來,入殮那時,她把兩張大花綢緞給她蓋上,伏在上面哭了好長時間,令在場的人們也跟著落淚……

 

  是啊,美麗總是愁人的。

 

之二:桐嫂

 

  荷香時節,我應邀同縣委宣傳部的辦公室的羅副主任一起,驅車一個多鐘頭,跋涉了十多分鐘的山路,汗水瀠瀠地來到了我縣比較大的巴結生產基地——那色村那色屯來了解和采寫一些準備召開現場會的宣傳資料。

 

  那色村那色屯地處縣城的東北方向,地勢在海拔一千多米左右的高度,共有九個自然屯組成,有壯、漢、瑤三種民族,主要的經濟林有杉木、八角、桐果樹為主的,是我縣種養特色的一個基層先進單位。

 

  羅副主任曾經在該村一帶搞三分之一基層社教工作組,對那色的各方面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特別是對種植八角,發展杉木事業,他更是信心百倍,他對我說:作為山區,如果不利用山,不挖掘山地資源,是沒有奔頭的。種植八角是這個村民的一項大的種植項目,大家都看準了這一個目標,十多年前,他們就大力改革林業的產業種植結構,現在終于有了經濟效益,這就叫做特色產業的效益,給農戶帶來了許多的好處。那里的空氣不僅新鮮,而且群眾熱情還好客哪。

 

  八角,是一種在海拔800多米以上生長的常綠灌木藥材樹木林,其又的果實呈八角形狀,加工成品后,香味濃郁,是一種常用的調味香料;醫學上用做鍵胃劑和祛痰劑,是我國的一種特產的材料之一,它的生長環境不是很隨便的,是一種非常講究地理和氣候條件的樹木種類,也是很講究一種種植,管護和加工方法的物品原料。

 

  我們來到了羅副主任的老東家,他性揚,正好想要出門上山去走一走,見我們一來,就樂呵呵地把我們迎進了家里去。老揚是一位60多歲的人了,一身的粗布唐裝,灼亮的雙眼滿含著山里人那特有的純樸與和藹。喧寒了一番。我就在一旁仔細地打量著這一個三開間三層磚混結構的樓房,大門口的那兩副對聯特別的引人關注,其字體純古簡樸大方,上面寫道:“高山流水政策暖人心,五谷豐登種養富百姓。”這時,羅副主任就悄悄地對我說道:這副對聯就是老揚親自撰寫筆書的呢。還不錯,蠻有意思的哪。老揚可就是民國時期的老師范生呀,曾經當過鄉村教師,就是在幾年前,他就是第一個回村來吃螃蟹的人,——在自家的那一片自留山上先種植八角林的,于是,就帶動了全村的人都來種植了八角林。

 

  老揚給我們準備的午餐是非常的豐盛,桌面上擺著鮮美的竹林雞(這是羅副主任告訴我的),和那么一大盆的野豬肉(也是羅副主任告訴我,我們真的有口福),還有鮮嫩可口的甜筍,那一碗三鮮燙水飄著八角之香味。我就舉著杯子對著老揚說道;你這里的這些特產菜譜味道真不錯(其實,這句話是我從電視廣告上學來的)。如今的那些八角商販們早已經走村串戶收購八角了,你家今年的八角大約有多少斤的呀?

 

  老揚也舉著杯子,望著我們笑著說道:哎呀,不瞞你們說吧,村里每一年所收的八角都在百萬斤以上。這些年來那些老板們都帶著現金來到村里實行上門收購的哪,最得價的時候,就是每斤20元哪,那時還沒有存貨的呢。說句老實話吧,我們家今年的八角估計在四五萬斤左右。價格的波動除外,我看每個人的收入也不少于兩萬元的。

 

  我聽著,瞪大了眼睛,心理感到很是高興,特別是后面的這么一句話,真的令人不可思議,收入比我的還要多哪,而且老揚還說得那么的輕松有把握,這些使我悟到了什么的呢?是呀,我們的山里人如果都是這樣收入的話,那小康的生活不就是來得很快了嗎,不錯,只有大山里的人民有了好的生活,社會才有所進步。這,就是大山的恩賜與我們的辛勞的結果,大山的回報的無窮無盡的。想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力發展生產,搞好特色產業,如果沒有這樣的話,那還有什么效益可講的呢?老揚的事情不正好是一份好的材料了嗎。

 

  ……所有的這些所見所聞,讓我的心思激情飄蕩,真是:八角飄香山水情,靠山種植抓特色,黨的政策明方向,昂首闊步萬家樂……

 

之三:啞女

 

  那年夏天,我下到離縣城有60多公里的一個小山村去做社教工作隊。晚上,在村里召開群眾大會時,我看見了一位比較標志的鄉村女人,她默默地走進會場來參加會議,我便站了起來想和她打個招呼,不料,坐在一旁的村文書就拉著我的衣角小聲地說道:“別去理她,她是一個啞巴。”“她是個啞巴的?”我便停了下來,但,還是用目光向她點了點頭。她也向我點頭微笑,好似也明白我要向她打招呼的意思,就選了一個比較暗點的墻角坐了下來。這個會議的內容,就是動員大家要在這幾天里準備好捐資獻料把村部小學的危房修建好,以迎接秋季的驗收和開學所用讓孩子們安心讀書。

 

  不知怎的,啞女的微笑深深地留印在我的腦海里,散會回到屋里休息,怎么也睡不著覺,便拿起一本雜志來看看,借此驅趕她在我腦海里的印象。這時,大門有人“砰砰”地敲著,我便問道:“是誰呀?”原來是 村里的團支書來找我有點事商量,他首先向我請了個假:說準備要到縣里去參加一個團干學習班,過幾天才能回來,原來一起下到各屯去做具體捐資獻料發動的工作組就不能參加了。說完事后,我便好奇地向他打聽有關啞女的一些事情來,團支書便把啞女的一些基本情況告訴了我——

 

  啞女,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名字,村里的人都叫她“啞姑”[或姐],年紀已經有二十五、六歲了。據說,她是村里的一位五保戶阿婆在半路的山地里檢來撫養的。起初,她是不啞的,而且在村里念到了四年級的書呢,那時,她剛好七八歲了,突然,在晚上發病高燒,天又下雨,路途又遠,來不及送鄉醫院,就在本村的一位老土醫家里吃藥治理,不知怎么搞的病一好,她就什么話也說不出來了,只是會“依依啞啞”地叫著,弄得她和五保戶老阿婆連續流淚了三天三夜,養婆對她變成這個樣子感到很心疼,多次托人找藥醫治都沒有辦法讓她再說話了,就落成了一個“啞女”。但她的耳朵不聾,讀到小學畢業后,再也沒有錢到鄉里的初中讀書了。她的學習成績是村里最好的,沒法,便成了一個勞動力。不久,養婆也因疾勞多年而病故了,留下她一個人看管那間茅屋。啞女那時正直十七、八歲,脫落成了一位比較標致的姑娘,象一朵美麗的山花似的,村里村外的一些年輕小伙子都托人向她提親呢,但她都給一一地拒絕了。因為當時她正在和在村里當民辦教師的一位年輕人好上。這位民辦教師正好是我們村文書的表弟,年底,正當他們準備置辦婚事而翻新拆舊那間舊房子的時候,那位民辦教師一不小心,從六、七米高的墻頂上連同幾根腐爛了的橫條一起摔了下來,幾個鐘頭路剛送到鄉醫院就斷氣了。真是命苦的孩子哪。文書表弟家里的人就求神拜佛說:是啞女的命兇克夫,誰和她好上了就要被她克掉的。就這樣村里就沒有人再敢娶她了。第二年春一位臨鄉的村趕馬馱的人老婆難產死了,就托人來把她娶了過去,剛過一年多,趕馬馱的人喝酒多了,為了趕馬回村的夜里在曲折的山路上連人帶馬滾跌到山溝里傷死了。啞女便被他的家人趕了回來。她就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回到了村里,一直帶著女兒共同生活到現在。她的女兒也開始上村小一年級讀書了。去年,我們村的文書老婆也病故了,想續弦啞姑,但因族人的反對,加上啞女也不同意,怕拖累自己的女兒,就擱到了現在。

 

  “難怪文書的口氣才那么的不自然哪。”我聽著團支書的講述后深情地嘆道:“唉,真想不到啞女還有這么一段苦難悲慘的經歷哪。”我心里感到有點惋惜與同情之心,“母女倆熬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啊。”

 

  “啞姑這些年來也不錯,房子也翻新了,生活也挺好的,因為她比較聰明識字,就在自己所分得的那十多畝的自留山地里種上柑果樹。果園長得蠻不錯的呢,也給她帶來了不少的經濟收入哪。村里的一些果農也常常叫她過去給予指導呢。她也從不推辭,樂意去幫助指導。”團支書帶著比較贊許的口氣說道,“不信,你明天早上到她家果地走走看,她準會摘幾個柑果給你吃呢,果很甜的哪。”

 

  第二天一大早,我原想抽空到啞女的家去看個究竟,剛要出門,村文書就匆匆地跑過來對我說道:昨晚接到鄉里通知,鄉里要開個緊急會議,要你馬上趕去參加,不能缺席。沒法子,我只好匆匆地拾起背包趕下山趕到鄉里去開會了。

 

  第三天下午,我才得趕回村里,準備在晚上召開大會落實收集捐資獻料修建學校危房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回到自己的住處——村部,就想起了啞女,便順路來到了她的家門口,一看,只見鐵將軍把門:哎,又白走一趟了,想吃一個啞女家種植的甜柑果也沒有那個福氣了。我剛回到村部還沒有坐好村文書也隨之而入,就笑著對我說:“你也是真的,啞女有一封信交給你的,信封上面的字寫得蠻不錯的呢。”便從口袋里拿出一封信遞給了我。 我頓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么啞女會給我寫信的呢?真是太希奇了。為了不引起文書的疑心,我便當著他的面前三下五除二地撕開了信封,拉出來一看:四只眼睛都不禁地驚訝起來,信里夾著四張嶄新的一百元面值的人民幣。我趕緊把寫有字的字條的信箋打開來看,字寫得蠻俊秀的呢,上面寫道:

 

  “工作隊長:那天晚上的大會叫大家捐資獻料修建村小校舍的危房,我完全同意,大力的支持,原想等開會時把這么一點錢交給你的,但因我明天上午就要到縣里去參加科協舉辦的一期食用菌培訓班,只好把這點錢給文書轉交給你就是了。家里還有幾塊木板,待我學習完了回來再給學校送去。——啞女筆

 

  “是啊,啞女真的不啞哪。文書你看看吧,她還多捐了兩百元錢呢。”我把信和錢遞給文書。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和贊嘆,便對文書說:“張榜公布時,你要把啞女的名字寫放在前面的第一個才行哪。”

 

之四:留守黃昏

 

  冬日的黃昏,別有一番的景象和詩情。于是,我在一片片的溫馨中留守黃昏。

 

  我,獨坐在窗前,獨自享受那一縷縷黃昏所給予的那一份超逸和淡泊,甚至是一種誰也不敢去想的那一份最后的輝煌與失落,盡管他的色澤是那樣的絢麗迷人,畢竟還是匆匆地淹沒在山影和夜色之中,總讓人感到有那么一點點的心思與惆悵……

 

  人生也是自然的往復和周轉的,從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就意味著要經歷許多跋涉與苦難,就如流水一般走過曲折與坎坷,在各人不同的選擇與經歷的過程中,有時只能努力或者靠命運來解釋和說明,每天當他回頭看看所走過的路程時,幾乎真的象是在讀一本詩集,一幅畫卷,或者是暢飲一杯濃茶或開水,不知不覺地聯想起許多事情來,不可言狀的情緒,造就了許多人的靈感,引發了許多人的靈性,不,是一種特有的悟性。

 

  黃昏,帶著一縷縷輝煌在向我展示或者訴說一種依依不舍,在按感覺很孤零和寒冷的枝頭上,事實風搖曳著一種心境,有好多名家和詩人就是在夕陽底下吟出了千古的絕句和佳作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感嘆和憂傷,如果展開聯想的翅膀,將會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與建設事業結合在一起,憂國憂民憂事的景象就彌漫著荒野大地,細細地回想起范仲淹的那篇《登岳陽樓記》中的那些話語,更是別有一番的情韻,這難道不是黃昏所籠罩和透切的詩情畫意嗎?或者是別的什么??

 

  不錯,黃昏的感覺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景象,而且,就在眼前變幻著不同的意境,漸近漸遠了許多無法言喻的痕影,浮現著隨波逐流的行蹤,在我心身隱隱作疼的過程中涅盤疊痕,留下了許多未了的心愿。

 

  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觸是在十幾年之前的事情了。也是這么一個初冬時節的下午,我,一個人背著簡單的行囊匆匆地下到一個離縣城有近百公里的去開展社教工作,來接我的是一位年過半百的村干部,我們走在那崎嶇的山路上(當時還沒有同公路),兩人什么話也不多說,只顧匆匆地趕路,一路風塵,滿是疲憊,使我感奮的是那即將落去的黃昏映照出的繽紛色彩,象個大氣球的太陽緩緩地飄落在那遙遠的西山頭上,彤紅彤紅的仿佛象在向我們招手似的,我不由贊嘆道:“你看,那太陽此時是多么的好看美麗哪。把天映紅得一片的斑斕。”老村干也停下了腳步接過我的話頭:“我們從小至大,天天都看它是這個樣子,如今,反而覺得它美得很丑啊,一下子它就躲到夜色中去了。”“什么?你說它美得很丑?”我心里一顫,望著這位眼前的老村干,第一次聽到這么一種說法。“不是嗎,太陽快要落山了,還那么充滿熱情,就象人一樣老了,還想盡最后的那一份義務似的,真是美得丑哪……”此時的我,心情便產生了好多的聯想,但是不想在這個時候和老村干去理論這些不同的看法。他的想法我是理解的……

 

  若干年后,我得知老村干在一次公路大會戰的時候,仍舊帶領全村的群眾參加建設,他為了排除一個啞炮而受傷時,才感到一種由衷的敬佩,,才領悟到他所比喻的“美”和“丑”雙關含義,作為一個農村的基層干部真的是不容易哪。自那以后,一看到夕陽的景色,就想起了老村干,至今他是否還健在呢?或者就象那夕陽一樣“美得丑”地落山了呢?!

 

  于是,我留守黃昏,感嘆黃昏,而且是用心去贊頌它,用情去尋找和領悟它那一種“美得丑”深刻涵義,讓我在一次次的悟性之中收獲到了“美得丑”真實形象,這種人生的發現與感悟多么的實在啊。

 

  我想,失落和遺憾未必都是壞事的……

 

 之五:山村的那棵老榕樹

 

  山村的那棵老榕樹,還是那樣的枝繁葉茂地屹立在村口的東頭上,每每看到它,心中就有許多感慨,如今的榕樹已經很是少有的了,原本在我的村里就有那么十多棵的,由于歲月的匆匆和變遷,加上自然和人為的緣故,有的被砍掉了,有的自然而枯老而夭折了,現在只剩下的就是村東頭的那一棵老榕樹,怎么不讓我感嘆油然呢?怎么不讓我景仰萬分呀。

 

  老榕樹,粗大的樹干上刻滿了歲月的深深烙印,斑駁的身軀仿佛在告訴著人們,它的年輪早已無法說清,也許是一百歲了,村東頭那七十多歲的老根爺爺就說:他小的時候老榕樹這么大的屹立在村口了。那時,他還爬到老榕樹上去采集榕果或是掏鳥蛋來吃呢。由此可見,這棵榕樹真的是很老很老的了,你看,茂密常青的樹葉在陽光和微風里沙沙地作響,翩翩著古老的舞姿,象一位老人在述說著這一片土地那遙遠的故事,在它那深深的皺紋里和向上延伸的樹枝上搖曳著每一個令人深思的風景,讓人在點點滴滴的光景里追憶那難忘的往事,和許多深刻的記憶。

 

  山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知道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耕種與收獲,只知道用自己的雙手抓住那一塊貧瘠而生生不息的田園,守望著每一個春夏與秋冬,把一個個的想往交給風調雨順。

 

  剛剛開放的那一年春天,山村的那一塊路邊的平地上,冒出了那么一間小屋,里面住著兩位年過60歲的老大爺和老太婆。老漢的名字叫田老順,是村里曾經出去到縣里的機械廠做工的退休老工人,那老太婆是他的隨工家屬,退休了,他們就不想在城里居住,就雙雙回到了離城里有四五十公里的自己的老家來起了這么一間小屋,門口上掛著一張用破紙箱做成的招牌,上面寫著幾個歪歪扭扭的字體“雜貨小商店”。從此,村里的人們去要東西就很是方便的了,不必跑到十多公里的集市上去購置了,他們的生意盡管不是那么樣的很好,但還算可以的。細心的人們就替老漢算算了一筆帳:每一個月的收入還是有一筆不小的帳目呢。紅眼病的人還在他們的背后嘀嘀咕咕地把他叫為“老財奴”。

 

  這些年來,鄉村公路也開通了。小商店也漸漸地越半越火紅起來,老人也比原來蒼老了許多,幾年來只見他們兩老忙上忙下的,有時也看見那么一兩個人來幫助他們下一些貨物就走了,也不知道和兩老是什么關系,大家也沒有去過問那么多。確實村里的變化很大,原來的三十多戶人家,幾年就增加了將近一半的戶頭,,人多了小孩也多起來了,村里就要求上級辦個小學校,就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同意先開辦一個教學點。在鄉村工作組的共同努力下,便開始籌建工作了,由于村里的資金非常的困難,幾萬元的資金一下子很難以解決到位,只好先動員發動大家捐資獻料,然后再向上級反映逐步地解決罷了。

 

  捐資獻料大會就是在村口的那一棵老榕樹下的那一片空地上召開的,全村的男女老少黑壓壓的一片,鄉村的領導剛剛說完話大家都坐在那里,相互地你望著我,我又望著你,誰也不說話。小商店的兩位老人統一坐在自個的店門口,老漢在默默地抽著那嗆人的旱煙,老太婆相對地坐著,各想各的心事。一會兒整個會場都是那樣的悄悄的仍舊沒見人先發言,只有那些孩子們相互追逐的聲音,還有那幾只在老榕樹上的小鳥們那“唧唧喳喳”的叫聲。

 

  半餉,老太婆和老漢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老太婆的手里揣著一個大紅紙包的面包,走到了講臺上的村主任面前,然后,老太婆就小心異異地用手打開了那包擺在桌子上的面包,里面正是一扎半新舊的人民幣,于是,老太婆就把錢捧了起來遞給老漢,老漢就用顫抖的雙手托起認真地交給了站起來的村主任說——“我們兩沒有什么東西,只有這么一萬元交給村里的孩子們啦。”主任接過了那沉甸甸的人民幣,眼里閃著激動的淚花,望著兩個老人家說道——太感謝你們了,真的。

 

  剎時,幾百雙眼睛都驚異地望著這兩位平時不那么顯露而且也很拮據的老人家,感到很是贊嘆。看見他們一說完話,就默默地轉身回到了自己的那一間小商店里去了。頓時,人們沸騰起來了,都相互地擠到了臺上的領導面前去……很快,所要籌集的建校資金也基本上得到了落實。

 

  學校就建在老榕樹旁邊的那一塊空地上,正好和田老順的商店對門,半年以后,學校基本建成了,老兩口望著那些高高興興的孩子們上學的時候,臉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來了,仿佛如同那一棵老榕樹一樣,枝繁葉茂地庇護著歡笑的孩子們,而且樹枝上也顯得那么的翠綠了許多……

 

之六: 壯舉

 

  秋后,我接到了原來我在的那個村做工作組時送來的一個大信封。打開一看:是兩張大紅請柬——一張是村里通公路的慶典儀式請柬;另一張是老村主任女兒結婚的喜宴請柬。真是雙喜臨門哪,我感到特別的高興。說實在的,這幾年來,真的還沒有回到那個自己戰斗過的村去看一看呢,這回,總算有了這么一個好的機會了。

 

  好些年了,村里確實變化了不少。一大清早,我就騎著摩托車來到了村里。站在離村不遠的小拗口上眺望:原來的那十多間茅草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青瓦房子;原來的那一行比較簡陋破舊的泥磚結構的村小學房子,已經變成了兩排兩層的大樓房,亮齊齊的大窗口傳來了孩子們那朗朗的讀書聲;那碩圓象個大銀鍋的電視接收盆顯得那樣的醒目,在陽光下閃耀著銀輝,如同大山里的眼睛一樣,在觀察和接收著這一切的變化景象;那條如同彩綢一般的公路,蜿蜒著直通到那一座二層樓房村部的門口,剪彩儀式就在離村部不遠的那一片大如籃球場地空地上舉行,進村口的公路上早已扎好了一個好看的大龍門,那里已經彩旗飄飄。山村的氣氛就象過節一樣似的飄蕩著溫馨,廣播喇叭正在播唱張也所唱的那一首《走進新時代》的動人歌曲。

 

  剪彩儀式是在上午10時隆重進行。下午五時便是老主任女兒結婚的喜宴。

 

  晚上,在老村主任的盛情款待之下,我只好在他的家里住下了。確實,也正象老村主任所說的那樣:“五六年啦,就是那次縣鄉計生工作隊進村到現在,我已經退下來三年多了。我們沒得在一起好好地吹牛了。”“咱們可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哪,。”“你,又說起我來啦,上句不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嗎。”“哎呀,多虧你老村主任還能記得我呀,給我這么一個大面子。邀請我來參加這么兩件大好事。”“說實在的,這么多的工作隊員,我就覺得你是一個比較實際,能辦具體實事,又公道的人,我們挺合得來的嘛。”“過獎了過獎了,真的不好意思呀,都是為了工作哪。”我便和老村主任舉起手中的杯子說道。

 

  在我這邊的有村團支書、文書、婦女主任和兩個生產小隊長等。大家都聽著老村主任和我說話。村主任和黨支書去接待鄉里來的領導,就住在村部那邊。我們在明亮的電燈下有說有笑的無話不淡。25寸的彩色大電視機正在開著,我們邊看邊聊。

 

  “老龍呀?”老村主任就拉開了話題,“有些事情和問題我想向你這個工作隊長請教請教一下,不知該不該辦好呢?”他把凳子移動靠近我的身邊。“哎呀,你怎么說起請教來呢,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嘛,我們大家商量商量就是了。”“是這樣的,你說他不大嘛它又涉及到全村人的事,你說它小嘛也是我們家里的事情,。所以才向你討個好的說法。”老村主任望了望在坐的幾位村組干,就向我講起了他所要請教的問題來了:

 

  ——這兩三年來,村里的各種收支帳目都沒有公開過。特別是上級撥給的退耕還林經費,和那些征用開發土地的各種補償經費等等,都沒有一個清楚的說法,一點音響都聽不見;我曾向新任的村主任和支書多次說過這事,在黨支部大會上我也提了出來,但至今仍沒有一個著落。群眾和大部分的村組干意見都很大呀,因為這兩項的補償數目都是在二十幾萬塊以上哪。有的應當立即補發給農戶的,卻沒見個影子。村里每每修公路、拉自來水和高壓電、安裝電視轉播,修建校舍等,沒有哪一件是從群眾身上攤派的呀。大家真的很想不通,村里的大部分群眾說,年終要到了,再不講清楚和兌現給大家的話,就準備集體上到鄉里或者縣里去討個說法。我也多次做大家的工作,但還是沒有效果。到時,大家一上去了,就不好說話哪。

 

  啊,原來就是這么一件經濟事情和問題。

 

  這些事情確實是很普遍的問題和現象,哪里都有,不單單是這個村才有的。

 

  我便對老村主任說道:“有些事情和問題你是知道的,光聽說還不行哪,現在上下都很困難,特別是財經問題,這個工作是一步一步地走才行呀。”“我知道,我曾經和幾位村組干跑到縣里的有關部門去問了問,并得到他們復印給我們帶回來的那些項目的轉帳支票和一些收據呢。”老村主任接過我的話頭說道,“現在的這些干部們呀,真的很有開拓膽大的精神,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來的哪。”然后從口袋里摸出了幾張單據來遞給我。我一看,這些單據都是真的呀。

 

  于是,我就說道:“好吧,那我得找支書和村主任說一說這事,問清情況才行,希望他們能盡快地把這件事情處理好,解除大家的顧慮。”我心理是完全知道這件事情的是很不好辦的,這些經費到底放到哪里去呢,我不得而知……這必須要通過有關部門來辦理才行。我也知道現在的村主任就是老村主任的大女婿,黨支書又是他的老表,真的不好辦呀,搞不好會……。我不愿再往下想了。

 

  ……那天晚上,我真的睡不著覺,心里想了許多,老村主任的心情和做法我是理解的,如果他們能夠把這件事情辦好或者給予解決了,這,屬于不屬于一種壯舉呢?!

 

之七:老板氣度

 

  老同學阿森當上了老板,自己創辦起了一個投資35萬多元的桐油加工廠,真真正正地靠著自己的雙手在那張印制好的金邊名片上寫上了“永富桐油加工廠總經理兼廠長”的字樣。一遞給人家就很體面了。

 

  誰也想不到的事情,就這樣在阿森的手中得到了實現,不管怎么說也好,講大話的人不一定能比得上這小子有能耐;就這樣,他憑著那么一股韌勁,跑上又跑下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將所有的批文等手續辦了個齊全,還將自家的那套三層鋼混結構的樓房全都押上,向銀行借貸里20萬元,加上他跑土特產生意所得的10多萬元,一并揍上全都放在建廠的投入中。有的朋友就問他:“你不怕一夜間成為乞丐佬嗎?”他卻微笑地回答說:“多少人就是從乞丐堆里走出來的。”令朋友們目瞪口呆,難以應答,不得不佩服他的膽略和眼光與氣魄。

 

  說真的,阿森原來不是一個經商辦廠的料子的。就是這個時代給它的這么一個機遇和條件。他原來是在縣里的一個桐油加工廠里當一位檢質工人的。不久,由于市場的沖擊,縣辦的桐油加工廠就這樣解體破產了,他也走進了下崗職工的隊伍中去。他不甘心自己就這樣沉思到社會的大潮里去。他就南下廣東去打過工;回來又拿起了那些土特產的生意,幾年來,也交起了不少的受騙高昂學費,也有所收獲。就是他看準了山里的這些特產生意,才使他走出了上當受騙的困境,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創業之路。

 

  永富桐油加工廠開工剪彩那天,阿森都請來了縣鄉的大小官員們,還有一些單位的頭頭,特別邀請了縣舞獅隊來臨場助興,場面很是隆重精彩。那天,他西裝革履,高級領帶,頭發光亮,精神抖擻,站在貴賓和眾人面前講了一通開張典禮的好話,記得他說道:“……最后,我感謝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更希望你們在工作中多多指導和理解,千萬不要做婆婆媽媽,因為我這個廠是用我的房地產來作抵押和血汗錢來創辦的,我相信各位領導會明白與給予更大的扶助,大開綠燈并給予方便的……”站在臺上的領導頭們一聽到這樣的說法,表情很是那個的酸溜溜的,都面面相看,但都無法作出什么的法子。會后,一位好友就對阿森說道:“廠長大人呀,剛才你在臺上的那最后一番話有些味道不對領導的口味哪,你,難道不怕以后會給你小鞋子穿或者臉色嗎?”“不怕的,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你能給他們喝上那么幾杯馬尿,就什么事情都忘記了。”

 

  也許是阿森的商命好的原因吧,投產的第一年,他就贏利了20多萬元,不僅賠完了貸款,還把自己的老弟送到外地的一所大學去深造學習。還建立了一套的銷售網絡。儼然是一個頗有派頭名望的大老板。說也怪,受聘擔任他這個廠副廠長的竟然是曾經和他一起搞過特產生意的而且騙了他近十萬元貨物的同道商販,問及阿森為什么還要聘用這種人的時候,他卻有趣的說道:“說真的,他的岳父就是我們縣分管這方面的縣太爺,不用行嗎?加上這位老兄也有經商的頭腦,干得蠻不錯的。我們都在相互利用和幫忖的。人就是這樣有啥了不起的,各有所長嘛,都相互地栓在一根鏈條上,那就什么事情都好辦了,這,就叫做用人之道。”

 

  當作朋友的面,說他跨海口嗎也不見得,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和實際的哪,而且也是那樣的硬邦邦的,從不怕得罪人。有一次,他在一家酒樓作東請我們幾位老朋友和同學喝酒,盡管看上去他的一臉的憔悴和疲憊,但他仍口若懸河,語驚四座,毫無顧及。酒到興處,一位朋友就說:“人,還是誠實一點的好,要不然就會吃虧的。”阿森卻不以為然,舉起酒杯帶著那么一點的醉意說道:“現在的社會上又有誰全都是誠實的呢?這兩個字難道是寫在每一個人的額頭上嗎?是的,如今我們這些從事經商的人,這兩個字是非常有斤兩和又沒有多少斤兩的。如果每辦一件事情都那么認真的話,就什么也撈不到的,連一根稻草也輪不到你哪。”他一口把手中的酒喝了下去,盛滿了又說,“象我們這種人,請吃飯的還要排隊才行哪,只要你口袋里面有人民幣,人家才看得上你,才給你面子。要不然連多看你一眼都覺得煩呢。你們信不信,我一個電話,就可以叫某書記某長來陪我喝酒扯談……唉,不說這么多了。全都是那么一回事。來,干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他人是與非。”

 

  有好多問題與現象,我想和阿森探討探討,但聽他的這么一說,我就不再想說出來了,只深深地感到:一個人的變化太快了,人的思想也是這樣令人難以想象得到的。這是真的。難道這就是老板的氣度嗎??……


1 

  【作者簡介:原名:龐霄云 [桂西老龐],男,壯族,被政策強制提退人員。廣西文藝家協會,廣西文學創作協會作家詩人,百色是文聯會員,中外散文詩研究會會員,有千多首作品在區內外報刊上發表,有80多件作品獲得各項征文大賽等級獎和優秀獎。出版過專集文集。在網絡上發表了萬多篇文學作品。】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毛片| 一区五十路在线中出| 国产东北老头老太露脸|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看| 一级一级女人18毛片| 老师那里好大又粗h男男|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欧美黑人粗暴多交高潮水最多| 女人被男人躁的女爽免费视频| 免费看欧美一级特黄α大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婷婷综合激情网| 俄罗斯小小幼儿视频大全|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大陆老太交xxxxⅹhd| 夜夜橹橹网站夜夜橹橹|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 国产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成人h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久久婷婷|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又粗又大又硬又长又爽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 被夫上司强迫的女人在线| 抱着cao才爽| 催眠体验馆最新章节|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免|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 中国乱子伦xxxx| 热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